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骨干离职 公司核心骨干提出离职

2023-04-14 20:2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团队骨干离职 公司核心骨干提出离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团队骨干离职

别人用学习分享知识,我用经历分享感悟。

16年,同一天2名核心离职,非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2016年初,我们的团队(包括我)发展到33人,看起来很多,但这年我们将负责两个整车批产项目和三个整车研发项目!

按照正常的人力资源配置至少要在40人以上。

人力资源部门也在通过猎头和员工推荐形式给我们招聘人员。

但2016年,恰逢中国传统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技术爆发关键年,每个车企都急需大量人才。

稍有经验的汽车人才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但凡有点汽车背景的都被猎头挖了好几轮。

当时,好多的供应商、干卡车、干军车的工程师都转入了轿车和新能源开发体系和阵营中。

损兵折将

一直以为我们的团队是稳固的,毕竟一起打拼过来的,只要在坚持三个月,等批产的两个车型上市,我们就能歇口气。

然而,事情并不像想象地那样美好。

我清楚地记得,2016年6月15日上午,我们团队的老张向我提出离职,说他要去一家新兴的新能源公司就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当天下午,负责发动机匹配的老刘也告诉我,他也要跳槽去一家势头正猛的传统车企了。

我听到这两个消息的时候,用现在话说:脑瓜子嗡嗡的!半天没有缓过神来。

这可是团队的两员干将啊!

团队成员原本就不足,现在岂止是雪上加霜,简直就是雪上加冰啊!

核心成员离职,如何保证项目进展?如何保证成果的交付?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

老张和老刘是好同事好兄弟,所以当天晚上,我约他们一起吃饭,了解情况试图挽留。

没有虚情假意,就是开诚布公聊了每个人的想法。

从内心讲,我是想他们留下来,哪怕能再坚持3个月,等新的人员补充上来,也能缓解燃眉之急。

老刘老张的想法也很简单,出门在外,都是为了挣钱,挖他们的公司给他们的工资涨幅将近一倍。

都认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挣钱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也表态,如果工资能在现有基础上涨50%,他们就同意留下来。

排兵布阵

第二天,我找了人力资源部周部长,和他商量这件事情怎么办,是否有备选方案。

周部长告诉我,工资上涨是规定时间的,每年年底是公司调整的时间。

涨幅有限,即使离职的两个人很优秀也很难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

让我自己做应对处理,我当时心里比较激动:

你不负责具体项目和团队的运营,当然可以说得如此轻松!

我告诉他一定要快速给我们弥补人力,不然真的是很难支撑。

结果可想而知,由于那年人力缺口太大,真正有新人入职已经是5个月后的事情。

无法满足老刘和老张的要求,他们也如期地离开了团队,去了他们向往的地方。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这件事情发展过程中,我上属领导的一番教诲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他是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技术和团队管理经验的高手,亲身经历过很多的分分合合,起起落落。

他告诉我:

随机应变,领导者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变化。

排兵布阵,马上重新布局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迎难为上,做出准备付出更大的代价和努力。

辞职的两个同事,一个是发动机工程师,一个是变速器工程师。

大家都知道,这两个零部件可是汽车三大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我反复盘算着手里的人力,手里没有专业出身的工程师可用。

只有一个负责冷却系统老崔和一个负责进气系统的小姑娘,而我是干了多年的发动机和变速器开发工作。

我把这两个工程师叫到一起开了个碰头会,形成临时的应对小组。

我负责技术指导,冷却系统的老崔负责联系外围的工作支持,那个小姑娘负责流程、图纸、材料准备工作。

排除万难

我们一起解决的一场硬仗至今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动和骄傲。

我们车辆的开发要在海南进行涉水实验,模拟的是用户在大雨天过水坑路况。

老崔作为先头部队带领实验工程师前往了,每天起早贪黑做实验。

可就是不能通过实验,没做几个实验循环,车就报故障不能行驶。

当时试验场的资源非常紧缺,就给我们两周时间。

而涉及故障的供应商还坚信自己的零件没问题,得让我们先证明他们有问题才同意一同排查。

一周过去了,问题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老崔打来电话,问题没有头绪。这是个影响整车上市节点的大问题,必须快刀斩乱麻搞定。

我电话里安慰了他,不要担心,我们会以最快速度赶过去支援。

我和一个王姓工程师买了第二天凌晨6点的第一班航班,当天晚上11点钟开车前往机场,到机场已经是1点半。

结果第二天到达海口的时候八点左右。

一晚没有睡,走路脚都有点发飘,赶到实验场地已经是中午11点。

简单地吃完午饭,我们就投入实验的测试和安排。

最值得回忆的是,在晚上10点左右,实验的过程中车辆出现了故障,我们必须把车推到一公里以外的维修点。

糟糕的是,实验场地出来有个500米长陡坡,我们三个人使劲往上推,就在半坡上,我们谁都没有力气。

还好当时旁边有几个大石头可以用,刹住了轮胎才踹了口气,现在想来都有几分后怕。

就这样,我们一起奋战了5个昼夜,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试验场开门到晚上的12点钟,进行了100多次实验和验证。

多少个漆黑的夜晚,路灯给我们光明

稻盛和夫讲过:现场有神灵!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预定的时间内,问题基本查清也找到了解决方案。

原来还一直强势的供应商也承认了自己的问题,进行了快速的整改和优化。

事后老崔讲:

一个团队只要相互支持和补位,自己敢挑战够努力,没有搞不定的技术问题。

是呀,人就怕固定自己的认知,不敢轻易挑战和尝试。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2016这一年,我是深刻体会和感受到了。

写到最后

走过了必走的路,才能走想走的路。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有句话说,一个管理者的成熟,必须经历三件事:

经历一个干将的辞职;

辞掉一个无能的员工;

拜访一个失败的客户。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