《论语》经典名句100句【精选】

2023-06-01 15:1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经典名句100句【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素材摘抄和心得

中国人必须懂得的《论语》经典名句60句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十分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没有感觉到老年将要到来。)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1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君子博学多才,可胜任各种工作。或: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内在的仁德是善美的人性,如果不以仁德的准则而选择,怎么会获得智慧呢?)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5、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呢?)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自己力行多些,且苛求别人少些,就能远离怨恨了)

3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了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种种错就错了,追悔已来不及,但将来的一切还是可以预料,还可以努力使事情往好方向发展。)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得不均匀。不怕贫穷,而担忧不安定。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4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5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5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5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5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5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58、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

5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6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时应该如何读《论语》?

俗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等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及个人修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现实生活中,儒家思想、儒家的价值观仍然时刻影响或主宰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以恢宏大度、开阔的胸襟,勾勒出来了一幅孔子心目中理想的蓝图,在社会生活中人人孝悌,勿巧言令色,每天时刻反省自身,事父母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务本,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慎终追远,民风醇朴,社会和谐;贫而乐,富而好礼,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道,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点,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孔子不提倡君子学习并掌握某项专门技术,子曰:君子不器。又曰:攻乎异端,斯害如已!换句话说,就是儒家思想对于人们专攻技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生产力,是一种不大力支持的态度。

有人问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用孝道教育执政者,是孔子的思想,也可以说是论语的思想,儒家思想对于群雄割据、合纵连横,是没有指导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家天下、维护人伦稳定方面的贡献,不推崇霸权至上。《史记·世家》记述,孔子为政主要在鲁国,虽然政绩卓越,但仍未在春秋战国争雄之际,留下令后人称赞的实实在在的治国的丰功伟业。直至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的封建社会,才逐步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中国武术应当是最讲究技能和霸权的,但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的少林、武当等流派,却不以武艺的高低作为练武者的最终评价,讲究以德服人,而对于技艺则讲究以柔克刚、以无形胜有形,技技艺高低不是认定武术家的根本标准。

儒家思想是不赞成国与国结盟运动的,可以从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知。

论语成于春秋战国时代,远交近伐、唯国家利益至上,是儒家所摒弃的,儒家讲究以孝治国,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宪问第十四,齐国大夫弑简公,孔子告于鲁国国君,希望鲁国兴兵讨伐臣弑君的罪行,事情不了了之,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朱熹注释引程子曰:鲁之君臣,终不从之,可胜惜哉!他国发生臣弑君事件,没有威胁到鲁国的国家利益,但在孔子看来,这就是鲁国应维护的国家利益。国与国不结盟,国与国讲究礼义,不义之国人人可伐,是儒家的指导思想。

秦、汉、唐、宋、元、明、清,国力昌盛时期,对于当时己建国的邻邦,从未占其国为自己疆土的事情,便是明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讲究礼义,讲究师出有名,一直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国号称礼义之邦,便是儒家思想取得的重大成绩之一。在礼义的前提下,中国人宁愿固守清贫,也不愿追求额外的利益。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传统儒家思想里,国家是不支持人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讲究以仁、义、礼、孝、廉、耻治国。封建社会人们的资讯不发达,没有电话、手机、互联网,农业生产以手工为主,没有大型机械化工具,人们的出行以步行为主,骑马、坐马车那是有钱人的事,没有公路、高铁,50公里的路程,起码要步行一天以上的时间。维持封建社会稳定和相对封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力地促进社会发展。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不知其仁也。

孝和义,人民的共同利益追求必须在孝和义的前提下。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一直在影响中国的现实生活,现在全球国与国关系,不恰当地说,与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什么两样,儒家思想是有缺陷的,但不能否定儒家思想,中国现在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有儒家思想的贡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