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怎么学 读书笔记——音韵学初步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音韵学怎么学 读书笔记——音韵学初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章:反切
这一章
中国古代由于没有表音符号,因此只能用字来给字标音。
第一种不靠谱的方法是以字注字,或者专业一点讲叫“直音”。例如陆德明《经典释文》:“拾,音十。”但是直音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当某个字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都是生僻字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弱智局面:“穷,音窮。”(照顾古音不能注琼)
第二种好一点的方法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例如“刀,音到平声。”
第三种比较进步的方法,也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就是反切法。通俗来说,反切是指用两个字来拼出一个音,拼的时候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声调也取自后一个字。
(至于为什么叫做反切,一开始汉末的时候这个方法叫做“反”或者“翻”,后来唐人忌讳“反”字,就改为“切”,因此所谓的“反“和”切”指的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拼音。)
但是要注意由于今音和古音存在差距,不能用现代汉语简单地代入反切之中。
反切是一个不断变化与改进的过程,例如《广韵》和《集韵》都是宋代时的韵书,但集韵中反切上字和被切字洪细相当。(洪音相当于开口呼和合口呼,细音相当于齐齿呼和撮口呼)
例如:
条,广韵徒聊切,集韵田聊切。
田,广韵徒年切,集韵亭年切。
鸡,广韵古奚切,集韵坚奚切。(今[tɕ]来自于古代的[k],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方言中都会把“街”读成ga或者gai,吴语中“江”读gang,客家话中“骄傲”giao ngao)
契,广韵苦计切,集韵诘计切。(今[tʰɕ]来自于古代的[kʰ],方言中我知道的是客家话保留了这一发音“勤劳”kun lao;此外日语中的“気”ki也可能是源自这里)
奚,广韵胡鸡切,集韵弦鸡切。(今[ɕ]来自于古代的[x],西南官话中“鞋”读hai,无锡话里“虾”读hu,“蟹”读ha。)
到了明清,反切的规则变为:
1、上字用本呼。
2、下字用以元音开头的字。
3、反切上字的声调,明代的吕坤主张以入切平,以平切入 ,以上切上,以去切去。清代的潘耒主张以仄切平,以平切仄(仄指上、去、入三声)。
4、由于元代以后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与阳平,因此关于反切的下字都要注意区别阴平与阳平。
5、反切用字尽可能统一。
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作了40个注音字母。
声母24个:
ㄅ[p]ㄉ[pʰ]ㄇ[m]ㄈ[f]万[v]
ㄉ[t]ㄊ[tʰ]ㄋ[n]ㄌ[l]
ㄍ[k]ㄎ[kʰ]兀[ŋ]ㄏ[x]
ㄐ[tɕ]ㄑ[tʰɕ]广[ȵ]ㄒ[ɕ]
ㄓ[tʂ]ㄔ[tʰʂ]ㄕ[ʂ]ㄖ[ɽ]
ㄗ[ts]ㄘ[tʰs]ㄙ[s]
韵母16个:
ㄧ[i]ㄨ[u]ㄩ[y]
ㄚ[ᴀ]ㄛ[o]ㄜ[ɤ]ㄝ[ɛ]
ㄞ[ai]ㄟ[ei]ㄠ[au]ㄡ[ou]
ㄢ[an]ㄣ[ən]ㄤ[ɑŋ]ㄥ[əŋ]
ㄦ[ɚ]
注音字母的好处在于大大简化了字母的数目,是摆脱拼音的汉字束缚走向音素化的第一步。
双声与叠韵
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叫双声。
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叫叠韵。
正纽:本字的反切。
到(倒)纽:反切上下字相倒。
例如:
章,灼良切。略,良灼切。(要注意的是古音章、灼都是齐齿呼,大概类似于zhiang,zhue这样子?)因此章、灼、良、略形成了两个双声,两个叠韵。
因此完整的表述为:
章灼良略是双声,灼略章良是叠韵。
正纽入声为首(灼字入声),到纽平声为首(良字平声)。
双声平声为首(章是平声),叠韵入声为首(灼是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