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主题活动方案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教研主题活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了确保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是整场活动的战略,可以为活动指明方向。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1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根据应城市关于大力推进校本教研的意见,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实施的新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工作目标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
三、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工作任务
1、以课例为载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要求每学期各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2次,研究1节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优质课。
2、以校本课题实验为重点,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各教研组每年度有1个以上的研究课题,并有研究的可行性报告,年度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每学期有2次课题实验研究活动,60%的教师能参与课题实验研究。
3、以课改问题为中心,积极开展校本论坛和教学反思活动。每学期每个教师有20篇教学札记或教学反思,参加1次校本论坛或经验交流活动。
4、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每年度各教研组必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活动。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责任感
校本教研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这是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水平和能力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学校发展、转变教研职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2、积极行动,建设互动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创设教师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和交流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不公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的平台。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主体。每位教师要勤于学习教育理论,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学校要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要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活动。
3、强化措施,促进校本教研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从重制度建设转向重文化构建;从重学生的发展转向重师生的共同成长;从教师重新的课改理念转向为教育教学行为;从单一的重视结果转向过程和结果并重。
第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制度。制度建设要有利于教师重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有得于调动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有得于开展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第三、确保经费投入。学校要对校本教研中必需的教师印刷、器材添置等方面给予经费的倾斜,通过必要的经费投入,确保校本教研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四、制定教师参与校教研活动的年度考核细则,并组织2次以上的校本教研活动过程的督导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形成领导带头,抓实过程的良好局面。
第五、认真总结经验和作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做到教师有反思材料,教研组有阶段小结,学校有经验总结。
第六、建立校本教研档案。学习的文献、论文、教案、实验记录、阶段小结等原始材料及时归档整理,资料积累做到“全、细、勤”。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2
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本校及本校教师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立足并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的研究。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有关工作要求,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员”的办学新理念,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校本教研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教学、教研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确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二、活动目的:
问题即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凸现学校和教师的个性,让实践、学习、研究、反思性再实践成为教师的重要职业生活,实现学校的发展推动教师的发展,完成学校、教师、学生的共生。
三、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四、工作的整体思路:
学校是教学科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因此,要搞好校本教研,就必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学习课改理论的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要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即:在我们学校,我的课堂上确实发生了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专题研究。
五、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语文组』
1.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运用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作文如何入门
怎样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如何培养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4.怎样教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分析数量关系
怎样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数学组』
1.如何理顺应用题解题思路
如何指导解答两步应用题
2.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英语组』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记忆单词
『体育组』如何训练队形队列
六、主要措施:
1、教研组要根据本组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本组教研计划,计划要突出实际研究。
2、教师本人要确立个人学期校本教研计划,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确定自己本学期教研的主要目标及内容。
3、学校制定出校本教研的制度,以规范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确保经费的投入,使校本教研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与评价中。
4、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如:分科组教研(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评优课、示范课);集体备课(分年级组、学科组);课题研究(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例会;取经汇报:随堂调研;专题讲座。
5、加强对科组教研的指导,活动中做到先收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执教教师在执教前带着问题进行课前反思,执教后再进行课后反思,所有教师在活动前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自学,收集资料,后参加互动式评课。每次活动有教师自主申报的小课题讲座或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确定好耙谎Э频难Э拼头人。
6、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上交一篇自己满意的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每学期出好一份完整的试卷,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每学期当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同时要及时收集课改实验中好的案例、反思、经验、小结等,每学年装订成册,届时供大家传阅。
7、凡在学期内参加市级以上课改培训或听课活动的教师,返校后要做一次专题讲座或上好一节教学观摩课。
8、每学期由学校组织召开三次校本教研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开展全方位的学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形式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各学科小组要认真总结以往学科评价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改进学科评价方案。
10、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分类指导,主要措施有: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对新教师的听课每学期至少2节;对需要特别加强指导的教师由学校指派的指导教师予以课前准备及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长期指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年要撰写1―2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积极参与指导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组织指导下,立足于本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发挥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与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学校统一的校本教研计划安排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把校本教研随时随地渗透到自己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解决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教学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基本目标
1、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建立共同提高、同伴互助的常态教研机制,确保校本教研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并可持续发展下去,让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着力培养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和谐的课堂提供平台,让教育理念在相互撞击中得到创新,促进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得到锻炼,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相互研讨中得到发展。
3、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优秀教师作用,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建立和健全校本研训活动制度,确保活动内容高效有序、扎实稳妥地开展,做到每次活动有准备、有记载、有汇报、有效果。
5、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利用优势资源,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促进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探讨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使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教研活动中产生积极影响。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收到实效,学校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教研室具体抓的教育管理模式。积极构建分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机制。
组长:
副组长:
工作室:
成员:
四、校本教研的内容
1、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及相关理论;根据区教研室下发的学习提纲进行学习。组织教师观看课堂教学实录及专家评议指导,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2、开展“说讲评”活动。组织开展校内的公开课,教研组内的研究课以及新任教师的教学过关课。
3、开展学科单项技能竞赛活动。本学期开展各学科组课堂教学单项技能的竞赛活动。
4、开展教师教学经验谈活动。即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以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继续抓好市级课题和区级课题的研究。
五、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确定专人作为联络员,定期请区教研室教研员到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一)集中学习(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时间,分学科进行)
学校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校长讲座等方式,教师做好笔记。这是指导教师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自主研修反思(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与教学实践中)
教师根据区教研室下发是业务学习提纲进行自学,结合实际案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行动实践;交流、反思、实践来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化水平的目的,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三)信息卡(每学期两次研讨,分学科进行)
由教研组确定主题,教师分头探索、实践、研究,然后集中讨论形成共识,写出记录存档。这是校本教研教师创造精神,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有效方式。
(四)随堂听课点拨(业务校长及教研室成员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
主要方式是业务校长和教研室成员经过听课、评课,个别交流和集中评议,使教师的个性得到持续发展。
(五)科研课题引导(每月举办两次课题研讨,有主题有内容)
争取省市区级课题立项,以此为载体,通过每周两次的课题研讨、汇报或课题实验交流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观摩学习(学校将多方筹措资金,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到各地观摩考察)
观摩与考察对于扩大教师的视野、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及在与外人的比较中发现自我不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观摩学习作为校本教研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突出观摩学习的有准备性、有针对性和有后续性。
(七)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步导学”模式进行集体备课)
教研组教师轮流承担活动任务,首先由任务承担者独立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前提下写出比较详尽的教学预案,再以说课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想,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形成集体备课的初稿。这样承担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再作调整补改,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八)网络教研(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
(九)联片教研(与联片学校组织开展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校本教研不是学校关起门来搞教研,而是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和引领,借助专业引领,既可以克服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眼光狭窄,资源短缺的弊端,又可以克服教研部门在教学研究中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弊端。学校一是要请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二是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三是教师走出去学习取经等方法来提升的教师综合素质。
2、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抓住“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三步导学模式。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学科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疑点、难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调查、研究与指导,随时和实验教师研讨交流。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继续坚持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每月组织一次联片教研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到校进行教学观摩及研讨,提出改进意见,交流对话,达成共识,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信息互动平台。
7、加强教师网络教研培训,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博客,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9、加强校本教研的原始资料归类建档,定期总结。在学校网站上及时报道校本教研成功做法,推广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各组每学年初向教研室上报工作计划,学年末报工作总结。
七、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校本教研顺利开展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教研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做到责任明确,人人参与。注重思想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宏观调控和全程监督,为校本教研提供好服务,努力把教师的研究和工作凝聚到学校发展这条主线上来。
2.学习保障。学校要坚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并形成制度。通过学习引导教师重视理性思维,学习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并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3.培训保障。学校要重视开展专门的校本培训,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以此带动全体教师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校本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根据学校实际,采取以自学为主、交流为主、业余学习为主、课题研究为主、立足岗位培训为主等途径,力求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效果。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使教师能广泛汲取先进的教育信息。
4.时间保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各学科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时间,要确保每一位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组内校本教研活动,并为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研究环境。
5.物质保障。各校要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经费和设备设施投入,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等,为教师读书学习、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要实现宽带接入,开放学校网络机房,让教师能够及时在网上查阅、浏览自己所需的学习数据,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博文,丰富教师的信息储备。
6.管理保障。各校要注重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校本教研与教师评优选先、职称晋级、绩效工资挂钩,调动教师内在的动力,对校本教研工作成绩显著的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4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自学中求提高,在辅导中求升华。我将认真研修以求自我发展,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认识,在新时期里,新课改新理念要求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必须转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教师的要求。
二、个人研修目标与要求:
1、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
2、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使自己成为一名精通教学业务,了解学生个性,能够实施人文关怀和科学教育的勤学习、善思考、充满爱的新型教师。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努力争做反思型、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
4、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政廉正的教师。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运用计算机备课,能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料,能应用软件制作课件,把“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项目”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学习内容:
(一)个人读书
1.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己选定。
2.必须提交一篇个人阅读的读书体会,并在个人新浪播客中发表。
3.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杂志,并进行系统的研读。
(二)、听评课
1.听评课的对象以本校教师为主,本学期至少听10节课,并有书面评议,其中至少有一次作重点发言。
2.每次听课后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本。
(三)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个人研究教材教法的'成果,每学期至少有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上传学校网站或者自己的新浪博客;每学期上好一堂精品课,并写好教学体会;每学期有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并上传学校网站或者自己的新浪博客。
2.量的要求:精选2篇。
3、注重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及时研究解决。不断积累课改工作经验。
4、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个人博客
1.个人博客是开展网络研修的主要平台,我们应继续做好个人博客。
2.充分利用好网络在线研讨,管理好个人博客。
3.量的要求:上传原创文章每月1篇以上,发表评论每月1条以上。
(五)研究论文
论文主题:针对个人在岗研修的情况及收获或问题、困惑,谈自己的体会、思考。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参加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参加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自主选学”远程培训和安康市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培训,完成培训内容和任务。将培训、教研、观摩学习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动,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课前和课后的反思。
3每周做一次教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随笔,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一份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争取每学期上一节公开教学研讨课。
4、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坚持写好教育教学读书体会。
5、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6、充分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提供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带动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细致、高效、快捷开展活动,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工作要以“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体现学校、为了学校”的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我校教研教改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目标任务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意识,改革校本教研的内容与方式,把教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
促进教师专业和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教育品牌上来。建设一支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新型的教师队伍,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习化组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主要内容
(一)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
切实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负总责,主教导主任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与活动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与要求,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校长把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筹划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教研计划,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认真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其次成立以教导主任为组长,各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教研课题的实施工作。教导主任要督查并参与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典型经验,提出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
(二)合理设计,建构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校本教研制度的创建,是确保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必须对原有的教研制度进行修订(常规检评、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师培养制度等),同时尽快建立并完善新的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学校每月对教师理论学习情况作汇总、评估。
2.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重要前提。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教学研究,其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定要产生什么新理论;是为了改善师生行为而不在于渴望新观点的产生,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全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形成课题进行研究。
4.教学案例研究制度。一方面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善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自觉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选取有典型的教学个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分析、反思、讨论,引发教学理念的有效碰撞,激发教师学习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5.专业对话交流制度。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搭建平台。一是要创建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广开交流渠道,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三是创造促进教师对话交流的环境,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专业指导、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
6.学习汇报制度。凡外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本教研组内的专题发言,向其他教师汇报自己外出学习的心得。
7.校本教研激励制度。学校将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成绩突出者将予以表彰奖励,并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
(三)科学实施,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名师教学示范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要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教师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每周写1篇教学反思笔记,每月进行1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1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或教学故事),学校要有真实的检评纪录。
2、同伴互助。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基本形式有:
(1)对话。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相互启发,互相提高。教研组长必须做好记录。学校要围绕课改、等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每月教研组至少开展1次课改研讨课,课前由备课组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课后共同评课、反思,不断探求教学规律,克服不足之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不少于2节,听评课不少于15节。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育质量提升的观念,开展群众性校本教研活动,促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我校教研科研水平,努力开创我校教研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
2、拓宽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加大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骨干教师工程。
3、认真实施校本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研讨,形成我校课程特色。
4、加强“两优”课题研究、学科教研及主题队会研究,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确保语文课题、数学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完善四项制度,保障校本教研进程
1、完善理论学习制度
语文、数学组按定内容、定时间、定要求、定交流、定考核“五定”要求开展活动。
(1)定内容: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自觉学习各科新课程标准或观看远程教育资源里的《课标解读》、示范课等,同时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教改前沿的理论文章,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定时间:学校统一安排的理论学习时间外,每位教师自己每周要安排一定的理论学习时间。
(3)定要求: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案例分析,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1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并积极组织投稿,力争县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
(4)定交流:每位教师每月作一次交流,两个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5)定考核:每月由教导处组织人员全面检查考核理论
学习情况。
在完善理论学习制度的同时,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为广大教师提供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并邀请专家老师来校指导,组织专题报告会,以帮助教师洗脑、充电。
2、完善定期的研讨制度
进一步建立教研的研讨制度。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确立学期目标,定期研讨。每周三的第一、二节课为研究教学开放日,每周三的.下午业务学习为研究教学评课研讨日,每周五为教师送教下乡时间。
3、完善校本培训制度
为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专业研究能力等,除了每周三的业务学习外,周一的政治学习组织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书法培训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构建梯级教师队伍。
4、完善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年末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调动教师投身教研科研的积极性。
(二)开展五项活动,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1、学科教研
加强常规教研,以教学中教师们关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重点,开展群众性的组内小课题的听评课的教研活动。
采取“定课题→读教育专著→写读书笔记→自主备课→课堂实践→评课活动→自我反思→撰写论文”8部曲,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然后再设计、再实践、再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循环渐进的研究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①定课题:教研组先结合教研组及学科特点和亟待解决的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分学科分年段定出课题研究专题,即确立课题。
②读教育专著:要开展组内课题行动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论作支撑,所以要求读一本与组内小课题相关的教育专著。
③写读书笔记:在读教育专著的同时,写好读书笔记。
④自主备课:教师根据研究课题自行设计教学流程。
⑤课堂实践:教师上研究课,组内教师听课。
⑥评课活动:采取说课―评课―答辩―反思―拓展的“五部曲”模式。
⑦自我反思:教师根据课堂实践的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写出反思文章。
⑧撰写论文:期末根据研究情况,围绕研究专题,写出较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并择优选送参评,力争在市级刊物上发表。
在搞好课题行动研究的同时,将安排文体活动、劳动与技术、品德与生活、健康教育等小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以提高各学科教研质量。
2、主题队会教研
加强班主任主题队会的研究,逐步探索德育教研新模式,形成我校主题队会活动模式。要求各班每期组织一次。
3、课题研究
学校课题组严格执行“两优”课题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并优化课题研究成果。要求参加语文、数学课题的教师、个个搞研究、人人有论文,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要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各课题组及时提供一条研究信息并上传。
4、竞赛活动
(1)开展新课程学科优质课竞赛。
(2)开展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5、交流推广
(1)校际交流
与城乡学校联谊,一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二是学习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安贫乐教的精神,每周五开展好送教下乡活动。三是推广我校课改成果。
(2)网上交流
鼓励年轻教师到网上去学习,试行网络备课,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四、研究机构
1、建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调整、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组长:李洪富(校长)
副组长:
成员:
2、研究网络
建立“教师――教研备课――学科教研组――教导处”自下而上的研究网络,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处于科学、规范的管理中具体的校本教研计划见中心学校的教研计划及语文、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7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本校及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立足并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的研究。校本教研的实施,能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一个建立在教师自身实践基础上的平台。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新课程实验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面临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种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改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里压力。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与外界交流,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我校的成功经验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4、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导主任负责教师培训的日常事务工作。
组长:校长
副组长:
组员:
三、目标与任务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四、原则和过程
基于“教学问题”的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的设计,基于“互动教学”的行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校本研究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内容与时间安排
1、按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自修与研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用其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每学期一次教师论坛。
每学期初围绕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一次教师论坛,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研讨的平台,通过互动式的参与,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教师们在心灵的交流中启迪,在思维的碰撞中成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谈出真谛,谈出真理!
3、每学期一次送教下乡。
每学年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全县课改的均衡发展。送教形式是先上课,再由执教者介绍教学设计与反思,然后交流评课。
4、每学期3至4次教师全员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教师能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基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5、每学年一届同题课教学研讨。
继续我校的特色校本教研“同题课”教学研讨活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轮轮地集体备课,逐一教学实践,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老师们相互观摩、评议,最终聚集体之力量,每年级语数科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全校的示范课赛,展示年级教研成果。达到将学校教研主题应用、推广、深化的作用,让“同题课”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6、两学年一批学科带头人培训。
全面启动学科带头人培训,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提高学科带头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基础。
7、三学年一次全校性课堂教学达标。
借鉴“先学后教、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的理想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育教学的新突破。努力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8、两学年一轮跟岗学习。
一是分批分期派出教师到先进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学习,两年内让全校每位教师都外出跟岗学习一次以上。建立及完善相应的《外出跟岗学习要求》,力求将外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引入我校。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8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关于xx区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二期课改的有关精神,积极落实“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促使教师在自己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究,不断进取,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
组员:xx
一、如何理解校本教研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建立新的教研工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迫在眉睫,并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具有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力。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能促进学校和教师主动发展。
含义:从学校整体发展出发,为了学校及教师的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来进行:相对于来自外部的教研要求(如各种大的课题)或孤零零的个体教师所展开的教学研究。
意义:
(1)学校层面
强调学校的自治性和发展的自主性(如在课程发展、课程实施及教师发展规划方面,形成自我规范、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使学校成为一个文化教育实体组织而非仅仅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机构,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细胞)。
(2)教师层面
持续的专业发展意识与专业发展能力:把教学研究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取得新经验、新认识。
二、校本教研研究内容
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即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采用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助教学、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同时通过教学观摩、案例交流评选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条件。
三、校本教研活动流程
观摩:在本教研组内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听优秀教师的课,看优质课录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提出问题。
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突破口,个人和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设计:根据思考和探讨的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课例,个人说课,同行交流经验和进行“临床指导”。
实践:根据教学设计,个人进行实际操作,组员进行“临床”观摩。
反思:根据教研主题和要求,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对教学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反思。
再设计:组员进行课堂评价,个人根据反思的结果和同行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教学。
四、本学期工作安排
第8周:动员阶段,学校拟定工作方案
第9周――第11周:启动阶段,教研组拟定本组的工作计划
第12周――第16周:运作阶段
第17周――第19周:总结阶段
第20周:交流汇报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9
一、主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主动选择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他们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头脑里并不是一片空白,通过以往的学习实践或日常生活,他们已经历史地形成了对于学习的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有时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并无冲突,但有时则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大相径庭,他们的这些知识经验称为教学中的“前概念”。
学生的许多前概念是潜在的,这对他们的许多科学活动如观察、理解、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等都产生重要影响,有时起消极作用。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往往只关注于新知识的传授,但科学概念的传授并不能自动地校正学生原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在教学之后,学生往往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必须寻找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
二、活动的目的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成因分析,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思考和探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探讨出有效解决学生前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的合理办法,也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能关注学生科学的前概念。
三、活动内容和步骤
1、组织讨论拟订校本教研活动主题。
2、理论学习。
教师根据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的办法来提高自己。教研组集体学习有关前概念教学有关书籍如《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及有关论文、案例,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与反思,同时将一些优秀的资料在组内交流、学习,以实现资源共享。
3、邀请专家,专业引领。
鉴于目前学校教师对科学“前概念”教学的理解,缺乏专业引领,定期邀请教研员薛老师为我们指导解疑。
4、利用课例进行研讨。
根据活动计划确定开课教师,采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制定教学设计,课后针对主题进行探讨、反思。
5、小结反思。
要求教师将个人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学片断,并能通过论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在全组内进行交流。
校本教研活动工作行事历
预备周
校本教研主题确定
理论学习、确定课例题目内容
课例《能量的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探讨
集体备课《能量的的相互转化》主备人:x
公开课《能量的的相互转化》主讲人:x
集体备课《动能和势能》主讲人:x
公开课:《动能和势能》主讲人:
理论学习、反思
集体备课《日食和月食》主备人:
理论学习、反思
公开课:《日食和月食》主讲人:x
集体备课《电流的测量》主备人:x
同课异构《电流的测量》
校本教研总结、交流
如:周四下午校本教研时间与市、区教研活动冲突,时间调整为周三上午。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10
一、教研概况
教研主题:朗读教学实施经验交流。
活动时间:xxx
组织负责:郭金荣
活动成员: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
活动目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与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研流程
(一)问题提出
1、课标要求:
2、教学困惑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老师们曾多次开展了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很多老师在指导有效性方面做了各种尝试,但总就是找不到最佳的方法,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大家的心头。因此,大家认为有必要围绕阅读中的一点――朗读进行讨论。
(二)讨论过程
1、反馈作业检查情况
A总体情况(优缺点)
B经验介绍(张春艳老师谈写字教学,朱艳老师谈不迷信教参,指导学生练习)
2、朗读指导讨论简单摘录:
主讲:郭金荣老师主要内容: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在此基础上再做到流利、有感情。
形式:范读、领读、个人读、齐读、分角色读
同伴提问:如何提高学生朗读声音?
经验交流(简单摘录)张永玲老师的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孟凡梅老师从“教师的角色定位”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她回想起了师傅的教导:“老师就像演员,要激发起学生的热情,自己首先要有情感的投入',这样才会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王桂珍老师从“学生的情况分析”出发,谈到一个班级难免有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轻,但如果整个班级的同学都就是这样的话,那就说明老师要及时调控教学。
学生大声朗读不就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
李宝生老师从“教师的学法指导”出发,介绍了具体的一个方法:
请学生瞧着自己的嘴巴,跟着老师学着念
张伟玲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倡表扬、鼓励学生,使学生乐于说、乐于学。
陈常英老师从读的时间上谈到一节课不能承载太多的任务,造成学生跟着老师赶,缺少静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活动时间。要保证充足的读的.时间,要反复实践。
马玉红老师谈到要重视教学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教学要瞧得出教师指导的过程与学生读的能力提高的过程。
归纳共识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发展,以读为本就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三、教研反思
专题式校本教研活动,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这种教师群体之间互相合作、切磋交流的对话氛围最令人感动,在共存与谐的教研氛围中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使不同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在探讨、冲撞、分享等行为之中得到提升。
1、抓住细节
教研活动中的讨论,不就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而就是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尤其就是一些重要的细节,从而聚焦重点,引发教师的深度思考。
2、智慧共享
老师都积极主动参与,发表真知灼见,会场内人人洋溢着激情,碰撞出灵动的思维火花,教师的群体智慧被激活了,教师的生命活力在涌动着。
3、民主平等
在活动中,教师们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说者意气风发,不但敢说而且会说;听者心潮澎湃,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相互间洋溢着一份民主平等、信任融洽的教研氛围,加强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与对话。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期中考试过后,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少数语文学习困难生,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二、介绍我们眼中学困生的有关情况:
(1)本期前几次考试成绩。成绩长期在50分以下;在语文学科中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确定为学困生
(2)平时作业阅读题基本不做或错误率较高;
(3)阅读题基本不得分。
三、我们组确定的帮助措施:
1、上课前督促其进行预习,可通过读课文、写生词、圈画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加以理解,使学困生对新课内容有所了解,以便课堂更好地阅读。
2、上课时要加倍关注学困生,时刻关注其课堂情况,尽量与其形成互动,教授其听课、记笔记、作注释的方法。
3、课外多多关注学困生,教授其阅读的方法,帮助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使自主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段落,教师应条分理析地讲解,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容易背诵;要督促学困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如《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成语词典》等,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基本的文学素养。
4、针对学困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发现其点滴进步。
四、具体安排:
时间:双周二下午
地点:实验室
参加人员:四-六年级组语文老师
主持人:x
中心发言人:x
记录人:x
主持词:
感谢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堂精彩的录相课,下面请各位老师结合这节课及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刚才各位领导、老师说得都非常好,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才使我们的研讨活动如此生动,才使我们本次教研活动有很大的收获。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老师在课改的道路上都不断探索,构建出快乐而高效的数学课堂。
活动安排
一、主持人主持,活动开始
二、朱老师播放视频
三、各位老师谈想法
四、与会领导做指导意见
五、主持人做总结,活动结束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12
一、指导思想:
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教育目标均衡发展;加强初三毕业班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研,积极推动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扎实开展学科教研,发挥语文学科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教学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活动目的:
1、研讨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明确总复习的'方向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2、传递中考信息,研究中考命题方向,提高初中语文复习的针对性。
三、活动形式:
专题培训
四、主讲教师:
李增伟
五、活动时间:
第十五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
六、活动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七、活动步骤:
1、由李增伟老师专题发言,题为《内江市2012级毕业班语文中考复习》,传递中考信息。
2、由陈春桥、罗敦发老师结合班级实际谈谈如何抓住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以及复习中的困惑。
3、其余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中考复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我们的教研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我们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教学信息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状况分析
教师情况:教师自身注重学理念,重实践,练内功,求发展,教研组内注重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流程的管理。
三、教研目的
1、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
2、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制度,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推动课改目标全面落实。
四、活动形式、制度保障
活动形式:建立以“自我发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谈,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就是要通览全册教材,对各单元、各课的课时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本单元/本课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也应注意各种方式。
2.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提高学习,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进行决策。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写反思,教学完几个单元后,要求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
3.同伴互助:以教研组为互助的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帮带扶”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生成的问题为内容,将问题带入年级组开展研究。
制度保障: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确定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平定等环节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学校课题确定教研组、个人学期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经验。
4、组织每周1―2次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提出解决问题地具体措施、方法,每次活动有记录。
5、充分发挥骨教师的带头作用,落实到人,加速培养全组教师,每月两次听、评课活动。
6、作好资料积累,总结经验。
五、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如何指导低年级看图写话
2、研究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14
一、目标:
本学期,我校组语文教师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 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习惯校正,环节落实。
三、措施:
1)三统一:统一学案,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学案,分工合作,优化设计,实现高效;学案设计分为教师版、学生版。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从平常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学案实现超周备课。
2)探索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广“自动・互动・扩展”的导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努力校正学生学习习惯,人人必备课堂笔记本、纠错本;
4)课堂练习,针对重点、考点,提前适应中考题型;实现“环环清”、“堂堂清”。重在落实。
5)构建“书香人生”,建议生均图书2――3本;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老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圈定书目,做到有针对性阅读。必须做到阅读专用。
2.作文教学:
1)探索“写――改评――议――修――选”作文六步教学法;并把作文教学的课件统一交学组存档;
2)各年级组统一使用作文学案;
3)作文建议实施学生互批互改,老师抽查并批改20%作文,并写出详细的作文评改记录,交附于统一装订的成册的作文封面;
4)每次作文选出3――5篇优秀作文,写出评语,打成电子稿上交学组;由学组统一推荐校报、校刊及校外报刊;
5)尝试以赛促学的方式,每学期建议举办或参加一项大型的赛事,提升语文学科的档次;
3.教研活动:
1)统一组织听评课,实施以评促教,以评促改;
2)两一次教研会,原则:简短、简洁、务实、高效;
3)组织1次大型活动。
4)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及时了解中考最前沿信息;
4.周末作业:
1)每周一次,以16开纸为准,原则按进度精选精段阅读;要求评改,计算教案数;
2)周末作业建议增加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从平时为备考做好准备;注意保存,以备复习。
从何炳章主任的“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终生坚持”的理念中,我们得出几点启示:课外阅读不再是一种强加的任务,而是师生共同的学习需求;课外阅读不再是一种外显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只有在一天天的阅读积累中,才能达成书香人生的理想。只有在一天天的阅读体验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做到有着实实在在的阅读生活,才可能达成何先生所期望的每生每天阅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实验至今,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着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上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虹小有效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语文教研组将重点展示本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的点滴做法和成果,以期得到专家们和庐阳区各校同仁的进一步指导。
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展示我校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做法及部分收获,在集中的研讨活动中,促进“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的继续深入。
二、活动内容:
第一版块:二十分钟课外阅读课展示
我校将课外阅读课纳入班级课表,每周安排三节二十分钟的阅读课,为教师的阅读指导及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在这宝贵的二十分钟里,老师们或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或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或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给以具体指点?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课既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必要的指引。
第二版块:课外阅读指导课例
学生的自主阅读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必然会产生困惑和问题,而教师必要的指导会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我校教师定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一节节精彩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带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帮助。 第三版块:教师讲坛
我校教师讲坛已成为特色教研活动之一,一期期讲坛带给大家的是一次次心灵的触动。本期我们将邀请三名语文教师走上讲坛,围绕她们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培养每位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的点滴做法展开交流,再一次点燃研讨激情,碰撞思维火花。
第四版块:专家、教师互动研讨
闭门造车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开放与展示就是期盼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引领,期盼与同处教育一线的兄弟学校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我们的实践方法,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爱上阅读,从阅读中获益。
三、活动安排:时间:12月4日(周四) 下午2:00
地点:虹桥小学多媒体教室,具体安排:时 间,内 容,地 点,负责人
2:00――2:20每班开放二十分钟
课外阅读课各班教室陶胜利2:30――3:10
教师讲坛:《让书香浸润校园 让经典陪伴童年》
主讲人:孙莉《一年级每生每天阅读从培养兴趣开始》 张春芳《创立阅读小组形式,促每生每天阅读》 姚秀琼 《三读课外书》
多媒体室周晓华4:20――5:00专家、教师互动研讨多媒体室,张春芳虹桥小学语文教研组
校本教研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积极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题研究活动,重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继续组织语文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语文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语文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本校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依据新课标,评价师生教与学。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更上一层楼,就要重视课题的管理,重视研究过程,将课题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结合起来,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加强师资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着手准备做好以下工作:
(1)苦练内功: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觉加压、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有质量的研究课。
(2)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
(3)鼓励语文老师勤于笔耕。希望老师们能经常写教学反思,这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
5、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生活充满语文。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语文组活动计划,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2、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参加案例评比活动;
3、教学检查。 十月份:
1、课题分工与设计
2、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
3、每月教学检查。 十一月份:
1、学习有关教学新理念的文章;
2、组织写字比赛活动;
3、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4、期中教学检查。 十二月份:
1、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2、组织手抄报评比活动;
3、每月教学检查。
一月份:
1、观看教学录相;
2、期末教学检查;
3、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周中心工作安排,本周主题为“教学研讨沙龙”。此次教学研讨,旨在促使教师深度交流,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讨主题:
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扎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研讨时间:
20xx年12月10日下午5:30分
四、研讨地点:
集体办公室
五、参加人员:
语外组成员
六、研讨内容:
1、分析教材特点,学生学情。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同时又有变化。因此,在教师分析教材时,其他教师也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忽略的联系点,明确新知和复习。
2、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所有教师,一直在努力寻找着适合我们教师,适合我们学生的的教育之路。但在探索的道路上有点滴收获,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只要我们提出困惑,敢于挑战、勤于实践探索,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那我们就一定能在困惑中成长起来!
3、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教学质量年”的活动不断深化,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艰难挑战。语文成绩要提高举步维艰,只有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分享收获,启迪各位教师灵感。扎实提高语文教学成绩。
七、研讨口号:
碰撞思维的火花,伸展智慧的翅膀。
八、活动后续:
再思考、再总结、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