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事例 《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

2024-01-02 17:3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无中生有事例 《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无中生有事例

无中生有,本意是明明没有却说是有。凭空捏造。此计的关键在于:制造各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情况,以假象来迷惑扰乱敌人,使其做出错误判断,导致行动出错而一败涂地。

原文是:“诓也,非诓也,实其所诓也。少阴、太阴、太阳。”

意思是说:使用各种假相去欺骗对方,但并不是全是假相,只是为了让对方把这些具有欺骗性的假相当成是真相。也就是用各种大大小小的假相去掩护实际的真相。

它可以分三步来实施:

第一步就是以假乱真,让敌人误以为是真;

第二步是让敌人识破我方的假相,产生松懈,掉以轻心的目的;

第三步就是我方变假相为真,让敌人误以为又是假。

使用该计策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敌人指挥官本身性格多疑,过于谨慎;

第二点就是在敌人的思想已经被搅得迷惑不解的时候,迅速地把假相变为真实的情况,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方。

安史之乱时,唐将张巡忠于唐朝,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杞县)。安䘵山派降将令狐潮带4万人马前来围攻。敌众我寡,张巡几次突围也只是小胜,城中的箭也越来越少,如果是从现在开始赶造也来不及,这种情况是很难抵挡敌军攻城的。

于是,张巡学三国时的诸葛亮草船借箭。

第一步:先是扎草人,然后给这些草人都披上黑衣,用绳子慢慢往下吊,令狐潮以为是偷袭,连忙命令部队万箭齐发加以防卫,张巡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借来十万支箭;

第二步:令狐潮在第二天天明后,发现已经上当中计,非常后悔;第三步:当天夜里,张巡又放下草人,令狐潮以为这次又是来借箭的,只是哈哈大笑,不予理睬。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一个措手不及,营中大乱。张巡也乘此机会,率部攻打过来,直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退守折将,退守陈留(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东南处)。

“无中生有”最典型的战例就是:张仪巧计诓骗,怀王贪利上钩。

战国末期,秦国、楚国和齐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当时,齐楚联盟,秦国根本无法取得胜利。

这时,秦国的相国张仪向秦王献计使用“无中生有”,以离间齐楚两国,再分别攻之。首先,张仪出使楚国,说秦国愿意把商於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前提是楚国必须与齐绝盟。楚国的怀王见有利可图,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答应了下来,派逢侯丑前去签订条约。为顺利签订秦楚条约,怀王大骂齐王,致使齐楚之盟破裂。后因秦国否认所赠的商於六百里,怀王一怒之下,发兵攻秦。此时秦国与齐国已结盟,在秦刘两国的夹击下,楚军大败,秦军取得汉中之地六百里。怀王正是中了张仪的“无中生有”的计谋,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最后只得割地求和,丧失大片国土。

计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了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的是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趁敌人对无习以为常的时候,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的方式来打击敌人。

总结: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随时变化 ,虚虚实实相互结合,从一开始就是假的就很容易被敌人发觉,难以起到作用。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主导者必须抓住有利有机会,趁敌人被迷惑的时候,迅速以真 以实 以有,出奇制胜的速度去打击敌人,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打倒对方。

关注睿智老师,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历史计谋!!!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