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做人智商做事演讲稿(道家智慧:用智商做事,用情商做人)

2023-12-03 01:0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情商做人智商做事演讲稿(道家智慧:用智商做事,用情商做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情商做人智商做事演讲稿

心头洞明,表面糊涂,抱朴守拙,是道家说的做人境界。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心斋、坐忘,都是提高心智的法子。

有人说,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因为道家智慧,代表中国古代哲学高峰,它告诉我们做人该有的境界,为人处事该有的情商。

一、读老子,获得精神上的大清凉

老子的清凉,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柔、静、慢。只有做到这三个字,人才能从容不迫。

1、上善若水:善的最高境界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的《道德经》,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谦卑虚静,此即柔。柔,不仅是生命的特征,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至柔至坚。

“水”对老子而言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是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心善渊,是让你拥有清澈平静的心灵;与善仁,是告诉你与人交往要心存友善;言善信,是告诉你诚信是人之立身之本;正善治,是让你学会稳妥地掌控局势;事善能,是告诉你要善于发挥才能处事;动善时,是在告诉你处事要懂得把握时机。

为人处世应如水。人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在于他是否能体会这“水之七善”,等到这“七善”具备了,那么就定能做到“夫唯不争,故无尤”。

2、静水流深:人心静方能生慧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常言道,人心静方能生慧,静是一种能力,克焦躁烦闷。人只有心静,才能做生活真正的主人。

诸葛亮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晚清著名政治家、两任帝师的翁同龢在一幅对联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奔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他的军队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借以退敌。

虽是小说家言,也足以给我们带来深刻思考。诸葛亮面对危机,却焚香操琴,没有慌张。他安然自若而平静,迅速判断出对方主帅司马懿对自己的高估与不敢轻视,上演了一出化险为夷的好戏。

我们没有诸葛亮的智慧,但却要有面对麻烦的静心。“致虚极,守静笃”,“守静”是为了恢复心灵的清明 ,安静下来,梳理出最重要,也就是最根本的问题,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如果不静心,只会让自己一直处在忙乱当中。

任何的社会都是复杂的,任何人都会生活在一定的麻烦之中,这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紧张和压力。情况越是危急,事情越是麻烦,就越需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静心凝神,做到举重若轻。

3、动之徐生

慢,是做人做事的准则,不急不躁,不乱不浊,才能从容做好。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

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生生不息,而是建立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运动。在静到极点后,要能起用、起动。动以后,则是生生不息,永远长生。

“徐生”的涵义,也可说是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它是慢慢地用。这个观念很 重要。等于能源一样,慢慢地用,俭省地用,虽说能源充满宇宙,永远存在,若是不加节制,乱用一通,那只是自我糟蹋而已。

“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徐生”是针对普通一般人而言,尤其这个时代,更为需要。社会上,几乎每 一个人都是天天分秒必争,忙忙碌碌,事事穷紧张,不知是为了什么,在拼命玩命。这与“动之徐生”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二、读庄子,获高情商的为人之道

若说,老子告诉我们的,是修心养神;庄子告诉我们的,则是处事为人。

1、朝三暮四:形式有多种,本质只有一种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有一年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他的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

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

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

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朝三暮四阐述了这样一个哲学道理: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人们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这是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2、呆若木鸡:深藏不露,动静以时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周宣王高兴极了,立即带着这只鸡去斗鸡了。

庄子认为,真正有大智慧、有着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是藏而不露的,他们的表现也许是愚钝,笨拙和胆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冷静、沉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阐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即“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大意: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感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想说服别人,或者是感动别人,只能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来表达,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情假意或许能忽悠别人于一时,但是不可能蒙蔽别人很长时间,并且一旦被看穿,就是再来真情实意,人家也不信了!

由内及外、由养到守,将道法融入生活,在培积中气十足、扩成气量恢弘,成为有雅量、气量和心量的人。

4、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庄子

大意:谋划事情没有主见,就会被事情困住;做事情没有准备,肯定会失败。

感悟:“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谋划决断,做事果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5、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大意: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里诋毁别人。

感悟: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他们当着人的面总是捡着最优美动听的话说,让听者飘飘欲仙;可是一转身就会是另一副嘴脸。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的人可以在短时间里如鱼得水,混水摸鱼,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种人终究会被唾弃,让人“敬而远之”。

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见《庄子"杂篇"徐无鬼》

大意:不能因为一只狗善叫就认为它是好狗;不能因为一个人能说会道就认为他是贤人。

感悟:“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言论,还要考察他的行为。诸葛亮斩了失街亭的马谡后,想起刘备对马谡的评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悔恨不已。

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庄子·秋水》

大意:对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对于夏日之虫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它无法体验。

感悟:与人交流要看对象,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从对方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对方能理解的观念来谈论,否则,肯定是一方认为自己是对牛弹琴,另一方则认为对方“不说人话”。

8、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君子以义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以利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美酒一样甘甜。君子之间的交情虽平淡,却能保持长时间的亲近;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甘甜,却一点也不牢固,容易断绝。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