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动策划与推广(做好全民阅读工作,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活动策划与推广(做好全民阅读工作,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 蔡辰
全民阅读是指通过对社会群众的动员,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去,形成爱读书、勤读书、善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阅读推广就是实现全民阅读、创造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一步,也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关于做好全民阅读工作,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笔者思考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习惯,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慎思笃行、明辨强识。读书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哺育精神世界,为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全民阅读是一项持久有益的事业,每位公民都是这项伟大事业的缔造者和实践者。阅读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要真正身体力行并坚持不懈地阅读往往不是轻松的一件事。在对公民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使其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需要循循善诱、锲而不舍,积土成山,积水成海,积跬步以至千里。
因此,应将阅读推广切入点和着力点放置于培养每位公民的阅读自觉和习惯上。而这些往往取决于个体对“开卷有益”的认识和感知,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让读者真正领悟到读书对于个人发展大有裨益,激发阅读兴趣,主动投入阅读,专注热爱读书。在鼓励个人阅读的过程中,扩大对全民阅读的宣传力度,营造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社会的主流风气。
第二,“数智”赋能阅读推广服务,线上线下联动。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互联网和电子通信的变革影响下,图书馆正在朝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等方向发展。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数智”背景下,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引擎。
诸如语音识别、智能标引、机器翻译、知识图谱等已日趋成熟。智能化的技术能够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更高效地达成目标。利用技术优势提升图书馆自动化,通过技术手段代替人力劳动,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作。不断加快图书馆智能化进程,建立多样载体的智慧图书馆。
一方面,“数智”背景下图书馆能够更加快速准确满足读者需求,读者也可对图书服务效能进行即时反馈与评价。读者可通过移动设备或智能移动平台将个人体验、应用满意度等信息反馈给图书馆,以便其更好地优化自身功能。另一方面,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联动,增加阅读推广的效能。图书馆要将线上信息推送与线下阅读活动有机融合,比如,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推荐优质书目。此外,还可以通过与跨机构、跨领域的合作,助力图书馆空间再造活动,使其提供更新颖、多彩的阅读服务。
第三,创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引领读者沉浸阅读。
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的基础性场所,是阅读推广的第一阵地。在面向不同用户群体时,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方案设计应避免趋同一致,而是倡导多样化与多元化,同时注重考虑不同阅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主题论坛、学者讲座、领读活动、读者征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真人图书等,以及融入文旅融合的相关元素,帮助广大群众在“悦”读中汲取精神食粮、积蓄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声阅读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下应运而生,适应了当下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和使用习惯。公共图书馆需要面向不同用户群体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为学龄前儿童制作童话故事、识字刊物等多类型有声读物,帮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利用技术手段,探索有声阅读等阅读推广新途径,可以促进阅读推广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阅读空间的扩大化。对于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场地,不仅局限于图书馆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阅读请出书房,走向商场、居民社区、公园、旅游景点、地铁站等等可能建设阅读空间地方,拓展了公共阅读服务,使阅读更具便利亲和。
第四,深化馆际全面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书籍资源。
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资源共享的理念早在古埃及就已得到实践,历史记载,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曾向希腊雅典的图书馆借书。到了现代,在图书馆中资源共享的理念逐步达成共识。
图书馆理应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融合的前沿阵地。公共图书馆需加强馆际合作和业务研究,如借鉴“长三角公共图书馆网借图书服务联盟”项目的做法,实施“城市阅读一卡通”。各成员馆之间联盟将以联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得。
此外,图书馆、出版机构、书店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主干力量,通过积极沟通、通力合作、主动共享来实现优势互补,协力引导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比如,三方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领“馆、社、店”新模式的成长与发展,共担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
(作者为立命馆大学经营学研究科硕士)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