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的演(演讲的含义)

2023-10-04 17:4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演讲中的演(演讲的含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演讲中的演

演讲的内涵

演讲又称演说或讲演。词典上说:演说就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解放前的《演讲学大纲》上说:“演讲者,运用姿态、声音,以感动听众之有组织之陈述也”。

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先生给演讲下的定义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象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为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这就是演讲”

演讲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艺术。

它重于用口语“讲”,但并不是所有的“讲话”“说话”都是演讲;

演讲有“演”的万分,但不属于表演范畴。

演讲者站在台上,是以自己的真实姓名,真实身份来进行阐述事理,抒发感情的,而不是戴着“面具”或以演员的身份为观众表演。

讲故事、朗诵等都不能算是演讲。演讲应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的和谐统一的传递信息的活动。

演讲是一门以“真”感人的艺术

它可以借鉴相声的幽默,也可以吸收诗歌朗诵的激情,故事的曲折,但绝不可越出“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的轨道。否则,演讲意义也就随之消失。

演讲中的声音魅力/肢体的重要性

演讲是借助主体形象,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有中心、有条理地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听众进行巧妙沟通的语言艺术,而不是站在台上“侃大山”或自顾自地念稿、背稿。

(一)有声语言

它是由语言和声音构成的,是演讲活动中主要表达手段。

对有声语言的要求,除了吐字清楚、准确、响亮外,还要注意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使语气、节奏、语调有所变化;

有时舒缓,有时急促,有时如“惊涛拍岸”,有时又似“小溪潺潺”,这样才能使演讲悦耳动听,才能给听众美的享受。

(二)态势语言

这是指演讲者的资态、动作、手势、表情等,它是辅助有声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很难想象,板着一副苦瓜脸讲“微笑”的人,会收到好效果。

运用态势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演讲中动作、手势,甚至一颦一笑都要和演讲内容紧密配合(初学演讲的人,常常犯动作和内容不协调的毛病)。

第二,要自然、真诚,不要为了动作而生硬地举办、伸拳。

第三,不能不动,也不能多动、乱动。有的人每一段话甚至每一句话都加手势,这样不仅不能增加演讲效果,相扫,还会使听众“眼花缭乱”,产生“烦感”、反感。

(三)立体形象

即听众最直观的演讲者的形象。

它包括演讲者的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

整个主体形象的好与差,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及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传达。

记得一位讲《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演讲者,上台时穿着时髦,还戴着大耳环、金项链,她刚一报题目,台下便发出一片笑声。

还有一位影视班的学生参加学习会竞选时,上穿一件印着骷髅的汗衫,下穿大花裤衩子,脚上穿着拖鞋,而且上台时摇头晃脑,他站在台上还未开口讲话,听众就撇嘴摇头。

因此,演讲者要想给听众好的印象,应该注意着装朴素、自然、得体。其举止应该大方、优雅。一句话要让人看着顺眼。

演讲的特征

演讲具有现实性、沟通性、鼓动性、时限性、艺术性、临场性、口语性等特征,这里主要介绍前几种。

(一)现实性

演讲是一种较强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的主题是紧密结合现实并具有时代感的。

演讲者不能无病呻吟讲些与现实无关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演讲家都是面对现实和着时代的脉搏向广大听众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演讲成为了斗争的武器、教育的手段和传播科学文化的工具。

(二)沟通性

演讲是演讲者和听众共同完成的活动。

演讲者面对的是较多的听众,那就必须考虑多数人的心理需求,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思想、情感、目光和听众进行交流。

不管是使人信、使人服、使人激,还是使人动、使人乐,都要注意听众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听众的心和你一起跳动。

(三)鼓动性

有人说,没有鼓动性,就不成其为演讲。

这话并不夸张。战前一番演讲,能使战士们不怕牺牲冲锋向前;

抗洪中的演讲,可鼓起人们重建家园的斗志;

听完“血,生命之源”的演讲,不少人高喊着“输我的”,并坚定地向医生伸出了胳膊……即使是一般教育性的演讲,也应该点燃听众热爱生活的激情。

(四)时限性

这是指演讲时间宜短不宜长。

在演讲比赛中每人不应超过10分钟,事迹演讲不要超过16分钟。

即使是演讲家的专题演讲也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

如果把听众集中在一起,听一个人讲上几个钟头,肯定会有人坐不住的。

亲爱的朋友,当你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演讲之后,你就迈上了演讲艺术的第一个台阶。相信吧:入门既不难,提高也是办得到的!表达觉得自然。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