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创意文案 写在记者节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记者节创意文案 写在记者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用镜头记录新闻视角,用笔杆撰写社会百态。
这是一个光鲜而又艰苦的职业,用纸笔走天下。
「记者,记着」
记着时代,记着社会,记着黑暗里的光明,发现新闻,永远在路上。
2017年11月8日,星期三,记者节。
很多人对记者节其实是很陌生的。在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记者节与教师节、护士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节日之一。按照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说起这个职业,你会想到什么?
有些人敬重记者这个职业。他们看到正义与真相在记者的文字中熠熠闪光;
有些人会误解记者这个职业。他们误以为记者无所不能,误以为记者收入很高、权力很大,误以为记者工作很轻松……
有些人会羡慕记者这个职业。他们往往怀着一颗英雄的梦想,梦想着拿起文艺的武器,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梦想着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记者,正是这么一个充满矛盾的职业。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所以,做“船头的瞭望者”,既是记者的责任,也是记者的内心映射。
“世界越是喧嚣,真知灼见的报道,才显出可贵;人心越是摇晃,从一而终的坚持,才令人感念。”社会的期待与时代的使命感,驱使着这群叫“记者”的职业人群向着世界、向着未来勇敢而坚定地迈出脚步。
他们挖掘底层社会的艰辛,监督社会的不公正。让事实大白于朗朗晴空下!记者,简单的二字,需要用汗水和坚守去注释。当年的记者们,怕辱没了记者这个职业。
一个时代对记者这个职业的理解,还有这个职业本身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效益都与每一个记者息息相关。如今纸媒的地位江河日下,新媒体如野火般蔓延,现在好像是个人都能成为记者,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声音,分享新闻,导致现在记者群体整体质量成下滑趋势,不仅表现在职业技能,也在职业素养。曾几何,进入11月,三个节日被戏称为,“防火、防盗、防记者”,尤其在一些基层,大家碰到这样的玩笑,笑笑不说什么,但如果你就是一名记者,不得不承认内心里,认为这是一个职业、甚至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这是一个上可登庙堂之高,下可入江湖之远的职业,在现在媒体环境恶劣的地方,许多记者在媒体工作时就会细心经营与企业的关系,为未来生涯铺路,因此严重影响媒体报导的公正性。即便如此,还是有在恶浊中坚持自己本心的人。他们敏锐地去发现事实,忠实地去报道事实,当好了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十年饮冰,热血不凉,他们是中国坚持的良心!
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
“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
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事:一是创造,二是传播。所幸,记者同时都参与了这两件事情。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转型、生活的变化……都在记者的笔下、镜头下解读传递,日复一日。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第十八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论记者的一段话,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段话更加震聋发聩,声犹在耳:
这是一个卑鄙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制造弥天大谎,欺骗亿万受众;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鞭挞邪恶、为民请命,担起社会良心的重责。这是一个平庸的职业,回避矛盾,不问是非,明哲保身,甘当权势的喉舌;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胸怀天下,思虑千载,批评时政,监督政府,沟通社会,使媒体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
这是一个浅薄的职业,只要能够写出通顺的记叙文,不需要多少学识,不需要卓越的见解,听话顺从,就能如鱼得水;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职业,记者不是专业学者,他需要从整体上研究社会、把握社会,无论有多么渊博的学识、有多么卓越的洞察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前,都会感到学力不足,力不从心。
记者兄弟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