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综艺讲中文 "歌手"背后的《韩国综艺节目如何讲故事》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韩国综艺讲中文 "歌手"背后的《韩国综艺节目如何讲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频频上热搜,屡屡创收视率新高,这一季的《歌手·当打之年》收获了强劲的口碑,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刚好遇到了这本《韩国综艺节目如何讲故事》。
最近几年,韩国综艺异军突起,不仅在本国横扫大街小巷,同时还作为创作模板大规模输出。比如我们国内几档现象级综艺,《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这些节目最初的研发者,都是韩国人。
这本《韩国综艺节目如何讲故事》揭示了一个个爆款综艺节目背后的心法——制作工艺和创作要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通过对现实强记录、强组织,从而把原本普通的节目,加工成妙趣横生的故事。”而讲好一个故事,是放之影视、设计、游戏、甚至生活领域皆准的定律,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书中提到两个细节,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增加摄影机的数量,造成的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另一个是成片比。
以演唱比赛为例,传统节目大概只需要七八台摄影机,主要是把唱歌的过程拍下来,再穿插一些观众反应。然而《我是歌手》这个节目来,单单用来拍摄观众席、捕捉观众反应的摄影机,就有足足15部。硬核地把一次演出升级为一场愉悦视听的故事盛宴,跟随镜头感受新人上场前的惴惴不安、低谷歌手的破釜沉舟、观众摇旗呐喊或者感动落泪。如果看过芒果台刚刚落下帷幕的《歌手》,脱胎于《我是歌手》,你一定体会过这种如临其境。
除此之外,一旦拍摄的素材足够多,故事就有了重新组织的余地,这就是强组织。在对现实强记录的基础上,用海量的画面来重新组织故事的节目制作工艺,就是韩国综艺节目背后的那套内功。有了这套工艺,任何题材的节目都可以被加工成一个好故事。
说到足够多的素材,在电视制作里,有个概念叫片比。也就是,拍摄的镜头,和实际成片的时长比例。一般来说,综艺节目的片比在四比一到六比一之间。也就是一个小时的节目,拍摄四到六个小时的画面。当然,不同的节目组,这个数字也有所不同。但大概是这个范围。
但是,在韩国的综艺节目里,这个片比完全上升了一个量级。比如《爸爸,我们去哪儿?》,两天的拍摄中,动用了45台摄影机,拍摄了1000多个小时的镜头。而成片只有一个多小时。片比几乎是1000比1。
摄影机、高成片比都很容易复制,但难得的是如何驾驭如此庞大的一套拍摄制作体系。这不是一朝一夕一人可以完成的,而是一群人的打磨、协作而来的。我们常常听说的重金购进版权,不仅仅是节目创意那么简单,更包含了这背后一整套操作工艺,提供稳定、生产故事的硬件。
最后借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的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老师对“接地气”下过一个定义。她说,接地气,其实就是,正视负面情绪。换句话说,就是创作者,能不能感受到被摄对象的真实内心。一个合格的电视人,心里不能只有天地,不能只想着去拍大明星,去拍成功人士。他更得见众生。所谓接地气,它考验的,其实就是一个人,感知众生的能力。
这里是抛砖引玉,更多细节,去翻翻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