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学术道德争当传承科学精神的带头人【精选】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坚守学术道德争当传承科学精神的带头人【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乃个人立身之本,学术诚信更是个人行为秉性和学术道德品质的集中展现。然而,当前一些不良的学术风气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如果任由学术不端行为蔓延,不仅会损害学术和科研领域的价值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更会冲击社会诚信意识,形成不良风气,影响我国科研能力的增强,阻碍创新型国家建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弘扬学术诚信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树立学术诚信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者的道德底线越来越低。因此,推进学术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使学者自觉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要求,脚踏实地做人、做学问。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直接管理机构,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办法,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形成恪守诚信的观念和习惯,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共同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良好科研、学术环境。
弘扬学术诚信还需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激浊才能扬清,惩前方可毖后。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制度执行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违规成本过低。学术不端往往导致学术腐败,如不及时清除这个“毒瘤”,学术肌体就会遭到侵蚀,科学研究的纯洁性就会受到污染,科技事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除了要求科研工作者做到自律自觉,还要建立健全惩处机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尤其要注重对教师群体师德师风的管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生同责”的基础上,对教师甚至该有更严格的标准,将不敢造假的笼子越扎越牢。
建立务实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更是引导学术风向的必由之路。目前,大多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都把发表论文数量、级别等作为考核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指标,存在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名望不重实绩、重论文不重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长远积累等问题。从客观效果看,这种偏重于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产生了刺激作用。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使其以追求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更加符合科研发展规律、符合科研人才成长规律,让科研工作者能够潜心学术研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科研、学术成果,为人类知识库添砖加瓦,在学术探索的路途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学术研究要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创新为桨、诚信为帆,学术巨轮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