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美术教育开题报告题目)

2023-12-30 10:5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美术教育开题报告题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题目 美术教育的开题报告(优秀5篇)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题目篇一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存在的问题

4研究方法及思路

5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论文的创新

第1章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理解教育范式

1.1.2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课程改革

1.3.1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2章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解读项目学习

2.2.2建构主义

2.2.3多元智能

2.2.4实用主义

2.3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必要性

2.3.2科学性

第3章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项目实施过程

3.2.4项目反思

第4章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1.有关教育的开题报告

2.美术类论文开题报告

3.学前教育的开题报告

4.小学音乐教育的开题报告

5.有学前教育的开题报告

6.美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7.学前教育美术的开题报告

8.家庭教育的开题报告

9.美术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10.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题目篇二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教育,对幼儿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被现代教育所公认。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毕加索曾这样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我们应该让儿童找到自己的感觉,父母或老师决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比例准不准来评判孩子们作品的好坏,有的地方不到位就遭到批评,这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压抑了儿童大脑思维活动。运用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绘画创作中受到教育,尽致地发挥儿童稚气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素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儿童在学前还没有受大人思维的影响,儿童观察事物有其独特的视角。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和天赋。

目前,农村美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与创新的首选,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福禄贝尔也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而在我们农村,其自然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粮食、树木、花草这些不同质地的自然物、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极好的素材和内容。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有农村特有的风俗民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应该让幼儿融入这些自然资源的主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的美。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欣赏水平和利用率,使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创造性的、有个性与特色地开展起来。

我园一直重视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在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幼儿对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和创造力的。随着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旧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始终难以摆脱,美术活动中注重创作结果,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新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面对出现的种种纠结,我园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美术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幼儿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确立“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探索”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联。从儿童作品就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其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农村有着无限的美术创作素材与空间。

在我国,人们虽然已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性,但对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刚刚起步,农村幼儿园所具备的丰富的各种资源还未被开发与利用。我们课题组认为: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改革应该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特点,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入手,寻求合适的利用方法、原则,使农村园有效利用各种有价值资源,创造性的开设美术课程,绘画、临摹、写生,手工制作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苏州、上海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风格,儿童天生敢想,敢画,从“涂鸦”起步,让作品放飞儿童的梦想与追求,但是教师的影响往往会左右儿童的思维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春天的小蝌蚪成长过程、金灿灿的油菜花变花为籽、妩媚的桃花结出小桃、泥土、沙子、石子、树皮、落叶、草根、菜叶、各类种子、水果皮、稻谷、芦苇杆等自然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经济实惠的特点,便于收集和拼贴。幼儿对这些自然材料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些材料用于幼儿的各种美术活动中,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除此,农村的乡土文化也是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地处农村,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黄豆、红豆、绿豆等等),各种树叶,小花小草,还有稻麦的秸杆,飘荡的芦花、洋槐花、杨柳絮…这些都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只有幼儿对自然感兴趣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快乐中学习。

作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形成我们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我们必须从农村资源着手,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回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去观察、去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就容易发现他们的绘画中融进了许多单纯、真实、自然朴质的元素,甚至,能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奇特的想象来描绘他们自己心中的那一方神圣与美丽。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因此,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这种在美术活动中把技能学习和创造力协同发展的举措,将会使孩子对世界万物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兴趣,使幼儿终生受益,同时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真正内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认知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新思维的摇篮,成为自信懂得欣赏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农村园在美术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课题的界定与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纲要》非常关注农村幼儿教育,提出许多农村幼儿教育的策略。的确,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地将他们挖掘并利用,是一笔很大的知识“财富”;而我们幼儿园也刚好坐落在环境优雅、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里,园舍前后有着很多值得师幼共同探讨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农村幼儿园最真实、最精彩的课堂,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幼儿就能够自主地欣赏、探究,形成自我的知识观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中收获。因此,本课题开展的“特色美术”界定在“农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着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2、英国当代着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里德强调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生来固有的潜力,教师仅仅扮演一个鼓励者,使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发挥潜能。

3、《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教学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五、课题研究目标、时间、对象、方法及过程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指导思想,在确立课题《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的探究》的基础上,全员参加、全程参与课题研究,思路首先是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根据课题方案,确立相应的子课题。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确立小课题。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具有在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的园本美术教育经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幼儿美术教育专业素养,促进科研兴园。

(二)、研究时间

20xx.6--20xx.9月,历时三年。

(三)、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幼儿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我们的理论知识,推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2、调查研究法:

其他成员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产生的实践资料,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不断交流、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3、成果分享法:

通过分享幼儿的作品,去了解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分享需结合观察和倾听进行感悟,适时表扬肯定,鼓励进步。

4、案例分析法--一是研究幼儿作品案例、分析幼儿作品与个性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撰写实施方案。

2、对幼儿园现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和讨论。

3、与相关研究专家取得联系,学习经验,讨教方法,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

4、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研究目标

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小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的规律确立教育目标。

2、通过学习、研讨、论证,选择和设计各具体教学内容,原则是保证每班有一个主题。

4、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各个具体活动内容,提高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5、每学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整理出幼儿美术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活动体系,逐步形成我们的园本课程,并向专家进行咨询,改进方法。

总结阶段(20xx.7-20xx.6)

1、整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情况,作出评判,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2、收集教师优秀活动案例及幼儿的优秀作品,做成光碟或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编写有关教案集、课程反思集,形成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教材。

4、办一场儿童美术成果展示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组研究论文集汇编

2、农村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指标

3、教师教学反思

4、幼儿作品成果汇报展

5、园本课程案例集

6、中期论证报告

7、结题报告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题目篇三

“平面化”在如今的绘画领域,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所谓的平面化,指的就是在绘画的作品中不追求三维真实空间为目的,更好地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形式因素,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英国美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中对艺术史的发展有过经典的概括:“整个艺术史就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是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式的历史”。康定斯基认为,画家作为创造者应该追求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不应把模仿自然现象当做自己的目的,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创造出能够展现意图的画面;美国视觉艺术批评家苏珊·格朗在《艺术的问题》中指出:“艺术品是种在某些方面与符号相类似的表现形式,这个表现形式就是艺术符号。”这些论述讲明了绘画形式与现实的关系,现实只是画面创作的依托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更有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清晰地表述出绘画的表现不同于现实的写照,而是创造一种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平行体。”与土地和乡村的亲近,仿佛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无论是在再现现实世界风景画还是个性平面化语言的画面再造的形成都一开始便于土地和乡村息息相关。在土地和乡村同呼吸共命运的绘画取向中,无不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油画进入二十世纪已不再满足于再现现实世界,逐步进入到对人的本性和个性语言的画面再创造的研究和探索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平面化的艺术语言形式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说起平面画,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绘在岩洞深处墙壁上的“洞穴壁画”就初露端倪。平面化的形式语言在印象派时期已经有明确的倾向,在塞尚、高更、和梵高的部分作品中已经能够看到作者在逐步的减弱所现物体的明暗、体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画面的形式布局和结构当中,塞尚以画面的独立表现为目标,从而实现了平面化。他对空间进行再构成,使二维画面可咀自由处理,而不再一味的拘泥于再现。应该说是从塞尚的画法之后,绘画史上开始出现了平面化的画面自立。梵高的作品,在东方绘画的影响下只保留了一些微弱的颜色变化。毕加索在其作品《梦》中突出运用了平面化的形式手法,将画面用舒缓的线条分割,填充色块,形成了具有立体主义语言特点和装饰性效果的油画。马蒂斯是法国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表现性画家之一,他笔下的物体完全是他在作品当中把人物和物体做出了极大地简化处理,有些作品中甚至只保留了物象的大致轮廓;其作品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和画面形的分割,将画面进行了平面化的组织、表现,达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抽象主义的绘画当中,多数作者更加彻底的放弃了现实世界,更为自由的在画面上进行着形与色的自由组合,用更为直接的个性语言传达着对世界的认识,代表性的画家有米罗、克里、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等。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里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康定斯基的热抽象绘画,画面热情,色彩跳动,充满运动感;蒙德里安的作品相比之下则显得安静、理性,简单的色块对比和线条分割,展现着画家对世界和画面平面化语言构成的理性思考。

由国内绘画的发展和演变来看,传统的中国画主要是由平面化的形式语言构成,但由于文化背景和认识的不同,其视觉构成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由于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不少油画家,但运用平面化形式语言进行表现创作且能够融汇中西美学思想的为数不多。主要的代表性画家有:四五十年代的林风眠由于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思想特别是马蒂斯等画家的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平面化表现形式的油画,成就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在他的影响下,现代画家吴冠中也形成了运用平面化形式语言结合中国文化和审美特点的绘画形式。另外,现代还有画家如:王克举、谭平等在不断地探索能够融汇中西审美的平面化表现形式,并取得一定得成就。在探索的过程中,作为中国的画家面临着西方审美思想和东方审美思想的碰撞,西方的绘画材料和中国传统审美根基的不协调等问题。虽然西方油画当中也存在大量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的绘画形式,但毕竟审美的根基不同,不能完全适合画面意图的表现。绘画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观看,观看中将审美意识、意图与现实世界融汇,形成最终的画面。平面化表现语言应注重展示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最初的观看中将本民族的审美融汇到画面的平面化形式语言当中。绘画发展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对平面化形式语言的研究符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符合绘画中主体意识增强的发展趋势,亦将促进绘画个性化语言展现。

提出问题:

研究切入点:

在国内外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在《乡村》创作中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中,更直接的体现画面视觉语言本质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题目篇四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四、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六、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七、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存在的问题

4研究方法及思路

5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论文的创新

第1章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理解教育范式

1.1.2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课程改革

1.3.1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2章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解读项目学习

2.2.2建构主义

2.2.3多元智能

2.2.4实用主义

2.3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必要性

2.3.2科学性

第3章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项目实施过程

3.2.4项目反思

第4章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1.有关教育的开题报告

2.美术类论文开题报告

3.学前教育的开题报告

4.小学音乐教育的开题报告

5.有学前教育的开题报告

6.美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7.学前教育美术的开题报告

8.家庭教育的开题报告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题目篇五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存在的问题

4研究方法及思路

5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论文的创新

第1章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理解教育范式

1.1.2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课程改革

1.3.1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2章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解读项目学习

2.2.2建构主义

2.2.3多元智能

2.2.4实用主义

2.3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必要性

2.3.2科学性

第3章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项目实施过程

3.2.4项目反思

第4章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