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调研报告

2024-07-13 17:2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服务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服务业调研报告

关于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3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义乌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浪潮,义乌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一、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二、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潜力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2

目前××区家庭装修材料、家居用品等建材家居商品经营商户主要分布六大片区:

1、人民路的建材商业街

2、以中山东路及中山西路为中心的建材商业街

3、香江家居建材大市场

4、天一园家居广场

5、凯震建材大市场

6、四方园建材家居广场

各片区分布状况及商业特征:

1、人民路片区

a.人民路经营户沿街分布,店面较小,均在15m2左右,主要经营瓷砖、地板、门类、洁具等

b.该片区已有二十来年经营历史了,在消费者中印象较深,但因店面较小、档次较低、商业形象差,已形成不了市场效应。

2、中山东路及西路片区

a.该区商户沿街分布,由经营户自发性组合。中山东路20xx年初始经营,由于入驻的经营户多,市场形成周期较快,在20xx年市场经营形成一定气候。中山西路为东路的延伸,后又逐渐向井冈山大道北南侧蔓延,该市场在消费者中形成较深印象。

b.属中心城区,人流量较大,主要以灯具、五金水暖、低压电器、板材经营为主,目前经营状况相对较好。

c.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经营较零乱,没有停车场地,且城市建设道路拓宽后,人行道变狭小,消费者购物不方便。

3、香江家具建材大市场

a.位于城南井冈山大道46号,市场建筑面积2300m2,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由214间商铺和大开间的二楼商场构成,于20xx年建成开张;二期由一、二楼大开间的商场和三~六楼商务公寓构成,并于二oo六年五月全部完工。

b.一期二楼和二期一、二楼主要经营家具,其余为建材、厨卫洁具、装饰材料等经营场地。

c.一期二楼是较早的家具市场,有一定的名气,现经营设施已显陈旧。目前该市场向太平桥延伸,经营不锈钢材料、铝材批发,商铺不多,但交易量大。

4、天一园家居广场

a.位于韶山中路,占地面积2万m2,营业面积1.3m2,于20xx年10月8日开业。

b.该场地为商住式建筑结构,一楼为经营店铺,目前有30家商户在经营,主要经营商品种类为家具。

5、凯震建材大市场

a.位于××大道与韶山西路交叉口处,营业面积3万m2,首期推出170间商铺,于20xx年10月1日开业。

b.主要经营建材、家装饰品等。因进场商户免两年租金,故无空置商铺;近期有6000m2仓库推出使用。

6、四方园建材家居广场

a.该市场位于××大道正丙角,20xx年8月开始建设,占地面90亩,营业面积76000m2,总投资人民币2.1亿元,于20xx年8月1日开业。

b.一层共有商铺323间,按商品类别分七个区:板材、线材、油漆涂料区、陶瓷区、地板区、建材超市区、管材、型材、顶材、小五金区、石材区、卫浴区。二、三楼主要经营家具、厨具等。

c.初具规模,一层近300间商铺已开张营业,37000m2营业面积已装修,地下层3000m2仓库近期推出交付使用,市场定位:以建材家居为主,形成赣中地区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家具贸易集散中心。

建材家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低,存在散、乱、差、小现象。全区建材家具市场大小七个,由商品市场整合运作产生,存在着散、乱、差、小现象。散:七个市场盲目发展,难以形成中心。乱:人民路和中山路片区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经营的商品种类比较杂乱。差:购物环境差。经营户经营在场地内切割瓷砖、金属材料,送货车辆随意停放。小:临街的店铺面积小,特别是20xx年城市建设人民路和中山路主车道拓宽后,人行道变狭小了,这些地段商户经营也自感没有以前方便,也无发展空间,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二、管理模式滞后,缺乏市场整体推广意识。目前我区较大的建材家居市场都是开发商在市场内建设若干单个商铺,然后或出售、或出租、或出售后市场代出租、或业主购买后出租、自营;经营户租赁(购买)商铺自主经营,市场统一管理,业界称为“摊位制”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往往经营与管理相分离,特别是市场始建初期,采取初始的物业式管理模式,管理停留在保安、保洁服务水平,缺乏现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且市场整体经营、品牌意识不强,难以发挥大市场优势。

三、商品价格透明度差,售后服务不规范。建材家居商品的消费具有特殊性,绝大部份消费者都是首次消费,对这些产品缺乏辨别能力,精明的消费者货比三家后,往往是卖方出价,买方砍价,价格透明度差,出现同一商品价格在不同的市场差距很大的情况。价格不透明影响了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市场竞争也处于价格竞争低水平。售后服务也打折扣,推销商品时把商品说得天花乱坠,一旦货物出手,商家自己就变成“上帝”,消费者想要退货比登天还难。

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超市化经营模式。与市场“摊位制”经营模式相比,超市化经营更具有全新的经营方式:商品全部统一采购、统一经营、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配送、统一结算,提供导购、网上购物、加工定制、无理由退货等特色服务。超市化经营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和完善的服务,目前在全国很多城市大行其道。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建材家居超市会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提升市场经营管理水平。随着四方园家居广场的开业,标志着我区的建材家居市场的硬件设施上档次、上规模,而市场的治理模式、经营理念、营销策略成为当前需要提高的重要软件因素。提升软件因素一是市场发展定位要高,要以立足吉安市、面向全省、辅射周边的高度,打造江西省的知名品牌。二是明确经营模式:市场化经营、商场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就是摊位商户自主经营,商场化管理就是把市场当作商场经营管理,是经营与管理相结合,要把商户自主经营、市场经营和管理相结合,三管齐下。三是建立完善质量与服务监督制约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培训,持证上岗。

三、加大行政引导力度。目前我区的建材家居市场建设、经营模式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相比,已显现滞后和不协调,迫切需要政府予以适度引导,整合重组市场层次,促进规模经营发展。一是尽快出台《吉安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规范城区商业网点建设秩序,市场建设有章可循。二是归行入市,将人民路和中山路经营户迁入大市场内经营。三是给予大市场内经营户一定期限减免税金、租金待遇。四是加快市场结构调整。四方园家居广场和凯震建材大市场同处××大道,两市场相距仅一公里,市场细分化,将两个市场分别改a区、b区合并经营,商品归类化分,资源最大化应用。五是帮助建立建材家居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协商解决经营主之间和经营业主与物业的矛盾,制订出台统一管理和收费标准等。

商贸流通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已逐渐成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型产业。××区建材家居市场作为整个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从零星小摊点,到人民路、中山路专业街,到香江综合商场,再到凯震、四方园广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区的经济持续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相信××区的建材家居市场建设通过各方方面面的努力会更上一层楼向前发展。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3

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幸福生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局的要求,市统计局走访了相关部门,对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资金得到保障

今年以来,由市发改委牵头,争取健康服务业类项目290个,获得资金14084.26万元。其中,医疗服务类(卫计)项目286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2154.26万元;健康健身类(体育)项目1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430万元,为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基本保障得到加强

20xx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43万人,工伤保险11.59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299个,其中,医院49个,卫生院2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 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82个,村卫生室24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 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4011 人,增加9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49人;注册护士442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624张,增加1165张。我市实行“非禁即入”鼓励社会兴办健康服务业,并在土地、医保、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目前,全市已建成民营医院36家,开放床位2366张;新审批巴中肛肠专科医院、巴中东大肛肠医院、巴州外科医院等民营医院,新(扩)建XX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XX市第一人民医院(ppp模式主体竣工)、巴中中医医院回风院区(XX区人民医院)、XX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XX县中医院(已投用)等建成后,将切实缓解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商业保险产品得到丰富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责任保险,年内,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参保率达80%。20xx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2.0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6.25亿元,占全市保费收入的73.66%。小额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309.73万元,参保人数77.01万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费收入8347.61万元。

(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全面发展

XX市治未病研究所的建设进展顺利,市、县(区)中医医院均已设立“治未病”科,XX市中医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积极促进全民健身

20xx年我市拥有体育场地2724个,体育场地241.32万平方米,在建的XX市体育馆游泳馆占地88.7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内设4500人座篮球场一个和2000人座游泳池一个。近年来,我市新开多家健身俱乐部,为广大热爱健身的市民提供了很好的室内健身场所。我市体育系统紧扣发展新要求,围绕“山地运动休闲”战略,结合“生态”和“文化”两个品牌,不断夯实山地运动城市建设。依托山地优势,以山地马拉松、山地网球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作为三个相对固定的代表性项目,启动全市山地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工作。启动了20xx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相关工作,已开始器材采购工作。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成立了市户外运动协会、市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社团2个,全市体育单项协会社团协会达28个。积极推动乡镇老年体育工作,市老年体协召开全市老年体育协会会员大会,向乡镇、社区覆盖延伸。着力打造全民健身“一地一品牌”活动,努力把正月十六登高节与文化、旅游、招商、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打造为巴中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筹备成立XX市体育文化促进协会,借助相关赛事加大山地运动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巴中体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

大力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组建专班、落实专人,与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编制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开展招商活动。编印《医药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和《四川省XX市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到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开展食品药品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西部国际医疗器械城、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先后到巴中进行了投资考察,四川科伦医药贸易公司拟在巴中投建制药企业。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对引进的秦巴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指导帮助,该公司在XX区6200多亩皂角、丹参、玫瑰种植,在XX县皂角示范园建设,在恩阳区完成了示范基地选址。

(七)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农村医学、护理和助产三个中职专业。新办的三个医护专业已通过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的审验批准,20xx年秋季实现自主招生,将为巴中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促进人才流动,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我市医师多点执业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出台后,将大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八)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

一是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方案已起草完毕,今年计划发放20万张;20xx年全市拟采购健康一体机2474台,实现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台;市中心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已建立远程会诊医疗平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健康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44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充分利用各项平台活动和小分队招商活动,重点推出31个健康服务业招商项目;建立投资巴中微信平台,加大健康服务产业投交项目推介力度;促成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有庆御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众安集团、中信信托等来巴考察生态康养产业项目。

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按照联合国测算老龄化进程标准,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进程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养老事业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关于印发20xx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安排表的通知》、《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落实20xx―20xx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市政府总体部署,相继出台了《XX市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试行)》、《XX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XX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XX市民政局关于委托各区民政局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切实抓好全市各项养老工作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依法维护老龄人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xx年底,我市公办养老机构82家,其中市本级1家,XX区12家,恩阳区17家,经开区2家,XX县22家,XX县12家,XX县16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其中XX区2家,恩阳区1家,XX县2家,XX县4家,XX县3家。公建民营5所。日间照料中心105所,其中XX区17所,恩阳区15所,XX县16所,XX县41所,XX县16所。由市民政局牵头将“医养融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供养型、医护型、老年公寓等业态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护型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截止目前,全市建设“医养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床位950张,其中:XX县老年康复中心、XX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已建成450张并已投入使用。启动“XX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巴城“一城两翼”为重点,按照“规划先行、定位明确、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的总体原则,聘请专家团队开展编制工作,并对健康养老服务发展进行重点规划,于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同时,积极指导各县(区)加强与本地规划、住建、国土、卫生计生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扎实做好本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对60周岁以上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扩面征缴成效显著。我市先后解决了被征地失地农民、代课教师、退伍军人、城镇集体企业养老保险问题。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等符合参保条件的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激励、宣传促进、执法监督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参保意识,引导其及早参保、高额缴费、连续缴费。截止20xx年底,全市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共141.95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8.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7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4.97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养老保险费累计征缴收入90.3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25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1.5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49亿元。上级财政补贴收入42.24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上级补助18.1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14.06亿元。

2.积极落实养老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上调,20xx年人均养老金992.7元/月,20xx年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341.59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55元/人・月增长至75元,年均增长率为7%。四年来,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累计发放养老金105.84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6.8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67亿元。XX县将80-89岁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每人每月发放补贴30元,将90-99岁老人的高龄补贴由60元提高到100元,将100岁及以上老人的高龄补贴由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13.49万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累计拨付丧葬抚恤补助金1.29亿元,实现了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市五保老人13018人,五保老人在自愿前提下免费入住敬老院,全市机构供养五保老人9364人。

三、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到位,产业扶持政策难落实

残疾人康复、公益性养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公益性健康服务机构,属政府性投资项目,除使用国家或省级项目资金外,均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而我市财政配套能力薄弱,部门项目存在建成一个项目负债一个项目的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很难落到实处。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问题,省政府文件张要求“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但是在办理过程中,条款规定多,程序复杂,时间长。

(二)健康服务机构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民政、残联、卫计委和社会资本均可兴办健康服务机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但由于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多头管”,结果导致对健康服务机构规范运行监管乏力。

(三)健康服务机构政策保障难以跟进

健康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公益性健康服务机构需要人员、编制、投入、医保等政策性保障,随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对各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旺盛,保障压力也将日益增加。我市现有国家编制政策、专业技术力量、公共财政能力、医疗保障水平,难以支撑健康服务业健康、永续发展。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

(四)养老服务业总体资源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我市社会养老复苏体系存在总量匮乏,结构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作为新兴产业,部分企业对健康服务业发展认识不足,不太愿意将资金投入健康服务业领域。目前我市养老主要还是公办无偿为主。

(五)养老产业市场没有充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滞后

目前我市养老仍是家庭式为主。据调查,我市入住养老机构每月费用约在1200元-3000元左右,虽然不少老人有进入养老机构的愿望,但农村老年人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思想观念不适应、照顾家庭等原因不能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城市老年人因乡镇敬老院条件不理想不愿入住农村区域养老机构,实际进入养老机构的较少,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市场制约。居家养老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厚实的人员或者其他按照市场发展配置的服务人员上门入户提供养老服务。而我市社区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也未能建立社区社工组织。目前社会自发形成的家政服务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覆盖面很小,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要求。在农村,作为社会福利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尚在起步,绝大部分老人没有得到过政府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

(六)日间照料中心管理难,工作人员工资难保障

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有专项资金,建成不难,但是由于没有落实管理经费,后续管理有难度。虽然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采取收取一定费用、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和老人自助相结合方式运转良好,但这种模式在农村和人口较少的城镇社区行不通,所以不少日照中心解决不了谁来管理,谁来服务,谁来买单的问题,故而紧锁大门,置之不用。对于敬老院,没有落实敬老院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工资,如果我市集中供养率要达到50%,那么所需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工资将达到几千万元,我市财政解决起来有难度,缺乏刚性支撑保障。

四、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老龄人口问题也显得更为复杂。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规划,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公办、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职责分工和具体实施办法。尤其是要全面落实国家养老产业扶持政策,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强化政府主导,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加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和科研投入力度,强化土地、编制、财税、医保等保障,促进健康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服务业领域

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服务领域,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我市旅游、森林和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现代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积极探索股份制、公办民营、ppp等方式兴办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开展“治未病”和老年病研究工作。

(三)创造健康、养老服务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人才培养交流,规范执业行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健康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充分有序流动机制和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对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机构服务质量、服务行为、收费标准等方面的约束和监管。维护各类投资主体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四)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当前我市按照“9073” 格局,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模式。我市应在全力打造“巴山新居”的基础上,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支持体系,巩固家庭养老功能,减少老年空巢现象。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养老院、医疗卫生机构、文体活动场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构建安全、舒适、便利的居家养老生活圈。加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增加服务项目,配齐服务人员,提高人员待遇,落实经费保障。

(五)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建设

我市城镇化率低,农村人口多,农村留守老人也很多,但老年活动场所较少。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以“巴山新居”建设为契机,将老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建设完善文化、体育等必要的活动设施,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加强对老人问题活动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村老人积极、健康的生活,不断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4

法律服务业,是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以及国家司法考试等服务项目的统称。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中央和省委从推进法制建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以及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这支力量在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陇南法律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陇南的法治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陇南法律服务业的科学发展,陇南市司法局通过深入调研,现将陇南法律服务业现状、问题、建议等报告如下。

一、陇南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概况

陇南法律服务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一)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

(二)近几年陇南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陇南法律服务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服务领域狭窄、发展缺乏层次。由于陇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欠发达,我市法律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诉讼代理这一服务领域,非诉讼法律业务一般局限于法律顾问业务,其他非诉讼法律业务开拓不足,参与项目论证等事前预防性的法律事务不多。涉外法律事务较少。对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缺乏超前研究,缺乏新经济知识和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同业发展缺乏层次。全市尚缺乏起行业领头作用、具有相当规模和档次的律师事务所,即缺乏龙头企业。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的业务竞争,缺乏高端法律服务,层次不分明,特色不明显。

(二)县级司法局监管职能偏弱,法律服务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行的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职能,高度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无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出现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上下两张皮现象,管理实效大打折扣。现行的法律服务业实行业务归行业协会管理,行政事务归司法行政管理的双结合管理制度,由于县级未设行业协会,业务管理对县级来说就存在空白点。导致县级监督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出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属从事法律服务的中介组织,现在称其为新社会组织,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它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法律服务行业应追求的社会效益,导致利益至上的不良倾向,出现诸多行业弊病。在此,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个人利益与行业整体利益相统一,难度大,办案质量的监管更为重要和迫切。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5

为深入了解我市三产服务业发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市统计局于20xx年8月份专门组织人员就围绕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部门了解查阅报表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走访有关企业17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现状:20xx年上半年我市三产增加值总量为11884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增幅回落4.5个点,占全市gdp总量的36.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1.1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总体拉动作用减弱,但已开始略有回升的趋势。20xx年三产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形势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升。 运输市场逐步升温。各行业需求增加,对三产提升有拉动作用。

1、交通运输行业虽有回暖,但问题也不少。交通运输行业是贵港发展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承接贵港重要发展环节的关键行业。本年以来公路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5%,水路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19%。交通运输业相比去年有所上涨。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各类型市场回暖,货源保证,水源充沛。但阻力及问题不少。

(1)公路客运受区内动车开通运行影响,客运冲击巨大。由于动车不断完善,逐步增开列车,且价格相对班车低,运行时间短,长途客运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的班次。而市内出租车客运行业虽然受到高铁带来的游客量拉动有所回升,但是受公共汽车、黑车影响严重。在对“XX市运通出租车公司”的调研中了解到该公司拥有出租车380辆,是XX市最大的出租车公司。首先出租车自身管理不够完善,不打表、乱喊价等现象普遍存在。其次公交车线路的增设,使得原本客源就小的出租车客运市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再者 “残疾人三轮车”“无营运执照面包车”“两轮摩的”等非法运营车辆队伍的壮大,使得客运市场更加混乱不堪。以往每辆出租车每月纯利润两三千元左右,如今受到上述因素影响,每辆出租车月收入仅一千多元,难以维持生计,很多司机已考虑转行,出租车市场发展形势严峻。

(2)雨水充沛、河道航行畅通,航运市场回暖、各行业需求回升。在对“XX市水运七公司”“桂平东运水运公司”的调研中得知,今年水运市场相比去年已呈现回暖趋势,主要因为经过去年一年的低迷期,许多大公司着手优化升级自身基础,“以小换大,以旧换新”,提高运力,将原本低吨位的船只改良、淘汰,换用大吨位船只运营。市场方面“华润”“台泥”等水泥企业陆续供货正常,广东的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水泥、河沙等产品需求量回暖。广东回头的船只都有充足的煤炭、零担货物等往回运输,极少数出现空船回港情况,虽然相比去年每顿货物的运价降至3-5元,但由于货源充足,也弥补了运价的差距。且由于水位提升,许多船只可以跑柳州线,柳州线运费较高。

2、物流行业竞争力太弱。我市发展物流行业地理位置优越,独特,交通便捷。我市地处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黎湛铁路、南梧高速、南广高铁以及西江航道交汇贯通全境,是连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我市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海关等口岸联检机构齐全。西江航道一年四季可通行千吨级船舶,30个小时即可直达粤、港、澳,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贵港港是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随着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苍梧至龙邦高速公路、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的建设,贵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但我市物流行业刚起步,各环节问题诸多。物流公司少而小、乱而散,抗压能力差,竞争资本弱。大多数公司名为物流公司实际是运输公司,缺乏相关配套业务。

如我市的 “景泰物流公司”,其中的“景泰物流园”占地就有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目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为一体。但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该园区尚未完工,无法正式开业,各方面配套设施不完善,现在只能承担一点零星的仓储业务,未达到预期设想。

3、商务服务业依法经营受到冲击。如 “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是目前XX市最大的市场服务中心,其下包括北门市场、石羊塘市场、建材市场、煤炭市场、猪苗市场、景泰果批市场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市场。在对“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调研时发现,该中心营业收入同期下降20%,主要原因是受“五乱”问题所影响。摊位外租率低、收取租金少、无管制权限。

(1)摊位外租率低,商户较少选择市场内经营。由于人流多集中在市场外围,且受权限管理问题限制,市场外治理成“三不管”区域,很难集中商户到市场内规范经营。

(2)市场周边摆卖,占道经营,交易秩序混乱,人流拥挤不堪,堵车现象严重。更影响市场内部运营。

二、服务业发展遇到的困惑。

1、20xx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37.45%,比重较低。20xx年服务业年增长6.2%,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一产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二产增长速度4.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2、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服务业涉及的门类众多,范围广泛,目前,我市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具体。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3、服务业重大项目严重不足。服务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我市虽然有了像景泰物流重大物流项目,但由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决策也脱离自身实际,各方面扶持不到位,导致资金链严重断裂,使得该项目无法如期完成。

4、服务业人才匮乏。服务业发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服务业基本处于缺乏有效引导状态,忽视了其作为一个独特行业所具有的产业特征。有效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创意设计、战略策划、信息咨询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三、强化措施,努力做大做强我市物流产业

1、树立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识。20xx年全国三产总量占gdp的46.09%,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76.85%,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62.24%,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48.05%,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47.89%,而我市三产总量仅占全市gdp总量的37.45%。从数据中发现发达地区的三产占gdp比重中占据主要位置,优化结构,提高三产发展势在必行。发展现代物流,壮大三产总量,提高三产占gdp比重。万元gdp能耗低的地区必定是三产发达的地区。降低万元gdp能耗,应成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工作方面着重考虑的重心问题,至少要在“十三 五”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

2、围绕西江经济带物流中心做好各类专业市场,园区的规划建设。按我市产业布局及港区功能定位情况,规划建设好煤炭、建材、粮食、农林副产品临港工贸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一批煤炭、水泥、钢材、粮食、食糖、禽畜、蔬菜、家具、林产品等专业交易中心,使专业市场成为贸易增长主要亮点并给物流业创造发展空间。

3、加强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市的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必须统筹推进我市的各物流园区及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加快市场、道路交通、信息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高速运转的运输网络和港城联动的物流网络。

4、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利用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模式,参与我市物流建设。加速推动现有物流企业的重组,组建我市特色物流企业集团。

5、加快培养和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对口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也可以从成功的物流企业中引进高端管理人才。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6

一、红山区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繁荣兴盛的服务业一直是红山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红山区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赤峰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政策措施,将加快服务业作发展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断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强化落实,使我区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20xx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20xx为45.6亿元,20xx年为52.4亿元,年均增长17.4%。20xx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其它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优化我区服务业产业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今年1―6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1.1亿元,同比增长19.5%;餐饮业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实现0.5亿元,同比增长13.5%。

二、红山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举全区之力搞好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多年来,红山区的服务业发展始终处于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新型业态发展缓慢的状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和车流相对集中这一特点,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于20xx年6月正式启动了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元,全面启动5100亩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亩。共引进各类企业118家,其中73家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各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交易、货物仓储同步发展的经营格局。20xx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交易额26.2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交易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安置就业达到1万人。

一是将规划先行作为首要原则。作为自治区批准立项的首家大型物流园区,红山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招商,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思路。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园区可研及建设规划,园区由最初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调整为75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基本服务半径约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务距离超过1000公里。是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辐射蒙冀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二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峰市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红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会议纪要》所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了针对红山物流园区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配套措施,全力推进红山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国土部门先后完成林地审批5019亩、土地审批4488亩;发改、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在为园区争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园区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红山区委、区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投资5.9亿元,完成了3800亩范围内“七通一平一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27条,总长度21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20xx年,园区三期首批620亩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共建设道路5条,总长度2.3公里,形成了“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综合办公楼,将工商、税务、公安、物业等部门引入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0万元,建设了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启动建设了占地70亩集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广场,满足商户产品会展需求。同时在广场北侧新建一处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综合楼,满足信息中心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整合了城区物流资源,将城区内近120家配货站全部引入园区,实现了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及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商气人气。园区地处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偏僻,人气不足,商气低靡,建设初期投资者对园区发展信心不够,使园区最初招商十分困难。为了扩大园区知名度,增加园区的商气、人气,园区采取了“物流+市场”的经营模式。对园区入园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企业所得税,2年后再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办理相关手续费能免则免,不能免按最低标准收取”等的优惠政策。同时,视入驻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投资大小、经营种类收取不同标准的配套费,特别是对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以一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入园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园区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五是强化管理保障园区运转有序进行。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注重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园区规范化发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四个严格”,

1、严格功能区划分,按功能区定向招商;

2、严格准入,确保入驻企业具有活力;

3、严格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进度;

4、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为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和管理,区政府出台了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工程审计等管理办法,保证所建项目的质量和工期。完善了园区规划监察管理办法、水电暖管理办法、绿化管理办法、广告牌匾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设,强化了园区管理。同时,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全程协助新入驻和新开工企业办理规划、建工、消防、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以及证照等相关经营手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二)千方百计行进服务业商贸聚集区和特色市场建设。

一是以项目建设带动进一步巩固新华商业步行街作为全市商贸零售业的龙头地位。红山区新华商业步行街地处城区中心地段,是赤峰城区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始建于20xx年,历经9年的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了774延长米主街和1579延长米的辅街建设和改造。截止20xx年6月整个新华商业步行街内共较大的综合类百货商厦23家,各类专卖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从事各种经营的大小商户4000多户,总营业面积近1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在盘活步行街现有资产,调整经营业态,实现步行街商贸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扎实推进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东西两翼扩展工程,启动了航宇商务中心,蒙中商贸中心,华兴商贸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为主体,辐射两翼的中心城区核心商贸区。

二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几年来始终坚持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推进市场建设,通过开展商务、公安、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集中对酒类、粮食、成品油和定点屠宰企业的登记备案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非法经营行为,净化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秩序。目前红山区现有各类交易市场20余家,西城市场、同兴市场、天越市场、千禧建材市场、果菜粮市场、古玩市场、解放街小商品市场、万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场9家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其中,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具备了对全市及周边地区成品粮油交易的调空能力,市场多次被评为市和自治区文明市场,成为了全市粮油供求的晴雨表,杂粮外销的集中地。赤峰西城市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由最初的50总发展到近200亩。西城市场现与全国200多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网,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指定信息采集点,全国农贸市场协会会员单位,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产业化农贸龙头企业,是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内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形成了以市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富裕劳动力,集聚资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气抓好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几年来,从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社区发展较快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体系,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红山区社区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服务红山模式不断成熟和完成,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十个社区服务平台、一百个社区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七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社区服务和养老工作。

一是顺应居民实际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区服务系统。中心投资40万元,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24小时热线电话呼叫系统。针对许多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的这一实际情况,开通了8666666热线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通过拨打该热线电话,中心工作人员即可对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确答复。日前,已有400个服务企业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类咨询达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根本,开展了贴近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20xx年投入36万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困难,实行对辖区居民20%―40%的优惠就医承诺,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办站目的,满足了城区居民就医就诊的服务需求。

三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居民较为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原则,成立了心连心物业公司,共接管了城区14幢弃管楼和1个弃管小区,为部分居民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在改变了这些旧老小区原有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的同时,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现有服务资源,开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务。中心投资16万元组建了自己的家政队伍,根据城区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两套服务系统,分别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城区分散设点,就近派出服务。

五是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针对居民房屋买卖、就业求职等方面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务大厅,设立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房屋介绍、家政服务、法律咨询5处咨询服务处,实行一厅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广大居民交友、买房、法律诉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了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培训服务。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广大居民开展英语培训150期,自我保健护理培训11次,保姆、钟点工培训4期,大型健康知识讲座3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日托养老、管家登门、家政保姆、健身康复、代购配送、休闲娱乐等服务内容。同时在社区开展居民旅游、异地养老、养老机构中介、老年大学、低偿或无偿体检,并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办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顾社区内空巢老人,另一方减轻社区居民子女生活负担。中心还联合赤峰市慈善事业服务中心,共同实施“全国百岁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为我区低保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务。

三、红山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当前,红山区服务业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有效第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的规模、档次不是很高,市场辐射力小、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低。农村消费启动缓慢,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为此,我们将以自治区、赤峰市有关要求为指导,加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和融合。针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有效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搞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物流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加快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接口、保税仓储区、汽车租赁区建设及园区政务信息综合楼、商务广场、园区监控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尽快开工建设红山区蒙中商贸中心项目、航宇商务楼等建设项目。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业态调整和项目落到实处。使哈达街中段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经营档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推动步行街周边的草原明珠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古玩文化艺术市场、华兴商贸中心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专项推进力度。对确定的商贸重点项目实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抓好商贸项目调度、统计、服务工作。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取向,认真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商贸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缓解我区商贸企业投融资压力。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7

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发展切实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统筹发展,全镇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增长。

一、今年以来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2月份,我镇完成服务业纳税营销196865万元,同比增长99.92%,占年计划目标的116.87%;完成国地两税5712.04万元,同比增长39.86%;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206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80.46%,其中,完成经营性投入5550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55.5%。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我镇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或超过了进度要求,这主要得益于新引进公司的快速见效。其中新引进的3家运输公司预计今年可新增销售15000万元,新引进的3家贸易公司可新增销售8个亿;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派克贸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销售3亿元。在抓好现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抓了招商引资,目前,有xxx销售公司、著名汽车4s专卖店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保证了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镇对重大项目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1、大合速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登山步道。总长874.9米,已于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别墅。其中三栋别墅总建筑面积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转入外场施工,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绿化、装潢,并交付使用。

(3)、汽车通道。该通道连接尚书湾和安定寺,总长6800米,计划于月底前全部完工,沟通删节号景区。

(4)、会议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xx十八湾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项目相关规划图纸正在设计中,计划于明年2月份启动建设。

2、xx生态休闲农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13059万元。目前,大棚主体、内部各功能区工程建筑已基本完成,内部设施正在调试之中;道路路面沥青摊铺也已结束;外场绿化正在加紧施工中,已铺设草坪砖9000平方米;山体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务员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相关手续也正在加紧办理之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在xx召开协调会,对资金、工程进度及相关手续办理进行了专题协调。整个项目计划在明年10月份竣工,并投入运行。

3、环镇北路商贸街店面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2xx万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外墙装饰已全部结束,外场绿化施工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时,已开始招租拍卖准备工作。全部工程计划明年1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4、集镇1号拍卖地块。该项目位于集镇环镇西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74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由市富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一期占地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售楼筹备处也正在建设中。

三、服务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镇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为:一是地处远郊,服务业受城市辐射的影响较小,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局限的范围内发展,发展服务业人气不足;二是由于园区建设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园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小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十八湾生态修复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未体现,镇区人气聚集度不高,制约了三产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三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进一步严格控制,同时,资金的不足也制约了物流园的启动建设等等,似的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

四、下阶段工作的主要思路及重点。

下阶段,我镇将进一步立足胡埭实际,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带二区”的发展格局,具体为:

1、以沿山沿湖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市建设“山水名城“为契机,按照湖光山水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保护生态,突出自然景观的建设和文化底蕴的挖掘,高水平发展休闲度假、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逐渐形成刘闾路以东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带”。

2、以环湖公路、xx高速、xx铁路的建成为契机,进一步发展沿路经济,合理定位,发展现代物流业,并结合xx地区性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定位,以物流为载体,依托工业安置区发展生产资料的交易、流通,逐渐形成“综合物流区”。

3、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方向,以经营城镇为重点,依托集镇区的土地优势和人口向集镇集中的机遇,借助区外资本的力量加快发展房地产,逐步推出部分地块,走向市场,积极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集中,增加集镇的人气;同时,以工业园建设为带动,加快配套,发展办公、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业,逐渐形成“集镇中心商贸区”。

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场化运作,做到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科学布点,努力谋求胡埭服务业新的突破。一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快竣工。主要是四只重大项目的竣工运行。二是抓好意向项目的早落实。主要是xx销售公司、著名汽车品牌4s店的落实签约。三是抓好策划项目的规划推介。目前,我镇已邀请上海设计院对我镇的服务业项目进行规划设计,争取早日拿出一套可行性方案;同时,进一步做好对外推介招商。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8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教育、文化、卫生等在内的提供服务的行业。发展服务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理性思考,合理定位,全面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对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市服务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衡量服务业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动态指标即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反映的是服务业发展的快慢;一个是静态指标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反映的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发展速度来看,20xx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为31.16亿元,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91亿元,是20xx年的2.6倍。从增长规模来看,“十五”期间的大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和一、二产业增长速度,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这与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根据国际通行惯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时,服务业的比重应达到37.8%以上。20xx年我市人均gdp为1825美元,城市化率达49%,服务业的水平应在37%以上,但是20xx年我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但拉动作用不明显。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20xx年,我市服务业实现税收6.49亿元,占全市税收的27。4%,其中服务业提供营业税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服务业已成为新的增长亮点,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在增大。但从我市三次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长期以来处于60%左右,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贡献率在30%左右,我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还未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良性互动,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经济型”社会转变还任重道远。

(三)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但其潜力仍没有发挥出来。“十五”以来,我市的就业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稍有上升。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20xx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24.98万人,比20xx年增加6.78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数的比重由20xx年20.6%提高到20xx年的25.4%,上升了近4.8个百分点。尽管我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在持续下降,但就业比重仍高达33.9%,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9.9%不相称,这表明我市服务业在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

(四)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但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其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速度加快。从我市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最高,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高达49.4%;房地产业达到10.6%,成为全市新兴服务业的骨干支撑力量;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金融保险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9.2%;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一批新兴行业比重仅占9.8%。可见,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极不平衡,部分新兴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优化。

(五)农村服务业发展落后。我市农村服务业总体上看处于萌芽、分散状态,仍是传统服务业多,现代服务业少,农村服务业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落后、质量不高、竞争力差,已成为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我市服务业单位主要在城市,面向农村的较少,且农村服务业主要以农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等传统行业为主,而与“三农”工作关系较大的科技、信息、农村金融、商品流通、法律咨询等行业相当缺乏。相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而言,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不能满足农民、农村的客观需要。

二、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城镇化进程滞后。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人口须达到一定规模,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这就是服务业往往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根本原因。专家认为,一个城市最低的规模经济人口是50万,而我市不把湘东10万人口统计在内,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约46万。城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集聚效应,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二)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煤气、公路、自来水、公交、电力、卫生等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存在着部门或行业垄断,民营经济难以介入,从而使这些服务领域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20xx年,萍乡服务业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

比重虽然高达55%以上,但主要是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中非公有经济占比分别达96.2%、94%的贡献,而在其他行业如邮政,水利、公共设施管理、文教卫体和社会福利等行业国有经济投资继续占绝对比例,同时,文化、商业系统、物资流通业、旅游、广电等体制机制不活,改革步伐缓慢,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物资市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等服务体系培育还不完善。

(三)制造业粗放式扩张,导致生产型服务需求不足。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与营销、研发与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金融保险服务、财务法律中介等生产型服务需求的拉动,它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链条上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分工、分离与专业化,但我市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对第三产业需求不旺,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现代服务业投入不足。20xx年,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投资的比重分别是,交通运输业占12.4%,批发零售餐饮业占24.9%,房地产业占25.7%,而文化艺术和娱乐业占4.1%,卫生和社会福利业占2.7%,租赁商务服务业占1.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0.2%。从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看,传统服务业投资比较集中,现代服务业投资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业发展或结构优化的困难,对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形成制约。

三、加快发展我市服务业的建议

(一)制定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推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7号文件)的规定,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明确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相关措施,对我市的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与工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点线面结合起来、与近中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我市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成立相关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署涉及全局的重大任务。

(二)突出重点,发展本市特色服务业。通过抓重点、抓特色带动全市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要巩固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行业进行技术改造,以改造增压力,求动力,强活力,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竞争力。二是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依法放开各类市场,放宽经营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办教育、医院、研究所、体育、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培育和壮大新兴服务业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社会投资及法律保障体系。三是推动为农服务的服务业发展。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水利、交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发展特色服务业。我市要着力从旅游业、物流业、社区服务业中创造特色,增加服务业的竞争力。旅游业要着力建设生态武功、红色安源、杨岐名寺、义龙洞等四大旅游区以及中国傩文化园主题公园,突出“工业摇篮、绿色家园”主题特色。物流业要按照“城市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思路,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社区服务业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挖掘特色,发挥优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创办养老、托幼、健身等各种便民服务业。

(三)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要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尽快把研发、信息、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搞上去,争取把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在萍乡,走出一条制造性与服务业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还要把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社区居住,提高中心城镇人口聚集程度,增加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扩大中心城镇服务业的经营领域,使中心城镇服务业发展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带动周边小城镇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完善服务业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要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放开竞争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逐步放松对非自然垄断服务的市场限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防止非自然垄断服务业垄断经营。二是按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原则,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产业化、社会化进程。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体育与事业单位中的营利性服务和非营利性机构改革工作,营利性服务机构要向企业化转变,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对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政府要保障投入,加强监督,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议服务、公共交通、物业管理、环卫保洁、食堂等内部服务工作社会化,以及内部服务机构向独立法人企业改制工作。三是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加大服务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有序化的招商网络、渠道和格局,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优势的省内外民营企业来我市投资服务业发展。

(五)培养造就一批服务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是加强服务业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从事服务业的再就业培训工作,全面推行服务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大力引进物流、旅游、教育培训、商贸流通、文化传媒、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策划、管理、经纪人才,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财政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具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企业,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9

为掌握全县服务业发展情况,根据县政府安排,我们对全县服务业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1、主要特点

一是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我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5亿元,比增长13.2%;比的7.6亿元增加14.9亿元,增长2.9倍,年均增长1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比35.1:37.0:27.9。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业在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提升改造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连锁经营、电子信息、房地产开发等新型服务业态得到了初步推广;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潜力逐步显现。从服务业的增加值行业构成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9.8%;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8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21.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5.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7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21.0%;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10.8%;教育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10.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9.9%。以上七大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88.5%。

三是服务业比重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县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统计资料显示,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5亿元,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9%;实现税收(缴地方财政)1.51亿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66.72%。服务业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对税收收入的贡献日益增加。

四是服务业成为增加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渠道。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业的从业人数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吸纳劳动者的新的增长点。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人口,而且承接了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就业需求。据统计资料,全县单位数332个,在岗职工31082人,而服务业单位数235个,占全部单位数的70.8%,从业人员为19367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2.3%,比提高3.1个百分点。根据调查,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2504个,从业人员26580人,服务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状况

一是商贸服务业稳步增长。全县商贸企业法人单位共218家,其中批发零售业186家,住宿餐饮业32家;实现社会销售收入58.7亿元,实现增加值7.26亿元,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2.3%。

经过多年发展,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健全,商业设施日趋完善,全县逐步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宏盛购物广场、如海超市、家家福超市已初具规模,银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辐射能力逐步提高,以金桥家具为代表的商中路北部家具市场、东方汽车商贸城为代表的银河路汽车、摩托车市场、富东蔬菜批发市场、赵奎元棉花市场、白桥大蒜市场、商南农贸市场、展旺蔬菜市场形成全县市场体系基本构架。

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企业29家,从业人员325人,营业收入5.27亿元,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年底全县机动车达到66701辆,比增长了48.1%,其中从事客、货营运的车辆分别是206部、2508部,比增长了219%和337%;道路运输行业完成的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125万人、1.3亿人公里,290万吨、3.01亿吨公里分别为的1.6倍、2.6倍、1.4倍、1.4倍;在客运线路中,跨区线路已达24条(其中跨省线路5条、跨区线路8条、跨县线路11条),高级车55辆,从事农村公交线路13条,中型普通客运车辆86部,营运里程334公里,日发送668个班次,覆盖全县962个行政村。新增城区公交车3部,安排2条经营线路,运营里程19.8公里。

三是房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共17家,从业人员563人,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9亿元,实现增加值4.73亿元,上缴税金4139.33万元。以来,完成房地产投资额为10亿元,开发面积50.0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1.34万平方米,入住面积23.91万平方米,上缴税金8631.4万元;进行土地招拍挂11宗,拍出面积1244亩,土地出让金收益4.02亿元。总之,三年来,房地产业为财政贡献4.883亿元,年均1.63亿元,不仅如此,对我县的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行业也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金融业稳健发展。全县金融保险业48家企业,从业人员405人,实现增加值1.14亿元,税收1212万元。现有金融机构6家,包括农行、建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齐鲁银行入驻商河,下设1个营业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分别于1999年、撤并至济南。目前在机构网点、从业人数、业务发展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是农村信用社,拥有城区网点30个,在各个乡镇驻地均有营业机构;邮政储蓄银行设有2个物理网点,21个乡镇邮政所均为其代办金融业务。截止末,县各项存款余额459849万元,较上年增加80420万元,增幅21.20%;各项贷款余额264803万元,较上年增加73594万元,增幅38.49%。

保险机构9家,其中人寿保险5家,主要包括中国人寿、中保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财产保险4家,包括中保财险、大地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安邦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2500万元,业务支出6562万元。

五是新兴服务业快速推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产业比如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产业、中介服务业等迅速兴起。据统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企业单位达11家,从业人员增加24人,主营业务收入达207万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50家,从业人员增加257人,主营业务收入达5031万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企业14家,从业人员157人,主营业务收入达7.9亿元;文化、广播电视等企业13家,从业人员95人,主营业务收入达4.36亿元。

六是非盈利性服务业职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等得到了重点发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据统计,非盈利性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达297家,从业人员增加1780人;非盈利性的教育行业达133家,从业人员增加6058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单位数达1548家,从业人员达13314人。全县非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5.29亿元,占全部增加值比重23.5%。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措施

1、编制并实施服务业及专项规划,发挥规划引导作用。

我县编制并实施《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之后完成《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xx)》、《县区域卫生发展规划(20xx年)》,近期初步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镇村体系规划、温泉服务业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

2、实施城镇化战略,构筑服务业发展平台。抓住济南市“北跨”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以环境建设为总抓手,制定加快小城镇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发挥重点小城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我县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投资环境极大改善,逐步形成了“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城镇网络。怀仁、玉皇庙、龙桑寺、郑路等小城镇进一步完善,贾庄镇“城镇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3、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修建县乡及城区道路,逐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打通商东路,改建田园路,完成鑫源路、青年路、兴隆街、富民路、商中路北段等城区道路整治,完成文昌河景观整治和滨河公园建设,新增绿化面积68.8万平方米,城市容貌景观显著提升;新型出租车投入运营,弘德街及弘德片区、田园路装饰建材特色产业街项目开始启动,铺设雨水、污水、供热和煤气管线20.3公里,新安装路灯607杆,城市功能有新的提高。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地热研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规划建设温泉服务业基地,升级改造城区公交出租车辆,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发生明显变化。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龙怀路、商胡路、白玉路西段竣工通车,新建行政村内主干道90.7公里,完成危桥改造9座,城乡交通环境有了新的改善。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房地产业发展。

城区环境的'改善及市民房产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促进了我县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环境的改造,招商力度的加大,一大批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相继进驻我县,给我县房地产业带来新的理念、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我县楼盘开发的品质和档次,推动了全县房地产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5、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政策,做大商贸服务业。

一是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整体推进的思路,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认真开展布局选点,着重抓好规范,全面推进农家店的建设工作。截止底,建设乡镇直营超市一家,新建和改造日用品农家店798家,农资店145家,全县行政村农家店覆盖率达到了89%,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承办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二是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惠农政策,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严格工作流程,规范运作,把好网点备案审核关,加快补贴审核进度,及时兑现优惠政策。截止到6月,全县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有41家,录入系统的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到54333台,累计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达10279万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备案网点15家,录入系统的以旧换新产品销售量575台,实现销售额229.97万元。

三是狠抓农村市场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业档次提升。立足引进大商场、大市场等大项目,引进和培育大品牌,同时培育自己的品牌把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6、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任务,加大投入,推进社会服务业。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文昌实验学校、实验中学西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医院病房楼交付使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县中医院病房楼建设顺利推进,六个乡镇卫生院扩建工程全部竣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展馆投入使用并对外开放,改造建设文化大院10个、农家书屋110个,12个乡镇文化站通过市级验收;五保供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和改建了12处敬老院,几年来,累计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2100万元,各类房屋共计1156间,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其中院民宿舍956间,容纳床位1912张,可满足全县90%集中供养率需要。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0

为深入全面了解xx县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探索解决城乡人口老龄化的途径,xx县老龄办与有关部门联合成立调研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摸底调查,重点对居家养老、住养服务机构、老年康复护理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养老服务业机构的基本情况

xx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截止xx年底,全县总人口121.4070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6.953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6%,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办发〔xx〕25号文件)和市政府《进一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菏政发〔xx〕42号文件),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全县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投资,成立不同档次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五保供养事业。截止xx年3月底,全县城乡养老服务机构29处,其中:现有住养服务机构(包括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共20所,共有床位2429个,全县五保对象达5193人,乡镇(办事处)敬老院集中供养对象1572人,集中供养率为30.27%,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两处养老人员240人,平均收费标准分别为450元/月、710元/月。全县居家养老服务机构5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机构4处,护理人员153人,随着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庭条件好、子女务工在外的“空巢老人”需要养老服务的越来越多,我县目前正在加大对部分乡镇敬老院的投入,进行改建、扩建,加大对五保对象的供养率,使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养老服务能力不足。全县养老服务机构中、住养机构占20所,但由于住养机构大都是乡镇(办事处)敬老院,基本上接纳的有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的农村老人。全县养老机构没形成规模,养老服务机构少,入住率不高,农村敬老院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由于资金缺乏,从环境、床位和设施上,与养老服务需求和精神需求有一定差距。

2、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乏。乡镇(办事处)敬老院工作人员的配备,大多是民政助理员担任院长,工作人员既当管理人员又当护理人员,且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面对五保对象孤寡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难以沟通,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青人和专业人士不愿干护理,再加上护理人员感到责任重,工作十分辛苦,收入不高,加之受传统世俗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服侍老人又脏又累,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导致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人员难招。

3、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国家为发展养老服务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本意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老年服务业,为政府、社会、家庭分忧,但是有关政策都属于指导性文件,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比如:我县xx县老年公寓是民办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是属于福利性企业,收入标准低,利润少,再加上水、电、暖的供应,水和电的管理属企业,这就造成老年公寓很难享受水、电等优惠政策问题,由于养老服务业机构是微利甚至无利,很多民间资本不愿投入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只能靠政府投入来解决这些问题。

4、政府投入不足。由于我县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民办养老机构通过收费的方式增加收入毕竟有限,而且可能由于提高收费而提高了民办养老服务的“门槛”,再加上农村老人收入相对较低,把一些低收入老人档在门外。农村五保对象靠敬老院来供养,但由于乡镇(办事处)资金投入受到影响,经济水平落后,使得养老投入不足,全部供养五保老人很难达到,由于受床位、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农村五保对象及以外的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养老的需要,也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5、居家养老、康复护理在农村属于空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康复护理机构由于受到人居环境区域的影响,农村相对分散,城区人口相对集中,乡镇(办事处)农村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是空白地带,城区主要是服务于有一定收入的退离休人员和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但面对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很难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6、临终关怀服务缺乏。xx县老年住养服务机构入住老人大部分是能够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年病人,但目前情况来看,对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缺乏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由于临终关怀护理工作相对辛苦,往往容易引起矛盾纠纷,管理难度大,对这样的服务机构民间资本一般不愿投入。

三、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针对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偏见,要大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把传统孝道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内涵,形成新型的孝文化。要广泛培育和树立新时代敬老先进典型,把老龄宣传纳入社会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树立为老服务光荣的理念,提高民办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稳定养老服务队伍。

2、加大政府指导、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

一是要认真研究制定加快养老机构发展的宏观规划。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优先立项,统筹安排,调配资源,整合力量,从根本上保证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

二是在新修建住宅小区时就把老年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考虑,要求有一定的公共室内活动面积,通过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资源,运用市场经营机制,利用文化大院,联合利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提高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率和服务率,逐步形成为老服务网络。

三是要对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在公益用地和建设用地中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加大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老人入住率,最大限度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落实享受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市场服务等。

3、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从业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针对乡镇敬老院和养老服务业的特殊性,应该经过专业社工知识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加快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步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老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在目前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对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做为民生保障来重视,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需,面对庞大的老龄队伍,从社会各个方面来关注、重视老龄工作,加快为老服务建设步伐,弥补养老服务机构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使大多数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1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是衡量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了经济总量,改善了产业结构,服务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及时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为打造活力、实力、魅力新沂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研究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剖析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我县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路作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供领导参考。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县服务业迈入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基础、金融房地产为支撑、旅游休闲为亮点”的产业架构,已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xx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服务富县”战略,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和信息平台,加强与县外企业合作,改善了投资环境,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局面,并成为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推力。xx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xx年相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达到37.1%,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xx年服务业国、地税收入分别突破亿元大关,达1.18亿元和1.4亿元,分别增长7.2%和31.8%,占全县税收比例达40.58%。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约占全县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的49%。xx年1-5月份,预计实现增加值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

现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xx年,我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运能力大大提高。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80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596.3万吨,货运周转量460290.4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05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4543.6万人公里。今年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8家,1-5月份,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989.2万吨,货运周转量271460.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1%,完成客运量448.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570.5万人公里,比去年增长39%,现代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

商贸流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加剧,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崛起,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许多县外具有一定实力、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商业集团如:东方、百姓、金鹰、百成汇等纷纷入驻我县,抢滩占领市场。我县商贸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深入推进,下乡产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持续攀升,为拉动我县农村市场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5月份,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279台部,销售金额1.47亿元,补贴资金0.1911亿元,同比增长159%。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6.21%。全县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8.6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5.66亿元,同比增长13.3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5.35亿元,同比增长29.08%,商贸流通已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使科技信息业成为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1-5月份,我县邮电业务总收入4422万元,同比增长13.6%。通信网络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88万户,移动用户达到12.11万户,宽带用户达到5.08万户;1-3月份累计申请授权28项,专利60项,同期递增81.82%,从事科技成果研究的厂办、民办科研信息机构87家。科技信息业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高增长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大。

房地产产业逐年增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消费持续扩大,居民购买房产继续成为消费热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大,xx年,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25.2%,全县新上房地产开发项目38个,开发面积83.57万O,同比增长31.7%,销售面积23.1万O,销售额4.12亿元,同比增长45%。进入xx年以来,随着我县《鼓励低收入家庭进城购买商品房》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开发更加火爆,1-5月份审批129万O,开工建设房地产项目21个,开发面积49万O,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10万O。

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崛起。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间参与、多方受益”的旅游开发模式,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优势产业,并以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发展服务业的突破口,确立了“打文化牌、唱生态戏”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已建成开放景区10处,其中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4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打造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旅游品牌。到沂南“逛汉街、游竹泉、受教育、泡温泉”已成为一张名片。x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8亿元,增长230%,全县服务业产值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25亿元,增长18%。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金融保险产业稳步发展。随着临商银行入驻沂南,目前全县共有金融机构9家,保险机构27家,各种与金融机构发生业务的中小担保民间融资机构7家。1-4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53.34亿元,同比增长6.1%。保费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38%。

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加大。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交通、通信、城乡电网改造、房地产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投资成倍增长,竹泉、汤泉、诸葛亮城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今年1-5月份,全县3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4.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5个,续建项目21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6亿元。服务业投资增长成为扩大需求、促进增长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速度不快、层次较低、比重偏小、支撑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比重偏小。xx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69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与先进地区比较,占比偏小。二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企业的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规模企业。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三是我县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制约因素

制约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为基础。我县城镇化进程较慢,目前县城城区人口仅为15万人,人口集聚度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及周边县区,导致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够旺盛,制约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我县服务业发展缺乏专门的规划引导,绝大部分处于自发状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远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有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但我县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四是缺乏专业类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我县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服务行业人员主要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人员构成,文化程度普遍偏底,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等级的人才短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水平低,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三、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经济增长为我县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加快产业调整速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列入“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将成为沂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都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促进物流、金融、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是:

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均gdp将从xx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并逐步过渡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城镇化过程提供的结构转换空间将为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新的条件。到,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我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将推动我县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

市场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空间。近年来,伴随着电动车产业园、制鞋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的建设,沂南自身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服务产品的需求旺盛,这给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飞跃,已开始追求高品味的休闲旅游、高档住宅、绿色健康等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又给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创造了机遇。

政策支持,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家、省、市分别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xx年我县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1、依托工业产业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今后较长时间内,工业产业化将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流,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要正确处理工业增长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依托工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等级,形成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带动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突出服务业为第二产业尤其是为工业服务的力度。依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交通、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构筑完整的、统一的和竞争性强的资源配置市场平台。

2、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方面,要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进行改造提升。对这些传统行业要通过创新,完善商业零售业态的结构和布局,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引进品牌企业,转变只注重物质层面的传统经营理念,积极塑造企业文化,打造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第三,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新的消费群体。一方面,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集聚城市要素,在县城西部继续加大汉城建设的同时,结合东部新城区建设,规划一片欧式建筑群,达到“古洋”结合,升华城市影响力,加快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不断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使进城农民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享有同等权力。第三,加快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打破户籍壁垒,进一步促使农民到城市、到城镇落户,不断扩大小城镇服务消费群体,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4、加快培育服务业大企业集团,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服务业大企业集团方面,要拓宽思路,可以探索性地去尝试。如依托电动车、石英砂、肉类、蔬菜等产业集聚和交通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以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的物流型大企业集团。

5、加快服务业人才培育,着力推进服务业上档次上水平。当前,我县正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压力加大、城市化深入推进的现实,迫切需要大批人才为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一方面要加大“招智引才”力度,研究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让其安居创业。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培育本土人才。选送一批可塑性强,善于经营的优秀青年到著名院校、企业进行深造,使其尽快成长。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2

按照县政府《关于开展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有关问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为正确认识我县目前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情况,商务局精心组织人员对全县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贡献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现代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20xx年的17.23%。现代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06年末的3127户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显示出我县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主体突出民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流通领域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导致我县大多数国营现代企业机构改制,使现代服务业组织和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消费品市场经营多元化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

的态势,使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现代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放开搞活彬县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xx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中,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占到80%以上。

(三)业态不断出新。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应用,已加快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洗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其中大型超市3个、百货店3个,主题商场4个,商品交易市场14个,农村集贸市场15个,宾馆酒店45家(其中准三星级3个、四星级1个),各类专卖店32家,连锁店12个,美容美发店59家,洗浴6家,网吧15家,娱乐场所7家,住宿个体户120户,餐饮个体户597户,食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22家,货运信息配载站13个。

(四)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了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Z,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91个;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1900台(件),销售额达到了11579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308多万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网工程”已建成农资龙头企业19户、农资连锁直管店18户、乡村加盟店60个、专业合作社3个;彬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高渠春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农药检测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现代网络体系,并且效益初显。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规范化和市场化。近几年来,政府加强了对现代服务业市场的依法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

(六)旅游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景点开发稳步推进。完成了《彬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的“一线两翼”现代旅游发展格局。古城墙修复、紫薇山生态公园建设、公刘教稼苑祭祀区建设、大佛寺外围环境保护、西苗头森林公园山门建设、老君庵修复、程家川古民居恢复、花果山山体景观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现代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一)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由于长期缺乏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物业开发与现代规划

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现代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传统现代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县各类私营、个体现代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彬县商业特色不明显,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美食街、数码通讯街、风情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

(四)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彬县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首先是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心城区现代和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却比较滞后,特别是集贸市场建筑简陋,

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使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

(六)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现代流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县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现代形式居主导地位。特别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物流中介服务不发达,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现代流通交易中应用极少,尤其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七)景点开发不足,接待能力不强,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不齐全等原因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工业化步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Z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加快推进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我县县城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

目前,科技和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加速向服务业渗透,并衍生出全新的现代服务业,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一、xx区服务业现状

在北京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良好态势的形势下,xx区服务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xx区服务业两年整体规模分析,全区服务业单位数、资产总计、收入指标占有比例是增长趋势。然而服务业人均创收05、06两年均低于全区人均创收指标,反映出我区服务业与其他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06年比05年服务业人均创收增加了42.35千元,说明xx区服务业整体实力是不断增强的。

从xx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5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0.7亿元,较去年增长14.6,其他业务收入10.7亿元,较去年增长51,利润总额达9.3亿元。税金11.7亿元,较去年增长20。经济运行质量良好。

北京市服务业总量增长较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在这种大的环境下,xx区服务业不可逆转的向前发展。xx区作为北京市的城乡结合部,过去以农业为主,近几年,随着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加快,xx区的服务业所占比例也在逐年递增,随着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xx区服务业开始从传统的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

二、xx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新兴产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是xx区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截止到11月底,xx园区规模以上服务单位286家,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6的份额引领xx区服务业。

1-11月,园区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6.6亿元,占规模服务业的83.6,同比增长15.8。上亿元单位44家,主营业务收入293.5亿元,其中园区服务业企业37家,主营业务收入273.3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上亿元企业的93,园区服务业企业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流。

从目前服务业统计上看,有三个类别和现代服务业相对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从收入指标来看,xx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已基本占据服务业主导地位,尤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最为突出,1~11月份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2亿元,占服务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52。其中园区企业为14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8亿元,占此行业96.3(其中有23家上亿元单位,实现收入168.1亿元,占园区此行业的85.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和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03.2亿元、52.8亿元、25.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0.38、33.6、15.6,这三个门类,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7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72。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使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三、xx区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差距

1、xx区现代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不高

现代服务业重要特点之一是产业融合,它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叠加,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xx区作为功能拓展区,定位之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业,可从目前服务业统计范围内的所属20家物流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的单位情况看,收入总量与比例均偏低,这20家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只占服务业0.92,较去年同期只增长0.6,其他业务收入0.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其主营收入增长缓慢。尽管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范围,但xx区物流业企业经营规模小,科技和信息含量的密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的经营模式,实际上仍处在传统服务业阶段。xx区物流业距离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要求还很远,没能满足xx区建设西南物流中心的发展需要。要引导和支持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其网络化、信息化、协作化的水平,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不断创造新的物流需求;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和物流管理技术,推动全区物流的整体规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主体行业的带动

现代服务业是在科技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科技信息融合为一体条件下的高密集的现代产业。

xx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其独特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航天部,自动化研究院都在xx辖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丰富的科技资源,关键是看如何使用。要解决好“有技术缺应用,或单一应用无成效”的问题,要加强现有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行业技术整合、产学研的联合以及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平台的建设,挖掘现有技术潜在的应用能力,系统地提升技术综合应用水平。

园区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是xx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区现代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园区,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园区,在全区服务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对于全区服务业的辐射和引导、带动作用不明显。

通过对园区内服务业企业与非园区服务业企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园区服务业在我区服务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园区服务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服务业单位数已达全区服务业总数50,从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区服务业83.6,园区企业人均创收59.6万元比非园企业12.8万元,高出46.8万元,总体看园区是全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力量。园区服务业的主要模式是应用信息技术,对辖区传统服务业改造影响有限,未能形成以科技园区为龙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服务业的产业链。

3、xx区现代服务业融入外商投资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流行业,也是现在和未来外商投资的重要行业。1~11月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共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46.4。但是目前占我区服务业企业份额较小,主营业务收入仅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1.3。我区引进现代高科技外资服务企业,用现代管理模式,来带动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xx区现代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应引起高度关注。

总之,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在起步阶段,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还有待加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仍不明显,亟需通过新型的促进模式加速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来促进xx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xx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从根本上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程度,要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xx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要克服固有惯性,优化工作方式,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益

加强现代服务业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紧密联系,加强科技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支撑作用。

3、加强传统服务业的科技促进和创新改造

xx区现有的传统服务业亟需各种形式的科技投入,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结合行业特点,提高服务业的服务效率,不断改革创新,以满足用户不断更新的服务需求。发挥xx科技园区优势,引领xx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数据支持

相关部门应树立超前意识,及时监测xx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收集采编、研究分析、动态发布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各类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xx区应抓住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契机,整合产、学、研资源,加速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大力扶植以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技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未来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xx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上一篇:先进模范发言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