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劣五类水具有什么意义(什么是五水共治)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剿灭劣五类水具有什么意义(什么是五水共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小媒粉,听说你还不太清楚“五水共治”和劣V类水是什么东东?
(温馨提醒:视频请在wifi环境下收看~)
没关系,容小编给你好好科普下!
请向下滚动阅读↓↓
一、五水共治的提出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重点抓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引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由此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二、五水共治的意义
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必须通过治水牵一发动全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治水和转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在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下降,优质外资难引、政府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好的投资项目对保持有效投资增长至关重要,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
从社会的维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问题,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
从生态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面对青山依旧、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三、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的浙江治水总目标
通过治水,进一步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治出我们自信、自觉、自强的精气神,以抓治水促转型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浙江“五水共治”三五七时间表和路线图指什么?
三年(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
五年(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
七年(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五、省委提出的“三个决不带入”指什么?
决不把脏乱差带入全面小康、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绝不把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
六、省委、省政府主打的一套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是什么?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简称“拆治归”),成为发展新常态下,浙江打出的一套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以“三改一拆”腾出发展空间,以“五水共治”治出转型实效,以“浙商回归”纳入发展活水。
七、浙江以治水的“加减乘除”法赢取发展红利,“加减乘除”法具体是指什么?
加法,就是新的产业源水而变,生态经济源水而兴;减法,就是减少污染源、减少污染量、减少治污成本;乘法,就是抓好产业升级,展现事半功倍的“乘数效应”;除法,就是淘汰落后产能。
八、浙江省实施的“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具体是指什么?
“十”就是“十枢”,建设十大蓄水调水排水等骨干型枢纽工程;
“百”就是“百固”,每年除险加固一百座水库,加固五百公里海塘河堤;
“千”就是“千治”,每年高质量高标准治理一千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整治疏浚两千公里河道;
“万”就是“万通”,每年清疏一万公里给排水管道,增加每小时一百万立方米入海强排(机排)能力,增加每小时十万立方米城市内涝应急强排(机排)能力,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一百万户以上。
九、“五水共治”实施的“河长制”指什么?
“河长制”是“五水共治”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是实现水环境管理网格化,切实加强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抓手。实施“五水共治”以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河长制”——由党政负责人牵头领衔、多部门联合作战,履行“管、治、保”职责,形成了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镇级河长、数万名村级河长。
十、几年来“五水共治”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1.治出了绿水青山。通过治水,全省基本清除“黑、臭、脏”等感观污染,城乡环境得到很大改观,最直观的感受是垃圾河、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风景河。
2.治出了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充分发挥出系统性的倒逼机制,通过环保加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消化过剩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3.治出了“生态红利”。浙江通过“浙五水共治”等有力举措,推动环境持续优化,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绿水青山的红利溢出效应日益明显。
4、治出了干部担当。“五水共治”工作成为锤炼干部的大平台、检验作风的大考场、比拼实绩的大擂台。在“五水共治”中,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干在实处。
5.治出了百姓点赞。据省统计局调查统计,2014年、2015年,全省社会公众对治水的支持度均达到96%以上。在2015年度全省的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浦江县从过去的90个县市倒数第一跃居至11位。“五水共治”赢得了百姓的普遍赞誉。
6.治出了文明风尚。通过“五水共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在浙江牢固树立;“污水变清水、臭河变风景;猪棚换大棚、养猪变养生”等现象在浙江比比皆是,看着家门口的河流干净了,环境优美了,臭气消失了,对家乡的热爱更加强烈了,幸福感倍增;广大干部、企业和老百姓的环境意识、生产生活习惯、生态自觉催生勃发。
十一、我国水质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地表水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水域。
劣V类水——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的水
十二、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物和有毒污染物?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物,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的,能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
有毒污染物,是指那些直接或者间接被生物摄入体内后,可能导致该生物或者其后代发病、行为反常、遗传异变、生理机能失常、机体变形或者死亡的污染物。
十三、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十四、什么是河道?浙江省内河道是如何分级的?
河道指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省内河道划分为省级、市级、县级河段和其他河段。钱塘江、东西苕溪、曹娥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的干流及其重要支流为省级河段,省级河段的具体范围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公布。市级、县级河段由市(地)、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各级河段的管理分工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十五、“五水共治”的“五水”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其中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是重点。从社会反映看,对污水,老百姓感观直接、深恶痛绝。从实际操作看,治污水,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治好污水,老百姓就会竖起大拇指。
十六、治污水主要抓好什么?
治污水,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清三河,就是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大江大河的污水大多来自小河小溪,治大江大河之污必从治小河小溪之污抓起。尤其是黑河、臭河、垃圾河,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的集中体现,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很大。要通过重点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基本实现水中能够游泳。两覆盖,就是力争到2016年、最迟到2017年,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基本覆盖,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两转型,就是抓工业转型,加快电渡、造纸、印染、制革、化工、蓄铅等高污染行业的淘汰落后和整治提升;抓农业转型,坚持生态化、集约化方向,推进种养殖业的集聚化、规模化经营和污物排放的集中化、无害化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十七、什么是垃圾河?
垃圾河是指河面有成片漂浮物、水中存在障碍物、河底有污泥淤积、岸边有垃圾堆放的河道。
十八、什么是黑河?
黑河是指因污染导致水体严重缺氧引起有机物腐败造成水体颜色明显加深或因特殊工业污染物排放造成水体(面)颜色异常的河道。
十九、什么是臭河?
臭河是指因污染导致水体严重缺氧引起有机物腐败造成水体发臭或因特殊工业污染物排放造成水体异味的河道。
黑河、臭河的理化环境通常表现为劣V类水质,有机无机污染极其严重,水体已经不适合水生生物生存,水生植被退化甚至灭绝,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只有少量耐污种存在,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丧失。因此,黑河、臭河的界定除了通过感观判断外,还可以通过溶解氧、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等理化指标来反映。
二十、《浙江省劣V类水剿灭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紧紧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浙江样板,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河长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六大工程”,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到2017年底,全省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提前3年完成《浙江省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的劣V类水质断面消除任务。巩固提升“清三河”成效,保持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等各类水域水体洁净,实现环境整治优美、水清岸绿。
二十一、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该怎样抓?
其它“四水”要齐抓共治、协调并进。防洪水,重点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三类工程建设,强化流域统筹、疏堵并举,制服洪水之虎。排涝水,重点强库堤、疏通道、攻强排,打通断头河,开辟新河道,着力消除易淹易涝片区。保供水,重点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三类工程建设,保障饮水之源,提升饮水质量。抓节水,重点要改装器具、减少漏损、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十二、“五水共治”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五水共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物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十三、我国《水法》对水资源保护有哪些规定?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从事工程建设,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或者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有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或者限制开采区。在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
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二十四、国家禁止新建哪些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国家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二十五、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哪些行为?
1.建设住宅、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厂房等与河道保护和水工程运行管理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2.弃置、倾倒矿渣、石渣、煤灰、泥土、泥浆、垃圾等抬高河床、缩窄河道的废弃物;
3.堆放阻碍行洪或者影响堤防安全的物料;
4.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或者高秆作物;
5.设置阻碍行洪的拦河渔具;
6.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十六、在水环境保护中,公民要自觉遵守哪“五不准”?
“五不准”,即不准向河道排放生活污水,不准向河道乱扔垃圾,不准滥捕河道水生动物,不准侵占河道乱搭乱建,不准破坏河道绿化和水利设施。
二十七、高校师生如何投身“五水共治”?
1.争当治水的宣传者。每一位师生都要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共同爱护生命之源,自觉宣传治水工作、普及治水知识,使“五水共治”行动家喻户晓,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2.争当治水的践行者。积极为“治水”献计献策,踊跃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节约用水,积极保护水环境,做到不侵占各类水域及岸线,不向河道排污水、倾倒杂物,不损坏各类治水设施。
3.争当治水的监督者。积极制止和举报各种破坏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等不文明行为,构建全民监督机制,合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好了,科普结束!
小媒粉们,再也不要说你不知道了哦~
快点收藏学习吧!
让我们一起为剿灭劣V类水出一份力!
编导/黄梓婷 潘仪
后期/陈歆彤 江涛
编辑/高潇潇
责编/谢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