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hallengeunipuscn报名

2023-07-14 17:3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uchallengeunipuscn报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知名演讲比赛

【演讲】2021"外研社·国才杯”演讲冠军浙江大学张雨婷决赛视频

In this world, on this planet, stands China, a great nation of We the Chinese, a great people of Chineseness, and great stories of Eastern wisdom.

在广袤世界里,在浩瀚星河中,屹立着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一个伟大的民族,蕴含东方智慧的中华民族。

面对2021“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决赛第四阶段赛题“The Story of Us: The Chineseness”,演讲冠军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今天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2021“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冠军

张雨婷

浙江大学

指导教师:朱晓宇

赛题回顾

2021“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第四阶段赛题

选手破题思路

为什么选择benevolence(仁)?

如何准备演讲?

通过与朱晓宇老师讨论、上网查阅资料,我加深了对孔孟之仁的理解,以What、Why、How为主线进行头脑风暴,制作思维导图,挖掘“仁”的不同维度和内涵,让它不止停留于文化传承、人际关系的领域,还延伸到仁政和全球治理等方面。

在演讲框架的搭建上,我选择以小见大的讲故事方法,逐步引出什么是“仁”,把它拆分成认知上的 “同理心”和实践上的“行善”,然后进一步列举我和老奶奶互相理解、关爱的例子,来阐释两者的关系,再加入孔子名言,进行“见大”升华,以民众的角度看为什么“仁”能够代表中国属性,以及“仁”对习主席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总而言之,我认为要讲好一个话题,需要对它进行多维度的不同解读,并用辩证性思维有条不紊地循序阐释,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容演说。

选手视频

冠军小姐姐的演讲有没有成功感染到你?她的演讲有哪些精彩之处?小U力邀演讲教学专家复旦大学万江波教授带来精彩点评。

专家点评

万江波教授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英语演讲与辩论中心主任,中国外语演讲与辩论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华汉英大词典》执行主编。上海市精品课程《英语公众演说》主持人,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英语论辩与思辨》主持人,多次指导学生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包括2018演讲季军、2017演讲冠军及季军、2015演讲亚军、2008演讲冠军。

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今年“外研社·国才杯”演讲决赛第四阶段的题目The Story of Us: The Chineseness要求选手在三分钟内叙述一个蕴含中国属性(Chineseness)的故事,并阐释故事背后的价值观或智慧。题目紧扣时代脉搏,既包含确定性,又具有开放性,有利于激发选手在同一环节比拼个性化的立意和思考。与此同时,赛题本身也要求演讲采用“故事叙述—反思”结构,对于选手来说,选择讲什么故事、怎样讲好这个故事,也成为不小的挑战。面对来自赛题要求以及线上演讲形式的双重挑战,冠军选手张雨婷同学成功讲述了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张同学开门见山,开篇说“仁”。说到“仁”,她想起自己和朋友在广西桂林旅游时遇到的一位善良的老奶奶。老人家热情帮助了他们这几位被“困”在异乡素昧平生的游客,不求丝毫回报。在故事的叙述中,张雨婷非常注重文字画面(word picture)的勾勒,通过对细节的白描笔法,生动刻画了一位助人为乐,不厌其烦帮异乡客检查自行车链条、刹车、轮胎安全,忙前忙后的老人家。由此,演讲者自然而然引出“仁”的探讨,进而提出本演讲的主题:“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种共情能力是团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在结构方面,演讲注重以观众的接受心理为转移进行谋篇布局,起承转合过渡自然,富有感染力。

在演讲的呈现方面,张雨婷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她的台风可以用“大方、沉稳、坚定”这六个字来高度概括,在总决赛舞台上她尽情挥洒“压力之下的风采”(grace under pressure),令人赞叹。整个三分钟的定题演讲,她呈现得流畅完整、情感交融、大方自然,在答辩环节也尽显大将风度,在两位挑战评委火力全开的轮番挑战之下,她仍然保持敏捷的思维,有问必答,不卑不亢,沉着应对,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控场能力,实属不易。

若说这篇演讲还有什么进一步改进空间的话,我提几点管见,仅供广大英语演讲爱好者参考。首先,演讲者开篇提到“Ladies and gentlemen, when you hear the word ‘benevolence’, what comes to your mind? Tai chi? Kung fu?”,此处话语逻辑欠通。我们听到“仁”,为什么会想到“太极”和“功夫”?演讲开篇发问的目的无疑是想唤起听众的注意,但是“仁”与“太极”“功夫”的联想稍嫌牵强,把观众带入了一系列混淆的概念里。当然,这也极可能是讲者的口误——本意是问“Chineseness”,而非“benevolence”?无论如何,关键句出现口误问题,也还是需要尽可能避免的。第二,演讲和答辩中的个别用词欠准确和恰当。比如,predicament语义没错,语域却不够恰当,显得过于书面化,在故事的口头叙述语境中显得比较突兀。再如,unheard of in big cities略嫌夸张,仍需更精准地把握好话语分寸、避免绝对化断言,因为我们居住的城市并非道德荒地,城市中也不乏令人感动的助人为乐的故事。第三,在答辩环节,挑战评委与演讲者之间往往是短兵相交,回合节奏很快,建议演讲者在回答问题的前十几秒就把自己的观点和盘托出,不必做过多铺垫,否则可能还来不及进入观点的论证就被打断进入下一“趴”了。

今年的“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从“Red Star Over China”开篇,以“The Story of Us: The Chineseness”完美落幕,画卷恢弘,首尾呼应。整个赛程历时七个月,也成为当代大学生尽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文关怀并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精彩历程。张雨婷同学在总决赛中从当代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为我们成功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中国故事,引来屏幕前万千听众为之点赞,为大赛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祝贺她以骄人的实力夺得全国总冠军殊荣!也希望她的优秀演讲可以激励更多年轻人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