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特别的演讲主题

2023-12-24 03:1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比较特别的演讲主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演讲新颖形式

开始总览:全文共4202字,建议阅读时间17分钟。

下面的内容可以回答“如何使自己的演讲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困扰,建议先收藏。

所有的演讲,都应该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过往岁月中,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无数个演讲。

有少数人的演讲,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世界上某个我们从未见过的角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更多人的演讲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这样的——

他们的演讲有吸引人的开头、结尾,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舞台呈现也无可指摘,可是……结束后,我们依旧觉得不满足,似乎少了点什么?

嗯……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像是在你微微感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就有人递给了你一杯白开水——虽然解渴,可是你却并不觉得过瘾。

曾经,我也为此深感困扰——这是为什么?缺少的是什么?明明这些人的技巧已经如此成熟。

甚至一度怀疑是我有问题,是我的接受能力有问题,不是他们。很久之后我才明白各种缘由。

借用Ted掌门克里斯·安德森在《演讲的力量》中的一段话。

在公共演讲中,唯一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自信,不是舞台展示,也不是流利的语言,而是有价值的思想。

是的,太多演讲高手过于注重技巧、逻辑结构、外在呈现,却缺少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价值的思想。

再具体点,是新颖的,能给人全新视角和洞见的思想,像导游的讲解、摄影师的照片,可以带观众前往他们从未涉足的新世界。

我看过很多演讲教程、书籍,无一例外都是讲完主题,就直接讲结构的技法,比如——如何开头、结尾,却对更重要的“如何让演讲更有价值、更新颖?”只字不提。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将分享9种好用的,能使演讲更有价值、更有新意的方式,让你的演讲从普通演讲中脱颖而出。

出于篇幅限制,这9种方法将会用两讲的时间来阐释。今天这篇文章讲的是上部分——基础的4个方法。

希望通过这一次分享,大家能先够掌握这4种可以让自己的演讲和别人的不一样的方法。

请记住——

听众期待的——是一个能带来新启发的演讲,而只不是一个结构清晰、演绎精彩,内容却平平无奇的——小品

换维度

先说第一种——换维度

在这里要先做一个声明,单独使用这个技巧并不带来新意,但它却是后面所有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演讲人特别容易忽略的一点。

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个技巧为基础,后续所有技巧都将会将会失去颜色,成为空中楼阁。

学过说服的伙伴,也许知道一个概念——说服可以分为两条线:

一条是诉诸理性维度的中心路径;另外一条则是诉诸感性维度的边缘路径

对于这两个概念,我们只需要记住简单的一点——理性维度使用强逻辑,感性维度使用具有独特意蕴的意象、隐喻,拉爆画面感和感染力。

在这里“以大龄青年回家被亲戚催婚“为例。先演示感性维度:

想必,你也经历过,走亲戚时被七大姑八大姨轮番招呼的,噩梦吧。

小时候,这些长辈跟你说话还都是轻声细语的,“今年压岁钱有多少呀?”“以后准备考什么大学?”

然而此刻,曾经的和风细雨却骤然变成了狂风暴雨

这个亲戚刚恨铁不成钢地跟你说,“我跟你讲,我在你这个年纪,孩子都已经打酱油了!”

那个亲戚立刻又对着你痛心疾首,“我隔壁的那个谁谁谁,人家都二婚了,你要抓紧啊!”

就这样,曾经他们口中的天之骄子,现在成了一块没人要的破抹布,一堆没人要的滞销品,一个人见人挡的旧排球

以上的轻声细语、和风细雨、狂风暴雨,破抹布、滞销品、旧排球,都是我在试图用意象隐喻等感性维度的手法影响你的情绪和对话题的判断。

接下来,继续演示如何在理性维度使用强逻辑。

可是,在杭州生养一个小孩谈何容易。

在杭州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城市生孩子有多花钱。

借用一个网上查询到的数据——

养娃20年的费用,平均区间在62.3-197.8万元。

(省略中间阶段的具体费用)

假设我们取中间值120万,分20年,那每年也就是6万。

那么,你可知道,这两年杭州的人均年收入为多少?

根据2年前的数据,2020年杭州的人均年收入是9.8万……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女方在家全职带娃,那么家庭3/5的收入,将会被孩子所吞没。

这个费用,还完全不包含父母其他费用……如果算上每年的房贷、车贷,经济压力将不言而喻。

以上还只是普通的养法,如果富养,这一数字将提升到163-243万元。

以上数字未必严谨,只是想通过这些数字演示这一种手法。

总结一下这个技巧—理性维度强逻辑,感性维度谈感情

换角色

现在来说说第二个技巧——换角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判性思维

想必大家已注意到——无论上一个例子,还是我们平时的对话,主语都是“我”,“我”生活如何不容易,“我”有什么梦想,“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我、我……

人是如此地关注自我,以至于话语的焦点永远都在“我”身上;看合照时,第一个看到的人也一定是“我”。

那么今天,让我们暂时把镜头从“我”的身上移开。

移到在这个场景中也很重要,却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的角色身上,这个角色就是我们的父母。

让我们穿上他们的鞋子,走进他们生命中一路走来的的光阴,去感受他们的视角,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对于多数毕业后就结婚的年轻人来说,一方“全职带娃”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太大。

于是,不少家庭会选择双职工的形式,而把带娃的重担交给自己父母。

这个选择的结果就是——父母的一生都将在“带娃”的循环中度过。年轻时,带自己的“娃”。等他们老了,又要带“娃的娃”。

当我们记事懂理起,父母就已经是一幅中年人的模样了。

因此,我们似乎忘了——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曾经年轻过,也有他们想要去实现的梦想和仗剑的天眼。

到这里,你一定会反驳,“不对呀!明明是他们要求我们早点生娃的!”

对呀,这正是中国父母伟大,却又让人心疼的地方。

想想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

小时候,迎着早晨白茫茫的雾气,他们送我们上学。

傍晚,背着黄昏的绚烂晚霞,接我们放学。

我们生病时,他们熬夜守在床头。

为了我们,他们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现在我们已经成年,却依旧心安理得享受着他们为我们继续付出,又于心何忍?

每当我在小区里看到随着音乐跳广场舞的大妈,在公园里端着长枪短炮打鸟的大爷,在摄影论坛分享自己徒步雪山经验的老驴。

就忍不住感叹一句——我们的爸妈完全可以有,也应该有更多的生活选择!

这就是第二个技巧——换视角,走到场景中,其他角色的生命经验内部去,去寻找他的脉络、去理解他的苦衷,去获得人之为人,那份同理心的共鸣。

换时空

在上个例子中,我们让自己和父母站到了一起,现在让我们把视角再放大,

在国际学术界,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简称TFR)达到2.1被定为世代更替水平。

也就是说某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15〜49岁)生育子女数量达到2.1,才能够维持人口总量不增不减;

一旦TFR跌破1.5,通常被认为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再想重新回升至1.5以上就会变得非常困难。1.5被公认为总和生育率的警戒线。然而,自2016年中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来,在前两年因为政策累积效应生育率短暂回升后,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幅度明显。

2018年和2019年,我国的TFR分别为1.495和1.47,均低于1.5的临界值。生育率持续下降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TFR一再下降,甚至接连跌破世代更替水平。

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等国都降至1.5以下,韩国更成为全球第一个TFR跌破1的国家。……

这么看来,结婚晚是全世界的趋势,原来自己的并不特别。

得知这个真相,再面对亲戚催婚时,自己也多了一份坦然和平和。

不去评价这个现象好坏与否,只是想说明一件事情——当我们把格局、视野拔高到整个时空、世界时,一定会看到全然不一样的景象。

以为的困扰、费解的现象,早已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次上演过了,原来以为孤身一人,此刻身边却觉得多了无数往圣先贤,坚持自己决定时也会多一份底气。

最高级变换:换领域

现在看第四个技巧——换领域。

一句话概括就是——打破界限,切换战场。

你可能也听过这个案例——给和尚卖梳子。

一个青年接到一个销售任务——把梳子卖给寺庙的和尚。 他去到寺庙里见到方丈大师,然后直言:

“方丈,您身为寺院住持,可知做了一件对佛大不敬的事情吗?”

方丈一听,一定惊愕,询问原因。

“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风尘仆仆,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但他们大多因为远行满脸污垢,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岂不是对佛之不敬?”

方丈一听,顿时追问,“那请问施主有何高见?”

自然地,青年开始了销售他的梳子。

这些年有一个名词热来越热就是——跨学科思维。

想必你听过”熵增“、“自组织”、“分形”名词,原来是热力学、统计学、几何学概念,可现在被普遍应用于“组织管理”、“组织发展”领域。

打破学科技界限,在两个甚至多个,似乎完全没有关系的领域之间寻找到联系,是最顶级的智慧。

当我们在演讲中加入跨学科的思考后,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焕然开朗和新视野。

还是用之前的“大龄青年回家被亲戚催婚”为例,用生物学的视角对这个问题继续进行追问。

很多伙伴都读过一本书叫做《自私的基因》,说的是——我们一切的行为和思考,本质上都是基因驱动的结果。

按照书里的说法——以前人类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可以说是朝不保夕。

基因为了让自己能够流传下去,就会驱使人类尽早得交配,尽可能多得繁衍后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绵续。

如果资源稀缺,还需要牺牲自己给下一代腾出空间。

但是,现在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我们不用再担心会像以前那样朝不保夕,也不会再有猛虎冷不丁地从身边草丛里扑出来。

面对疾病,我们也没有那么容易死亡。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有了充足的选择和机会去延续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们现在其实已经不用那么着急繁衍后代、传播基因,我们可以有充足时间,漫长的余生去准备。

平常的演讲都只会从自己的生活、工作,这些很普通、很大众的视角思考。但是,如果我们能跨学科就可以看到全然不一样的视角。

诚然有风险,也许某些听众可能会觉得你在抖机灵,可是这也正是演讲好玩地方。但无论如何,都会比四平八稳的演讲更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总结

如果你对演讲有一定的了解,以下思路可能是做演讲的常用范式——

在开头用一个场景破题,并有一些例子论证你的观点;在一开始就亮明自己的观点,也可能在后面;在演讲最后,你会主题升华回扣观点。

你已经驾轻就熟,用这种方式做过了无数次演讲。

而我们今天的”换维度、换视角、换时空、换领域“,则会补齐你在日常演讲中缺少的,最重要的那一块。

让听众听完你的演讲后,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哇哦!“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