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2)》

2024-04-08 17:07: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联合发布《中国青年网民 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2)》。课题组在新浪微博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了5492名来自不同区域、年龄层和教育层级的活跃青年网民作为研究样本,获取2021年和2022年间他们发布的所有博文,设计了文化观、民族观、奋斗观、收入观、就业观、消费观、 婚恋观等专题板块102个指标,有针对性地建设了40多万条人工训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每个样本用户的表达倾向和社会态度进行计算和研究。

调查表明,网络评论区成为当代青年排解焦虑情绪的重要渠道。

新浪微博数据显示,学习和工作是最能引发当代青年网民焦虑感的因素,健康因素次之,外貌因素亦被较多提及,排名第三。在明确表达存在焦虑感的样本群体中,存在学习/工作焦虑的占据77.1%,显著高于排名第二位的健康因素(30.0%)和占据第三位的外貌因素(18.2%)。在性别层面,青年女性的焦虑感表达多于青年男性;在教育水平层面,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青年网民相比本科、大专和初高中学历的青年网民表达出了更多的焦虑感,呈现出了“越优秀,越焦虑”的情况。

此次调查同时表明:“奋斗”依然是当代青年的主旋律,青年网民表现出“边焦虑边奋斗” 的生活状态,反对“内卷”一词的滥用。2022年,青年网民总体持积极的奋斗意愿,不支持躺平人数总体高于支持躺平人数。 新浪微博数据显示,在明确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56.23%的青年网民明确反对躺平。这表明躺平主义者仍为少数派。

从就业观来看,此次调查表明:青年网民对体制内工作的正面态度继续上升;在就业压力上升的背景下,学习型课程成为视频网站热门内容。

新浪微博数据显示,32.06%的青年网民对体制内工作持有正面态度,这一比例是对体制内工作持有负面态度的青年网民占比(0.40%)的4倍。从变化的视角来看,2022年讨论就业问题的青年网民比例有所扩大,就业问题迎来更多的关注。2021年就业议题的表达率是2.75%,2022年则上升至2.94%。 另一方面,青年网民进一步偏好体制内工作,对体制内工作持有正面态度的青年网民占比从2021年的1.84%提升到2022年的2.06%。 为了增加更多就业可能性, 从软件教程、简历指导到面试经验,各种各样的学习型课程成为视频网站热门内容。数据显示,2022年,近2亿青年网民在B站学习,包括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国内国际数百位知名专家学者开设的精品课堂在互联网平台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大学。

此次调查还显示,强消费意愿和强储蓄意愿并存是青年群体消费观念的主要特征。新浪微博数据显示,表 达强消费意愿的青年网民占总样本比例(7.4%)远高于弱消费意愿(0.8%)。与此同时,表达强储蓄意愿的青年网民占比(1.8%)也显著高于弱储蓄意愿(0.6%)。上述两组数据展现出当代青年群体崭新的消费观:既愿意通过消费来取悦自己,同时也懂得理性控制,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此次调查还显示了青年网民的婚恋观。研究发现,大部分青年网民对恋爱仍抱有积极的向往,仅有极少数表达了无意愿恋爱, 但是青年网民结婚意愿要远低于恋爱意愿,二者间存在鸿沟。新浪微博数据显示,在5492名青年网民样本中,16.4%的青年网民表达了愿意恋爱,只有0.6%的青年网民明确表达不愿意恋爱;但仅有3.4%的青年网民表达了结婚的积极意愿,表达消极意愿的比例为1.2%。

调查显示:2022年,生育意愿与二胎意愿趋向消极;中部地区青年网民、受过高学历教育的青年网民更倾向于支持生育,但在二胎意愿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网民更反对生育二胎。

新浪微博数据显示,1.3%的青年网民显示了积极的生育态度,1.2%的青年网民显示了消极的生育态度,剩余97.5%的青年网民并未就生育议题进行表达。青年网民对生育二胎的积极表达仅占总样本的0.1%;而在明 确表达积极生育意愿的青年网民中,反对生养二胎的青年网民占比(0.8%)远高于支持生养 二胎的青年网民(0.1%)。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持积极生育意愿的网民而言,他们对生育的兴趣主要停留在愿意生养一个孩子的层面,多胎家庭并非其理想的生活图景。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2022年,青年网民的生育意愿趋向消极。数据显示,愿意生育的青年网民占比从2021年的1.9%下降至2022年的 1.3%,降低了近三分之一。在生育二胎意愿上,有明确态度表示的样本中,68.1%从“无表达”转到“不愿生育二胎”。 青年网民对于养育子女的成本考虑更多。部分青年网民将个体生命价值定义为“过好当下”,养育子女需要持续性付出大量心力的行为可能被视为一种生活负担,阻碍个体发展和个人快乐。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