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莞尔流泪间感受大写的人物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屈原》在莞尔流泪间感受大写的人物,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思想不会被消灭,精神不会被放逐”——这句话出自屈原宿敌张仪的“灵魂”之口,恰逢屈原被楚怀王流放之时。最懂得自己的人,竟然是陷害自己的人;最想为之献上忠心的人,谁料是放逐自己的人……昨晚在美琪大戏院上演的话剧《屈原》,通过塑造了屈原与张仪、屈原与楚怀王之间的关系,让人在莞尔与流泪之间,感受到了立体而大写的人。
这部参演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历史剧,由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创排,郭小男导演。大幕拉开,恍如仙境。《九歌》提及的诸神,一一出现在舞台上,临近结尾,从花草堆里唤醒一身素白,发冠上沾着一片绿叶的屈原(王洛勇饰)。他与楚怀王(郝平饰)“灵魂”的对话,他与张仪“灵魂”的对话,在回溯三人为何命运交织至生生死死,也好似给现代观众一个探究历史的命题线索。剧情,就在提问与回答的框架下推进。
图说:《屈原》剧照 主办方供图(下同)
屈原与楚怀王:本是好友却不懂对方
楚怀王始终喜欢屈原的诗和诗意。楚怀王夜夜笙歌,眼看宫中娇娘,手揽巴蜀美女。在这样的氛围里,屈原还与之一本正经谈国事、谈变法。楚怀王不恼怒,只是不断转移话题,问屈原可有法子再找点美女?
朝廷之上,所有大臣或唯唯诺诺或假装瞌睡,唯有屈原想什么说什么,直戳楚怀王腰眼。以至于楚怀王甚至要与屈原“咬耳朵”——此时舞台上瞬间全黑,唯有一个聚光灯打在他俩身上,两人如哥们儿一般对话,要记得给“大哥面子”……聚光灯灭,舞台光亮,回到朝堂,一切如常。
两人玩的时候蛮开心,但是一谈国事,必恼。楚怀王自称“寡人是顽童”并表示知道有人称他“愚蠢”。楚怀王确实是顽童,骄傲自大、任性狂妄,爱屈原的诗,却不听他在国事上的判断,要自证“智慧”。最终,他不耐烦于屈原的叨叨,一怒之下要“砍了”屈原。但顽劣之心又上头,“不砍头,刖足!”“哦,不,不刖足,流放!”
屈原与张仪:懂得对方却是宿敌
在屈原被流放之前,张仪的“灵魂”出现。这位战国纵横家,一直在各国“跳槽”做“外交”,熟知各国“软肋”。作为秦国使臣到楚国之时,忽悠割让秦国六百里地给楚国,只要楚国先与齐国断交。楚怀王一激动,同意了。岂料待楚齐断交之后,张仪翻脸不认账,只给了六里地。楚怀王怒而出兵,被四国围困,损失十万将士。此前,只有屈原阻拦此事。
张仪的“灵魂”带着赞叹的口吻对屈原说,自己花费了巨资买通朝廷上下其他官员结盟反对屈原,因为屈原有大才,值这个价。屈原不信张仪的“三寸不烂之毒舌”。但是,张仪的“灵魂”反驳:“是灵魂在说话,灵魂没有舌头了”,必真。得知屈原被流放,张仪的“灵魂”感叹道:“思想不会被消灭,精神不会被放逐。”他看得懂,也预见得到,屈原的精神绵延至今,依然共鸣者众。
屈原与祖国:忠于故土却山河破碎
楚怀王确实愚蠢,两次被骗。第二次,自己主动前往秦国,直接被囚禁至死。舞台的表现手法干净利落又有诗意。屈原被流放4年后,又被楚怀王召回来,两人一边吃橘子一边谈国事——是否要前往秦国?屈原反对,大王不听。屈原颇失意,唯有剥橘子。最终,送他一篮橘子上路。提着一篮橘子,楚怀王一脚就跌进了秦国大牢。数着橘子,楚怀王感叹自己“玩着玩着就完了。”
舞台另一边,屈原朗诵的《橘颂》响起:“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一诗双关,楚怀王是橘,没有迁徙的命;自己也是根深蒂固的人,意志专一、忠于祖国。
人尽皆知结局,秦国一统天下。《九歌·国殇》成为一首战歌。在汨罗江边,金戈铁马中,依然一身素白的屈原,与楚国将士一同“赴死”——屈原站在中间的高台之上,被抬至空中,如入白云深处……楚国殇,屈原不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