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家暴案例(“反家暴”妇女援助服务个案)

2023-09-07 20:5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妇女家暴案例(“反家暴”妇女援助服务个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妇女家暴案例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陶梦娜

单位| 郑州市金水区梓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花姨(化名)

服务对象性别:女

服务对象年龄:57岁

(二)个案背景资料

1.个案来源

服务对象因被丈夫家暴,通过拨打12338妇女维权热线寻求帮助,在相关单位支持下,社会工作者针对服务对象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服务。

2.个案背景资料

(1)个案诱发事件:服务对象第二次结婚后,在日常生活中,服务对象丈夫的脾气较为暴躁,如出现心情不好、喝醉酒或遇到不顺的事情,便会出现对服务对象轻则谩骂,重则上手打骂,在结婚的八年时间里,服务对象因考虑到丈夫在外名声和家庭的来之不易,针对丈夫的行为即使害怕,但仍一直处于隐忍状态,从未寻求过任何帮助,也从未告知过任何人。直至某天,丈夫掐服务对象脖子,声称要杀死服务对象,生命受到威胁,从家搬至出租屋,才选择求助。

(2)行为表现:服务对象在受到伤害时,从未想着去医院看伤或是寻求帮助,痊愈后再受伤,然后再受伤再痊愈,一直处于隐忍状态,截至目前无任何的受伤证明,直至丈夫的行为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时,才选择离开丈夫身边,邻居为其介绍的律师因在外地,故让其感觉无信任关系建立,后觉得孤立无援,找到妇联求助,让社工协助申请人身保护令,同时也一直在诉说,丈夫经常以短信、电话、堵截等方式骚扰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父母、弟弟、父母的保姆及服务对象所在单位等。

其丈夫在多次堵截服务对象时,声称要杀服务对象及全家并诬陷服务对象出轨等等恶性方式威胁、恐吓她,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与丈夫抗衡的,表现的异常害怕与担心自己及家人受到伤害。

(3)家庭关系:服务对象第一次结婚,因儿子患有多动秽语综合症,经济负担过大,导致与丈夫离异,现为第二次结婚,服务对象与现任丈夫单独居住,丈夫有一儿子,服务对象几乎从未接触其儿子,在丈夫儿子结婚时,服务对象出于妻子身份,为丈夫儿子拿了结婚礼钱X万余元,后无接触。

2021年*月*日,服务对象向法院起诉离婚。开庭当天,丈夫同意离婚,但在等待判决时,丈夫以曾赠送服务对象50%的房产问题反悔,不同意离婚,故提交其他书面材料,最终法院判决不予离婚。

二、需求分析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

1.服务对象的问题

(1)服务对象对夫妻关系交流沟通方面的原因。家庭是一个系统,而家庭暴力关系是家庭系统的产品,夫妻互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个人行为。

发生的原因在于婚姻关系本身失调。据服务对象表述:丈夫在日常生活中的脾气就不太好,在丈夫出现家庭暴力的时候,自己吓得不敢说话,甚至打骂自己后,自己躲避到屋子里面,面对丈夫小心翼翼,同时自己考虑到丈夫声誉与自己面子问题时,便一直隐忍,与丈夫沟通也很少,即使有沟通,因丈夫听不进去,导致沟通无效。

(2)服务对象对其家庭态度方面的原因。从服务对象的行为与状态分析,服务对象深受传统思想的禁锢,服务对象依赖性较强,极度缺乏自信、无主见,导致丈夫一度再度进行对服务对象施暴,服务对象因自身性格的原因成为受虐者。

同时,服务对象处于退休阶段,而丈夫还处于工作阶段,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经济收入不平等因素,加之家庭的“隐私性”,降低了施暴者的施暴成本。

2.服务对象的需求

(1)保障人身安全的需求。服务对象丈夫经常以短信、电话等形式对服务对象进行恐吓威胁,扬言要杀自己及家人。协助服务对象前往某某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

(2)学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学会自我保护等认知与行为的需求,提高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对自身权益的理解,通过改善服务对象自我认知和行为,能够让其勇于面对家暴,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3)学习认识自我,纾解情绪及压力,走出家暴阴影,重建信心等心理创伤治疗的需求;服务对象对家庭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在家庭中自认为处于弱者地位,加上丈夫的恐吓威胁,一方面怕丈夫伤害自己及家人,另一方面考虑到丈夫的外在形象和面子问题,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即使丈夫无实质性证据起诉自己,自己也没有信心与之抗衡。

(二)介入理论

1.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

优势视角着眼于自己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相信服务对象是存在自身优势的,在介入过程中探究、发现服务对象自身优势,例如:服务对象可向所在地民警进行求助、可以向亲朋好友进行求助;

挖掘服务对象自身潜能,服务对象自身有想改变的心态,但顾虑太多,给自身造成困扰,故需要激发服务对象内在力量,先让服务对象知道自己所处的优势在哪,然后利用自身优势,保护自己,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2.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是通过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来达到缓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它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结合。

因为情绪问题往往最终表现为行为问题;认知行为理论对这部分的解释是在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认知导致情绪,情绪导致行为,行为又反过来继续影响认知,从而形成了一个三角循环,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都是被歪曲认知带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情绪,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

根据服务对象表现可看出,在认知方面,服务对象长期处于弱势家庭地位,被家暴后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封建传统观念,认为自己依附于丈夫,害怕丈夫人身名誉受到影响后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婚姻紧张;

害怕周围人知道家庭情况后,觉得丢人,从而不敢让亲戚朋友知晓;从而导致服务对象甘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接受现状;服务对象对法律意识浅薄,认为求助改善不了现状,无法真正为自己维护权益,从而放弃求助;

这些认知导致服务对象行为变得畏缩、无助、缺乏安全感,让其呈现出心理抑郁,情绪紧张、焦虑的状态,常常独自哭泣,感到无助。服务对象认知导致情绪,情绪导致行为,行为又反过来继续影响认知,最终独自承受伤害。

针对服务对象以上问题,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普法认知等服务改变服务对象认知问题,让服务对象能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三、服务目标

(一)人身安全的保障

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人身保护令,并与所在社区、派出所等周边资源进行沟通,给予服务对象一个安全生活环境;

(二)学习法律知识,懂得适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提高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对自身权益的理解,通过改善服务对象自我认知和行为,能够让其勇于面对家暴,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三)舒缓心理、精神压力,重建信心

提升学习认识自我,纾解服务对象情绪及压力,让其走出家暴阴影,重建信心等心理创伤治疗。

四、服务实施

(一)实施程序

1.接案:了解服务对象多方信息,确定服务对象需求,与服务对象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初步评估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2.预估与计划:收集服务对象更多资料和信息,对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行为特征、生理及心理状态、优势资源及能力等进行评估。与服务对象探讨服务目标和具体的行动策略,制定服务计划并达成契约。

3.介入:通过个案管理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律师+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发挥社会工作者资源链接者的角色,为其链接律师资源。

为其提供维权服务以及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通过邀请服务对象参与维权普法讲座以及其他妇女相关普法活动,提高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

通过认知行为理论帮助服务对象消除不合理认知,树立正确的认知;针对服务对象家庭矛盾问题进行解决夫妻问题。

4.结案与评估:在服务对象问题解决后,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和进步,和服务对象一起对服务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5.跟进回访:在个案结案后,社会工作者定期跟进服务对象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实施过程

1.服务实施初期

(1)收集信息

服务实施初期,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电话联系、面谈、与服务对象沟通等方式,获得了服务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夫妻关系、个人性格特征等基本信息。经过多次沟通及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观察,协助服务对象界定自己的问题及需求。

(2)建立关系

在正式接案前,服务对象通过电话、微信的形式与社会工作者进行联系,同时也会告知社会工作者目前自身状态、丈夫目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父母、兄弟家的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告知社会工作者,自己已经搬离丈夫住所,想申请人身保护令,社会工作者让其提供丈夫威胁的证据,并告知服务对象,会协助、陪同其至法院申请神人保护令。社会工作者及时地满足其需求,这让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3)制定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面谈时,利用聚焦和倾听的技巧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情绪方面的问题。面谈时,服务对象表示自己是一个坚强并积极向上的人,压力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丈夫。

丈夫经常对其打骂,吓得自己不敢出声音。丈夫的强势和野蛮,让自己总是受到伤害,目前自己已经搬离丈夫住所。结合前期所了解到的信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预估,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

2.服务实施中期

服务实施中期,社会工作者运用优势视角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分析服务对象自身优势,让其首先运用周边资源、进行自我保护,同时协助服务对象联合律师、社区以及辖区派出所共同为服务对象家暴问题的解决而努力。

(1)协助服务对象前往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保障服务对象的自身安全。在法院与服务对象面谈时发现,服务对象一直在诉说着自己是多么的弱小无助,遭受家暴,不敢言语。

当社会工作者询问其是否寻求过家人的帮助时,服务对象表示,丈夫曾到弟弟单位闹过,弟弟一家较为老实本分,怕惹事端便一直隐忍,帮助不到自己什么。

同时在给法院递交申请人身保护令时,因提供的是微信、短信以及年限已久的资料,且无报警记录以及伤情鉴定等证明报告,故未申请成功,这让服务对象有些失望。

社会工作者及时告知服务对象,会联系服务对象目前所住社区和派出所,关注其周边环境,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鼓励服务对象不要气馁,要有勇气面对生活给予的困难,社会工作者也会与之一起渡过难关。

(2)多方共联,确保服务对象周边环境安全。因人身保护令未申请成功,服务对象依旧存有害怕的心理。

为了让服务对象安心,社会工作者一是对接服务对象居住地所在街道和社区、派出所,让其关注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问题,避免受到丈夫骚扰和伤害,并告知服务对象如遇到危险,第一时间报警;或者向社工、街道、社区求助;

二是对接丈夫所在街道社区、派出所,让街道和社区留意丈夫的行为举止,避免出现伤害他人的严重行为;

三是对接服务对象父母所在的街道、社区,让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多多关注服务对象父母的日常生活是否受到骚扰或存在健康安全等问题。

以上举措,一方面保证服务及其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打消服务对象对其父母安全问题的顾虑,精神及情绪问题得到部分缓解。

(3)链接律师资源,解决服务对象与丈夫之间的财产分割产问题。服务对象的离婚法律程序结束后,丈夫以骗财产为由起诉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在接收到法院传单时非常慌乱。

社会工作者安抚其紧张的情绪后,第一时间与律师联系进行咨询,提醒并鼓励服务对象将事件经过向律师描述清楚,以便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4)缓解家庭给服务对象带来的心理创伤。服务对象本身认为自己是弱小、无助的。加上接二连三受到丈夫的威胁恐吓,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同时,服务对象有着较为传统的妇女思想,为了自己面子、顾忌丈夫名誉等,不敢与丈夫的暴力行为抗衡。社工运用鼓励的技巧,让服务对象正面认识自己对丈夫的恐惧、害怕心理,帮助服务对象慢慢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5)提高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对自身权益的理解。通过改善服务对象自我认知和行为,能够让其勇于面对家暴,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邀请服务对象参与普法宣传活动以及妇女维权知识讲座等等,让服务对象能够知法、懂法、学会合理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服务实施后期

服务实施后期,社会工作者主要以面谈、微信沟通的形式与服务对象进行定期讨论,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视,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了解服务对象问题解决的稳定性。

(1)社会工作者通过面谈协助服务对象就近期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视。虽未成功申请人身保护令,但服务对象通过社会工作者联系多方部门进行关注、保护,服务对象焦虑情绪、慌乱状态减少。

在跟社会工作者沟通时,情绪上也从刚开始的激动逐渐转向平静,目前稍有些许好转。截止2022年12月,服务对象已成功离婚,服务对象回归到安全生活环境中,达到服务对象需求。

从面谈的情况可以得知,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的目标基本已经达成,社会工作者在肯定和赞赏服务对象的进步和改变的同时,也鼓励服务对象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巩固已经达成的目标。

(2)通过社会工作者链接的律师资源,协助服务对象进行司法程序,服务对象通过律师的介入,其丈夫以骗取财产为由的诉讼并未成功。

这一事件,给予了服务对象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表示会一直关注服务对象的动态,让其安心。

(3)向服务对象澄清个案服务程序,协助其处理结案情绪。社会工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解决并得到了巩固,目标已经达成。

但当社会工作者提出结案时,服务对象担心结案后,社会工作者便不再帮助,为此社会工作者运用澄清的技巧帮助其了解个案服务流程,在与服务对象了解后,最终决定结束个案。

4.服务后期跟进

社会工作者将对服务对象进行跟踪引导,结合服务对象的现实情况,保持如下服务:

(1)在正式结案时,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达成协议,若服务对象有律师咨询需求时,由社会工作者帮助其链接律师资源。在结案后跟进服务后,服务对象没有再提出律师资源链接需求。

(2)如再次遇到困难时,希望依旧可以与社会工作者联系,对其进行帮助,在结案后跟进服务后,暂并未接到服务对象其他帮助需求。

社工人的能量卡!每天一需要的拿走↓

五、评估总结

(一)评估方法

1.服务对象评估

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服务评估表及访谈,了解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服务开展的满意度、目标达成情况、意见和建议等。

2.服务机构评估

邀请社会工作者所在的机构督导对其开展的个案进行评估。

(二)评估内容

1.服务对象改变情况

服务开展前:服务对象在跟社会工作者诉说时,一说就哭,虽嘴上说着自己很坚强,但是因心理伤害较深,情绪控制不住便会很激动,同时会一直诉说着自己遭受到的伤害。

服务开展后:服务对象能够明显的清楚自己目前的状态,也会积极与社会工作者进行沟通,主动参与到改变自身困境的行动中,而非不断放大自己的无助感、弱势感。

2.工作目标实现程度

通过服务对象积极主动的改变自身困境状态下和社会工作者及多方资源的共同努力下,服务对象学会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应对所处困境,同时让自己从内在开始慢慢变得勇敢,真正的做到爱自己。故工作目标实现情况良好。

3.服务介入资源、人力、精力的投入

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所在项目地点等各种优势,通过链接各方资源,投入了比较多的人力精力以及资源。

六、专业反思

家庭暴力的存在,往往是受经济、思想、素质以及历史的影响存在的,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往往会因这些原因,选择沉默,选择忍受,让自己处于弱势的一方,而服务对象遭到家暴时,未有任何维权意识及反抗的想法或者寻求他人帮助,而是默默承受,长达多年,为家庭在外的面子,为丈夫在外名声,委屈求全,更未留存任何的伤情鉴定证明报告,说明女性在遭受家暴时,法律意识的薄弱,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往往让自己伤痕累累。

在任何情况下,女性都需要提高对法律的认识,对自身权益的理解,要懂得合理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倾听服务对象所表达的想法,在建立信任关系时,也要关注到服务对象所带来的情绪的变化,适当缓解服务对象的情绪,同时准确捕捉到服务对象所描述的具体的想达到的目标。

在该案例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联合律师、社区以及辖区派出所共同解决服务对象的家暴问题,让服务对象真实感受到维权意义所在,强调在受到伤害时,要注意收集证明,例如:医院的伤情鉴定证明,收集物证,向派出所报案的报警记录等,作为家暴佐证材料,增强反家暴意识,强化维权意识。

让服务对象打破传统认知,重建积极的认知观念,正确的应对家庭暴力,最终做到运用周边资源自我保护、自我救助。

掌握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

探寻家庭关系经营之道

呈现“四步模式”处理家庭问题

夫妻关系的过程

结构式家庭治疗创始人经典之作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

限时5.3折

扫码拿下

↓↓↓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小客说:

欢迎大家来投稿呀~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