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商专业是什么意思

2023-10-19 07:0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会商专业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会商结果怎么写

你知道“会商”吗?

当我这样问身边学咨询的小伙伴时,绝大多数人都困惑地看着我,摇摇头说:“那是什么?”

相较于同样出现在咨询师胜任力模型中的其他内容,比如评估/诊断/个案概念化、督导/教学,会商似乎显得十分陌生。在咨询师们的相互交流中,也几乎见不到它的身影。

胜任力的立方体模型(Rodolfa et al.,2005)中国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核心胜任力(王铭等,2015)

01 会商:帮被顾问者处理工作问题

02 会商vs. 咨询

03 会商vs. 督导

04 会商的四种模式

01 会商:帮被顾问者处理工作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建国,许多经历了不同程度创伤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以色列。

心理学工作者Gerald Caplan就在以色列和一些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但是,这些有限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顾问)能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于是,他们开始为护理人员、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被顾问者)提供培训,提升他们处理儿童青少年问题的能力,以服务更大的群体。

在这样一种模式中,当事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以解决,被顾问者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Caplan将这种“顾问帮助被顾问者”的过程称之为“会商”。

在会商中,顾问在某个方面有特殊的专长,被顾问者主动寻求顾问的帮助,来解决他/她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被顾问者的这些问题涉及到他/她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对象(当事人)(Caplan, 1963)。

会商是一种间接的实践方法,目的在于帮助他人在专业工作中变得更有效能(Sabatino, 2014)。通常,会商有这样一些特征(Dougherty, 2014; Parsons, 1996):

涉及三方:顾问、被顾问者和当事人系统(可能是个体、家庭、团体或组织),顾问向被顾问者提供直接服务,被顾问者向当事人系统提供直接服务。

是一种自愿关系。

旨在解决被顾问者与工作相关(而非个人相关)的问题。

使被顾问者能够在未来处理类似问题。

02 会商vs. 咨询

会商与咨询有着相似的目标,即帮助被顾问者变得更有效能,能够更加独立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但会商与咨询是不同的专业活动,它们在这样一些方面存在差别(Gladding, 2018):

环境设置:会商常常发生在自然情境中,比如被顾问者的工作环境;而咨询一般发生在特定环境中,比如咨询室。

角色定位:不论在会商还是咨询中,顾问或咨询师都在尝试让另一方(被顾问者或当事人)发生改变。但会商中的顾问更像一个催化剂,他/她不会直接控制被顾问者,或被顾问者的当事人。

服务方式:会商中,顾问教给被顾问者的技巧通常会被应用于第三方(当事人系统);而咨询师的咨询技巧则直接适用于他/她服务的当事人。

03 会商vs. 督导

督导是从业人员相对熟悉的一种专业实践活动,它基于包含促进与评价功能的合作关系开展,目的在于提升受督导者的专业技能、监督服务质量、保护公众利益、把守行业准入大门。

会商与督导都聚焦于帮助提升被顾问者或受督导者的工作效能,它们都提供了一个安全、合作和反思的空间,一个从另外的视角反思临床问题和打磨专业技能的机会。但会商与督导并不等同(Carney & Jefferson, 2014; Goodyear et al., 2017)。

督导师需要保护受督导者的当事人的利益,肩负着评估、监督和把关的责任。这种责任也赋予了督导师在关系中的相应权力。我们常说的“朋辈督导”,更合适的叫法其实是“会商”。

相较于督导,会商关系更倾向于是不分等级的、短期的、自由寻求的,以及非评价性的(Bernard & Goodyear, 2009)。本质上,顾问是在提供建议,而被顾问者没有义务必须接受某个建议。

举个例子:如果督导师让受督导者对当事人的自杀危机做出评估,那么受督导者必须这样做;而如果是顾问建议被顾问者这样做,那么被顾问者不是必须接受这一建议,被顾问者为自己的治疗决策负责(Goodyear et al., 2017)。

04 会商的四种模式

会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模式,我们可以借助学校背景(会商常常在学校背景中出现)的例子来理解它们(Baker et al., 2009; Kurpius, 1978):

1)预备模式。被顾问者没有时间、能力或意愿应用顾问提供的策略、实施干预,由顾问直接向当事人系统提供服务。

例如:针对某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心理老师给班主任提供了一套干预方案,但班主任没有时间或能力实施,于是心理老师直接介入,实施干预。

2)处方模式。被顾问者有能力、有动力直接解决当事人的问题,但可能对自己的干预策略缺乏信心,或缺乏特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这时顾问提供专业知识,告诉被顾问者该怎么做。

例如:班主任请心理老师帮忙解决某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心理老师在教室观察学生,基于观察数据给班主任提供干预计划。

3)合作模式。顾问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促进者,主要目标是促进被顾问者的自我指导、帮助他们发展内在能力,以解决与当事人系统工作时的问题。相较于前两种模式,被顾问者此时在确定和解决当事人问题方面承担了更大的责任,而顾问则需要知道怎样帮助被顾问者更好地分析数据、制定和实施干预策略。

例如:班主任就学生的问题行为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双方合作完成定义学生的问题、确定可能的干预策略、评估干预策略的优势与劣势、寻找最佳干预策略、实施干预、评估干预效果等步骤。

4)调解模式。顾问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将不同被顾问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结合起来。顾问可能认识到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于是收集、分析、综合现有的信息,定义问题,制定适当的干预策略,然后召集与问题直接相关且很可能对期望结果产生影响的人,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等多方都在关注某一个(问题行为较严重的)学生,这时,心理老师组织多方共同商讨适当的干预策略,以避免每一方都在使用各自的方法单独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王铭, 江光荣, 闫玉朋,周忠英.(2015).我国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办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7,503-509.

Baker, S. B., Robichaud, T. A., Dietrich, V. C. W., Wells, S. C., & Schreck, R. E. (2009). School counselor consultation: A pathway to advocacy, collaboration, and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12(3), 200–206.

Bernard, J. M., & Goodyear, R. K. (2009). Fundamentals o f clinical supervision (4th ed.). Pearson.

Caplan, G. (1963). Types of 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33,470-481

Carney, J., & Jefferson, J. (2014). Consultation for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Opportunities and guidelines for private practice.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36(4), 302–314.

Dougherty, A. M. (2014).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school and community settings (6th ed.). Brooks/Cole, Cengage Learning.

Gladding, S. T. (2018). Counseling: 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 (Eigh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Goodyear, R. K., Falender, C. A., & Rousmaniere, T. (2017). Ethics issues regarding supervision and consultation in private practice. In S. Walfish, J. E. Barnett, & J. Zimmerman (Eds.), Handbook of private practice: Keys to success for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pp. 443–45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Kurpius, D. J. (1978). Consultation theory and process: An interrupted model.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56, 335–338.

Parsons, R. P. (1996). The skilled consultant: 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sultation. Allyn and Bacon.

Rodolfa, E., Bent, R., Eisman, E., Nelson, P., Rehm, L., & Ritchie, P. (2005). A Cube Model for Competency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y Educators and Regulato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6(4), 347–354.

Sabatino, C. A. (2014). Consul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 handbook for school social work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lfish, S., Barnett, J. E., & Zimmerman, J. (2017). Handbook of private practice: Keys to success for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