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分析 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分析和建议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分析 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分析和建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教材简介及教学建议
五年级是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把握新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在三个维度上的变化是促进学生发展,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细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的习作部分,比较前两个学段的习作要求,可以发现第三学段习作目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习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一、二学段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明确了习作的目的: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将兴趣转化、提升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了习作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热情。
2.习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
第二学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简单的书信和便条。第三学段提出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在“观察和积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二学年段为了降低习作难度,培养自信心,在表达上除了“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冒号、引号”之外,没有提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另外,在习作速度上提出要求: 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一、习作教材内容简介 1.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
2.认真观察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与动作写下来。 3.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 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写自己的心里话。 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6.观察图画,想象事情结果,再写下来。 7.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篇作文。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把握学段要求,体现循序渐进,实现稳步提高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教材的编写宗旨。为此,编者做出了以下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 情境化——培养良好心境,激发表达欲望
习作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让学生乐于表达。苏教版习作教材的编写尤为关注儿童的情感,通过各种途径为习作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愉悦和谐的心境,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均处于兴奋积极状态,主动投入其间,将习作过程转化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在驱动,为学生的真情表达奠定基础。教材习作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语言情境。
如习作1:“《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写了田老师上课的情景。田老师把课文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作者至今难忘。田老师讲得生动,作者写得具体。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在教过你的老师中,一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吧,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再看习作3:“同学们看了上面这些树叶的照片,一定会认为秋天的树叶很美。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到公园去,观察一下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这些洋溢着激情,充满了感召力的语言,谁读了能不怦然心动,引起无限遐思呢?谁不想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呢? 2.图画情境。
习作1配有一幅生动的图画:笑盈盈的女教师和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边走边聊,孩子们用充满敬意与爱戴的目光望着老师,老师满怀爱意地注视着学生,配以学生熟悉的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展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这样的画面极易触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引起相关的联想,帮助学生跨越选材的难关。习作5那表现喜、怒、哀、乐的夸张生动的面孔,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产生情感共鸣,正如导语中所说:“四幅图神情各异,看了后,你一定会回到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 你会因为满足了愿望而开心,因为遇到不平而气愤,因为受到委屈而伤心……”当然学生想到的会远远超越这些,思绪飞扬,欲罢不能,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灵感。
(二) 写实性——贴近儿童生活,关注经验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五年级开始写简单的纪实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材的编写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习作内容的编写努力贴近儿童生活,关注经验世界,让学生写印象深刻的人,写亲身经历的事,写发自内心的话。教材的编写着眼一个“小”字,用小学生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写身边的“小”事: 一项喜爱的体育活动,一次印象深刻的实验,一个乐此不疲的游戏;写身边的“小”物: 几片绚丽多彩的落叶,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本受益匪浅的好书,一道美味可口的好菜,一个好玩的地方;写身边的真人: 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这些人、事、物都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他们在时时感受、处处经历,提起这些,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三) 人文性——关注内心世界,倡导释放真情
一直以来,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习作教学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紧扣一个“情”字,编者俯下身来,走进儿童的情感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力求在学生情感与写作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感而发,表露真情,真正体现习作的本质“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如习作4:“当你想对别人倾诉,却又不便当面说的时候,请拿起笔把心里话写下来……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别人(亲人、老师或朋友)说?可以传达问候,可以表示歉意,可以诉说委屈,也可以提些建议。”将习作融入学生的情感生活,成为与人交流、对话的途径。习作7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情趣爱好出发:“春节快到了。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春节?”这些内容的编写很好地抓住了学生情感的触动点,激活了思维的兴奋点,为实现习作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奠定了基础,同时体现了编者对学生倾注的深厚的人文关怀。
(四) 示范性——融入习作要求,引导观察积累
习作的要求是由教师(教材)提出,学生听命执行;还是由学生通过体验,自己总结悟出?这是新旧教学思想的分野。事实证明,后者得出的方法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是活的方法、有用的方法。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将习作要求和观察积累的方法融于例文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主探究,总结发现。如习作1的例文: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原来是冯老师。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我不好意思地一笑,立刻把身子挺直。 冯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
从此,我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就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时提醒我: 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我们要求学生写作要真实具体。可是怎样取材?怎样才算具体?如何去写具体呢?这是学生遇到的诸多难题。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把要求、方法不露声色地融化在例文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发现、领悟: 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感动人,而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照样动人心弦,我们就是要多观察,多思考,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小事,提炼出它的意义,写在习作里;我们只有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话语进行细致的描绘才能具体;把自己的心情、感触表达出来才能感人。这些方法不是教材直接呈现的,而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内化在学生的能力之中,引导他在习作中自觉应用。
例文的编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使我们准确把握尺度,不任意拔高要求;也利于学生的学,形象直观地使学生领会要求,领悟写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探究提供了条件。
(五) 综合性——开展实践活动,重视过程体验
大语文观提倡联系课堂内外,打破学科界限,沟通学校社会,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打破了语文教学僵死局面,为语文教学注入一泓活水,也为习作教学注入了生机。教材编者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习作的重要意义,在习作3中安排了一次秋游活动: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植物的叶子,建议学生收集各种落叶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学生在大自然中聆听、观察、发现、感受,丰富了积累,开阔了视野,启迪了灵性,培植了情趣,陶冶了情感,此时下笔不愁无话可说。习作6让学生观察图画,想象故事的发展、结果,再写故事。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看、编、讲、写的系列实践活动,轻松完成习作。
(六) 开放性——拓展习作空间,体现习作个性
教材的编写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每一次习作都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鼓励个性化习作上花费了很多心思,既有引导,又具开放性,较好地处理了教和学的矛盾。
三、教学建议
(一) 学段目标适度提升、循序渐进
进入第三学段,教师首先要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变化和提高,以免使教学停滞不前,制约学生的发展。但是也应认识到,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需要两年时间逐步达成的,作为起始年级不能一下将目标定得太高,使学生望而却步,削减对习作的兴趣。应把握尺度,适度提升,循序渐进。其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并逐步稳定成良好的习惯是重点,要求学生作文内容真实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是关键,保持学生对习作的恒久兴趣是核心。此外应结合“习惯篇”的教材内容,教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常抓不懈,养成良好习惯。
(二) 用好教材,体现编者意图;用教材教,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教学首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同时又不能囿于教材,要将教材作为一种凭借,作为自己设计教学的思路,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扩展延伸甚至适度的改编。应该看到教材不仅为学生的学、也为教师的教拓展了较大的空间,这为教师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可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应在习作教学中加以体现。
(三) 将自主合作探究用于习作教学中
应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习作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地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好在哪里?哪里写得具体?是怎样写的?”通过切身体验,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建构起自己的思路。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作文的修改也要体现合作互助,将自改、他改、互改有机结合起来,在修改中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
还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超越学科和校园的范围,让学生去发现全新的、未知的世界;让他们从注重师生、同学间的合作,到关注更广泛的人际交往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小学生看电视情况调查与分析”、“金鱼尾巴的作用和再生能力的实验记录”、“学校电视台收视情况与改进办法”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