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演讲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朱永新主旨演讲

2023-06-01 08:0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教育的演讲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朱永新主旨演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教育的演讲

看点:4月9日,第12届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以直播的形式正式开幕。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就“新时代下,中国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题,为大会致主旨演讲。

文 | 曹碧莹

01

正视教育本质:用教育常识打破教育焦虑的边界

朱永新教授开篇便讲到现代全社会普遍都有一种“教育焦虑”,这同时也是中国两会中最关注的教育问题。无锡的网红校长唐江澎校长之前在“委员通道”中强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而唐校长分享的只是一些教育常识,但却为何会引起这么强烈的社会,朱教授表示其背后则反应的是“教育焦虑感”。在两会之前可以看到大量媒体以及线上教育广告随处可见,但是在两会结束之后几乎全部下架,因为这些广告和媒体恰恰助长了“社会普遍的教育焦虑感”。

关于教育,这是每个社会、每个家庭、每个人遇到的事情的极为平常的一件事情。它本来很幸福的事情,中国古代孔子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看到一些关于教育新兴词汇的出现反而让教育本身变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比如“北京的鸡娃”、“上海的奥牛”等,都是对教育本身的片面解构和误解。

中国两会关注着普遍的教育规律,很多补习班或者教育机构等在两会之后严重缩水,但这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教育问题,因为这关乎到中国千百年来通过教育晋升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社会思想问题:

一是社会人才管观念的问题;

二是社会用人机制的问题;

三是社会收入分配的问题。

对于这些传统社会问题,我们当然需要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如何降低这种社会的焦虑感,这就需要我们来一场教育大讨论:“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考第一名,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进北大清华,不可能让每个孩子成为家长所期待的那样,那对教育要有怎样的基本客观认识?”这一场大讨论在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上得以实现,这是我们的教育普及的起始点,也是教育启蒙的一场运动:其主旨在于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朱永新教授说道:“我个人想要让父母知道: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02

不患寡而患不均: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在这此演讲中,朱永新教授所讲述的第二个核心点就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质量,纵观这些年教育的课程、教育的模式、师资的水平等都有了有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中国财力的新增部分都用来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地区。不可否认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比原先增长了很多,但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数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提升西部或者边缘地区的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应该先提升教师的收入。中国的东西部教师收入的差距很大,比如上海的教师收入水平每个月可达到上万,但是西部的教师收入每个月最高也就3000元,所以提高教师收入、提升西部地区、边缘地带、弱势地区人群的收入,这还有很长路要走。

关于教育公平,朱永新教授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

一是基础性或者平等性公平。就是指每个人能拥有一样的资源以及同等的机会,这在中国也已经基本实现和完成。

二是补偿性公平。这一点中国的教育部正在努力去做,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社会中所关注到的残障儿童,他们其实都是在圈养的模式下生活,而这和中国特殊儿童教育观有很大的关系。残障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特殊的独立教育并且和普通人的教育是分开的,所以他们没有融合教育的模式以及融合课程的教育观。那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否要被分开?是否要让彼此形成一个被隔离的社会?这也是我们广大的教育者所要去深思的问题,可见中国的特殊教育还很大的路要走。

三是差异性公平。这部分其实并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这几年中国正在做战略科技力量,大概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天才儿童该如何教育?现在除了少数的地方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但是这样的一群人是非常少的并且基于一定的偶然性。有些人认为中国最珍贵的价值和资源便是这200万的天才儿童,但我们现在并没有一套体系去了解这些200万的天才儿童也没有一些科学的体系去培养他们。我们知道比如韩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科技高分和艺术高分,但这个问题我们在理论上还没有得到一个解决。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是有一定争议性的,因为这样的一种的教育方式是否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对于那200万的天才儿童来说这是否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目前中国现有的两种培养方式是:

一种是集中培养方式。像中科大少年班或者天才班这种的班级进行集中学习,集中教育。

另一种是不集中教育,给予这些孩子们一些特殊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朱永新教授表示“自己更倾向于第二种,这样可以对他们进行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但是国家也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了解、知道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未来走向趋势以便帮助他们每个人成为更好地自己。”

因为教育的核心便是帮助人们找寻到内心的平静,能够更好地认知自己、看见自己。但这些在传统学校中是无法学习的。之前一段时间朱永新教授写了《未来学校》这本书,关于未来的教育朱教授写到“我们现代学校制度已经到了重新改造的时候,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国家应当对于上述的三种教育公平给予一个环境和空间去努力。”

03

改善国家管理体系,实现教育差异化

朱永新教授讲到目前中国的管理体系是高度统一化的管理体系,而中国是一个差异化很大的国家,但是大家都是用一个方法,一个政策来实行管理和教育,但是这样的弊端是无法进行的差异化、个性化的管理。

中国教育部之前出台了一个“要求不得对学前儿童设立线上教育”的政策,那么这样的政策是否合适?对学前班的儿童进行线上教学是否合理应该?因为作为一个现代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媒体素养、网络素养应该如何有效地形成?他们自身的网络数量以及媒体数量该如何分配?现代社会很多的孩子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来认知社会、认识世界。但现在国家为了管理的方便,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这是否扼杀了孩子有效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是值得大众及广大教育者反思的严峻问题。再比如现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这个比例是否合理?朱教授表示教育政策应该具备更大的灵活性,给予各个地方的政府、各个学校、各个老师更多的空间。

朱教授在《教育的解放》中写到“中国人很会动脑筋,也拥有很强的创造力,这样的一种智慧是可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但这样一群智慧的人在标准化的管理下,却很难取得进步,不得不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悲哀。”虽然在这样的规定下中国的教育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但是朱教授一直鼓励在民间、地方、学校等进行小规模的教育试验、教育变革以及教育实践,这样才能让中国教育百花齐放。

04

抓住新时代教育机遇,迈向教育强国之路

在这样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各种科技教育的变革的时代,中国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比如在科大讯飞里,有新型的基数、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的科技,在互联网下的教育机遇和可能性也被唤醒。朱永新教授表示“谁能够更早的掌握互联网教育的体系,谁能够更加科学地面对它,那么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赢得国家地位上的领先,成为教育后发的有力强国。

朱永新教授说到:“在中国这样多元化的国家来说,我们拥有很多分散的教育平台,比如’跟谁学、作业帮、学堂在线’等,但是这些平台都是分散的。如果能由国家出面来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将这些平台进行整合和共享建立国家课程委员会,遴选最优质的课程体系,由政府购买这些平台的服务,免费地给到每个学生和老师优质的教育资料,这样的一种教育配置中同样也是最经济的办法。

其次便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国家学分银行”。现在应试教育体系盛行的背后恰恰是因为没有一套科学地评价办法。国家学分评价的变革应当更多地注重过程;更多地注重诊断和评价;更多地注重学生全时空的记录。评价方法的革命是学分银行的变革,只有有了更好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的变革。而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则提供非常好的机遇,它为教育个性化的发展和达到最优质的差异化公平提供了机会,为每个人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以及空间提供了可能。

朱永新教授表示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则是个性化差异的公平。而中国又是行政人员强大的一个国家,只要我们能够看清正确的方向,由政府出面来更新的最新的教育体系,才能给予广大教育者和学生一个更新、更大、更理想的空间和平台。

此次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中朱教授一直强调“教育的核心是为了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而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和完整的生活。”这也让各行各业的人士和教育届的同仁们一起为了中国教育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