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忘记归还公司东西 离职员工侵占公司财产怎么办

2024-01-19 15:5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离职忘记归还公司东西 离职员工侵占公司财产怎么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职忘记归还公司东西

我公司最近有一名离职员工,由于在离职过程中与公司领导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该员工离职后拒绝向公司交接公司相关财产(包括电脑、手机等),由于该员工实际已经离职,公司目前已经无法通过一些“员工管理”手段对员工施加影响,针对此类情况,我公司应当如何操作呢?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该员工归还公司财产吗?我们是向劳动仲裁委申请,还是直接向法院起诉?还请各位HR大咖们支招。

法律保障公司的合法财产权,任何个人和单位对不得随意侵占公司财物。劳动争议的处理虽有其特殊性(原则上基于保护员工弱势群体立场,而偏向于员工处理),但一旦员工涉及到违法犯罪相关行为,用人单位当然需要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员工拒绝归还公司合法财产相关事宜,用人单位应当视情节不同,分别考虑以下方式解决问题:如果财产价值并不大,用人单位完全可以采用劳动仲裁、劳动诉讼方式予以追回。如果员工离职,侵占公司财物拒不归还的,员工违法;如果数额巨大,涉嫌触犯刑法。可以报警和起诉法院处理,按照《民法通则》或者《治安管理条例》或者《刑法》处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司法方式解决争议重在强调证据,用人单位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员工入职、在职时领取相关财产的证据、员工拒不归还并试图侵占相关财产的证据。

我公司最近有一名离职员工,由于在离职过程中与公司领导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该员工离职后拒绝向公司交接公司相关财产(包括电脑、手机等),由于该员工实际已经离职,公司目前已经无法通过一些“员工管理”手段对员工施加影响,针对此类情况,我公司应当如何操作呢?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该员工归还公司财产吗?我们是向劳动仲裁委申请,还是直接向法院起诉?还请各位HR大咖们支招。

法律保障公司的合法财产权,任何个人和单位对不得随意侵占公司财物。劳动争议的处理虽有其特殊性(原则上基于保护员工弱势群体立场,而偏向于员工处理),但一旦员工涉及到违法犯罪相关行为,用人单位当然需要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员工拒绝归还公司合法财产相关事宜,用人单位应当视情节不同,分别考虑以下方式解决问题:如果财产价值并不大,用人单位完全可以采用劳动仲裁、劳动诉讼方式予以追回。如果员工离职,侵占公司财物拒不归还的,员工违法;如果数额巨大,涉嫌触犯刑法。可以报警和起诉法院处理,按照《民法通则》或者《治安管理条例》或者《刑法》处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司法方式解决争议重在强调证据,用人单位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员工入职、在职时领取相关财产的证据、员工拒不归还并试图侵占相关财产的证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