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巡逻的武警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在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巡逻的武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古拉山地处青藏高原腹部,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就在唐古拉山。2008年7月19日,武警部队在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海拔5068米的雁石坪三村与海拔4702米的县城分别成立武警西藏那曲支队二大队七中队和六中队,担负青藏铁路此段共150公里的巡逻任务。因此,这150公里也成为全国唯一一段有武警全程巡逻的铁路段。这一段线路中有138公里处于无人区。
2月4日,笔者来到七中队营区。
一面国旗在旗杆上几天就被风“刮没了”
9时,中队长嘎玛扎西吹响了集合哨,本次巡逻组成员有驾驶员陈明星、一班长高东洋、三班长刘涛、三班副班长覃今和。扎西队长简要介绍了巡逻任务、重点区域、敌社情预判和天气情况后,又仔细检查每名成员的装具。
确保无误后,巡逻组来到营区里只剩大半面的国旗下,敬礼,宣誓,“铁路卫士,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确保铁路安全畅通”的誓言回荡在营区上空。
扎西队长告诉笔者,这里风太大,国旗升上去没几天就被刮成一条一条的,直至“刮没了”,5~7天就得换一次新国旗。
9时35分,笔者随巡逻官兵出发,开始了今天的巡逻。
七中队和六中队的营区分别在这150公里的两端,两个中队的官兵每天的巡逻线方式为相向而行,到达对方的营区后再折回。也就是说,每完成一次巡逻,官兵们须行300公里路,“天气好的话,大约需要15个小时吧”。扎西队长说,“因为我们不是光开车走完这300公里,我们要巡逻。”
什么叫巡逻呢?离开营区才8分钟,笔者就有体会了。10公里的国道走完了,巡逻车走上了巡逻路。无人区内138公里所谓的巡逻路,是当年修建铁路时留下来的一段段便道,官兵在泥潭、沼泽、河流一点点地摸索,逐渐碾压出来的路,其路况可想而知。
车行至20公里处,阴沉沉的天上开始飘起雪花,温度降至零下25摄氏度,扎西队长带领官兵下车,对距离巡逻便道150米的18号桥梁进行实地安检。扎西队长说,沿线有30余处这样需重点巡逻的目标、5个需徒步巡逻地段和300多处需查看的桥梁机站、涵洞。
18号桥梁安检完毕,巡逻车继续前行。此时,风越刮越大,温度明显在降低。在这高原旷野,仿佛到处都是“路”却又找不到“路”,巡逻的官兵轮番下车在雪地里趟路基。挡风玻璃上结冰了,刘涛与覃今和只好用火燎、铁片刮,才勉强能看得见。
除夕之夜,他们在巡逻路上向呼啸的列车敬礼
11时51分,巡逻车来到25公里处,笔者看到路边有一块巨大的纪念碑,碑的一面镌刻着“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5072米”。这座纪念碑高两米,碑上用汉、藏两种文字记录着筑路勇士修建青藏铁路的壮举。
官兵下车,在纪念碑前列成一排,脱去手套,随着扎西队长“敬礼”的口令,抬起右手:“我们是巡逻兵,站在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守护着青藏铁路的安全,是一份荣耀!”
这个仪式是每一位巡逻兵巡逻至此的“必修课”。宣誓完毕,官兵们一起动手,把纪念碑的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夏天游客多,他们都要在这个碑前照相,我们就每天打扫两次。”刘涛说。
刚来七中队时,刘涛发现老兵们习惯对着列车行军礼。他问班长杨坚:“这样的军礼谁知道?”杨坚指指自己的胸口说:“自己知道,什么是家,什么是国,为啥要穿军装,为啥要巡逻在无人区。”
“那时候,我并没有完全理解班长一连串的是啥、为啥。”刘涛告诉笔者。
2012年的除夕之夜,刘涛是在巡逻路上度过的,当列车疾驰而来时,刘涛和战友们再次站在风雪之中,庄重地抬起右手,一遍遍高声大喊:“祖国平安,阖家欢乐,家人安康,请接受,军礼是我们最好的表达!”那一刻,刘涛热泪盈眶,“我好像理解了班长的话”。
刘涛说,服役期满后,他告诉家人决定留下来,继续当一名巡逻兵。他说自己如今也是一名班长了,面对国旗、面对藏族群众、面对行驶的列车敬礼,他也会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新战士什么是家,什么是国,为啥要穿军装,为啥要巡逻在无人区。
相亲时,20出头的他总让人误会为30多岁
巡逻在继续,随着车子的剧烈颠簸,笔者感到呼吸困难,头疼、心慌等高山反应症状加重,一班长高东洋从随身携带的急救包中取出胶囊和滴丸让笔者服下。他指着急救包介绍,里面是预防冻疮、心血管疾病、创伤急救等药品组成的“巡逻套餐”,在救己的同时,还可能帮助有需要的群众。
14时10分,巡逻官兵行至70公里处,走进扎江藏布火车站的一间房子,拿出自带的炒茄子、土豆丝、回锅肉和炒饭。高东洋告诉笔者,以前无论烈日还是下雪,他们只能在巡逻车里吃饭,从2012年开始,经过与铁路部门协调,铁路部门将一间房子腾出来,专门供官兵就餐。高东洋350多次踏上巡逻路,亲眼目睹了100多公斤重的车库大门被一阵疾风硬生生刮倒,正在井边打水的战友刘承清被狂风卷起摔出好几米远。“这些苦我们都不怕”,但坚强的高东洋告诉笔者,他也流过泪,并讲述了他印象深刻的三次流泪。
第一次是回家探亲时,他与大多数高原军人一样,浓密的头发渐渐稀疏,强烈紫外线照射下的皮肤粗糙,面色黝黑。父母看着他心疼地说:“该咱当的兵咱当了,该咱吃的苦咱吃了,要不给部队的领导说说,回家吧!”
高东洋知道父母的心思,他不知道应该怎样说服父母,那个假期高东洋在家中不停忙碌,种树插秧他干,扫院洗衣他做,父母知道拗不过儿子的心思,假期结束那天,父亲说:“别丢人,干出个人样儿来。”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受不了就给妈打电话。”高东洋在归队的列车上偷偷哭了一场。
第二次流泪是2014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战士李旭感冒引发肺水肿,必须送到140公里外的安多县城急救。高东洋和3名战友顶着7级大风,在半米深的积雪中行走将近30个小时,才将李旭送到医院。脱离危险的李旭一句“班长,我好了”让高东洋抱住他流泪了。
第三次流泪,是一次相亲的时候。高东洋每次休假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相亲,每次与女方见面,20出头的他总让人误会为30多岁,并担心“秃顶”会影响到下一代。2013年,邻村的一个姑娘问他为啥非要在那么艰苦的地方当兵,高东洋认真地说:“我骄傲,因为我是生命禁区的巡逻兵。”当女孩说出“我也要成为你的骄傲”时,高东洋知道自己寻找到了理解自己的伴侣,他悄悄转过身,流泪了。
巡逻车出故障没法取暖,我们把所有衣服都穿上了
14时30分,巡逻车再次出发,陈明星见笔者脸色苍白,刻意放缓了速度,他说巡逻的官兵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道路,只是巡逻车的减振弹簧、后轮处的钢板大概2个月就要损坏一次,而冬天一旦在风雪天气中巡逻车出故障,就会把巡逻官兵推向危险的境地。
行至110公里处时,巡逻车还真就发生了故障,导致取暖设备无法工作,车内温度顿时骤降,那一刻,笔者才真正体会到官兵身处困境的危险程度。扎西队长立即让巡逻人员取出防寒衣物,并告诉笔者,这样的天气状况巡逻途中经常遇到。
2014年3月15日,巡逻组按照加强巡逻方案进行巡逻,20时路面上的积雪达到30厘米以上,车辆无法继续前进,即使与中队打电话也无法前来救援,不得不弃车向13公里外的唐古拉北火车站寻求帮助。 官兵们在零下摄氏27度的风雪中,艰难跋涉6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大家已经精疲力尽,身上汗流浃背,膝盖以下已经结冰,虽然用酒擦洗和生姜水烫脚,仍有人留下了寒冷天脚踝疼痛的后遗症。
三班副班长覃今和给笔者讲起前不久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事。1月8日,连续两天降雪,路面已经结冰,巡逻至90公里处时,车辆出现了故障,大家只好依偎在一起取暖,并相互提醒不能睡觉,在又冷又饿中等待救援。5个小时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巡逻官兵双腿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
19时30分,我们终于到达了六中队,终于吃了一顿热乎饭。笔者当晚就夜宿六中队了,而和笔者一道出发的扎西队长他们只休息了一个小时,于20时30分,又开始了返程的巡逻。
那是又一个150公里的高原无人区巡逻路。“顺利的话,7个多小时就到了。”告别时,扎西队长说。
后来,笔者得知他们一路巡逻回到七中队营区时,已是2月5日清晨5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