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倾向模型 三大国外离职模型

2023-04-14 23:4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离职倾向模型 三大国外离职模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职倾向模型

摘 要:离职模型的构建是许多雇员离职研究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从个体层面来研究雇员离职的决定因素,进而试图揭示雇员作出离职决策的过程。雇员离职研究史上有三大主流离职模型,他们是Mobley(1979)扩展的中介链模型、Steers Mowday(1981)模型和Price-Mueller(2000)模型。对三大主流离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并总结了这些模型对我国雇员离职研究的启示。

1 三大主流离职模型简介

1.1 扩展的Mobley中介链(1979)模型

Mobley和他的同事在1979年构造出一个较为复杂和全面的雇员离职过程模型——扩展的莫布雷中介链模型 (见图1),它将March和Simon模型、Price模型和Mobley中介链模型进行了结合,以尽可能地捕捉影响雇员离职的各种复杂因素。

该模型认为,雇员打算辞职继而从组织中真正流出,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1)工作满意与否。企业雇员对其工作的满足感既是一个绝对概念又是一个相对概念。前者是指一个工作由于符合某个员工的价值观,而给他的带来的满足程度。如,一个热爱书籍、但不善交际的雇员可能对资料管理员的工作比较满意,而对公关部经理的工作却十分恐惧和厌恶;后者是指雇员在综合评价各种工作带给他的满足程度之后,所得到的感觉。

(2)对在组织内部改变工作角色及收益的预期。雇员在对现有的工作感到绝对不满,或觉得其它企业具备更合适的工作而感到相对不满时,仍然有可能会从原有企业流失。因为他会考虑自己将来在本企业的发展,是否还有比外界更大的空间,或者说是否会更加满足。如果是,而且实现内部流动或晋升的机会比较大,那么他就不会从原企业流失。而相反,如果一个雇员对现有的工作感到满意,但对企业内部未来的预期却不甚理想,则他也会积极在外界寻找新的机会,或者在本企业暂时停留,消极怠工,形成雇员的隐性流失。

(3)对在组织外部改变工作角色及收益的预期。对现有工作不满意,或对企业内部流动的期望并不高的雇员,也许会由于对自身在外部寻找有吸引力的工作的期望并不高,而并不做辞职选择;相反,对现有工作感到满意,或对企业内部流动持积极态度的雇员,也许会因为在外部可以寻找到更具吸引力的工作而作出辞职选择。

(4)非工作价值观及偶然因素。雇员在工作以外的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一些不可测的偶然因素,也可成为企业雇员离开企业的原因。特别是将自身的主要价值与工作联系不大的人员的离职主要依赖于该因素,而不是前面三个因索。而且,多数雇员在作出离职决策时,都会考虑到与工作无关的一些因素,如他对家庭的定位、对生活方式和地理的偏好、宗教信仰、文化、对体育运动的要求及其他社会价值等,这些非工作因素与工作有关的价值是相互影响的。只有那些少数把工作看作是人生的重要价值的人,才会较少考虑这些因素,其离职主要依赖于前三个因素。前三个决定因素均取决于雇员对现有或将来可能改变的(内部或外部)工作价值的判断。

1.2 Steers和Mowday(1981)模型

Steers和Mowday(1981)模型是在Price(1977)、Mobley(1979)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目标同样是在寻找影响雇员离职的主要变量并考察他们在离职过程中的关系,并以概念化的框图模型表达出来(见图2)。 

该模型指出以下变量的变化顺序导致雇员在组织中的去与留:①工作期望和工作价值影响雇员对工作的主观态度;②主观态度影响离职或留下的意图,同时需要考虑诸如配偶工作

和留给家庭的时间等一系列非工作因素的影响;③离开组织的意图导致实际的离职行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变量的变化顺序可能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有的人来说,离职意图和离职行为直接相关,而对另一些人来说,离职意图驱使他们产生寻找更吸引他们的工作的行为。对于后者而言,只有当他们找到另一项工作后才会发生实际的离职行为。对工作和组织的主观态度变量,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度和组织承诺度。而工作期望和价值、组织特征和组织经验(个体体验到的组织现实状况)以及工作绩效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主观态度。另外,主观态度可以使雇员努力改变自己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反过来也影响态度。个体对工作和组织的可用信息(即个体掌握完全信息的程度)和其他的工作机会的认知会影响工作期望和价值。个体特征和劳动力市场以及经济状况被视为对其他工作机会有根本影响的变量 。

Steers和Mowday(1981)模型的独特在于:①清晰地指出了工作和组织有用信息在雇员离职过程中的作用;②引进工作绩效作为影响主观态度的变量;③工作参与度和组织承诺度也是雇员离职的前因变量;④比起以前的研究它更强调工作变量对离职意图的影响;⑤雇员在对工作不满意时可能会尝试改变所处状况。

1.3 Price-Mueller(2000)模型

Price-Mueller(2000)模型(见图3)主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离职理论之上,这个理论的核心是由一系列的假设构成。

首先,假设雇员是带着一定的期望进入组织的。如果这些期望能够得到满足的话,雇员会感到满意并对组织有强的依附感,所以会保持组织成员的身份。

其次,假设雇员和组织之间存在收益交换,组织对雇员的种种回报——模型中的结构化变量可以视为回报,用于交换雇员的服务。

第三,假设雇员追求净收益的最大化。假如多个收益和成本存在,雇员会权衡成本和收益以获得最大的净收益。

该模型指出雇员离职主要是由环境变量、个体变量、结构化变量和中介变量四个变量决定的。在该模型中,雇员期望的工作条件被称为“结构化变量”,雇员期望的外界环境条件被称为“环境变量”。

(1)环境变量有两个:机会和亲属责任。Price认为由于保持当前的雇佣状态是实现对亲属责任的重要途径,因此亲属责任会减少雇员离职。机会和劳动力市场相关,更多的机会将增加员工的离职而且机会对离职还有间接的影响,通过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来起作用:更多的机会会使当前工作的吸引力下降,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2)个体变量包括:一般培训、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消极情感。一般培训是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能被其他单位的使用程度。它的增强会直接导致离职的增加。工作参与度是指雇员愿意为工作付出的努力程度。已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参与度高的雇员工作会更努力,因此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这种增高的回报使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增加。因此高工作参与度可以导致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体验快乐/不快乐情绪状态的个性倾向。Price认为:①他们对工作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对工作各方面有选择感知来产生的。一个具有高积极情感的雇员可能有选择性地感知工作中有利方面,从而增加满意度。②这两个变量可能会对另外一些重要的结构化变量的测量产生影响,例如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个体可能报告低的工作压力和高的社会支持。

(3)结构化变量包括:工作自主性、分配公平性、工作压力、薪酬、晋升机会、工作单调性和社会支持。模型假设这些结构化变量都是通过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的影响来间接影响离职的。其影响的正负作用如图3中相应路径上的正负号所示。自主性指雇员支配自己工

作权力的程度。分配公平性假定对比在雇员判断公平时是很重要的。例如,雇员会对比

自己的薪酬和组织中其他人的薪酬以判断是否公平。工作压力是个整体、多维度的概念,它有四个维度:资源匾乏(缺少工作所需资源)、角色模糊(不明确的工作职责)、角色冲突(不一致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负荷(为工作需要付出的努力)。晋升机会指雇员在组织内部潜在的垂直职业运动。工作单调性指工作被重复的程度,大量的文献指出这一工作技术性指标对离职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度包括上司、同事和亲属对工作的支持度。

(4)中介变量包括: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度、工作寻找行为和离职意图。工作满意度是指雇员对工作的喜好程度,己有的研究都认为它是雇员离职意图的一个关键变量。组织承诺度是指雇员对组织忠诚的程度。组织承诺度可以细分为对整个组织、对某个部门乃至某个小团队的承诺。工作寻找行为是指雇员寻找另外一份工作的积极程度,扩展的Mobley模型认为工作寻找行为会增加离职意图。即雇员寻找到工作后,再决定是否离开当前的雇主。但是,反过来的因果次序也是有可能的,即雇员先产生离职意图,工作寻找行为是离职意图的结果 。Price-Mueller(2000)模型吸收了多个学术领域(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对离职的研究成果,在解释雇员的心理变化过程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预测能力。

2 对我国雇员离职研究的启示

2.1 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对雇员离职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没有全世界通用的管理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所形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均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许多关于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管理理论影响的研究揭示出,领导关系、动机、决策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就业理念等都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国外有关雇员离职研究模型与研究结论能否揭示我国雇员离职行为,解释的效力如何,都需要加以验证,而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却非常有限。张勉以中国IT企业雇员为样本,对Price(2000)模型的跨文化实证研究表明,的确存在一些中国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 。但张勉的研究仅以国外传统的主流模型为介质,且研究的样本仅局限在IT企业,对于离职的其他模型的验证与分析,以及其它领域中样本的适用性分析,将是我国此领域中研究的重点。

2.2 目前对于从组织层面的研究在我国仍然欠缺

社会关系是普遍存在于经济社会中但曾经被国外研究者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社会关系的重视将可能突破原有的理论限制。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家,集体主义观念是我国组织中一向所倡导的,因此从组织人力资源计划对组织内社会关系的产生及影响来研究雇员离职问题,更有可能揭示雇员离职的本质,同时也有利于组织对雇员离职问题的管理和控制。

2.3 在研究方法上,加大量化研究的力度

我国有关雇员离职的研究几乎都是陈述性的,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揭示。要采用更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历史事件法等,加大量化研究的力度。结构方程模型(如LISREL)在研究多变量,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准确、直接测量的潜变量及揭示变量之间复杂关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国外离职研究主要是通过离职意图来预测离职行为,虽然离职意图是离职行为直接的决定因素,但以此作为预测离职行为仍然欠妥,会造成数据信息的损失。为了避免分析中数据信息的损耗,可以采用历史事件分析法 。历史事件分析法通常用于医学研究中,一般称为“生存分析”,这种研究方法的思想在于:考虑了时间变量,将雇员的离职作为连续变量,采用纵向跟踪数据,来提示雇员的真正离职行为而不是离职意图,所以在揭示离职方差变异方面会更加细致。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