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21年民生实事征集【精选】

2023-04-22 23:1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河南2021年民生实事征集【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舆情风险清单

2021年,国内各地网上舆情事件零星散发,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除了明星娱乐类经常占据舆论热点外,社会民生类、突发事件类等网络舆情轮番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其中,社会民生类事件位居网络舆情排行榜前列。就我省而言,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灾后重建以及“双减”政策的推行,涉豫社会民生类舆情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生诉求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焦作一中学教师起诉教育局、错换人生28年、特斯拉车主在上海车展现场维权、安阳狗咬人事件、封丘一学校学生餐后呕吐等社会民生类舆情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成为网络热点事件。

一、社会民生类舆情的特点

社会民生类网络舆情是最接地气的社情民意,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心声、最真实的生产生活实情。它主要是指网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网络表达不满、反映诉求引发的舆情。社会民生类网络舆情涉及群体广泛,社会关注度高,具有“代入感强、‘破窗效应’明显和易泛化异化”的特点,若处置不当,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从而影响政府公信力。通过分析2021年我省110余起热点社会民生类舆情事件,总结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民生诉求等是社会民生舆情多发领域。2021年我省发生的多起重大社会民生类网络舆情中,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民生诉求类舆情排在前列。2021年8月以来,我省郑州、商丘、开封、周口等地先后出现疫情反弹,涉新冠疫情的最新动态以及各项举措成为始舆论关注的焦点。“郑州六院院感”“商丘虞城县疫情管控不力并涉嫌瞒报”等涉疫情防控问题引发讨论;在教育领域,涉学校管理、校园安全事故、学生霸凌及未成年合法权益保护等舆情多发,在“双减”“民转公”教育改革背景下,培训机构跑路,家长维权等相关话题舆情明显增多,另外,关于民生诉求类舆情事件频发,体现出网民通过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

二是短视频、都市媒体成为社会民生类舆情发酵源头。抖音、快手、微博等短视频逐渐成为网络舆情发酵的重要载体。在“错换人生28年”事件中,许敏等多次利用抖音、微博表达诉求,引发舆论关注;“周口女子举报前婆婆”事件以短视频形式先后在微博和抖音曝出,致使舆情发酵升温;河南15岁少年在抖音上连续贴发视频哭诉维权,引发央视网和人民日报等央媒报道关注。同时,都市媒体成社会民生类舆情发酵源头。比如,河南广电《小莉帮忙》报道安阳狗咬人事件引发全网热议;《都市报道》栏目微博发布“封丘戚城中学30多名学生餐后出现呕吐”的相关报道,引发舆论关注,随后发酵,先后登上微博热搜榜。

三是基层治理成民生舆情关注的重点内容。基层治理和公共权力舆论关注度比较高,容易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引发舆论炒作。比如“错换人生28年”涉及医院日常管理问题,“封丘一学校学生餐后呕吐,校长哭诉换不动餐饮公司”,涉及教育系统餐饮招标和校园管理问题;安阳狗咬人事件事关基层执法问题;周口女子举报前婆婆吃空饷,涉及基层单位管理问题,这些舆情事件都是个别偶发民生事件,因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民众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表达诉求,倒逼基层治理,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四是公平公正成为触发网民情绪的热点话题。社会民生类舆情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社会公平,易触发网民共情情绪,形成话题集聚。在焦作一中学教师起诉教育局舆情事件中,因涉及基层教师职称评定公平问题,引发姚燕燕不满情绪,持续在网上表达诉求进行维权;还有“为救孩子母亲涉‘贩毒’”被网民质疑司法中情与理的问题,安阳狗咬人事件涉及基层执法公平等等,这些民生事件迅速触发网民情绪,引发参与讨论,形成热点话题。

五是主流媒体成为舆情走热的助推力量。官方媒体尤其是央媒介入,会使个体事件被放大、炒作,迅速助推舆情走高。“特斯拉车主在上海车展现场维权”事件发生后,多家媒体介入报道,形成短期舆情热点;“安阳狗咬人事件”被《小莉帮忙》播出后,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网等报道评论,#杨小莉哭了#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在多起社会民生事件中,主流媒体持续报道评论,成为助推舆情热度不断走高的关键力量。

二、社会民生类舆情的风险

(一)基层治理滞后引发网上舆情风险。社会民生类舆情是人民群众生活实情和真切心声在网上的反映。网络舆情表象在线上,根源在线下。纵观网上多起社会民生类舆情,都是生活中的小问题诱发。比如,2021年9月,安阳狗咬人事件发生后,经过两个月还没得到妥善解决,引发舆情发酵。这反映出一些地方工作人员作风不实、基层治理机制不完善问题;平顶山15岁少年哭诉求助也是因为线下问题得不到解决,通过网上发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媒体或网络舆论施加压力,导致舆情事件不断升级,舆论从问题本身转向质疑公职人员,影响政府公信力。

(二)社会民生类舆情泛化炒作的风险。从社会民生类舆情的传播规律看,个别民生诉求未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易引发泛化炒作,舆论关注点会从具体个案事件,转向质疑基层政府治理,从而影响地方政府形象。某种程度上说,通过媒体对民生问题持续的关注,可以有效的“倒逼”当地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然而,也有个别媒体为追求流量、点击率等出现标题党类新闻报道,将舆论关注点引向公职人员和政府治理,在网民非理性情绪的推动下,可能会发生导向偏差推热舆情,出现泛化炒作的风险。

(三)舆情应对不当导致舆情发酵的风险。纵观2021年以来发生的社会民生类事件,因为基层舆情应对能力不足,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导致舆情不断发酵,错失了舆情应对的最佳时机。比如,“安阳狗咬人”事件以及“封丘一学校学生餐后呕吐”事件在网络平台引发舆论热议,反映出部分基层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因对舆情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对舆情事件根源分析不透,研判不准,应对失当,措施不力,错失舆情应对最佳时机,造成工作被动,将“小问题”演变成“大风波”,形成网上负面炒作,需要不断增强基层舆情应对能力和媒介素养,及时化解舆情风险。

三、社会民生类舆情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主体责任,着力线下解决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治理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发生后,要按照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要求,压实主体责任,督促涉事单位和部门做好线下处置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强化责任追究,对处置应对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和部门予以严肃追责问责,严防线下问题解决不力向线上传导,形成舆情风险。

(二)严格媒体管理,营造良好舆论生态。要加强对各类新闻舆论阵地管理,新闻媒体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把牢正确舆论导向,客观准确报道,坚持效果导向,致力于问题解决,避免因“博眼球、赚流量”出现导向偏差引发舆论炒作,同时加强对新媒体管理,从源头把控化解舆情风险,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

(三)掌握方法技巧,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将舆情应对能力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课程,提升基层舆情应对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在民生问题出现苗头时就要高度重视,及时做好应对预案,同时按照舆情发展规律,把握好时、度、效,适时妥善回应舆论关切,充分利用全媒体媒介平台,做好信息发布,以权威发布阻断网络谣言传播,以积极导向消除网络杂音,增强舆论引导力。

(四)加强协同联动,完善舆情处置机制。对于社会民生类舆情,要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横向打通各部门,纵向贯通各市县,形成网民诉求反映、问题解决、效果反馈的工作闭环。要坚守底线思维,不断提高基层的舆情发现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做好民生舆情线索交办督办,及时解决民生问题,防止形成网上舆情风险。(王小娟 河南省委网信办 互联网舆情研究中心 主任编辑)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省网络舆论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1JC51)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