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修身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书报告(《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修身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修身篇
所读书籍《曾国藩家书》为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书中除了家书原文外,还有相应解读补充,对读者阅读理解原文有所帮助。
书中将曾国藩家书按内容整理,分为修身、治学、齐家、为政、处世、治军、用人、师友、理财、养生共十篇。
本读书笔记是对修身篇的摘抄整理。
进德、修业两事可靠
专精有恒,戒骄戒惰
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又恬淡冲融之趣
自立自强,刚柔有度,且倔强二字不可少
以明强为本,且强字需从明字做出(宜自修处求强)
除牢骚,勿长傲多言,不宜非议讥笑他人,宜平和以养德养生
不忮(zhì)不求,克勤克俭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进德、修业两事可靠
原文: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絮叨:此言有些类似与现在的“读书和健身不会辜负你”。进德修业,贴合现在的个人品德修养、学习能力、业务能力等,精进一分是一分,学到一点是一点。自身自主进步是少有的自己可控之事。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事物发展的走向除却自身主观因素,还受到周遭客观因素影响。世界变化万千,总得先尽人事。量变引发质变,好因的积累大概率还是将水到渠成迎来好果。心态积极坚定一点:因上用功,何须问果。)
专精有恒,戒骄戒惰
原文: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 余生平之失在志大而才疏,有实心而乏实力,坐是百无一成。
(真是过分谦虚了(っ•̀ω•́)っ)
>>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 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力戒惰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傲字。
>>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很晚起床)为第一义。
>> 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
>> 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 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
>> 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刮平)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之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
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又恬淡冲融之趣
原文:
>>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趣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余所以令刻“劳谦君子”印章与弟者,此也。
自立自强,刚柔有度,且倔强二字不可少
原文:
>> 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盖从古以然矣。
>> 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 “自助者,天助之”)
以明强为本,且强字需从明字做出(宜自修处求强)
原文:
>>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愚”指的并不是蠢笨、愚蠢,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愚;“柔”并不是软弱、懦弱,而是“以柔克刚”的柔。想要做到这种“愚”,必须先做到“明”,也就是明白事理之后才能够大智若愚;想要做到“柔”,必须先做到“强”,也就是在有强硬的基础时,才能够以柔克刚。
*为书中注解摘抄*)
>> 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
>> 若全不明白,一味横蛮,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 曾国藩将《中庸》对学者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的要求,归纳为“愚必明,柔必强”,简化为“明强”二字。
“强”必须建立在“明”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弄清事实、分析道理,如果道理确实在自己这边,就可以坚持到底,不屈不挠。但如果并没有弄清道理,只是固执己见,不依不饶,那便不是真正的“强”,而是在“瞎闹”。因此“强”并不是绝对的,一定要在明事理的基础上,决定什么时候应该强,什么时候应该弱,只有从“明”字做出的“强”才能够服人,否则不过是蛮不讲理罢了。
*为书中注解摘抄*
>> 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 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除牢骚,勿长傲多言,面对指摘宜自修,宜平和以养德养生
原文:
>> 牢骚太多,性情太懒。
(一句对兄弟的“吐槽”。曾国藩作为长兄,在与族弟的家书中,给出了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诸多建议,十分中肯。
论点明确立意高,论据充分又实在,行文挚切又不避短,真是写议论文的好手。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做比较好、这样做了有什么好处、不这样会有什么危害、正例子给你看、反例子谦虚谦虚我来上·····当然唠唠军中官场近况和家常也不可少,正是这些近况和家常辅证了家书的真实性,让人觉得内容肯切,接受度高。)
>> 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发牢骚会使人心情变差,充满“负能量”,从而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使事情越变越糟。
*为书中注解摘抄*)
>> 死生之理,善人之报,竟不可解。
(原文中曾老用“我有几个朋友······”举例子,喟叹世事难解无偿,奉劝人们心平气和。一句“竟不可解”也是让人同叹,已超出我嘴贫的范围。)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嚚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平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嚚讼。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
(长傲就是性情高傲,盛气凌人,而这种傲慢就有可能导致说话尖刻,言语嚣张。这两点实际上是有些才学的读书人的通病,他们仗着自己有些才华,就喜欢随意发表意见,批评指责。
*以上为书中注解摘抄*
“恃才傲物”大约如此。)
>> 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真正有智慧的人,在遭到他人的批评指责时,既不会不顾一切地进行争辩,也不会清者自清地置之不理,而是会认真地分析、判断他人的评价,反过来反省自己,使自己的品行变得更加完善。
*以上为书中注解摘抄*)
>> 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莫生气、莫生气,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想起来又何必。
他人气我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生气伤肝又伤脾,促人衰老又生疾。
看病花钱又受罪,还说气病治非易。
小人量小不让人,常常气人气自己。
君子量大同天地,好事坏事包在里。
他人骂我我装聋,高声上天低入地。
我若错了真该骂,诚心改正受教育。
要是根本没那事,全当他是骂自己。
左亲右邻团结好,家庭和睦乐无比。)
不忮(zhì,嫉妒)不求,克勤克俭
原文:
>> 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此句若在影视居中,是一句高光台词了。)
(“不忮不求,克勤克俭”摘自“喻诸儿”的家书中。背景为曾国藩将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但外国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难以调和处理,恐致激成大变。反复筹思,殊无良策,虽不吝捐躯,但仍恐发生意外,却对诸儿诸事无所禀承,所以略示一二,以备不虞。
信中已提及“余若长逝”则如何如何,算是一封“遗嘱”备份,让后世人读来更觉言中恳切。)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 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
>> 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 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原文:
>> 一曰慎独则心安。
>> 二曰主敬则身强。
>> 三曰求仁则人悦。
>> 四曰习劳则神钦。
>> 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
(此封书信写于同治十年,也就是1871年,曾国藩庆祝了自己的六十大寿,他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回顾自己的一生,总结出四条修身经验,希望子侄能以此互勉。
这四条分别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是古代贤者十分看重的品德,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说有德行的人在独处时也会小心谨慎,反省自己平时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小人在独自一人时,则会由于没有了约束而做出一些越轨之事。因此,在独处时仍然能够小心谨慎、严格律己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
“主敬”的敬是恭敬、认真、重视的意思。“主敬”首先体现在待人接物时要恭敬有礼;其次,在办事时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现在我们所说的“敬业”是一个意思。
“求仁”就是说对万事万物都要怀抱一颗真诚的仁爱之心,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心胸狭窄,只想着自己的话,在与人相处时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如果心胸宽广的话,就能够与其他人和谐相处,营造一种友好的氛围,从而使自己和他人都得到益处。
“习劳”其实就是曾国藩经常强调的“勤”,曾国藩认为勤劳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勤劳才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只有勤劳才可以使家业兴旺不衰。曾国藩是一直反对享乐的,认为过多的福分反而会招致祸患。
曾国藩所说的这四条可算作他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人生信条,对我们任何人都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这封信写成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病逝于南京任上。由于发病突然,曾国藩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因此这四条劝诫就被认为是给子孙们的遗嘱,值得子孙后代时刻以此自勉。
*以上为书中注解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