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陈峰背后的人 枭雄陈峰和背后的王健

2023-08-04 10:5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海航陈峰背后的人 枭雄陈峰和背后的王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航陈峰背后的人

突然发火

第一次见陈峰大概是2005年夏季,海航自己办的某个活动上。

活动很热闹,各路记者云集。忽然发现热闹处不远陈峰一个人坐在一旁,周围空无一人。之前虽然没有见过陈峰,但无论海航还是陈峰多年来都是媒体明星,他那张略带蒙古人特征的脸时常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尤其在那之前有一段时间坊间已经流传海航资金链紧张的传闻,见他独自一人,遂壮着胆子走过去,介绍完自己后问道,陈总,外界一直流传海航资金链有问题,是不是这样?

没想到的是,陈峰瞬间变脸,那表情几乎可以用咬牙切齿来形容。他的原话已经忘了,大概意思是说总有一些媒体对海航不怀好意,用各种阴暗手段对付海航什么的。

说老实话,陈峰突然翻脸确实把我吓住了。过去之前也预判,可能会否认,也可能不理我,心情好的话也可能会解释。但没想到会这样。

很快有人跑过来,将我拉到一边,陈峰起身离去。

当我极力回想这一段“遭遇战”的时候,我意识到,陈峰虽然表情很夸张,话也说的很不好听,让我当时下不来台,但话却不伤人。

那次“采访”不久,就传来陈峰到华尔街拉了索罗斯入股海航的消息。不过1200万美元的投资额让人意识到这个“入股”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一种“宣传”效应。但不管怎么说,海航的资金链危机似乎“抗”了过去。

海航是一个很奇特的公司,多少年来每过一段就会有资金链断裂的传闻,但伴随着传闻是这个企业又在拼命扩张的新闻。

一上来就戳到了“肺窝子”

第二次见陈峰应该是第二年。刘总带着部门主任和我去采访陈峰。

与上次很突兀的跑上去打招呼不同,这次是很正式的采访,就是说采访前报社和海航已经有过沟通。我也在去之前做了一番功课,列出采访提纲什么的。见面好像是在一个咖啡馆之类的地方。刘总和陈峰寒暄后开始采访,我这时脑子一抽忽然想起一个外界对海航的传说。于是开口问道,外界有个传闻,说海航实际上是王健当家。

陈峰大概没想到我一开口就会问这样的问题,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因为像这样的采访,尤其是一开始肯定是先提一些形式感比较强或者比较“宏观”一些的问题。主任见不是事,便抢过话头对陈峰采访起来。

缓过神来,陈峰也对我的问题做了解释,大意是,王健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同志,更细腻,对内部管理方面更上心,两人有个大致的分工,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解释的时候陈峰还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我看见那些管理的条条框框的东西就不耐烦,就说,王健你来吧。

采访看上去一问一答,实际是个很见功力的地方。所谓人情练达在这里也能表现出来。年轻时很崇拜拉法奇的风格,以为出语尖锐语言犀利不留情面就是好记者,实际上采访风格要看人,想方设法让采访对象把话说出来、把你想要知道的和盘托出来才是最关键的。东方人一般戒备心理比较重,采访时最好就要先“暖暖场”,但我们现在的记者有时会做过头,由于采访现场害怕对方不说,或者害怕冷场,自己在那里说个不停。所以现在如果有采访,我会告诫自己,要学会倾听!

想法特多

多少年后,一次采访某协会理事长,闲聊时得知他和陈峰在中农信创办初期共过事,了解到陈峰的一些“趣事”。

中农信时的陈峰靠“倒化肥”一战成名,但给后来的这位理事长同事印象最深的却是陈峰“话多想法多”。

那时在北京上班坐公司的班车,一辆中巴接着大家。印象中陈峰只要上了车满车厢就只听到他一个人的话了,而且一会一个想法,想法之多甚至到了令听者“不胜其烦”的地步。

企业的命运和企业家的性格密不可分,也许正是陈峰“不安分”的天性注定了海航一路走的波澜壮阔。

随着和海航接触的多了,也就听到不少海航的传闻。海航在内地攻城略地,往往是把当地的主管们飞机运到海口,吃住玩一条龙服务,送起礼来,也是豪爽的惊人。

内部管理上,陈峰有规定,海航的高管到了一定级别,都要到青海拜活佛为师。据说早年海航遭遇一次严重的资金危机,陈峰四处奔波,无解。最终放弃求助心灰意冷的陈峰躲入寺庙,但神奇的是,仿佛神灵有知,海航竟峰回路转,此后更是一路高歌。此后,打坐参禅成了陈峰必做的一个功课。

一千万的故事

又过一年,第三次采访陈峰。

这次由于没再闹意外的“幺蛾子”,进展很顺利。陈峰也讲述了自己中农信的往事,包括“用一个故事”拿回世行3亿美元贷款的案例。陈峰对自己的这个创意非常得意,不仅自认为“非常精彩”,而且“空前绝后”。

说老实话,陈峰虽然讲的很精彩,但实际上当时采访的我们并没有听懂。现在回想起来,应该这么一个过程:中农信要做一个8省市农村改革试验,叫“大公司小农户大市场”,大公司指的就是中农信,给8省市的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扶植当地农民养鸡搞一些副业致富,贷款则由世行提供。但这个钱如何从世行拿出来成为一个关键,毕竟世行贷款都是针对铁路、公路这样的建设项目。

陈峰想了一个办法,花100万从中化集团买出发票,靠这些发票成功的从世行拿到3亿美元贷款。

这100万发票用陈峰的话说包括了销售化肥中招投标等全套流程,价值相当于3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等于25亿元人民币。但贷款到账后,“只给了中农信3亿人民币和几千万美元”,被用作中农信的开办费,其他钱被财政部、国家计委划走。第二年又赶上学生上街,农村改革实验流产。

陈峰感叹,中农信那段经历让他学到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识。他说,“后来就用到海航创办融资中,没有那段经历海航甚至不可能创办起来。”

1990年中农信解散,陈峰跟随当时中农信总裁王刚南下海南,被封了一个省长航空助理。省里拨付1000万开办费成立航空公司,陈峰先是奔走在各金融机构间定向募集2.5亿完成航空公司筹建,随后以此担保向银行贷款购买飞机,再以飞机担保贷款,以此滚动发展形成“倒金字塔”的财务结构。

成立航空公司不久,用陈峰自己的话,“1000万还给政府,就把这个‘顶戴花翎’还了回去,从此落草为寇。”海航成为一家百分百民营企业。

梳理海航成长史,重要节点有“贵人”扶持是海航能一跃成为第四航空公司的关键。陈峰南下海南正是做了时任海南省长刘剑锋的航空助理,而海航在航空业内大规模兼并重组也恰巧发生在刘剑锋98年至2002年出任民航局局长期间。

但陈峰同时强调,他个人在“每个时期都没有耽误”。他举例,16岁被送去当兵,开会看到政委在台上拿着一张纸宣读“鸭子河边尽朝晖……”,心说,“我站在台上一定不拿那张纸。于是休息时一个人跑到鸭子河边练习演讲:“同志们,我给你们讲三个问题……”

十年前已有伏笔?

采访陈峰后,王健请记者吃饭。说了一番事后听来颇有深意的话。

“在海航不是我一言九鼎,也不是陈峰一言九鼎,在海航就没有一言九鼎的人。”

随后的话说的更直接:“我们到我现在已经培养出三代海航年轻人往前走了,我不给他们讲以前的东西,我也不允许他们再提‘一千万’的事情,过去的历史就是过去,你要给我面对未来,你要现在告诉我怎么办?三十年的历史、十五年的历史,五年的历史都让他过去,我们要轻装上阵。有些媒体老写海航一千万起家,早在五年前我就说:不允许再提一千万。”

说到这里,王健意犹未尽:“我老跟陈总说,为什么你这么苍老吗?你就是老提一千万!”

这一年是2006年,距海航内部《阳光宣言》面世还有十年的时间。

又过了两年,2018年7月,王健在法国意外离世。

仅仅两年半后海航宣布破产重整。

小题大做

这次采访,陈峰一个举动让我至今难忘。

第二天一早,陈峰陪着我们吃早餐。早晨7点多陈峰披着呢子大衣带着一队人走在前面,那时已是深秋,北京郊外的清晨寒意袭人。

基地的食堂是一个能容纳上百人的大厅,那会儿空荡荡几乎没几个人,忽然听见前面的陈峰站在靠近打饭橱窗的一张餐桌前大声嚷嚷起来,似乎很生气的样子。听到声音,从操作间里出来几个厨师,有个厨师长模样的中年人回应着陈峰。

走近了,看情景好像是因为餐桌不干净而发火。但围观中,发现陈峰似乎也不是真生气,怎么说呢,感觉多少有些“演道”的意味。厨师长看上去也不怎么怕陈峰,后来陈峰气消下去还拍着厨师长的肩膀说一些勉励的话。但始终让人搞不明白的是,即便餐桌没有擦拭干净,也没必要一开始这么“兴师动众”的发脾气吧?陈峰到底所欲何为?从陈峰和厨师长后来“握手言和”的举动看似乎也并无深意。

后来这一幕曾多次在我脑海中复盘,但始终不得解。以至于我想,“小题大做”大概就是陈峰的一个管理风格吧,管理着这么大的一个集团公司,如果不以“小题大做”的方式“震动”一下,集团就会以无比惰性的方式一路滑行吧。

吃罢饭,餐厅门口,陈峰满面笑容的跟我们一一握手告别,随后坐进劳斯莱斯绝尘而去。

据说当时这个型号的车全北京只有三辆。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