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读书笔记(医学影像学总结 仅供参考)

2023-06-14 12:1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影像学读书笔记(医学影像学总结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影像学读书笔记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当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时,其固有密度和厚度也随之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即可使X线影像上的黑白灰度对比发生变化,这就是应用X线检查进行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

X线的基本特性:穿透性、可吸收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

在相同厚度情况下,组织的密度越高,显影越白;在相同密度情况下,组织的厚度越厚,显影越白。

X线检查的安全性

辐射防范的三项基本原则:

屏蔽防护:用高密度物质,如含铅的防护服等遮挡敏感部位和器官

距离防护:利用X线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原理减少散射线的辐射

时间防护:每次检查的照射刺激不易过多,并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CT成像的基本原理: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上各个不同方向的人体组织的X线,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扫描断层的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再将矩阵内的数值通过数/模转换,用黑白不同的灰度等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即构成CT图像。

CT图像特点

数字化模拟灰度图像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

图像的密度能够进行量化评估

断层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强外磁场内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即氢质子,在特定射频脉冲作用下产生磁共振现象,所进行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

MRI检查的禁忌症:

安装有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金属(铁磁性)内置物

怀孕三个月以内

幽闭恐惧症

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含轧对比剂

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成比例减少;组织学变化为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变细并减少。

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盐含量减少;组织学上显示骨样组织钙化不足,常见骨小梁中央部分钙化,而周围环绕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消失而形成骨缺损,并被病理组织填充;可由病变组织产生的酶消化或由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

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下新生骨;组织学上可见骨膜变厚、水肿、内层成骨细胞增多,可有新生的骨小梁。

骨与软骨钙化:骨内钙化为骨内钙盐异常沉积,见于骨内软骨类肿瘤、骨梗死、骨结核等;软骨钙化可分为生理性(如肋软骨钙化)或病理性(如瘤软骨钙化)。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的中断;组织学上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

肺野:正常充气的两肺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肺门: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肺静脉组成。

肺纹理:在正常充气的肺野上,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

阻塞性肺不张:指阻塞部位以远肺泡内气体吸收,肺组织萎陷。

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

肺结核球周围常有多少不一、大小不等的“卫星灶”及厚壁的引流支气管影。

胸腔积液: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产生胸腔积液,也称胸水。

气胸与液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内为气胸,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液气胸

X线/CT表现:肺外侧带状无纹理的高透亮区,内侧可见弧形脏层胸膜内呈线状软组织密度影,与胸壁平行,肺组织不同程度萎陷,纵隔可向对侧移位。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内径不可逆的异常扩大;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一般发生在3-6级分支,以两肺下叶、左肺舌段及右肺中叶支气管多见,可两侧同时存在。

X线: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囊状薄壁透亮影,周围可伴斑片状模糊影

CT:(尤其是HRCT)是目前诊断支气管扩展最有效方法

柱状型支气管扩张: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与CT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状,称为“轨道征”;当其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表现为厚壁的圆形透亮影,与伴行的肺动脉共同形成“印戒征”

曲张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腔呈粗细不均的增宽,壁不规则,可呈念珠状

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形成葡萄串影

支气管黏栓:当黏栓充满扩张的管腔时,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呈“指状征”改变

大叶性肺炎:常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炎症常累及一个或多个完整的肺叶,也可仅累及肺段

X线/CT:

充血期:X线可无阳性发现,或仅纹理增多,CT呈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

红色及灰色肝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致密影(实变),呈三角形或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或称“支气管气像”(CT显示佳)

消散期: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斑片状影,最后可完全吸收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和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

X线:两肺中下野中内带,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淡且模糊

CT:两肺中下部局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大小不等结节状及小片状实变影,边缘模糊,或融合成大片状;小叶支气管阻塞时可见小叶性气肿或小叶性肺不张改变

肺结核:为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

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X线:原发综合征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即“一端”为原发浸润灶,多位于中上野近胸膜处,圆形、类圆形或局限性斑片影,“另一端”为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并突向肺野,“中间杠杆”为淋巴管炎,为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所致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CT: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状结节,结节直径为1-3mm,边缘清楚;粟粒结节的影像特点为“三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CT:双肺上中野粟粒状或更大的结节影,其特点是“三不均匀”——分布、大小、密度不均匀,可见钙化及纤维化,此型结核可发展为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继发型肺结核:为成年人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

结核性胸膜炎:分为干性和渗出性胸膜炎,后者多见,常为单侧胸腔积液

X线/CT表现:为不同程度胸腔积液表现,慢性者有胸膜广泛或局限性增厚、钙化

中央型肺癌(中晚期)

X线: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常同时伴阻塞性炎症或肺不张

CT:显示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及腔内、外结节或肿块,管腔“鼠尾状”狭窄或“锥形”、“杯口状”截断;阻塞性炎症、肺不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血管狭窄或闭塞

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

X线:

肺血增多,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外围分支增多增粗

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右心房、室增大,尤其右心房增大是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征象

主动脉结偏小或正常

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和肺门动脉扩张更趋明显

法洛四联症(TOF):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心病

基本畸形:包括肺动脉、肺动脉瓣或(和)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X线:

右心室肥大,表现为心尖圆凸上翘,肺门血管影缩小、心腰部凹陷,心影呈“靴形”

肺血减少,表现为肺血管纤细、稀释

主动脉升弓部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宽

脑萎缩: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质萎缩显示脑沟和脑裂增宽,脑池增大,髓质萎缩显示脑室扩大

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时,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池增宽;梗阻性脑积水时,梗阻近侧脑室扩大,脑池无增宽

脑出血: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好发于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脑,易破入脑室

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多居于脑外,与硬脑膜相连

垂体腺瘤:占脑肿瘤的10%左右;直径10mm以下者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大于40mm时则为巨大腺瘤

脑转移瘤:多自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原发灶,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易出血、坏死、囊变;瘤周水肿明显

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引起的炎性改变,并进一步发展而形成脓肿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具有反复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

胃溃疡:直接征象是龛影/钡斑,多见于胃小弯,其切线位突出于胃轮廓外,呈火山口状,边缘光滑整齐,底部平整

十二指肠溃疡:90%以上发生于球部,易导致球部变形

直接征象是龛影,表现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整齐,有透明带,或放射状黏膜纠集;更常见为球部的变形,主要是由于痉挛、瘢痕收缩、黏膜水肿所致,变形可以是“山”字形、三叶草形、葫芦形等,可恒定存在

间接征象有:激惹征、幽门痉挛、球部固定压痛

胃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以胃窦、小弯和贲门区常见,大体分三型:蕈伞型、浸润型、溃疡型

肝硬化:常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酗酒

直接征象:可为全肝萎缩、变形或部分肝叶萎缩而部分肝叶代偿性增大,导致比例失常;肝轮廓凹凸不平;肝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肝硬化结节可轻度强化

间接征象:脾大、腹水、食道静脉曲张,增强扫描及CTA可显示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CT:平扫,表现为肝内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

增强:典型表现呈 早出晚归、快进慢出

动脉期,肿瘤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多为结节状明显强化,程度类似同层主动脉

门静脉期,强化向肿瘤中心扩展

平衡期和延迟期,肿瘤强化仍持续向中心扩展且强化程度减低,但密度仍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

MRI:“灯泡征”——T1低/T2及其FS高,且随回波时间延伸,高信号表现更为显著

增强过程与CT相同

?f=201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