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密工作述职 银行保密工作总结精选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银行保密工作述职 银行保密工作总结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银行保密工作总结范文
一、电力集团公司急需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以优化资金调度管理,发挥集团资金运作的时间和规模优势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性电力集团公司而言,由于其跨省、区的地理位置,由于其跨区的地理特征,营业面积广阔,所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银行帐号多且分散,尤其是有县(区)级供电公司的市区供电公司,往往由于环节多,资金汇划在途时间较长,致使资金向集团公司总部回笼速度减慢,给资金统一调度造成困难。因而,加强资金集中控制与统一调度,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企业资金管理手段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银行,银行的技术手段创新后,企业要及时发挥其功能,做到资金调度管理和金融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电力集团公司为加强资金管理,曾制定有关现金调度的一系列办法,但苦于银行和企业受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使电力集团公司的资金调度虽然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但在手段和方式上却显然已经落后。受技术手段的制约,现金调度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资金潜力的充分发挥。
近两年,银行的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已能解决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些网、省电力公司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以实施“网上银行”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好收益。据了解,这些网、省电力公司利用“网上银行”的技术手段后,在集中资金0快电费回收速度方面获得了很大效益,最明显的结果是:网、省公司能够实时跟踪各分公司的资金流向,并运用集中的资金在资金、资本市场上运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回报。由此可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加速资金管理创新,是电力集团公司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产经营效率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
二、“网上银行”业务相关概念及其系统功能
“网上银行”并不神秘,是指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客户发出的电子信息为依据,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是“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之一。“网上银行”基于传统金融服务并有了新的拓展。现阶段具备的功能有:网上实时查询、实时划拨;下载对帐单自动对帐;企业集团理财;网上结算;客户证书管理;外汇买卖;工资;各种统计、咨询、分析服务等。
网上银行的功能特点有四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实时性,通过网上资金划拨,只要网络畅通,同城或异地可以瞬时实现资金的转帐;其次,客户可随时从网上下载标准格式的对帐单,直接供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对帐处理,节省了大量的手工勾帐工作;第三,可以协助企业集团理财,实施企业集团内部总(母)公司向分(子)公司划转调拨资金,查询分(子)公司帐户信息,监控其资金运作;第四,客户证书管理功能将根据客户需要对客户证书设置各种权限,查询、更新证书,帮助客户实现有效的内部事务管理。
三、加强内部管理,努力规避和化解“网上银行”业务风险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管理,首要问题是要保证资金的绝对安全。“网上银行”系统从四方面采取了安全措施:
1.在数据网络传输方面,采用高强度的SSL安全通信加密手段,以保护用户信息不被外界窃取和修改;
2.在身份认证方面,利用国际上安全性最强的128位非对称密钥算法建立起公钥安全体系,可有效地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确认合法用户的身份,核查用户的数字签名。同时,客户证书采用支持非对称式RSA算法,带协处理器的CPU智能IC卡为存储媒介,大大提高了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3.在整个系统的网络框架上,设置多重防火墙和一个安全服务器,以防止非法人员的入侵,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4.在业务处理上,在电子付款指令中增设一个支付密码,经过业务人员核押无误后才办理付款,同时还建立了严密的内控制度。总之,系统本身采用了业务、技术双重安全机制,理论上能确保网上资金的安全。
在企业内部要防范“网上银行”业务风险,关键是要制定非常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定要健全监督机制,避免高科技犯罪,同时对出现结算纠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计算机、网络、巨额资金,给高科技犯罪提供了诱因,而利用电子商务的高智商犯罪往往更具有隐秘性。电力企业资金巨大,一旦内控制度出现统漏,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健全内部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权限管理,是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保证。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经办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充分发挥“网上银行”的有利因素,时刻注意消除负面影响,确保电力资金安全运转
“网上银行”业务是新生事物,其生命力强,对集团公司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管理上台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能够监控集团公司及分公司的所有帐户,防止资金“跑冒滴漏”,防范资金“三乱”风险。对决策者而言,他可以查询总公司及任何一家分公司的资金状况,能够随时摸清家底,有助于做出正确决策;对于具体工作人员而言,只要在计算机终端上轻轻按键,就可以实现资金划转并立即查询结果,其自动对帐功能,使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轻。因此说,“网上银行”运用得好,将大大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的方式、手段、内容,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2.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通过“网上银行”,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只要几秒钟资金就能到帐,与传统方式比大大缩短了资金的在途时间,加速了资金周转和流通,为企业节约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集团公司对各供电局的电费实施主动划款,减少了电费上交环节,加快了电费向总部的回笼,确保了经营活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3.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由于电力集团公司大部分早已建立广域网,具备上网条件,所以除820元的服务费及工本费等以外,不需额外追加其他费用。“网上银行‘业务现阶段将比照传统业务收取手续费,但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业后,”网上银行“业务的手续费可能有一定的降价空间。因为在国外网络汇划收取的手续费大大低于信汇、电汇等传统方式,大部分银行对大客户基本不收手续费。
当然,电力资金管理运用“网上银行”技术,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制定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是保证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利用“网上银行”改革电力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手段,加强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加快资金周转,实时监控各分公司资金帐户,逐步扩大统一结算范围,最终使各分公司银行存款达到最小或趋近于零。具体任务有:①实时掌握各分公司资金动态;②加快电费上交速度;③实现自动对帐;④先在集团公司内部(包括总、分公司,分公司之间)实行网上支付结算,条件成熟后再在关系紧密的上下游企业支付结算;⑤扩大统一结算范围,把分公司的基建工程。城农网、贷还款等业务的结算纳入进来,控制大额资金支出。
2.确定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模式。工商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集团二级帐户业务功能,专门针对企业集团和集团内财务公司的管理模式,解决了由于财务公司软件不能和银行接口,导致集团公司不能在“网上银行”进行查询和结算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做法就是电力集团公司直接在银行开立帐户,作为财务公司帐户下的二级帐户,再由电力集团公司、银行、财务公司三方签订有关协议执行。选择企业集团二级帐户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集团公司提出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又确保了财务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
3.要加强对银行帐户的有效管理。制定有关帐户管理办法,规范银行开户行为,各分公司所有帐户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负责,对分公司帐户要进行清理整顿,实行帐户申报审批制度;做好各公司银行帐户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的设置和身份认证登记工作,办理好分公司帐户对总公司帐户的授权经营承诺。
4.财务的基础工作一定要扎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现代化的手段,如果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可靠完整的数据,也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合理的资金安排。所以,客观上要求FMIS中资金管理子系统、预算管理子系统都要配套跟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上银行”的作用。
5.要有足够的软、硬件条件支持。硬件方面,实施网上银行要求必须具备上Internet的条件,同时要保证网络的高效畅通及网络安全。所以,集团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对网络条件和PC机硬件要求均较高;软件方面,必须对现有的FMIS加以改造,以适应下载对帐单进行自动对帐业务,甚至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自动生成FMIS中的银行凭证,省略人工制证环节。
6.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要作适当调整。不仅财务部门内部要调整岗位职责分工,而且与财务部门业务关系密切的其他部门,也要求相关的职能分配要调整和理顺,如涉及到电费账户问题,财务和营业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做好电费帐户的合并;做到资源共享、高度集成,避免信息浪费和重复建设。
五、积极试点,及时总结,保证“网上银行”业务在电力集团公司资金管理运用中的平稳起步
电力集团公司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应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本身的客观规律、发达国家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经验以及电力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应用。
1.要设立财务部领导下的资金结算中心,归口管理“网上银行”业务,发挥企业内部银行的作用;同时,要处理好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的业务关系,理顺在二者之间的职责权限。
第2篇:银行保密工作总结范文
邮储银行员工守则如下
一、职业道德
建设银行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储蓄工作是建设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高尚、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建设银行储蓄员工应做到:
1.热爱金融事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金融、储蓄政策和法规。
2.维护建设银行的利益,保持建设银行的荣誉。
3.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遵循“客户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
5.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6.保守我行有关统计数字、独特经营品种等商业秘密。
二、业务技能
具备高超的业务技能,是胜任本职工作,为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因此要求每一位储蓄员工要做到:
1.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岗位业务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2.熟悉储蓄所开办的存、放、汇、代等各类业务及具体办理程序。
3.善于分析储蓄变化规律,研究储户心理。大力组织吸收存款,确保存款任务的完成。
4.熟悉储蓄计息方法及储蓄会计帐务的处理。
5.点钞、珠算、微机录入做到快速、准确;凭证、帐表填写、打印要工整、规范。
6.能够准确识别假钞及伪造涂改的凭证。
7.掌握与业务相关的电子计算机应用知识,熟练操作本岗位各种电子设备。
8.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用于本岗位日常业务会话。
三、优质服务
储蓄岗位面对千家万户,储蓄员工一言一行代表着建设银行的形象,关系着建设银行的声誉。因此,储蓄员工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还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才能赢得更多的储户。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
1.接待储户礼貌热情,主动招呼,微笑迎接。
2.与储户交谈使用文明服务用语,提倡说普通话。
3.为储户办理业务及时、认真、准确、快捷,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4.交给储户钱、折时,动作要轻,不扔不摔。
5.为储户办完存取款后,应热情道别,欢迎再来。
6.解答储户询问,态度耐心诚恳,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清晰准确。
7.储户存款犹豫不定时,主动介绍储种,宣传办理程序。
8.当储户找错柜台或填错单证时,应表示歉意,给予指正。
9.对储蓄所临下班前存取款的储户,不拒不躁,认真受理。
10.当遇到以下五种情况时必须站立服务:接待老、幼、病、残储户时;储户存取款数额较大时;存款填写的凭证与钱款不符时;取款递交的凭证、单折有疑问时;储户对工作提出建议或批评时。
11.接到储户电话时,应说:“您好,这里是建设银行”,并耐心解答问题。
12.积极为储户办理零残币兑换业务。
13.柜台服务必须坚持:“存款取款一样主动,生人熟人一样热情,大额小额一样欢迎,忙时闲时一样耐心,表扬批评一样诚恳”。
日常文明用语示例:
(1)接待储户时:“您早”、“您好”、“欢迎光临”。
(2)得到储户配合、支持时:“谢谢”。
(3)请求储户配合时:“请您……”。
(4)向储户表示歉意,请求储户谅解时:“对不起”。
(5)储户向自己表示歉意或谢意时:“没关系”、“别客气”、“不用谢”。
(6)与储户道别时:“再见”、“您走好”、“欢迎再来”。
四、仪表服饰
员工庄重的仪表,得体的服饰,体现建设银行的信誉,能使储户增加对银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在仪表服饰方面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精神饱满,举止端庄,神态自然。站姿挺拔,坐姿文雅。
2.营业着装统一整洁,系好钮扣。
3.服务标牌定位配戴,不斜不脏。
4.注意个人仪容,女员工宜化淡妆,不要浓妆艳抹,佩带饰物要简洁,长头发要扎起;男员工不留胡须,不蓄长发。
5.头发要勤于梳洗,不染异色。面部、手指保持清洁,指甲不要留得过长。
6.营业时间不戴深色眼镜。
五、劳动纪律
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保证银行机制正常运转,各项业务顺利进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因此,每位储蓄员工必须做到:
1.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岗位,不擅自代班代岗。有事须办理请销假手续。
2.岗前不得饮酒,当班不得吸烟。
3.上班时间,精力集中,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营业闲暇时,不得举止懒散,或离岗串岗。
5.办理各项业务时,严格按储蓄业务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办事,杜绝违规操作。
6.工作出现差错,不得隐瞒包庇,避免损失。
7.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贪占储户利益。
8.发现内部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必须及时报告。
9.保证按照对外公布的时间营业。未经批准不得中途或提前停业关门。
10.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令行禁止。对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应通过正常渠道反映。
11.员工之间团结友爱,密切配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
12.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合理使用办公用品,文具、纸张不得浪费,不挪做它用。
13.自觉维护营业场所的环境卫生,各类办公用具、资料、票据定位摆放整齐。
六、安全防范
为了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运营,储蓄员工要做到:
1.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制度。
2.熟练使用防卫、报警、消防器具。并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拒绝非营业人员进入柜台,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门、窗、钱箱、抽屉按要求及时上锁,钥匙妥善保管。
5.帐簿、报表、磁盘等业务资料要入柜保管。
6.计算机操作密码要严格保密,个人名章妥善保管,离柜收起。
7.严格执行接送库款交接登记制度。
8.营业终了,现金、公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必须入库保管。
9.下班后,各种电器设备电源及时关闭,严防失火。
10.严守储蓄所现金、人员配制、活动规律,运钞车行驶路线及时间等机密。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审计项目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机关应当针对与审计项目质量有关的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目前,我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虽有制定了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办法,但效果各异,且缺乏有效机制实现审计质量的自我控制。本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旨在建立清晰、具体、量化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框架,使好经验得以传承,不足之处得以修正,促进审计质量持续稳定提高。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及总体架构
(一)全面质量管理涵义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菲根堡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其特征是以质量为中心,在满足客户并让组织受益的基础上,达到长期成功的目的。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项目质量对“人”的依赖,在人的智慧、能力、经验以外,通过制度保障来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自我提升。
(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初步架构
二、突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
(一) 数据更新与维护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框架下,以日常采集提炼的基础数据为起点,开始一个PDCA循环,以行长关注的新问题、总行业务监管的新要求以及审计对象的新问题、新特点等信息资料来修正,进入下一循环,整个流程对数据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质量直接决定着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因此,信息共享平台需要专业团队负责,采集的信息不能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精心挑选后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尤其对信息提炼模块的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专业的审计素养,确保审计项目切合金融形势、央行中心工作、总行业务监管要求和人民银行风险防范的实际情况。其次,信息共享平台的模块设置和质量控制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等方法需要进行调整。再次,把数据进行数量化,一方面,全面采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技术与工具进行检查分析,对内部审计过程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确定审计项目。另一方面,采用全面的数据语言,对具体审计项目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最后,做好数据的系统性管理工作,只有优质的管理工作才能保持总体的协调与平衡,保证各种技术工作服务于总体目标。
(二)保密机制建设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全过程参与,每一位审计人员都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来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整体。在此过程中,每位审计人员会接触到各类审计信息,给保密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首先,全体审计人员要树立高度的保密意识,通过培训和讲座的方式让每一位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危害。其次,制定详细的审计保密工作细则,明确保密信息的范围、禁止性规定和泄密的处罚措施。再次,制定可操作的保密管理措施,如对需要进入信息库的人员设定用户名、密码和权限,定期对可以信息泄露进行排查等,从制度流程上减少信息泄露的机率。
(三)成本控制与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和运行是离不开资金投入的,在此过程中,既要考虑实施效果,又要追求适当经济,通过合理的费用控制措施,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首先,统筹规划预算费用,分阶段、环节、层级制订详细的费用控制计划表,为人民银行总行及各级分支机构提供费用控制指导。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的费用控制方法,如在不影响实施效果前提下,实行审计费用包干制。其次,最大化利用原有审计资源,如审计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在各人民银行原有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再次,科学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精选审计项目,不追求审计项目的“量”,力求审计项目“质”的提升,并在现场审计时间安排、非现场审计技术运用等多方面合理压缩每个审计项目的成本。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要追求行长的全面满意。具体到内部审计来说,就是要围绕全行中心工作,有效跟进总行监管要求,全力保障全行业务依法合规发展,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内部审计服务大局、支持发展的工作目标。但因内部审计对于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价值难以直观体现,而且一些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存在排斥心理,导致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不畅通,不利于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念的实现。要改变上述局面,须进一步疏通与审计对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在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的基础上建立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三、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审计理念的建立是基于对审计工作职能的认识和对审计工作目标的确立上的。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也为审计项目全面管理提供了价值导向。随着学术界对内部审计定位的完善,内部审计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及控制,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兼具监督、评价与咨询职能,其工作目标就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认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理念一要服务于人民银行战略发展的大局,以防范风险、强化管理、高效履职为目的来开展独立的审计活动。二要明确审计方向,审计不只是为了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关注问题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更要关注问题产生的原因,关注现象所折射出的内部控制层面的缺陷,从而揭示整体的控制性风险。三要明确审计责任追究的对象,审计追责不能以“问题”为核心,查找“人”的错误,以处理人,追究人的责任为整改标准,而是要以“内部控制的环节”为核心,追究问题背后的原因,从制度、流程方面的进行改进。
(二)优化内部审计流程
传统的审计流程是指从审计立项开始,直到项目总结、评议及考核所经的各个流转环节和程序,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前准备、审计执行、审计报告、审计追踪、档案整理等主要环节。本文对这个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在项目立项之前加上审计切入点筛选环节,即对平常搜集的信息进行提炼,然后选择出最能直观体现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审计项目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针对人民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薄弱环节,定期维护和更新审计项目备选库。在档案整理后加上经验总结环节,即对于在历次审计中运用的好的方法进行归纳,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重大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从审计线索的发现、审计问题的查证和定性到审计简报的提炼和撰写层层剥茧,为审计人员提供借鉴,有利于审计人员拓展审计思维,积累审计经验。此外,加强对审计追踪环节的资源配置,审计项目发现问题是基础,审计成果运用才是关键。然而,目前人民银行审计追踪开展的范围和追踪的深度都由一定局限性,审计发现的问题此查彼犯、屡查屡犯,整改的系统性、持续性不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框架下,审计部门和审计对象要共同探究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进行系统性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构建审计信息平台
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分为基础信息模块和提炼信息模块,基础信息模块归集原始数据和信息,下设总行监管信息,用于人民银行总行各业务监管部门的新规定和最新动向;大区分行信息,用以人民银行大区分行所有管辖范围内近期与审计检查相关的热点问题;内部审计动态,用以近期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统计分析、审计方式方法的研讨、审计案例分析等。提炼信息模块归集定期分析资料,下设项目备选库,用于基于PDCA工作法的全面质量管理架构下确定的审计备选项目,便于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选取;总行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收集、分析、解读总行各业务监管部门最新的监管规定,明确央行业务监管关注重点和新要求;审计案例库,用以重大问题描述、审计过程和方式、审计经验总结等;审计成果分析,在审计问题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同类问题背后的制度流程缺陷,并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审计成果分析可对人民银行高、中级管理人员开放并与其交流意见。
(四)明确质量管理标准
我国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从2012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建议总行结合央行实际,制定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实施细则和质量评估操作手册,统一央行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衡量尺度和管理标准。定期在各级人民银行开展内部审计活动质量评估活动,通过查找内审工作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内部审计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定期将质量评估结果在系统范围内进行公布,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等活动,激励促进内审人员不断打造审计精品,有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五)营造质量管理环境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建设时间较长的系统性工程,要真正落实到位需要高层推进,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运作,从能更好的助力于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提升。首先,人民银行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各部门、各级审计人员的责任、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其次,将全面质量管理目标有效转化为各层级的绩效指标与具体行动,全面、准确、直观地反映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阶段性目标及远期目标。引入激励机制,将内审工作质量与审计人员绩效工资挂钩,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增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组织内部各层级对内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改善内部审计环境。最后,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系统的方式开展的全局性质量控制方式的变革,从合作方式、操作规程、目标任务、考核方法和岗位责任方面都发生变化,必须通过全员培训来帮助员工熟悉新的制度和规程,掌握新的操作技术,树立数量观念,夯实数据分析基础。
参考文献
[1]佚名,如何对审计工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质量管理[DB]..2011-8-10.
[2]李良慧.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 ,2010-6-16.
第4篇:银行保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银行业发展;企业异质性;创新效应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17(03)-0066-11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奇迹”。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具有可持续性,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其创新水平的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制度层面的产权保护和文化价值,以及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企业规模等因素均会影响企业创新水平。相关研究表明,银行业作为企业外部融Y的主要来源,其发展水平是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已从三个方面对银行业发展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第一,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林毅夫和姜烨认为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郭为则认为国有银行的产权属性导致其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些银行的信贷并不全是指向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其它政治目的,但这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第二,银行业发展与企业信贷约束。林毅夫和李永军、李志赞研究了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增加小企业信贷的关系,吴军和白云霞检验了我国银行业制度改革对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影响,江伟和李斌考察了国有银行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差别贷款。而对银行业发展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较少研究,仅有李颖等、朱欢以及温军等x几篇文章研究了银行系统与其它金融机构譬如股票市场、保险公司以及债券市场相比,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但是并未深入剖析银行业发展本身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
国外的相关研究也较为深入,可做如下总结:第一,银行业发展对企业创新有促进效应。原因有二:一是银行具有信息揭示的帕累托改进功能,便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传递,而信息不对称的降低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二是在银行主导型的国家中,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密切的联系,银行拥有大量有关企业创新项目的信息,这便于其对企业创新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第二,银行业发展对企业创新有挤出效应。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认为现代商业银行由于追求规模和范围经济,大都使用科层制的复杂组织结构,过长的委托链条增加了信息的传递成本,在信息的产生和揭示方面并无明显的比较优势,因而往往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不够;二是多数情况下企业在与银行的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银行存在对企业的盘剥行为,银行在利益分配中的强势地位削弱了企业创新动力;三是风险方面的原因,由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天生具有风险规避属性的银行对高风险的企业创新投资缺乏内在动机,从而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第三,银行业竞争阻碍企业技术创新。国外有学者认为,市场上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会降低商业银行给予新创企业和小企业贷款的可能性,阻碍创新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研究多以美欧等国企业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对中国样本的分析。因为中国银行业垄断程度高而且国有和民营企业同时并存以及国有企业在信贷资源配给中通常会获得较多倾斜等,所以中国的银行业和公司具有不同于美欧等国的鲜明特征,以美欧等国为研究样本的实证结论难以解释中国现象。因此,本文试图以中国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是否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第二,银行业发展的产权结构、规模结构以及竞争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否存在不同?第三,企业性质是否对银行业发展的创新效应存在调节影响?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探讨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竞争结构、规模结构以及产权结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第二,研究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对银行业发展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第三,采用各地区银行分支机构密度度量了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并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相关的内生性问题。
本文其余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提出本文的分析思路和理论假说;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样本来源、变量选取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是模型设定和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说
自1911年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技术创新理论以来,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多数文献认为技术创新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高额投入。技术创新活动从研发、中试到规模生产以及再到投放市场,需要源源不断的高额资金投入。能否对结果不确定的项目进行持续的财务支持,就成为企业创新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决定因素。二是高度不确定性。这是一个被相关文献多次强调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创新过程和创新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由管理者和研发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三是高度信息不对称。创新企业对其技术前景和产品开发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外部投资者则难以做到这一点,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银行业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中介,其发展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一是银行可以吸引社会大量的小额资金并进行归集,然后将其贷于企业,企业则可以将这些资金投向需要大规模投资的技术创新项目。二是银行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进行规模化的投资,可有效地分散创新项目的风险,避免创新风险的集中爆发。三是银行采用这种信用创造方式为创新融资,可以将不同期限的资金和项目进行合理的匹配,从而为企业创新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第二,通过对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不对称性。关系型金融理论认为,银行通过向企业提供贷款和其它金融服务,能够产生信息揭示的帕累托改进,具有信息收集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信息揭示的帕累托改进有助于银行更好的评估并淘汰市场中的劣质项目而保留优质项目,从而有效提升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率。第三,银行业发展可以缓解企业创新中的问题。原因有三:一是银行可以通过签订信贷合约的方式实现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二是银行通过分期贷款机制设计实现其对企业创新项目质量的控制;三是在日德等银行主导型的国家中,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密切的联系,能够通过参加董事会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有助于银行对企业经营者的创新活动进行更好的控制和监督。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说1:银行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由于银行业的竞争结构、规模结构和产权结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
银行业规模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林毅夫等认为金融结构可以用大银行和小银行的相对规模来表示。经济体中大银行和小银行的相对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银行业中大银行和小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有所差别,大银行主要为大企业提供资金贷款和交易结算等服务,而小银行主要服务于小企业。第二,大银行复杂的层级组织和冗长的信贷审批流程决定了大银行无法支付识别中小企业信息的成本,因此,大银行更倾向于向信息公开、能够提供抵押等其它担保物的大型企业贷款。而中小银行的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化,信息比较容易传达到贷款决策的制定者,这也就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第三,中小银行的经营通常具有区域性特征,对区域内的企业和市场环境更加熟悉,更易于与同一区域内的企业建立长期的银企关系并提供贷款,而全国性经营的大型银行却没有这种优势。
就银行业竞争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市鼍赫能够有效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Petersen andRajan提出,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程度的加剧,资金市场上的信贷供给将会提高,从而增加了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概率,同时,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也有利于企业以更低的价格从银行处获得贷款。波特的竞争理论也认为,企业与竞争对手争夺客户是企业经营中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竞争手段之一。对于银行业来说,垄断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信贷资金供给的严重不足,具有垄断势力的大银行会更加追逐大型和优质的集团客户,而对中小创新企业置之不理。随着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中出现了更多的信贷供给者,除了大型的和优质的集团客户之外,商业银行会加强与普通的中小企业的合作,使得信贷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此外,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不成熟,在很多经济领域还存在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垄断势力的大型银行更加喜欢追逐大型国有企业,而不重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所以,银行业市场竞争水平的加剧有利于民营企业为其创新活动融资。
就银行业产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来看,La Porta曾总结出了两种观点:“发展的视角”和“政治的视角”。一方面,“发展的视角”认为,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国有银行在推动大型战略性项目能发挥更好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政治的视角”认为,国有持股控制银行主要是为了促进就业、福利改善等政治目的,政府通过国有银行资助并推动的项目往往是低效率的,是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的。La Porta针对不同国家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政治的视角”,而Andrianova et al.采用更新的数据得出了支持“发展的视角”的结论。在中国这种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银行业发展的“政治的视角”获得了更多的研究支持。长期以来,信贷资金并未流入创新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往往是拥有“政治关系”的企业,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来自于国有银行的信贷倾斜以及优惠贷款。Cull and Xu的研究指出,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企业更有可能得到国有银行的贷款。卢峰和姚洋也提出在过去十几年里,由于中国银行业中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和国有银行在信贷方面的所有制倾向,导致80%以上的银行信贷资金集中流向创新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国家的信贷指导政策对国有部分的优惠和对非国有部门的歧视是导致这一现象更为重要的原因。另外,虽然中小银行能够更为便利地服务非国有企业,但中小银行的发展严重受制于国有银行的主导地位。由此,如前所述,创新效率更高的非国有企业难以为其创新活动筹集充裕的资金。这一方面阻碍了非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提高了创新型行业的进入壁垒,削弱了行业内竞争程度。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说2:中小银行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民营企业的效果更为突出。
假说3: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升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这种正向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
假说4: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够促进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企业样本选自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借鉴温军和冯根福的做法,通过翻阅上市公司年报手工整理出上市公司的研发投人数据,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来源于巨潮网,公司特征变量与行业特征变量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部分指标通过现有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总共得到1471个企业样本,剔除掉没有披露研发数据的年份,总共得到9158个企业年非平衡面板数据样本点。通过查询《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2000-2013年《中国金融年鉴》获取省级层面的银行业数据,另外各省的分支机构数据通过手工查找中国银监会网站上的银行业分支机构许可证以及许可证下发时间,从许可证中筛选出各类商业银行分支行一级机构数量的数据。本文主要筛选了各省、市、自治区每年的商业银行的分行数量和支行数量,各省的面积数据来源于2001-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目前理论界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一是创新投入,衡量指标为人均研发支出或研销比(研发支出与销售额的比值);二是创新产出,可用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开发数量以及授权的数量来量化。由于银行业主要通过提供资金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而影响企业创新,因此本文选择企业研销比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变量,记为RDint。
2.解释变量
(1)银行业规模结构。为了衡量各地区银行业的规模结构,本文用各地区中、农、工、建、交、邮政储蓄银行等六大行分支行机构数量衡量各地区大型银行的发展程度,用各地区全部商业银行分支行数量减去中、农、工、建、交、邮政储蓄等六大银行的分支行数量衡量各地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程度。最后,用各地区中小商业银行分支行数量除以各地区全部商业银行的分支行数量衡量各地区银行业中中小银行所占的比重,记为Js.s。(2)银行业竞争结构。本文借鉴Jayaratne and Strahant2sj的做法,以我国各省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面积密度作为各地区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变量,其中各省份分支机构数量统计口径为商业银行在各省份开设的分行一级、支行一级的数量之和,记为CS。(3)银行业产权结构。本文用各地区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行面积密度衡量各地区非国有银行的发展程度,记为NSOB。(3)银行业发展总水平。为前述三项指标的因子加权和,记为DOB。
3.控制变量
(1)公司特征变量:①公司规模,表示为Lns&e,为公司总资产的对数;②资本结构,表示为Leve,为公司资产负债率;③盈利能力,记为ROA,为公司资产报酬率;④营运能力,用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来表示,分别记为TAT,ITR、TOR;⑤偿债能力,用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表示,分别记为COV,LDR、SDR;⑥成长能力,选取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作为指标来衡量,记为GMP;⑦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用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表示,记为CASH;⑧企业性质,以虚拟变量Nature表示企业性质,1代表国有企业,0代表民营企业;⑨企业经营年限,用各年份减去企业设立的年份,记为Age。(2)行业特征变量:借鉴温军和冯根福的做法,用行业资产报酬率、行业财务杠杆、行业M/B示,分别记为Ln+ROA、Ln_leve、Ln_M/B。控制变量名称及定义如表1所示。
(三)描述性统计
表2为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全样本企业中RDint的最大值为0.5763,最小值是0,样本的标准差为0.0463,这表明样本企业的R&D投入差距较大,离散程度较高。并且企业RDint在2010年之后呈现逐年微增的趋势,2010-2013年企业RDint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0384、0.0417、0.0478、0.0496。同时,通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比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有着更高的研发投人强度,其中,国有企业的最大值为0.4720,民营企业的最大值为0.5763,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要低于民营企业。表2的描述性统计还表明,各地区银行业分支行面积密度CS的平均值为0.0361个/平方公里,其中银行业分支行面积密度最大的为上海市,在2013年,上海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有0.5121家银行分支行,银行分支行面积密度最小的为自治区,在2001年,自治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有0.0001家银行分支行。而各地区分支行面积密度可以看出,一般沿海较发达地区的银行分支机构密度会更大,同时,各地区银行分支行面积密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各地区中小银行分支行占比SS的平均值为0.4080,即平均各地区每10个银行分支行中就有4个属于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分支行。其中,占比最小的是自治区,从2002年到2005年,自治区的中小银行分支行占比都只有0.0556,即自治区平均每10个银行分支行中只有0.5个属于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分支行;占比最大的是2013年的新疆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当年的中小银行分支行比重达到0.73,即新疆自治区平均每10个银行分支行中就有7.3个属于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分支行。总体来说,各地区中中小银行分支行的比重保持着缓慢递增的趋势。此外,NSOB的最小值0是自治区,目前地区只有银行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存在;最大值为2013年的上海,表明上海地区每平方公里分布着0.14个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分支行。同时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银行业国有化程度较为离散,说明我国银行业国有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表2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研销比RDint与关键的解释变量CS、SS、DOB以及NSOB都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并且与CS、DOB、NSOB显著正相关。这对前述命题提供了基本支持。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发展总水平及其竞争结构、规模结构以及产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依据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构建如下模型:
(二)实证分析
表3为银行业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回归结果。其中,模型1、模型3、模型5以及模型7分别描述了不控制企业性质时,ss、CS、NSOB和DOB对lnRDint的回归结果,而模型2、模型4、模型6和模型8则分别报告了控制企业性质后,CS、SS、NSOB以及DOB对lnRDint的回归结果,这些模型考察了企业性质的调节效应。从表3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中Lnsize、Age、GMP、TAT以及TOR等对被解释变量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譬如,Lnsiz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意味着企业规模越大,其技术创新能力越弱;Age对被解释变量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表明企业经营年限对其技术创新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GMP的回归系数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时,其进行技术创新的投入越少,篇幅所限,其它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不予赘述。
就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1的回归表明,银行业中中小银行的比重SS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不显著的正向效应,系数为0.066。但模型2的结果显示,加入企业性质的变量后,SS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系数达到0.138,说明模型1中SS系数的不@著可能是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所导致的。实证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中中小银行的比例每增加一个单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RDint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3.8%,而在国有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中中小银行的比例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的RDint反而在原有基础上减少7.8%(0.138-0.216),说明各地区银行业中中小银行的比例越高,越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但是这种正向促进效应主要是对于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则是负向的作用,假设2得到验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追逐大型客户,尤其是国有企业,因为大型往往经营资质较好、信誉较高,银行为降低风险而选择“嫌贫爱富”,尤其是国有企业潜在的政府信用担保使得国有企业成为大型银行竞相追逐的客户,而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相比,在大型企业客户面前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中小银行会选择更多的服务于中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从而与大型银行竞争。所以,各地区银行业中中小银行比重越高,民营企业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从而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
关于银行业的竞争结构CS变量,模型3的回归表明,银行业地区分支行密度CS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系数为1.290。而且模型4的结果还显示,银行业的竞争结构CS变量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影响,加入企业性质变量后,用于表征民营企业回归效果的CS的回归系数仍显著为正,其值达到1.474,而国有企业的回归系数却为负的0.266,该值在0.05的水平下是显著的,说明各地区银行业竞争程度越高,越能够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而对国有企业却产生了负向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当地区中银行的分支机构密度较高时表明当地银行业的竞争结构较为激烈,此时企业在银企关系中相对处于强势地位,其议价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对民营企业来说,因此提高了银行给企业贷款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这验证了假设3的基本命题。
模型5的回归结果表明,非国有银行发展水平NSOB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系数为3.130。但模型8的结果显示,企业性质的调节效应为负,NSOB与Nature的交叉项的系数为-4.815。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各地区非国有银行分支行面积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RDint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4.086个单位,而在国有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国有银行分支行面积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的RDint反而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0.729个单位(4.086-4.815)。说明各地区银行业中非国有银行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对国有企业则是负向的作用,假设4得到验证。这可能是因为地区中非国有银行分支行密度越大,越说明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但国有企业的系数要明显小于民营企业,可能是因为如果地区非国有银行发展水平较高,使得银行竞争激烈从而促使非国有银行加强与民营等中小企业的合作,所以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正向促进效应有所减弱。
模型7的回归结果表明,银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系数为3.386。但模型6的结果显示,企业性质的调节效应为负,DOB与Nature的交叉项的系数为-3.438。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RDint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733个单位,而在国有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的RDint只在原有基础上减少0.005个单位(概率P值为0.29)。假设1得到验证。
(三)稳健性检验
上文有关地区银行业发展的变量对RDint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是以各地区银行业发展的严格外生性假定为条件。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遵循严格的外生性假定,而可能存在一定的内生性,因为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其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通常越高,就可能会出现银行业发展结构的不同,所以技术创新发展水平可能改变银行业的发展。但由于本论文的样本主要来自于我国沪深A股的上市公司,仅占到各地区企业总数量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样本中的上市公司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存在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这种内生性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但为了缓解这一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通过设计一个工具变量,然后运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藉此解决本文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我们参考国外学者Kortum and Lemer、Ueda and Hirukawa在研究风险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时采用的方法,针对我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变动事件设计一个工具变量,具体来说是设置工具变量IV,该变量的赋值方法为2001-2007年赋值0,2008-2013年赋值各地区2001-2007年银行分支行面积密度CS的平均值。这样赋值的原因在于通过梳理2001-2013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发现,2006年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各地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基本条件,此项规定标志着各地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障碍正式消除,考虑到我国银行业经营的行业特性,商业银行设立一家分支行往往需要1-2年的审核周期,同时我们发现,全国的银行业分支行面积密度CS在2008年有一个突然增大的现象(如图1),因此本文以2008年为工具变量赋值的拐点。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分别如表4,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后,模型回归结果依然稳健。
表4是采用工具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其中,模型1、3、5、7与模型2、4、6、8的区别同表3,分别描述了不控制和控制企业性质时,各解释变量对对lnRDint的回归结果。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明,银行业中中小银行的比重对企业技术创新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向效应,系数为0.078。但模型2的结果显示.加入企业性质的变量后,SS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系数达到0.184。实证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中中小银行的比例每增加一单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RDint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8.4%,而在国有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中中小银行的比例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的RDint反而在原有基础上减少7.3%(0.184-0.257).回归结果与不加人工具变量相似,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
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系数为2.705。但模型4的结果显示,加入企业性质的变量后.CS的回归系数同样显著为正,系数达到1.655,但企业性质的调节项的回归系数为-1.859,显著为负,说明不同企业性质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对银行业竞争程度有着不同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分支行面积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RDint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476个单位,而在国有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分支行面积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的RDint反而在原有基础上减少0.204(1.655-1.859)个单位,回归结果与不加入工具变量相似,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
模型5的回归结果表明,非国有银行发展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系数为9.380,要大于不加入工具变量的回归系数。并且模型8的结果显示,企业性质的调节效应同样为负,NSOB与Nature的交叉项的系数为-6.538。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各地区非国有银行分支行面积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RDint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9.455个单位,而在国有企业中,各地区银行业国有银行分支行面积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的RDint只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917个单位(9.455-6.538),增加幅度要小于民营企业,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在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后,关键解释变量除了系数大小有所变化外,基本没有什么差异。
模型7的回归结果表明,银行整体发展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系数为6.671,这个系数比不加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要更大。并且模型6的结果显示,企业性质的调节效应同样为负,DOB与Nature的交叉项的系数为-3.543,这个系数与不加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相差不大。加人工具变量后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各地区银行整体发展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RDint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983个单位,而在国有企业中,各地区银行整体发展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的RDint只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44个单位(5.983-3.543),同样要小于民营企业的增幅,说明加入IV变量后,回归结果与不加入IV相似,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因此,总体来说,模型的回归结果是稳定的。
五、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5篇:银行保密工作总结范文
关题词:核算资金 风险防范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195-02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加强银行资金安全管理,数据集中化、管理扁平化和经营集约化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集中会计数据信息,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数据资源共享,有效防范资金风险,这已成为会计核算的主导方向。人民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也对会计管理、会计服务、会计信息和资金风险控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运营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ABS)暴露出账务处理和数据集中程度不够,资金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日益显著,其安全问题受到总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人民银行审时度势,大胆突破与创新,创造新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开辟新的风险防范途径,及时开发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ACS),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层层防范,步步校验,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中央银行资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实现更为统一、安全、高效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
一、通过实现数据全国集中,加强信息资源风险集中管理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经历了单版机、“四集中”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三个时期,会计核算、数据存储、事后监督分布在341个地市中心支行,数据资源管理分散,由于基层行管理人员水平有限,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力量薄弱,硬件配置不高,服务器崩溃和数据破坏事件常有发生,核算数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新开发的ACS在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彻底颠覆了原有数据分散管理模式,实现了全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数据与信息资源集中总行统一管理。这种实现扁平化管理,有利于风险综合管理规划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基层行变为分布在全国的业务网点,根据权限访问数据,日终、月终、年终账务由总行业务结算中心统一核算,实现全国人民银行一本账。此模式将数据和信息资源风险高度集中,只需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配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建立异地灾备和同城灾备,完全能够防范数据风险,确保核算数据万无一失。
二、通过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转移传统风险。运用科学技术加强资金风险管理
1 采用影像技术,将人为操作风险转移为技术风险,提高了资金风险防范能力。传统操作流程中的记账凭证需要手工录入、复核和审签,联行柜对支付往来账进行要素补录、复核,这些操作都存在人为操作风险和“一手清”现象,会计差错大多数发生在这几个环节。ACS通过凭证扫描,将纸质凭证转换为影像凭证,由系统识别校验后自动完成所有账务处理,完全避免了人工主观与客观的操作风险。
2 采用先进的支付密码技术,将人工识别转化为系统识别。传统的凭证真伪由人工通过肉眼与预留印鉴比对识别,由于干扰因素较多,印鉴真假只能从感观上做大致判断,识别效果不理想,往往造成资金风险。目前金融系统普遍采用的支付密码技术已相当成熟和稳定,ACS系统提取凭证影像上的支付密码后,通过支付密码服务器重新计算,验证支付密码是否正确。运用支付密码识别技术,准确率能够达到100%,完全杜绝了犯罪分子伪造凭证,动用他人账户资金的风险隐患。
3 采用账务自动关联处理办法,实现相关业务整体核算,降低人工参与程度。中央银行的会计核算业务中,部分业务存在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并且涉及到表外账户、卡片和登记簿,最终要求达到账、卡、簿平衡,传统做法是分开记账,单独维护卡片和登记簿,关联业务处理脱节,容易发生差错。ACS通过判断业务种类和对应关系,根据业务逻辑,由系统实现自动关联交易,同时记载相关的账户、卡片和登记簿,并自动进行平衡校验,生成相关电子记账凭证。在事后监督过程中,显示关联交易所有凭证影像和账务处理信息,方便事后人员全面监督。自动关联交易避免了账务差错和人工修改卡片、登记簿带来的核算风险。
4 央行会计核算一点接入支付系统,实现集中管理,严把央行资金出行关口。ACS实现全国数据集中,通过前置机“一点接入”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并实现“一点清算”。人民银行各分支行会计营业部门均作为ACS的间接参与者通过ACS与支付系统的接口发送和接收大小额支付业务、进行清算账户管理等相关业务。所有的数据交换格式、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报文权限控制、CA数字证书或密押校验、异常处理等由总行集中负责管理。同时取消分散在全国的341个联行柜,统一集中到总行管理,由总行结算中心联行岗审核所有出行资金,补录发出往账信息,统一对来账进行合法性、完整性、重复性、收付款清算行号、收付款行号、业务类型等校验。这种一点接入,一点审核,一点清算模式非常安全高效,不仅统一了资金出入行的标准,而且减少了风险处理环节,加快了资金的流动性。改变了目前分散接入支付系统,分散补录,处理标准不同、网络不稳定等现状所带来的联行风险。
5 支持零余额账户管理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账户资金风险。ACS根据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特点,提供了商业银行全国账户资金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功能。根据零余额账户协议和指令,日间所有来账资金先记人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开立的零余额账户,再由系统自动转入其总行存款账户。资金支出时,从总行账户先将资金存人零余额账户,然后再从零余额账户将资金付出,零余额账户在日间和日终显示的余额始终为零,资金的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其总行存款账户。这样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金使用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便于商业银行统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 建立客户对账和流动性查询子系统,提供高效快捷的对账功能,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客户对账子系统支持各开户单位和人民银行内设部门在内的所有开户单位进行对账操作。每个工作日日终生成对账数据,对账数据由ACS一点导出,供开户单位进行账户核对;对账完成后,将对账结果信息一点导入ACS。监督部门根据对账结果信息实施监督。完全实现了次日完成对账目的,缩短了对账周期,提高了对账频率,加强了对账监督。
三、通过实时监控和T+O监督,加强日间风险管理
ACS对各类业务处理及系统运行实施全面监控,监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实时监控,根据预设判断条件,实时提示有权操作员进行相关操作;二是非实时监控,有权用户通过发出设定条件的查询请求,从业务处理结果或状态中筛选可用记录,实现业务监督或控制。监控遵循
“分级管理,向下兼容”原则。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监控和系统监控。业务监控是通过系统在多个业务处理环节设置监控点,自动按照预设的条件对各种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过滤,并将符合条件的记录提交给有权用户进行处理的实时监控;或是执行预设的特殊操作,并将处理完成的结果提示给有权用户。系统监控是按照设定的条件对各子系统运行状况、各终端登录情况、系统运行参数变更及与支付系统等链接状态进行在线监控,并向有权用户监控终端主动发送动态监测信息,以满足安全运行需要。业务监控和系统监控覆盖了系统所有运行环节和业务处理环节,能够灵活配置监控内容,全面反映日间业务流程和系统运行状态。重要业务和参数维护实时送事后部门进行“T+O”监督,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风险,及时消除隐患。
四、通过实现参数全国集中管理,用户角色灵活配置。加强功能配置和权限配置风险管理
目前在线运营的系统参数、账务参数和用户权限由分散在341个核算主体的主管进行设置和维护,由于岗位轮换频繁,维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权限分配机制相对落后,在参数维护过程中容易发生差错,导致系统故障和账务差错,这种因维护差错造成的核算风险在日常中经常发生,为了规避这一风险,新系统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设置,向下兼容”原则,实行换人确认机制。总行集中了大部分参数设置和维护的管理权限,网点只有使用权限。仅下放了个性化参数设置权限和极少数业务参数维护权限。所有参数的设置与维护均受到系统和事后人员的实时监督。同时总行管理的参数设置及维护权限是灵活可配的,通过修改参数设置权限,可下放到各网点进行维护。这种参数集中管理模式不但集中了设置风险,降低了维护风险,统一了参数标准,而且提高了参数配置质量,减轻了网点人员工作强度。
在用户权限配置上采用目前流行的用户角色配置来实现,每个用户可以拥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可以拥有多个功能集,每个功能集包含多个功能,用户分配到的功能不存在互斥关系。功能间的互斥关系是由总行根据相关文件、风险防范和有关制度确定的,功能集、角色由总行统一管理,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灵活对用户进行角色分配组合,科学配置用户权限,通过一系列的参数组合可以灵活地将功能一角色一操作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科学运用角色功能实现用户权限配置的办法,既规范了用户合法操作范围,又排除了越权操作风险。
五、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防范系统风险
系统安全管理是核算资金安全的第一保障。安全管理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及数据受到严格保护,避免遭受一系列威胁和恶意攻击,导致业务信息破坏、更改或泄露,确保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ACS主要从两大方面加强安全管理:业务安全,防范来自非授权用户执行权限之外的业务操作所带来的安全威胁;技术安全,防范因恶意攻击、窃取、截取、伪造、篡改、行为否认、非授权访问、传播病毒、以及严重的自然灾难、其他危害的威胁所可能造成的业务数据泄密和系统服务停止,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因此,ACS遵照安全与效率平衡的原则,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从业务处理、数据处理,以及内、外部业务系统与ACS系统信息交互等多角度全面考虑安全管理方案,确保在数据处理、网络传输、用户访问、系统安全等方面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
1 加强业务安全管理,确保用户操作的不可抵赖性。通过采用CA证书+密码登录机制,有效规避了常规口令、密码、IC卡等登录方式存在的风险隐患,杜绝会计人员随意替岗,业务员代码口令管理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采用超时自动签退机制避免了用户长期闲置在线,给不法人员提供可乘之机,利用其合法权限进行犯罪活动;采用登录失败预警机制,实现了同一用户登录失败次数超过指定值时,登录程序结束会话自动退出,并向有权用户发出警示信息;采用角色访问控制机制,利用角色分配来控制用户的权限范围,禁止非授权的访问和修改,防止非法用户对业务信息的篡改以及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采用日志审计跟踪机制,对产生的日志进行统一分析和汇总,便于日常管理、故障处理和事后稽查。以上安全机制,有效识别并禁止非授权用户执行权限之外的业务操作,为业务安全提供了强大保障。
2 加强系统安全管理,合理选择危险控制方法,取得最佳安全性效果。人民银行科技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当前先进的系统安全管理措施,从主机管理、访问控制、审计跟踪、运行维护、病毒防治五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各子系统功能和数据交互,确保系统稳健运行。
3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支持系统不间断运行。作为全国最后结算者的核算业务,必须有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支撑,必须保证网络的可靠性,防止窃取、篡改和非法访问。ACS依托人民银行内网运行,禁止任何节点直接与外网连接、严禁与互联网连接。通过总行数据安全交换平台与运行在金融专网上的二代支付系统、流动性查询子系统、客户对账子系统连接,实现内网与外网的信息交互。通过总行数据交换平台(ODS)与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国库会计集中核算系统(TCBS)、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FIMS)、会计数据信息管理子系统(AMIS)、再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公开市场操作系统、审计系统等连接,实现内网间的系统信息交互。
网络信息交互采用可靠安全加密技术、配置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及数据交换安全平台等技术工具,确保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传输安全。对于非法用户访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能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切断非法连接。网络设备和线路不具有单点故障,发生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支持双机热备份。
4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可靠。数据本身的安全,是采用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ACS数据传输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线路上的窃听、泄漏、篡改和破坏,保障数据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数字签名由发起方(包含各受理终端、子系统和各相关系统)编制,各接收节点核验但不修改该数字签名。在核验数字签名的合法性同时,还核验编制数字签名的证书合法性和证书与发起方的绑定关系,进一步提高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同时使用数字证书(CA证书)技术,通过编制的数字签名来保障业务数据安全。
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新的核算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将大部分人为风险隐患转化为系统控制和系统防范以后,会计人员的数量和工作强度上都大大减少,操作性风险也大幅降低,但会计管理职责未变,前台人员的事前审核、主观臆断风险依然存在。各网点需加强凭证审核力度,为ACS提供合法、规范的凭证影像,从源头上遏制资金风险。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成为今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依托新系统强大的风险防范体系之上,让良好的风险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长期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事前审核、主观判断的风险防范水平,适应央行会计新业务的发展和新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集中系统业务需求及业务跟踪确认书
第6篇:银行保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金融电子档案; 管理制度; 数字化; 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 G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095-01
一、建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相关要求,逐步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物理归档与移交,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与安全,适时开展电子文件的网上接收工作。对传统纸质档案,进行电子档案化处理;对部分仍须留存纸质档案的,同时以拍照、扫描等方式归入电子档案,同时必须明确文书、科技、声像、实物等档案的电子文件格式。
二、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一)规范电子档案管理
规范数据存储、专用服务器,专人管理,灾备;电子档案的目录著录等管理,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有序增加。完成档案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的著录工作,建立完备的数据存储机制,规范档案信息数据格式,实现档案信息无障碍交流。
(二)建立电子档案系统
档案数字化是电子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电子档案形式,然后通过互联网进行检索、阅读电子档案。在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前提下,能够在网上查阅没有密级的文件。同时,突出“快捷服务、优质服务”主题,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档案信息化与全行信息化同步协调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满足总行对全系统档案工作进行垂直管理的要求;第二,实现全行全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第三,为全行全系统统一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模式,对分行的档案工作进行监控、管理和指导提供有效的工具。第四,能完成档案管理各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分类、检索、编目、统计、鉴定、利用管理等),还具备管理以银行业务为主的多门类档案管理的功能;不仅能管理文本文件,还可管理声像、图片等形式文件的功能。第五、数据库自动定时进行数据库的完整备份,充分保证数据安全售后服务,保障用户对维护、服务、升级等方面的要求
(三)实现电子化办公系统、业务电子化流程系统与档案工作的良好衔接
使办公室处理后的文件材料直接转到档案管理系统,避免重复输入,使档案人员摆脱手工抄写目录等繁琐的工作,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档案利用中,让档案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增强文件利用的时效性。要严把电子信息归档关,做好电子信息动态管理,也即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改补充工作,实行电子档案的同台管理,做好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底子档案的无缝对接工作。
(四)电子化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
对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之后,应该规范对电子档案的运用,在享受电子化档案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应注重维护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档案的保密工作。由于电子化档案载体的特殊性和信息的高密度性,电子化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与纸质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有很大区别。
1.载体的安全性。电子档案通常以磁盘、光盘为载体,这类载体成分复杂,性能不稳定,可能存在档案失真的问题,而且对环境温度、适度、防磁、防机械损伤等条件要求较高。同时由于电子档案具有信息高密度性的特点,对电子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新的要求。
2.传输的安全性。传输的安全性包含两个方面:物理的安全性和管理的安全性。物理的安全性,主要是指电子档案在更大范围得到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无孔不入的网络黑客和防不胜防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管理的安全性,则主要是指应对有密级的文件设置相应的浏览权限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查阅权限,并对所利用的电子档案进行全程监控并自动记录,防止电子档案被篡改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管理、身份验证和密匙管理,防止内部信息外流,被不法人员利用,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定统筹规划,确保信息安全
由于银行业务逐步由分业经营转向综合经营,档案的管理类型更加复杂多样,因此我行应提前制定相应措施避免银行内部机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现象,做到档案工作统筹协调,档案实体相对集中保管,档案信息高度集中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监督指导,保证全行的核心信息安全,为总分行提供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办公系统各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实现文档一体化。
档案实体分散保管,数据和服务器集中放在总行,通过多级授权,各分行可以相对独立运行,档案实体分散保管;分行各部门人员直接通过利用授权的身份登录,管理、查询需要的本分行档案,总行可以查看全行档案数据,分行需要查询总行或其他分行数据可以通过被查询单位的临时授权进行查看。其中,档案管理系统可建立多个相对独立的分行、支行的档案子系统,并授权下属机构通过浏览器方式对自己的数据进行管理利用;对于公开档案,全行都可以相互查询,对于档案,需要相互授权才可查询;档案实体由于地域分散,因此还是保持分散保管。档案数字化工作由档案实体所在分行负责。
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分支机构实行垂直管理。银行档案工作也应顺应银行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理顺银行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使银行档案工作在银行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得到切实加强。
第7篇:银行保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收银人员 职业道德 业务素质
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人无德不立,做到一名合格的收银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如下:
(一)清正廉洁,克己自律
清正廉洁是收银员的立业之本,是收银员职业道德的重中之重。收银员直接分配到各营业部门管理各部门的日常营业收入,如果要把公款据为已有或挪作私用,有很方便的条件和较多的机会。可以这样说,收银工作时刻都在经受着金钱的诱惑和考验。保护货币资金的完全完整,是收银员的神圣职责。对此产生任何思想或行动上的歧念,都是违法甚至犯罪的,也是对自己人格品质的贬低。所以收银员要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和职业道德,让清正廉洁之风从财务的最基层―名收银员做起。
(二)实事求是,力求精确
实事求是是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由于收银工作的特殊性,更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手过万金一尘不染”“收款必入账,入账必出单”。“账实,账账一致”的原则,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要做到这些,离开实事求是精神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造假账,开假凭证等弄虚作假行为使会计资料失真,进而带来的损失将是严重的。由此收银员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风貌,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应该以真实为标准,绝不弄虚作假,凭自己的努力保证合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三)坚持原则,保守秘密
收银员承担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任,每天的收款工作都体现单位制度与政策精神,收银员要严格按照工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因时收银员应当保守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收银员应当确立泄露秘密是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保守,不能信口吐露,也不能为了一己的私利而向外界提供。
(四)恪尽职守,提高修养
收银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意志修养与品质修养。
(1)加强意志修养:①认同,即要有清晰的角色意识。收银员务必认清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
②自制,即要冷静、沉着、不受对方的情绪所影响。做到你发火,我耐心;你粗暴,我礼貌;你埋怨,我周到;你有气,我热情。
③宽容,即要求宽以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把一切的面子都留给个体工商户。有宽容心才能有效地自制。
④平衡,即要求理智,要善于控制情感,情绪保持平衡。
(2)加强品质修养:品质的内涵十分广泛,对收银员来说,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①见财不贪。人人都需要赖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物质财富,但在追求物质财富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聚财不贪。家有黄金万吨,一日不过三餐,收银员不能因业务关系长期接触金钱而起贪婪之心。第二,享乐不可极。享乐是一种诱惑,必要的享乐能使人生S富多彩,能使工作充满活力,但乐极往往生悲。第三,不义之财不可取。财物是一种诱惑,只有抵制诱惑,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第四,没有第一次。克己自律应从第一次开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②与人为善。第一,主动交往,以心换心,以德报怨。第二,助人为乐,施人勿念,受施勿忘。第三,任其自然,淡泊洒脱,笑对人生。第四,淡化自我,诚实守信,坚持真理。③做事精益求精。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需要人们比以往付出更多的辛劳去掌握日新月异的知识和技术。作为新时期的工商人员,我应打破铁饭碗的樊篱,认真学习,积极培养既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又要积极培养职业道德。
二、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一)收银员应具备的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充电,积极参加培训,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纪律,认真履行收银员职责,以国家、人民、单位的利益作为工作第一前提。
(2)切实执行领导(所长)的各项指示和工作要求,与领导(所长)的工作保持一致。
(3)要具备一流的收银员操作技术,在收银过程中,严格按照收银程序操作,做到快捷、准确、无错误,使个体工商户最大限度的满意。
(4)收银员要对货币的真、假、残有深刻的认识,要做到慧眼识币,绝不收假币、残币,而且要能够熟悉的操作各种刷卡业务。
(5)收银员面对金钱的诱惑,决不能私心,必须光明磊落,面对收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有随机应变的处置能力。
(6)收银员要有优质的服务态度,要微笑服务,要细致耐心的服务,使工商户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收银员应具备的条件
除了做到以上六点外,还要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接受本职工作,自觉维护单位形象。
(2)自觉遵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纪律要求。
(3)具备收银员的基本素质,反应灵敏,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收银工作中成绩优异、业绩突出。
(4)注重外表,讲究礼貌,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三)收银员应有的工作职责
(1)熟悉本岗位的工作流程,做到规范运作。
(2)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确保结账、收款的及时准确无误。
(3)做好工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收银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账收款时,对所收现金要坚持唱收唱付,及时验钞,减少风险。
(5)管好备用金,确保备用金额的准确,存放安全。
(6)管好自己的上机密码,不得与他人共用,不得外人泄露。
(7)管好用好发票,做到先结账,后开票,开票金额与所收现金及打票金额必须相符。
第8篇:银行保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网络银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财务缴费系统;
现代化的学校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管理信息化水平正在成为衡量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学校管理能否达到国内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数字化校园中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数字化大学提供全面的数据采集平台,结合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为大学管理人员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应用服务管理平台,是管理与管理科学化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将给全校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生活。
一、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架设总体规划
1.财务缴费系统的总体结构拓扑图。本系统采用多层C/S架构,由于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就使得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建立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的连接数量将大大减少,并且是动态建立与释放连接,因此客户端数量将不再受到限制。当业务规则发生改变时,只需更改中间层服务器上的某个组件,而客户端应用程序不需做任何处理,有时甚至不必修改中间层组件,只需要修改数据库中的某个存储过程。
2.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二、架设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硬件及软件条件
通用硬件设备包括发卡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前置机、银校转账服务器、一卡通应用服务器、接入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路由器、加密机、发卡中心发卡设备。专用硬件设备包括消费POS、圈存机、自助终端、读卡器、充值机。通用软件包括SCO Unix系列操作系统、Oracle 数据库、Win2000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软件即各类子系统。
三、各功能模块设计
(一)网上交易的必要条件和客户端界面设计说明。本系统的上位机是依附于银行的安全机制,用户的银行卡消费全部发生于银行系统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商户与网银中心的数据交互的特点:数据金额比较小,交易后对账机制,鉴于以上特点,在这一块上安全不要求太高,因此数据传输采用URL方式,即本系统形成含有网银规定的接口参数FORM,用POST方式向网银中心提交,返回信息同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数字签名和DM5加密方式。归结如下:
1.网上支付使用条件。客户已在建设银行签约,申请网上支付服务,签约的账户(信用卡或储蓄卡账户)可用于网上支付,网上支付的结算范围不能超过建行网上银行的辖区范围。
商户与建设银行签定协议,银行为其提供结算账户与网上预申请密码等,网银中心受理并核发CA证书,建立商户信息维护表。
2.网上支付流程
(1)客户登录学校WEB网站,选择需办理转账业务类型。
(2)客户选择付款的银行——建行,确认后,商户代码、订单信息、合计金额通过浏览器URL传到建行网上银行站点;网上银行自动显示支付页面,客户首先选择是否使用建行证书,然后输入龙卡号和密码,选择“确定”。支付信息经加密后传送到网银中心。
(3)网银中心接收客户支付信息,转发到银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
(4)银行后台业务系统处理后,返回处理结果给网银。
(5)网银通知客户支付(扣账)是否成功。如果扣账成功,提示客户注意接收商户返回的送货信息;立即响应的商户,如果支付成功,网银将成功结果反馈给商户。若支付失败,不返回给商户信息。
日结时,商户与开设结算账户的建设银行(网银成员行)进行流水核对,对已支付但未得到商户确认的交易进行相应的处理。
3.客户使用建行证书。客户在商户网站选择建行支付后,被链接到建行网上银行网站。该链接将商户名、柜台号、定单号、金额,验证信息传到网上银行系统(建行提供无密钥的MAC算法)。客户进入建行网上银行系统时选择是否使用建行证书进行支付。如果是建行签约客户,可以选择有证书支付。如果客户没有与建行签约,只能使用无证书支付。
4.网银系统返回信息。网银系统返回给商户成功或失败信息(按商户类型,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对于不需要实时反馈支付结果的商户,直接将支付结果通过浏览器显示给客户。
(2)对于需要实时反馈支付结果的商户,将支付结果返回客户,同时,如果支付成功,将结果和数字签名信息(注:签名算法和签名内容由建行指定)反馈给商户,签名校验成功后,进行后续处理;如果支付失败,不再通知商户。
5.学校的交易款结算与对账流程。学校在建行开设专用结算账户。客户在建行网上银行支付功能下付款,货款记入学校的专用结算账户(含定单号信息)。学校可通过浏览器登录建行网上银行,可实时查询网上支付流水,也可在商户本地数据库中查到支付信息(但建议登录网上银行查询),学校也可通过浏览器下载对账文件(支付流水清单),该文件上的每笔货款已成功支付。
(二)WEB客户端前台模块。WEB客户端提供用户与银行之间的转账服务,提供校园一卡通转账、学费缴纳转账及转账信息查询功能。登陆时默认为一卡通转账页面,用户只需在下拉菜单选择所需服务即可。
一卡通充值转账、学费转账两者类似,用户需填写自身验证(如:学号)及其他的相关信息,点击确定之后即可通过链接进入网银系统,最后用户填写银行的相关资料器,点击提交之后,由网银中心向学校银行接口机发送相应的转账信息,并返回转账成功信息。否则,返回失败信息,如:验证信息不正确、转账金额超出银行卡余额等。
转账信息查询:用户输入自己的学号,银行服务器根据学号查询相应的转账信息,如果有转账,向用户界面发送转账信息,否则,返回查询不存在。
用户消费查询:用户可根据一定的条件查询自己在校园的消费情况。
(三)后台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系统消息,如一些校内缴费、充值情况、站内公告内容管理等;系统参数修改,如修改商户、银行代码、等级考试等相关参数;数据校对,主要校对学校银行接口机上的交易记录与银行的记录是否一致。
(四)银行接口机模块设计。本子模块主要实现与银行服务器和圈存机的通信和数据处理,是整个系统的通信枢纽,接口机的设计主要包括:
接口机socket通信程序:接收并处理来自圈存机的验证信息。
接口机数据库设计:存储转账信息,以及基本的数据库操作语句。
PC机与89C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主要用于设定圈存机的IP地址。
1.缴纳学费处理流程。银行服务器在接到缴纳学费的信息后,在更改用户的龙卡余额的同时,将接收到的相关用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订单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序列号)。然后将订单号经相关处理后(如md5加密和数据字签名),传送给学校银行接口机交由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学费缴纳不存在学生圈存的行为,当接口机接收到成功的转账信息后,财务中心的服务器会实时地接收到转账记录,为了确保正确性,财务处还需做数据校对工作。
2.“一卡通”充值处理流程。与学费缴纳的处理流程相似,银行服务器在接到转账充值的信息后,在更改用户的龙卡余额的同时,将接收到的相关用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订单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序列号)。然后将订单号经相关处理后(如md5加密和数据字签名),传送给学校银行接口机交由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当接口机接收到成功的转账信息后,提示用户充值成功,学生在确认转账成功后,到圈存机上进行圈存,为确保学生转账信息的安全和准确的到达接口机上,财务部门要采取相关的校对措施对数据进行有效快速的校对。
(五)圈存机模块设计。圈存机上用于控制信息的显示和信息数据包的通信,数据的通信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单片机和PC机(银行接口机)的通信。主要工作有电路的连接,相关部件的控制和逻辑控制。
(六)系统后台数据库模块设计。总体设计思路:所有上位机软件只操作银行接口机上的数据库,银行接口机数据库中的表分二部分:(1)本地创建的信息表;(2)来自于一卡通中心服务器和财务处服务器上的表(通过合并复制技术保持这些表在三个不同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同步和一致,即当银行接口机上对应的表数据发生变化时,一卡通中心服务器和财务处中心服务器的表数据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
1.数据安全保密设计。采用用户名和密码对SQL2000服务器进行登录验证,充分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来弥补数据库安全漏洞,防止伪造非法登录数据库服务器。
只有特定的用户可以访问和查看数据。具有相应修改权限的用户才能更改数据,即基于角色分配权限模式,坚持“最小权利”原则。使用视图和存储过程以分配给用户访问数据的权利,尽可能不让用户编写一些直接访问数据的特别查询语句。
建立完善数据规则、关联性,维护数据的统一、完整性,形成一条健康的数据访问规则和数据之间的关系链。充分使用存储过程,减少网络中的流通量,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2.网络通讯与数据安全。本系统的上位机是依附于银行的安全机制,用户的银行卡消费全部发生于银行系统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数据传输采用URL方式,即本系统形成含有网银规定的接口参数FORM用POST方式向网银中心提交,返回信息同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数字签名和DM5加密方式,上位机软件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代码防问、强名称制、验证码等技术。
上位机与下位机数据交互采用SOCKET通讯,对接发数据进行加密,采用何安全方式待定。
读卡机与卡片的信息交互采用无线通讯,运用密码验对的机制,如:其卡的KEY-A密码/ KEY-B密码必须与售饭机的密码一致),KEY-A密码=“XXXXXX”; KEY-B密码=“XXXXXX”;操作控制C10 C20 C30=XXX,另根据卡片出厂唯一的地址号进行加密设计即一卡一密,以保证读卡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防伪造性。
四、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应用前景
以校园卡系统为平台,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从大学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管理,将满足大学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及目的,将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参考文献
第9篇:银行保密工作总结范文
1.1 提升区域劳动力就业质量。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会促使兰州地区直接增加与金融前后向关联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形成区域产业从业群,带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的提升。2009年,兰州地区金融业直接从业人员2.08万,而与之关联产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为27.84万,住宿与餐饮业7.54万,房地产业0.97万,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5.23万,客观上形成劳动力群体的容量扩充,改善区域劳动力就业状况。
1.2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本贡献作用。兰州地区经济结构呈现以重工业为主体,资本密集高的特征,其规模经济发挥和产业层次延伸需要产业资本持续投入。以2010年为例,兰州地区工业行业实现增加值39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2.67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6.39亿元,增长5.0%,区域内整体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7.2%,较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兰州工业处于高速扩张阶段须资金的密集投入,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2%,房地产开发投资118.28亿元,增长19.95%,诸方面均表明构建金融中心已势在必行。
1.3 金融中心构建可完成对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支持。2010年兰州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产值433.4亿元,增长比率为23.1%,占区域GDP 39.4%。区域内非公有制实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其成长期需资金密集支持和市场环境的优化。金融中心构建有利于其融资问题,可实现新兴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
2 兰州地区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
2.1 区域金融业主体多元化趋势凸显。自2008年浦发银行入驻兰州地区以来,中信银行、浙商银行等外埠银行均以进驻兰州金融市场为西部战略的重要选择。目前,兰州地区初步形成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传统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开发区域金融市场的局面。
此外,兰州地区保险证券产业发展迅速,以2010 年为例,区域内增加证券营业部5 家,地区保险业整体总资产增长20.8%,行业从业市场主体发展至21家,区域保险市场结构更为均衡合理,新增农村资金互助社2 家,小额贷款公司数量逐渐增多。
2.2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金融业理性发展。以2010年作为版面数据,区域总产出110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第一产业增加值33.79亿元,增长5.01%,第二产业增加值529.18亿元,增长13.72%,第三产业增加值537.42亿元,增长12.39%。,区域整体经济的现代推进,客观上为现代经济核心金融行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就区域金融业而言,2010年末区域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35.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5%。各项贷款余额235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0%,产业总体协调发展。同时,保险业持续增长,2010年承保总额达12335.43亿元,比上年增长82.56%,保险业务收入58.12亿元,增长24.40%。
2.3 构建西部金融中心所具有的政策优势。兰州市作为2006年中国金融网所评选的中国最具魅力的金融生态城市和科技部部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在区域发展规划蓝本《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构建西部金融中心提供了政策保障。
兰州市人民政府为促进金融业现展,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由此可见,兰州地区金融行业发展已上升至政府实际指导层面,构建工作已实际运行。
3 兰州地区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制约因素
兰州受地处西部内陆和低水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区域内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面临以下几个主要制约因素。
3.1 金融产业聚集程度低、规模较小。兰州地区金融行业呈规模小、机构少、产业聚集度低的特点,制约了金融产业现代经济核心功能的发挥。区域内金融业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均不明显,金融实体地域分布分散,金融产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
3.2 金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兰州地区金融业内部结构总体欠合理,从数量角度分析,金融资产集中于银行业,证券行业和金融衍生行业产值较低。银行业内部,传统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绝对市场份额,股份制银行等发展较弱,区域金融行业产业多元化格局未完全形成,行业垄断程度高,不利于市场主体展开产业竞争。
3.3 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兰州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对金融中心构建起到很强制约作用。与同处西部地区的成都、西安相比,地区总体竞争实力偏弱。以2010年数据分析,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西安实现生产总值3241.49亿元。就西北五省省会城市比较,兰州GDP仅领先于西宁、银川,落后于西安及乌鲁木齐。
4 兰州地区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对策分析
4.1 充分发挥宏观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持西部金融中心构建工作,成立区域专门管理机构和负责机构,培养和引进金融专业人才,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各类保障措施。发挥高校密集的优势,积极培养符合地区发展要求和特色的金融、证券、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国际金融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为金融业发展抢占战略高地。
4.2 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金融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兰州西部区域金融中心构建关键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实力。充分借助兰白都市圈建设和兰州新区建设发展契机,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充兰州地区经济总量,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完善西部内陆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工作,为兰州地区的金融中心构建奠定产业基础。
吸引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以物流和信息流带动资金流量和资金存量发展。加强财政补贴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新兴企业的融资提供政策支持,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