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实训报告

2024-07-13 14:1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呼吸功能实训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呼吸功能实训报告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健康宣传和教育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和自我防护的能力。倡导健康行为,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手帕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在咳嗽或打喷嚏后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及时就医等。

环境卫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公众文明卫生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做好室内通风。

监测和报告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卫生部现行《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和疫情报告要求,依法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指导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和福利院等单位加强监测和晨检工作,指导其他集体单位加强本单位的监测和健康管理工作。

应急准备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应制订本地疫情暴发流行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明确应急处置期间的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防控措施等事宜。各乡镇(街道)应根据防控工作需要,适当储备口罩、洗手液等防控物资。

疫苗接种根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的部署和当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按照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要积极组织动员辖区内适宜人群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出现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在强化日常防控措施的同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采取以下措施。

疫情监测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主动报告为主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流感样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教育等相关部门开展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当出现暴发疫情时,集体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了解本单位职工健康状况,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及时报告辖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传染病;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36-03

为了解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笔者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5-2009年实行网络直报后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按常规分类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年报数据。人口数据资料来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统计局。

1.2 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传染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法定传染病发病分类按《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常规分类统计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霍乱、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脊髓灰质炎、伤寒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包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淋病、梅毒、丝虫病、黑热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鼠疫、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布登革热、炭疽、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血吸虫病;其他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2、结 果

2.1 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2005-2009年5年累计传染病报告发病19种546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9.44/10万,报告死亡3种8例,其中肺结核5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年平均报告死亡率为0.22/10万。2005-2009年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5种3175例,年平均报告率101.59/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4种1749例,年平均报告率47.85/10万。见表1。

2.2 传染病发病分类构成:2005-2009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传染病发病构成中呼吸道传染病位居首位,共报告2510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5.94%;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1891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4.61%;位于第3位的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91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6.7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分别报告100、48例,分别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83%和0.88%。各年份发病构成情况见表2,各年份发病率见表3。

2.2.1 呼吸道传染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8.64/10万,各年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各年发病例数相符。其中肺结核报告205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81.83%,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17/10万,各年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5例;流行性腮腺炎报告220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8.76%,年平均发病率为6.02/10万;麻疹报告126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02%,分布在4个年份,发病率从2005年的0.14/10万到2009年上升为13.14/10万;猩红热报告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99/10万;2009年甲型H1N1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4例,发病率为0.55/10万。

2.2.2 肠道传染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1.73/10万,各年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甲肝报告22例、戊肝报告43例、未分型肝炎15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60/10万、1.17/10万、0.41/10万,3种肝炎各年发病率都在较低水平;痢疾报告393例,占肠道传染病的20.78%,年平均发病率为10.75/10万,各年份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性腹泻报告423例,占肠道传染病的47.54%,年平均发病率为24.59/10万,发病率从2005年的0.41/10万到2009年上升为57.89/10万,上升幅度较大;伤寒报告7例,各年发病率较低。2008年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后,报告发病512例,其中2009年报告490例,这也是造成2009年肠道传染病上升的主要原因。

2.2.3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02/10万,各年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乙型肝炎报告799例,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87.32%,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85/10万,各年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丙型肝炎报告50例,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5.46%,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37/10万,各年份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淋病、梅毒分别报告14例、5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46/10万、1.31/10万;2009年报告1例艾滋病,在广东打工感染,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2.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布鲁氏菌病报告发病9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7/10万,各年份发病率由2005年的0.27/10万到2009年上升为8.76/10万;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6例,分布在3个年份。

2.2.5 其他传染病:斑疹伤寒报告发病48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3、讨 论

2005-2009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传染病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发病率由2005年的103.42/10万上升到2009年的258.80/10万,除乙类传染病中的2007年发病率比2006年略低、丙类传染病中2006年发病率比2005年略低外,其余各年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乙类传染病按发病例数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麻疹、布鲁氏菌病、丙型肝炎、梅毒、戊型肝炎、猩红热、甲型肝炎、淋病、未分型肝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艾滋病;丙类传染病按发病例数前五位为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呼吸功能训练;心胸外科手术;健康教育

心胸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治疗手段,这类手术时间长,且创伤较大,由于在手术中会挤压到肺叶,刺激病人的肺门和支气管等,会对病人的呼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病人对呼吸功能训练缺乏一定的护理常识,没有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恢复训练,经常会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目前临床上对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系统功能训练是恢复心胸外科手术病人呼吸功能的有效措施,本文选取了我院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100例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健康教育,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男75例,女2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及手术种类均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式,不采取呼吸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科学的健康教育、缩唇呼吸、咳嗽训练等呼吸功能训练,具体如下:

1.2.1呼吸功能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接受教育程度和心理状态等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为其讲解此类疾病的病因,应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状况,逐步引导患者认识到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对吸烟患者要进行适当的劝导,因为吸烟能够降低病人的排痰能力,因此要使其认清状况并帮助患者戒烟[1]。在患者进行开胸手术的前一天要向患者讲解手术应注意事项,说明手术的风险性和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咳嗽的方法。患者术后清醒时要鼓励其咳嗽,如果出现血丝黏液痰时,要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告诉其是手术创伤所致。

3讨论

在心胸外科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以及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部情况,促进气体、液体的排出,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提高患者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综上所述,心胸外科患者行呼吸健康教育以及规范的呼吸系统训练能够有效促进病人肺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海燕,李平,李小贤,等.胸腔外科手术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现状[J].中华实用医学,2005,7(1)25-28.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优化学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明确学术型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类型和专业,按需设课,建立学术型和临床型两种课程体系。由于临床型侧重于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要进一步优化,要紧密联系临床,结合呼吸内科特色开设相应的临床基础课和临床技能课,强调实用性和灵活性。如开设临床基本医技和技能训练课程,采取临床讲授、示教及分组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培训,为进入临床做准备。增加本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的诊疗技术为选修课,以开拓研究生的视野,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扩大研究生在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面。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会、全院疑难病例会诊是培养年轻医师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基本技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作者所在单位每周三上午进行院士疑难病例大查房,放射科、病理科及相关科室均参与讨论,帮助研究生认识影像学的征象,提高影像学诊断技能,加深其对呼吸系统各类疾病病理表现的理解。坚持每周1次小讲座,如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雾化治疗、血气分析、难治性哮喘、呼吸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胸部影像学等组织专题学习。开展读书报告会、研讨会、研究生论坛等,调动广大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查找文献的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

2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实行临床准入考核制度。研究生进入实习前,必须通过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临床实习。①入学前曾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3年以上,并已取得第一或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训证书的研究生,经审查考核后可直接进入呼吸内科培养;②应届、入学前未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的研究生,经大内科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呼吸内科培养;③进入呼吸内科培养并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经我所导师组及医务科处方权考核批准后,可参加一线值班。

进行岗前培训。对进入临床前的所有呼吸内科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医院培训和科室培训。医院层面的培训由人事培训科组织,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要涉及急救技能、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感染、医疗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科室的岗前培训则安排专项带教教师对氧疗、吸痰、手术无菌技术、胸腔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呼吸内科的常规诊疗技术及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等常见病的诊治流程进行讲解。培训目的让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学习前就对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初步具备开展临床工作的技能,规范研究生的临床工作。

制定并细化培训方案。作者所在单位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大内科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到呼吸内科培养,着重于呼吸内科的临床思维和救治能力的强化训练。具体要求如下:①对于内科学进行选择性轮科,不可少于3个三级学科,其中心内科和消化内科各3个月,急诊科两个月,对内科的基本功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②在呼吸内科各亚专科,如呼吸危重症医学、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肺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亚专科进行轮转,时间不少于1年。③结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择性地在放射科、肺功能室、麻醉科、纤支镜室、睡眠监测、胸外科、细菌室等相关科室进行轮转,时间为1-3个月。④每周跟导师出1次专家门诊。借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对研究生临床培训制定量化指标,如对所管床位数,收治病人人数和病种的要求,操作的种类和数量,需要掌握的专科理论知识等作出详细的规定。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培训,不但要求研究生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大咯血、自发性气胸、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等急危重症的诊治,还要熟悉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泡蛋白沉着症、Wegerner肉芽肿、少见肺部真菌病等少见病。要求熟练掌握呼吸病学、危重症医学常用的临床操作与技能,包括气道廓清技术、动脉穿刺与血气分析、胸腔穿刺置管术、胸膜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与呼吸功能监测、循环支持及循环功能监测等。

完善考核标准与方法。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进与积累的过程,必须格外注意对平时经常性考核的监督管理与落实。临床科室成立考核小组,制定研究生出科考核程序。每位研究生手持一本培养手册,详细记录轮科期间的临床实践情况,如收治病例数,书写病历的情况,诊疗操作次数,参加病例讨论、学术活动、临床科研的次数及带教的人数等,进行自我鉴定,多方面综合评估的方法,力求客观和公平。

3加强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

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重点是让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的流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分析数据和研究结果等。导师在教学查房中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带着科研的思维去思考,培养其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在临床实践中,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热点、难点的探索热情,在临床中寻找课题,如非免疫缺陷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的研究等。通过完整的科研训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哮喘;疾病认知;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01-01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复发率较高等特点,常引起广泛气道狭窄和痉挛,病情发作时若处理不当,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及时采取积极治疗,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临床预后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对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心源性哮喘、COPD及心肺、肝肾慢性疾病。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22~67岁,平均(53.2±3.8)岁;发病时间1~20h,平均(8.9±1.7)h;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依据常规告知患者的药物使用方法、复诊时间、心理护理、常规注意事项等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疾病知识及风险因素宣教。在患者在入院后,根据患者不同言语理解能力,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哮喘的诱发病因、发病机制、危害及治疗等相关知识,为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2)呼吸训练指导。指导患者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操及深呼吸训练,通过以上呼吸训练,以增加呼吸量,促进肺泡内残气排出。(3)放松指导指导 患者训练局部肌肉放松,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在心理应激时可平静心情,并保持呼吸节律有序,从而减轻大脑皮层兴奋性,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稳定,最终改善通气功能。(4)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戒烟酒、改掉不良恶习;推荐其进行适量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及慢跑等有氧运动;饮食宜高维生素、高优质蛋白、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每日饮水量在2500~3000ml;冷水洗脸、洗鼻,以提高寒冷耐受水平。(5)心理疏导 哮喘发作时患者常有频死感,易造成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进而易加重呼吸平滑肌痉挛,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抚患者不安心理,解除思想负担,并为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院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的概念、诱因等疾病认知率情况进行考察,总分在80分以上作为知晓判别标准,统计知晓率;设计患者依从性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停药时间选择、合理作息安排等情况依从性进行考察,共计20项,10项以上即为依从,统计两组患者依从率;考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认知及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概念、诱因、疾病表现、家庭处理方法 、就医时间等疾病认知达标例数38例(84.4%)高于对照组31例(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2±2.4)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2.8)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对哮喘患者有计划地开展全程健康宣教,通过疾病知识及风险因素宣教,可使患者进一步认识控制疾病的必要性,并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以此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纠正不良日常生活习惯,从而可减少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2];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治疗信心,改善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顺利开展,并辅以呼吸和咳痰指导,以改善通气,促进排痰,保障治疗效果,利于病情的康复[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率、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整体认知和遵医行为的提高,使得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哮喘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可使患者主动规避相关风险因素,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利峰. 重症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J].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004): 187-188.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肺功能;呼吸系统疾病;儿童;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182-02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儿科所有疾病中占首位[1],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约为60%[2]。目前,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与日俱增,使得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肺功能检查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客观地反映气道内病理改变及其程度,同时可间接反应气道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4]。目前,国外已将肺功能检查作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评估[5]。但国内对于肺功能检查的研究较少,尤其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该研究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以了解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 9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1 107例,女性患儿853例,男女比例是1.3:1;年龄在6~14岁之间;按照疾病类型分类,支气管肺炎1 018例,支气管炎237例,毛细支气管炎 287例,支气管哮喘200例,上炎30例,先天性喉喘鸣11例,支肺炎合并肺不张 9例,右下肺炎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4例,喉炎27例,其他108例。

1.2 研究方法

仪器采用由德国耶格Masterscope Apspro制造的肺功能仪,检查指标是Vt(即潮气量)、FEV1(即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FVC、IOS强迫振荡气道阻力、FVC、MVV(即最大每分钟通气量)、MEF25-75%(即用力呼气25%~75%流速)、一口气弥散法测残气量、残总比,弥散功能、PEF呼气峰流速等,其中PEF是一项最有意义的检测指标,其和年龄、身高、体重及胸围等都相关,特别是和身高关系最为紧密.肺功能检查由肺功能室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所有病例都通过进行正确的相关呼吸培训,均能正确的掌握肺功能检查中吹起的方法,并测定与记录被检查者的身高,体重以及年龄与初步诊断等一般资料,从上述资料中估算出患者的预计值,再和实测值进行比较.患者检查时采取坐位、含口嘴、夹住鼻腔、连续测量3次、通过电脑自动分析数据、专业人员填写诊断报告、打印报告,并统计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

1.3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纳入研究的1 960例患儿中,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其阳性率分别为58.3%、44.0%、64.0%;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其阳性率分别为29.6%、27.3%,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儿显著升高;对于肺不张患儿,其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这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

3 讨论

对于儿童肺功能检查而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进行了报道,随后的60~70年代报道逐渐增多。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肺功能检查也逐渐精确化和简单化,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估测预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成为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6]。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早期,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从而确定气道病变,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密切相关。目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肺功能检查在诊断哮喘中的重要性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对哮喘不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使得众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了临床上通常应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及止咳药物等来治疗,临床效果不但不佳还延误了病情。

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纳入研究的1 960例患儿中,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肺不张患儿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这些都表明开展肺功能检查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以支气管哮喘为例,其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改变是慢性炎症反应导致产生可逆性气道狭窄、阻塞与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而肺功能检查不但可以客观地反映大气道或小气道有无阻塞,还可以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者舒张试验了解气道阻塞的是否存在可逆性,进而为确诊哮喘提供客观依据[7]。目前,临床上对于诊断哮喘很多仅依靠临床表现,没有客观的指标支持[8]。虽然肺功能检查对呼吸道疾病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由于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重要性尚未有引起重视,延误了呼吸道疾病尤其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呼吸道疾病患儿的肺功能检查力度不够,这可能与患儿客观依从性差及医生、患儿家属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肺功能指标能够反应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从而通过肺功能检查能有效诊断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从而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尤其是儿科医生以及患儿家属应重视肺功能检测,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使儿童呼吸道疾病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春梅,陈慧中.婴幼儿肺功能检测[J].中国医刊,2009,44(9):9-12.

[2] Amold JH.Measurement of the alveolar deadspace are we there yet[J].Crit care med,2001,29:1287-1288.

[3] 余泽明,宋丰贵,李建华,等.应重视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统疾病诊治中的地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4):69-71.

[4] 陈一芳,考验,忻学英,等.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4(4):365-367.

[5] 张皓.儿童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365-367.

[6] 华山,魏 ,吕敏.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意义[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5):370-372.

[7] 陈一芳,考验.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2005,34(4):365-367.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自我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9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患者心肺功能下降,运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1]。目前无高效的药物缓解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有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教育对健康结局有明显的正性效果,特别在慢性气喘、糖尿病、高血压和关节炎患者中能提高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日和急诊看病次数[2-3]。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4],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并不等同于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还包括教给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对患者进行连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2010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对38例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呼吸科门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45~75岁,平均64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5例,高中以下23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入选标准:入选前4周无咳嗽、排痰、喘息加重,无发热,无针对呼吸道症状的用药改变;静息条件下呼吸空气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88%。排除标准:严重心脏疾病、血糖血压控制不理想、精神障碍及其他影响运动的疾病。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3名护师与呼吸科医生、营养师共同进行。根据文化程度、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教育和个别指导。采用图片、宣传手册、讲座和影像播放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自我管理知识。对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和依从性差者进行个别指导。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全程随访,随访形式包括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每例患者至少每两周随访1次。随访时责任护士及时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再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

1.2.2 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正确有效的体育锻炼、呼吸肌锻炼、有效的排痰方法、营养指导、心理护理等。(1)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日常生活中气急、气促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6]。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锻炼计划,运动性项目包括:步行训练、登楼梯、打太极拳等,每日一次,每次从3~5 min逐渐增至20~30 min,强度以无不适为宜。(2)营养指导。告知患者,COPD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伴有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预后不良。调整饮食结构,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多食蔬菜、水果、谷类和鱼等宜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 ml,以利于稀释痰液,易于排出。(3)呼吸肌锻炼。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结合,取站立位或平卧位,松解衣领和腰带,全身放松,用鼻自然缓慢深吸气,呼气时用口呈吹口哨状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如此反复6~8次,每天训练3~4组。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运动量以不感到呼吸急促、心悸为准。(4)做好环境控制。戒烟,正确吸入支气管舒张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督导患者进行锻炼,调节心理状态,放松身心,积极配合自我教育的实施。

1.3 肺功能评价 采用美国产Sensor.Medics2200型全自动肺功能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占总肺活量百分比(RV/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1.4 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P

2 结果

自我管理教育前及教育训练后3、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对COPD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COPD患者因肺功能损害及疾病对全身的影响,出现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减退,目前又缺乏高效药物减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推荐肺功能分级为Ⅱ级及以上的COPD患者均应接受肺康复治疗。以往多注重对因COPD急性加重而入院的患者实施健康指导,而忽略了对稳定期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对COPD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的调整、对疾病的有效自我管理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维持COPD患者良好的健康状况重在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戒烟,做好环境控制,调整饮食,并提高对治疗方案和用药的依从性。

3.2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改善了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COPD患者由于支气管收缩,气道内痰液积聚,气道内压力增高;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功能残气量增加;呼吸肌疲劳;运动中出现气道闭陷等情况,均可导致患者通气能力减退,通气量下降,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而影响患者的身体耐力和日常生活能力[7]。而通过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有效呼吸、排痰,减少痰液积聚,保持气道通畅;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增加通气量,减少呼吸储备,改善缺氧,减少呼吸困难的发生;做好环境控制,减少对呼吸道刺激因素的暴露,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最佳功能状态,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活动耐受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思贤,谭新洪.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

[2] Coleman M T,Newton K S.Supporting self-management.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llness[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5,72(8):1503-1510.

[3] Fu D,Ding Y,McGowan P,et al.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elf-mangement program (CDSMP) in Shanghai[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6,61(3):389-396.

[4] 刘鹏飞,汪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 时淑娟.马王娜.盖淑香.健康教育在老年阻塞性肺疾病的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45.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急救;疾病谱

Keywordsfirstaid;diseasespectrum

我院急诊科抢救室自2003年4月-2006年9月月期间所收治的1356例急诊重症抢救病人,本文对1356例急诊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356例病人,男603例,女753例,男女之比为0.8:1;其中0—13岁141例,14~50岁648例,51~94岁567例,年龄最小者为6小时,最大者94岁。

1.2进入抢救室抢救的标准

(1)各类休克、循环衰竭;(2)严重创伤;(3)心脑血管危重病症;(4)急性中毒;(5)高热、昏迷、窒息、惊厥;(6)肝、肾功能衰竭;(7)消化道出血。

2结果

2.1各类急诊疾病系统构成比(见图1)

图1各类急诊疾病系统构成比

2.2前8位疾病种类排序(见图2)

图2前8位疾病种类排序

由图可见,前3位疾病系统占急诊抢救的71%,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占18%,恶性高血压占5%,急性中毒中,镇静安眠药病占14%,农药中毒占5%,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血管意外占9%,脑出血占6%,脑梗死占3%;各类创伤中脑外伤占5%。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在抢救病例中,14~50岁几乎近半,占47%,提示急诊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中青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中青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及其用药原则和抢救措施。

从急诊抢救疾病类别构成比和前8位病种排序中可以看出,药物中药,心内科、神经内科疾病病人占抢救室总病例的55%,内科急诊重症在急诊病例中占首位,急诊护理人员应具备上述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药物中毒在病种排序中居第1位,成人以安眠药为主,占19%,患者年龄在16~30岁之间女性居多,病情较重,常伴呼吸衰竭,均由某种心理刺激所致。因此,在积极救治疾病的同时,要给予心理护理,加强人生观教育[1],小儿中毒常是由于医院、家庭、托儿所的剧毒药物如消毒、杀虫剂管理不严所致。因此提醒相关部门和家庭要加强管理,防止小儿误食。

4护理对策

4.1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意识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急、危、重症患者到达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反应敏锐、沉着冷静、果敢迅速做出妥善处理,医护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紧密配合给予积极地救治。急重症抢救是与时间争夺生命,也是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的保障。

4.2加强对专科疾病的护理

4.2.1心血管疾病护理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心血管急重症的临床表现、急救方案;正确指导病人休息;给予心理安慰,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对于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予氧气吸人;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变化,及时予心电监护或心电图并做好记录,熟练掌握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

4.2.2中毒护理立即了解毒物的种类、名称、进入剂量、时间、出现的中毒症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及抢救药物通畅;迅速清除毒物,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辅助呼吸;口服中毒者立即予洗胃,以洗出液澄清、无气味为止,必要时洗胃后给予25%Na2SO430—60m1或50%MgSO440—50ml导泻或灌肠;根据中毒药物不同,遵医嘱给予解毒药物治疗,并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同时要做好女性病人的心理疏导,以提高健康概念。

4.2.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此类病人男性多于女性。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情绪紧张;合理饮食,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量变化,及时记录心率、血压,有无并发症出现。

4.2.4神经系统疾病护理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予降颅压、利尿等对症治疗,注意观察意识、头痛的性质、肢体活动、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有无脑疝的发生。

4.2.5儿科疾病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气道通畅,惊厥者防止坠床、舌咬伤发生;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遵医嘱予镇静剂,对于惊厥持续状态可选用氯羟安定静注治疗,以达到快速止惊的目的,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惊厥持续时间、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4.2.6外科系统疾病护理急重症以颅脑损伤、腹部闭合伤多见,男性居多。应立即了解伤情,给予伤面处理及有效的止血措施,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呼吸、面色、瞳孔变化,建立静脉通道,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

综上所述,我认为急诊科的护士应加

强全科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全面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急诊抢救工作。医院要加强急诊科队伍的建设,建立完整的体系和机制[2],以符合现代急诊抢救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整体护理

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类型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较高病发比例,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易引发肺心病,进而增加了心力衰竭发生几率,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促进疾病好转进程,改善预后,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具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1]。本次选取相关病,就常规干预与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预后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60-82岁,平均(72.5±4.1)岁,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符合。按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评估,Ⅱ级59例,Ⅲ41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1.2.1 基础干预 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取半卧位或坐位,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对活动量进行控制,以使机体耗氧量减少。病房空气清新,流通性好,室内禁吸烟。依据心衰程度,保证水分摄入,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及低盐低脂为主,不宜过饱,少食多餐。有胸闷者,可持续低流量吸氧。

1.2.2 心理干预 因病程较长,家庭负担加重,部分患者易有焦虑、悲观、自责心理,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患者疑问,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需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克服患者恐惧,以掌握医护配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医务依从。可组织康复良好的病例现身说法,重视榜样的力量,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发挥。

1.2.3 密切监测病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生命体征在急性期多不稳定,故需加强血压、心率、呼吸监测。床边心电监护,依据症状和体征,对病情变化进行评估。护理人员需加强危急事件应急能力,以控制病情。详细记录静脉滴速、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处理。

1.2.4 功能锻炼 患者多有肺功能减退存在,需行呼吸功能及心功能锻炼,适度步行,指导患者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技巧 以提高心脏功能。做示范活动,2次/d,15min/次,8-10次后可安排休息1h,后训练次数渐增加,以加快机体康复进程。

1.2.5 呼吸道干预 指导患者行有效且科学的咳嗽动作,取半卧位或坐位,深呼吸5-6次后,保持张口状,连续在吸气末咳嗽数次,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湿化程度,以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障碍、减少支气管痉挛,对呼吸道感染加以控制,使缺氧症状缓解。

1.2.6 出院指导 出院后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情绪保持稳定,防止心率和血压在日常活动及一般运动中过大波动。步行距离和速度在病情稳定后可增加,也可做打太极、慢跑等有氧运动,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鼓励并指导行呼吸功能锻炼。

1.3 指标观察 (1)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1分为抑郁、焦虑。(2)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康复出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 结果

两组均康复出院,干预前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营情况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整体护理为现代“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的重要内容,除重视疾病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也引起关注。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经济上存在一定压力,易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本次观察组通过基础干预的实施,可改善患者机体状况,以佳的状态应对治疗;加强心理干预,以消除负性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依从;重视病情观察,并行呼吸道干预及功能康复锻炼,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意义重大。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整体护理的运用,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上一篇:夸人好的词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