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了登珠穆朗玛峰(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什么感觉)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开讲了登珠穆朗玛峰(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什么感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验第一站:西藏登山学校 海拔:3700米
影片以西藏登山学校的学员为纪实视角,这所全球唯一持续招生的登山学校仅面向珠峰脚下的两个县招生,学校希望通过最严格科学的训练,把这些大山的孩子变成专业的高山向导。铲冰铺路、修保护绳、搭建从大本营到8400的所有营地……珠峰攀登旺季,大量繁重且具危险性的工作都由他们来完成。每年的登山爱好者来了又走,他们却年复一年默默守护着这座冷峻的大山。
体验第二站:绒布寺 海拔:5100
绒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巴松乡南面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的卓玛山顶,海拔约5100米,地势高峻寒冷,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寺庙,以景观绝妙著称。从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还有大约8千米的路程。寺庙建有三十间一百多个床位的旅店,接待中外游客,还提供饮食供给,是往来登珠峰的要塞。
体验第三站:上绒布寺 海拔:5150米
比世界最高寺庙绒布寺还高的是上绒布寺,建于1899年的上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距峰顶约20公里,上绒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寺庙,据活佛说这里是以前白渡母修行的山洞,山壁上有曾留下的手印脚印,显得特别有神气。登顶前路过这里祈祷诵经,是全世界每个前来的登山队不成文的规定,无论语言是否相通,这一刻,心是空前虔诚。
体验第四站:珠峰大本营 海拔:5200米
位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这里有帐篷供登山者和游客入住,还有旅馆、茶座、商店等,登山者在大本营休整后,可继续进行登珠峰之旅。每年的4月初到5月底间,这期间大本营里驻扎着来自全世界的登山好手,众多户外的世界著名品牌的帐篷群五颜六色散落在空旷的大本营地上,十分壮观。
体验第五站:珠峰顶海拔:8844米
是的,如果你没有不幸遭遇大风、雪崩,没有被冻伤任何身体零部件,那么接下来你将能够看到世界上几乎亿分之一人才能看到的风景。登山珠峰有人痛哭,有人感慨,更多的人回忆说“在珠峰顶真的可以看到星星月亮,地球表面是圆的”,或许在捡起一颗石头都有被冻断指头风险的珠峰顶没有任何浪漫可言,但这份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估计世上没有事情比这件更酷了!
————————————————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真实的登山其实是这样的
登山成为时尚后,越来越多的登山族即便无力投入真正的登雪山、闯极限的壮举中,也自然会在城市周边结伴爬山的活动中努力捕捉并意淫道听途说的轶事,脑中浮现着《垂直极限》《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等美剧大片的情节。全套名牌登山行头和大汗淋漓的状态更使自己成为瞬间勇士。
也有许多尚无力无暇参与远征的人,对于登山本来就不理解,更是对登珠峰的人怀有阴暗的想象力。以为只要有了钱,一切都可以摆平,甚至可以被人抬上顶峰。的确,你必须用大笔费用支付两个月的食物、住宿、路绳、氧气和各种服务,但是8844米的海拔高度你必须一步步自己爬上去。
没有人能拉你上来,或拖你下去。登山队在登顶之日安排的夏尔巴协助也是同样艰难地与你一起登顶。
我的夏尔巴那旺只有19岁,瘦小干练。他只有三件事可做:引领夜路;不时地帮你锁路绳;等你倒下了就标记好以后安排人拖尸。
“登顶,只是登山的开始。活着从珠峰顶上下撤,才是最终目的。”张翔海说。
踩着冰刀鞋、踮着脚尖,站在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上,我只想躺下来。走不动了,真的走不动了。这里却根本没有休息的地方。向导说,再过1小时就能登顶。我快绝望了,1分钟也坚持不了。放弃来得如此迅速,“我不行了”这句话毫无征兆就蹦出来了。
5000米 百人墓群
登珠峰路线有两条,中国的北坡和尼泊尔的南坡。
尼泊尔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登山者从尼泊尔攀登珠峰,张翔海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4月18日,在群峰环抱中,张翔海翻越垭口,进入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珠峰区域。
迎接他的是耸立着的大片碑群。
“这是上百名登山遇难者的墓碑群,有的是青石碑,有的则是乱石堆砌而成的衣冠冢,用于纪念在登峰过程中死去的人们。”张翔海回忆道。
攀登珠峰并不是一鼓作气地冲顶,而是分阶段做适应性攀登。在珠峰共有5个营地,除大本营外,还有海拔5900米的一号营地,6400米的二号营地,7500米的三号营地和7950米的四号营地。
“19日,到达海拔5400米的珠峰大本营。所有一切不正常的反应都成为正常,开始为期近一个月的煎熬。”张翔海说。
“煎熬”二字足以反映张翔海接下来艰难的攀登之旅。
张海翔在日记中写道,“24日,拉肚子越来越严重,鼻炎快让自己在梦里挂掉,记性和反应也在下降,回去还能做人否?”
6400米 30%的遇难者
“我们遇到的真正恐惧应该是从昆布冰川开始。”张翔海说,“昆布冰川,我们也称呼‘恐怖冰川’,每天都会发生数起冰崩,而且还有成百上千条被冰雪覆盖的冰缝,一旦掉下去连尸体都找不到。登峰途中30%的遇难者葬身这里。而从大本营到第一营地的途中,必须要经过昆布冰川。”
“27日,三点,头疼,像是两个人,索性坐起来,这里海拔6400米,一切都得小心。28日,睡眠得到改善,不过眼肿了,视线模糊,眼睛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珠峰是一个大的测试场,身体部件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格外注意,否则都会在这里被放大。”张翔海告诉记者。
“30日,马卡鲁传来噩耗,中国队员滑坠遇难。”张翔海记录下了第一次听到有人遇难的消息。
“5月2日,鼻腔出血,大便也开始出血,不能再吃辣味。”张翔海继续记录着。
4日,张翔海见到了分配给自己的“夏尔巴”索纳。
“怀恋家里的床,懒散的开着车,城市生活多美好。”分配到向导的这一天,张翔海开始想念山下的生活。
“8日,又一名夏尔巴在三号营地上滑坠遇难,还没开始正式的出发就已经有三名夏尔巴遇难,那么对于这里的队员即将面临的情况会是如何?”焦虑开始袭击张翔海。
“大本营就像一个白雪覆盖的星球,我们都是流放的犯人,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直升机,吹起漫天雪,等待冲顶后的刑满释放。”
7950米 等待冲顶
5月18日,张翔海迎来出发前往四号营地的日子。
或许是等待太久后的兴奋,又或许是一路相对顺利的过程让出发前的他放松了警惕,这一下让他差点止步珠峰。
张翔海回忆称,早上6点多,张翔海正做着出发冲顶的准备,这些准备中也包括上厕所。“因我就走到离帐篷两米处的另一边去解决。没想到一下踩到了冰川暗裂缝,整个人卡在了那里。”张翔海告诉记者。
从张翔海的日记中,我们也看到这一幕。“掉入裂缝中,不禁笑了。最近三次登山都有掉裂缝的必修课,只是这次看不到底,掉得格外的深,双腿全部陷入。”
凭借丰富登山经验,张翔海迅速朝着与冰川走势垂直的方向躺下,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滚出来后,一个夏尔巴协作发现了我,将他的冰镐伸过来,把我拉了过去。回来后想想,如果掉下去怕是回不来了。”张翔海笑着告诉记者。
当天中午,张翔海顺利到达海拔7950米的4号营地,下一步便是冲顶。
晚上7点,冲顶开始,远处已经一路灯火。
“山脊的右边就是祖国,回归的心念是极其危险的,阳光意味着寒冷的结束,晒伤和雪盲的威胁出现。沿着山脊直上,第一束光线从祖国照射过来,面前是传说中的‘希拉里台阶’,远处,就是终极目标——8844米的珠峰。”张翔海写道。
8200米 尸体“指路”
5月19日凌晨5点20分,张翔海成功登顶。然而,故事才真正开始。
“登顶,只是登山的开始,大部分山难都是发生在下撤。”张翔海告诉记者。
珠穆朗玛峰下的这段冰峭被称为“死亡地带”,珠峰上散布的追梦者的尸体就是无言的证明。
“在登顶路上,一共看到过2具遇难者遗体。当遇到第一具时,我特意看了看海拔表,显示为8200米。”张翔海告诉记者,“它看上去就像线路的警示牌。”
1998年5月,美国40岁女登山家弗朗西斯·安森特卫在下山途中,因缺氧虚脱倒在珠峰顶下244米处。“不要丢下我”成为弗朗西斯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在海拔8500米以上,人们无法苛求道德的尺码。”《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作者乔恩·科莱考尔说。
登山就是一面镜子,把每个人照得清清楚楚。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性格会被放大,可以观察到自私、欲望、浮躁……
据统计,自2004年起,共有2000人成功登顶,同时也有189人命丧途中。
“从进入珠峰区域到成功登顶的20多天时间里,算下来差不多平均每天就有一人遇难。”张翔海告诉记者。
“山上的遗体,尼泊尔的政府会定期上去清理一次,将遗体收集起来集中掩埋。有些遗体因海拔太高,无法运输下山,或者在裂缝悬崖下,能看到但无法处理,只能留在那里,成为后来人的路标。”张翔海告诉记者。
登顶“山上全是人,这是猪圈般的体验”
拍照、稍作停留后,张翔海便开始从峰顶下撤。
“此时‘希拉里台阶’已经开始堵车。”张翔海在日记中写道。这里是攀登珠峰的最后冲刺路段。“登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下山的人要等上山的人先通过,所以我们那次大概堵了40分钟。”张翔海回忆道。
和张翔海一起堵在那儿的还有来自各国的登山爱好者。
“山上全是人!”31岁的,来自英国的职业登山家阿伊莎说道。“这就不是珠峰般的体验,这是猪圈般的体验。” 格拉哈姆吐槽道,他是瑞典的职业登山家。
2013年5月,每一个从珠峰归来的人都描述着世界屋脊的混乱场景,因为有上百人试图在有限的几个小时内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峰顶。
据珠峰登山史学家埃伯哈德统计,2000年以前,一天内登顶珠峰的人数最多不超过50人;2012年5月19日就有234人成功登顶。
死亡
4月18日,一场16人死亡的灾难,拉开了今年珠峰第一个登山季的序幕。
10月13日,第二个登山季,24人在登顶珠峰的过程中遭遇暴雪,不幸罹难。
据统计,自1953年珠峰被人类征服后,已经有近300人因攀登珠峰而丧命。
热潮
自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第一次成功登顶珠峰后,到2007年,共有3243人成功登顶。从1975年开始,每年都有人成功登顶,登顶成功人数呈整体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登山季结束,已有6322人次成功登顶珠峰。
2000年以前,一天内登顶珠峰的人数最多不超过50人;2012年5月19日,一天就有234人登顶(珠峰登山史学家埃伯哈德统计)。
醉氧:装酷还是脑残
登珠峰用了两个月,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还有三天时间在被称为死亡线的7500米以上。缺氧是常态,各种症状的高原反应主要是缺氧形成的。同样,登顶下来后,也有一个醉氧的过程,即从缺氧状态突然下降到正常状态,刚刚适应缺氧的身体又遇到了富氧,各种不适应接踵而来。
罗塞尔队的教练都建议我们回到大本营后,最好徒步四天从海拔5000多米走到海拔3000米,然后飞回加德满都待上两三天,再返回北京。这样,中间降低高度会减缓醉氧的程度。不过,大家归心似箭,基本都是从大本营搭乘直升飞机下来,两天后便回到了北京。
醉氧的症状各有不同。白天嗜睡,夜里失眠,比调整时差更困难,持续一个月左右。精力不集中,神情恍惚,总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健忘失忆,丢三落四;讲话明显嘴巴跟不上思维,经常语无伦次,语焉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