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竹笛的演奏技巧论文 浅析竹笛流派的演奏风格技巧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论竹笛的演奏技巧论文 浅析竹笛流派的演奏风格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中国人民留下了经久不衰巨大的宝贵财富,而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各有特色,不管像葫芦丝还是巴乌,马头琴还是二胡,不管京剧还是越剧,舞蹈还是歌唱等等等等,都沉淀出民族音乐的精华。竹笛,亦是如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流传至今。
竹笛,俗称笛子,横笛。作为民族乐器之一,常用于独奏,合奏以及乐团演出等,在我国各民族地区,都广泛被人所知,本身具有浓厚独特鲜明的表现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一 竹笛流派
自有着强盛文明和发展的唐朝到现起,到19世纪50年代,竹笛从发展到没落,再到近代兴起,更是发展到一个巅峰的高度,以南派,北派,再到新派,和曲祥为代表的派系,他们对笛子的发展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一)南派
自古江浙地区富饶,人才辈出,南派竹笛代表人物有:赵松庭,陆春龄等大师以坚实的民间音乐功底创作和改变了一系列至今脍炙人口的竹笛独奏曲,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1.江南丝竹
在江南水乡,尝尝演奏南方戏曲音乐,江南小调等。以圆润典雅,又以秀美醇厚为特色,具有典型的曲笛特色,气息比较平和,舌头动作较小,指法讲究出手就是颤音,叠音,赠音,打音等技巧,南派竹笛陆春龄接受的主要是江南丝竹和昆曲等民间艺术,并且从中吸取了大量而丰富的艺术营养,他是我国南派竹笛解除的代表之一,被国内外的听众誉为“魔笛”,他不但是笛子演奏家,并且还是一名音乐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多产的民族器乐的作曲家,经他改变和创作的许多笛曲,已经成为很多笛子演奏家和演奏者常常演出和比赛的必选曲目,他从事民族音乐很多年,在这么多年中,其气口精微,指法之奥妙,音色纯净,并且风格独树一格,韵味和音色都是有相当大的特色,尤其在丝竹这一方面,兼容并济,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流派。陆春龄演奏的比如《欢乐歌》《梅花三弄》等都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江南丝竹的流传于苏杭一带,我们知道他们民歌旋律是以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的骨干音以级进为常见,有些跳进的特性乐汇也可以转位花边,曲子调性的风格婉转清新流畅,且圆润而细腻,指法将就轻盈灵敏,并且迅速和力度始终,小颤音是典型代表,可参《欢乐歌》一曲。
2.昆曲
昆曲流传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剧种的腔调流畅悠远,轻柔婉转,又有雄劲意浓。竹笛主要是为了伴奏唱腔而用,一般来说,演奏者会按照演唱中讲的凤头,豹尾等:起音出字有喷口,收字归音要率,中间的行腔有起伏变化这些要求去演奏,所以,竹笛在昆曲中演奏特点是刚柔相济,力度变化大,腹震音突出,运指要有力而富有弹性,要求干脆利落。
竹笛演奏大师赵松庭先生是浙派的代表,在浙派一系中,演奏的风格主要特征就是,他打破了南派和北派风格的局限性,吸取不同的特点化为己用,江淮地区的民歌是典型代表,有南北特征,但没丝竹那么频繁,有些旋律比较曲折丰满,曲调风格婉转秀美,并且从唢呐移植技巧“循环呼吸”,例如赵松庭写的《早晨》一曲,从引子就出现循环换气这一技巧,贯穿整个曲子,有叠打颤技巧,还带有剁音花舌等技巧。
南派以出手,叠、打、颤丰富的技巧形成了江浙地区独特浓厚的风格,通常为江南丝竹昆曲所伴奏,表现力比较注重内在美,一种江南吴侬软语的风格,所演奏用的笛子以,C调以上竹笛,叫做曲笛,音色柔美,婉转细腻,韵味十足的演奏风格。一般来说,江南丝竹都有一定的演奏形式:慢板,中板,和快板。但有时候合奏为了避免拖长,只演奏慢板和快板。南派脍炙人口的作品有《姑苏行》《水乡船歌》《早晨》《鹧鸪飞》《小放牛》《欢乐歌》《中花六板》等。
赵松庭:竹笛演奏家,1924年出生于浙江东阳,9岁叶小苟学习竹笛,14岁就担任剧团的正吹(类似现在首席),16岁中学毕业之后,参加昆曲班,师从民间艺人叶小苟,后入锦堂师范学习,上海法学院毕业,曾担任缙云师范学校音乐老师,建国后,考入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参加过抗美援朝,后来创作出大量竹笛独奏曲,如《早晨》《婺江风光》《采茶忙》《幽兰逢春》《鹧鸪飞》《三五七》等作品。
赵松庭从唢呐移植首创的竹笛循环换气,对后人有着莫大的启发,从他自己的作品《早晨》《三五七》《幽兰逢春》《鹧鸪飞》,再到《春风遍江南》《西湖春晓》《水乡船歌》等近代大部分竹笛独奏曲有着卓越的贡献。
(一)北派
一提到北派竹笛,就会对南派和北派所对比了,南派以雅致细腻取胜,然而北派在竹笛风格上则以粗犷豪迈见长,主要受到河北一带梆子的影响,还有山东山西蒙古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区。竹笛演奏的棒子戏曲音乐,二人台音乐和山歌小曲等,音色比较高亢嘹亮,以模仿戏剧唱腔和自然的音响,有北方梆笛特色,演奏时有力度,并且气息的气流较大,舌头技巧多,经常使用花舌,吐音,喉音这些技巧,在指法上喜欢用滑音,历音,剁音,飞指等技巧,北派老一辈的艺术家以冯子存和刘管乐等大师为代表,他们对北派竹笛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冯子存:外号“吹破天”,北派代表人物之一,1953年在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的大会中,冯子存将笛子以独奏形式推向了舞台,演奏了他自己创作的《喜相逢》《放风筝》2首笛子独奏曲,奠定了他在中国笛坛的位置,因为北派竹笛具有豪迈粗犷和热情奔放的特色,冯子存把吐音,滑音,剁音,花舌等多种北方技巧融合运用,在乐曲中演奏出抹音,滑音等多种音色。
刘管乐:北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演奏的音色高亢坚实,具有热烈的光彩性,创造出笛子模拟虫鸣鸟叫的声音,由于受到河北梆子的影响,他在演奏的过程中常常用顿音,短颤音及花舌加滑音等技巧来装饰乐曲。用单吐,灵巧的音色,像作品《卖菜》《荫中鸟》《和平鸽》等曲子为代表曲目。
二人台音乐主要刘闯黄河中上游,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晋西北大同等地区;另外还有在陕北存在的秦腔,是包括葬礼中的哭腔有着渊源关系,在秦腔中,竹笛出现的颤音技巧,模仿板胡中的揉音,使曲子更为生动,贴切,比如马迪创作的《秦川抒怀》和戴亚演奏的《秦川情》都很有特色。
北派竹笛一般都是以小笛子见长,比如小G调,F调,E调等,尤其像代表曲目《扬鞭催马运粮忙》《五梆子》《喜相逢》《挂红灯》《万年红》《荫中鸟》等作品,几乎都是用的小G调笛子。
在北派竹笛演奏技巧中,不同于江南丝竹的“出手叠打颤”,而是以丰富的演奏技巧,比如剁音,花舌,飞指等一些在北派竹笛中经常用到的技巧,效果则十分夸张,另外,还运用到滑抹揉压等演奏技巧,可以体现到北派粗中有细的一面。演奏手法对于梆笛占有很大的比重,除了在装饰音形成了北派的独有风格,而且对于乐曲中也会有控制力和体现里的作用,当演奏手法成为乐曲发展的决定性时,梆笛就有了独有的魅力,让人印象深刻。
总体来说,北派演奏很强调一种夸张的力度,和强调一些乐曲的跳动感,并且还强调艺术的美感极其歌唱性,像大量使用吐音的曲子,体现北方人欢快活泼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性和夸张性。
(三)新派
自19世纪50年代后,除了以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南派和以冯子存,刘管乐为代表的北派,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极为浓烈差异的艺术差异对比,经过一系列漫长的发展逐渐成型,遂成为中国笛子界主要的两大派别,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五十年代后期,以著名竹笛演奏家刘森为代表,开创了一条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有着极其有着激情和新生活的气息演奏,在笛坛和曲祥为代表,以山东风格为对比,有着鲜明的演奏风格,发展到现在的“新派”。
新派,顾名思义,和我们传统所说有着不相同的南北两派之间的区别,新派不像北派那么粗犷豪迈,也不像南派那么优雅细腻,而是极富有抒情和歌唱性,新派演奏风格不管从气息方面,还是手指运用方面,运用舌头的方面等,都跟南北两派不一样,比如曲祥的沂河欢歌,比如刘森的牧笛,都是突破传统竹笛技巧,不同于南北派别,但是又融合两派的技巧,有着独特的田园生活风格的魅力。
在《牧笛》一曲中,刘森运用了和传统气息不一样的气息方法,这些技巧在两个派别都属于比较少见的,但是富有独特音色和感觉的魅力,采用有着密度比较大的气滑音和气震音,因此他所演奏的牧笛,不管从演奏还是听起来都充满歌唱性的美感,而且在牧笛的引子中,把这两种方法都运用的很好,并且艺术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曾经赵松庭大师就说过:“他的这种方法堪称一绝”当然,我们也承认,所听到的这种演奏技巧其实是指滑音所无法相比的,个人认为这正是刘森在竹笛演奏和个人欣赏给听众带来的特别之处,跟南派北派都无可比性。
刘森所改变创作和移植许多曲子,如《霍拉舞曲》《牧笛》《山村小景》《云雀》《天鹅》等,都对后人产生影响。除了有刘森所开立的新派之外,还有以山东派系,曲祥为代表的派系,也是融合了南北差异不同,扬长补短,以北方的代表,又和北派炫技手法所不同的演奏方法,折服了大批听众。
曲祥的作品,笛声嘹亮,在多年的演奏中,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像《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清泉话喜讯》《向往》《沂河欢歌》《走进快活岭》等几十首题材广泛的作品,有着热情,气象万千富有魅力的竹笛演奏风格,苦心钻研和演奏长笛八年多,又丰富了自己的演奏技艺,创造出有区别与刘森的新派的演奏手法,被誉为“山东一派”,还曾和曲广义合编《笛子练习曲选》,对于笛子初学者和达到一定层次的人,都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和指导作用,并受到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通令嘉奖》和享受国务院征服特殊津贴。
二 竹笛演奏技巧
在近代竹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民艺术家们不满足只是单纯技巧处理的方面,在逐渐完善竹笛乐曲的处理中,慢慢也对乐曲现代处理方法提出了改革和改进,比如音准音色和对于乐团中的地位都进步,不管在乐曲独奏和乐团伴奏处理中,音准和音色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乐曲表现的基础和前提,而然这一情况通常会发生,出现音色不准的情况,这一方法很难解决,如果音色和音准有失偏差的话,那么对于乐曲整体将大打折扣,在民族乐器中,竹笛制作方面先天优势并不是很足,因为收到竹笛本身竹子结构,和演奏者视唱练耳或者练习方法习惯这些因素影响,对于音准没有良好的把握和自身音乐层次修养不够,导致部分人对于音准不敏感,吹出的乐曲,往往不尽人意,所以说,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后期通过遵循科学的制作竹笛的方法,和逐步完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训练中,这一弊端才得以改善,是可以把竹笛音色音准解决好的。
(一)竹笛构造因素
竹笛首先要解决自身音准问题,得从竹笛自身结构开始了解,会对音色完善有帮助,竹笛通常一般用于竹子制作,当然近期也有许许多多的其他材料制作,比如高复合塑料制作的笛子,和乌木制作的笛子,还有红木檀木等一系列严格不算传统竹子制作的材料,在音色方面各有千秋,但是,对于传统竹笛来说,顾名思义,竹笛竹笛就是竹子制作的笛子,如果换成其他的材料,虽然构造结构都有所不同,但,已经脱离了竹笛的范畴,属于笛子种类的一种,当然他们也对竹笛改革和改进有着莫大的帮助,但是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围绕竹笛的主题,不会脱离这个范围。
前面我们说到,除了其他材料,传统的竹子,一般通常产地不同,所制作的竹笛各有优点和缺点,像浙江杭州地区的白竹制作的竹笛发音清晰明亮,还有江西安徽地区所产的紫竹,发音柔和一些圆润一些,还有近代所发展的改善的湘妃竹,优点是不容易裂,铁心竹音色实在,不容易发飘等优点。虽然这些来自不同的产地作成的笛子,但是,并不是材料好,就可以做出好笛子,好的竹笛是可遇不可求的,对音准音色都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我们手中有不错的笛子,但是演奏中,笛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厚一点的笛膜不容易震动,但是声音扎实,相对薄一点的笛膜虽然容易震动,音色较为明亮,但是缺点是在曲笛中运用会相对缺少些韵味,所以选好笛膜也是每个人需要注意的地方,对音色有不一样的影响,这点我们应该注意。
(二)演奏者自身因素
除了竹笛自身之外,演奏者也是对音色音准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知道,有的时候因为气息,口风,嘴型和演奏姿势这些因素导致竹笛音色和音准忽高忽低,当然还有各地区气候不一样,演奏的音准也是不一样,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找到原因去克服,我们在演奏和练习过程中,自身需要有着良好的音乐概念,就像初学者吹曲子的时候,自身听不出来自己出的乐曲有些地方音准不够的地方,但是,像对于音乐有一定造诣的人们来说,他们就很容易听出来别人的缺点,这就是初学者没有音乐和时间的沉淀,这一点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过了初学的阶段还依然音准有问题,这是自身不注重音色和音准导致的,需要对音准有着正确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标准的音准,并且需要自身不断调整,要对视唱练耳方面加强训练,不能忽略了自身耳朵对音准的要求,因为在乐曲演奏中,也会有一些人对别人的音准很敏感,但是往往对自己的音色听不到,所以说,就会对自己音准忽略,而这种解决方法需要很多方法来解决,因为,鉴于竹笛技巧的因素,有些演奏者会只顾着某个地方的技巧忽略了自己本身的音准;还有一些演奏者会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竹笛乐曲中的指法太注重,却不知道竹笛自身结构独有的特点,把音准忽略了,就像同音作2的中音1这个音,有的笛子音准很标准,但是有的笛子却音准偏低,有些笛子却偏高,所以我们要通过自己耳朵对于音准的敏感度,来不断完善自身的音准,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乐团中,一般往往都是很多声部一起演奏,但每个人对于音色音准和自己与他人的合奏中,方法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训练自身的良好团队协作能力,跟独奏不一样的是,自己演奏,只需要注意伴奏和节奏等问题,而乐团伴奏中,需要我们多注意别人音色和音准,时时刻刻注意别人的音准,尤其在与西洋乐团伴奏中,要尽量把音准吹的准一点,这样才能对音准有所帮助,以上这几点都是对音准有比较大的制约因素,我们在今后的吹奏中,一定要克服。
除了以上所述几点,我们平时演奏,对气息也需要注意,从技巧来说,我们发现有些地方,笛身在演奏中,向里稍微靠拢一些,容易吹奏低音,把口型保持住,对高音比较容易吹奏,但是,如果这种方法过度出界的话,比如太靠外面,音准容易偏高,加上气息比较冲的话,就对演奏本身音准造成不便,太过靠里,那么就会使音准偏低,在演奏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不断调整演奏姿势,口型,气息和持笛方法等种种不同的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避免这些容易出错对音乐作品有印象的状况,并且气息运用中,气流缓急的运用方法都会对演奏的音准造成不同的状况,如果不做反应和调整,音准就很容易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这些情况一定要避免和改进。
(三)演奏方法因素
之前对于提到竹笛自身构造之外,然后综合所说的气息控制、口风问题等,但有些竹笛依然有偏差,这种情况就会需要我们自己手指去改进原来不同与指法的方法来控制只准,譬如C调竹笛同音作5的情况下,我们吹高音6这个音,前提说到,有竹笛本身因素的原因制约,导致这个高音无法完美演奏,那么就需要我们加强气流的气息控制和口型控制,但是如果这种方法依然不能解决之外,我们除了放弃这根笛子之外,难道没有别的方法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有!解决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演奏这个指法需要,放开一孔和四孔,按二三五六这四孔,因为吹不上去,我们把按住的第二孔,稍微轻轻的放开半孔,也就是按二孔的一半,加上原来三孔五孔和六孔,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这种处理指法是我的专业老师,曹雪枫先生在自身演奏多年中,通过自身多年研究演奏和教学中,独创的指法,这种指法不仅完善的解决了高音吹奏不上去之外,而且音色音准都加以完善,并且不费力气,很容易控制,这样的话,不管笛子如何,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很具有科学性的方法去解决。
通过前面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得知竹笛演奏的音准是不拘一格的,但又脱离不了基本控制的一种乐器,没有自身一定层次音乐素养和通过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是独立完成不了的,世界是不断发展的,而我们竹笛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说,竹笛并不是朝夕就可学好的,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积累自身修养,丰富自身技巧之外,它还是漫长的道路,所以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指导,加上自身不断完善的理论知识,加强自身音乐修养,良好的音准观念,再有着技术和技巧上的训练,我们从各方面对音准的把握能力和气息与技巧的控制能力,才能不断完善自身演奏过程中的不足,逐步解决竹笛演奏中的很多问题。
结 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说的正是如此,各地人民衣食住行习惯不一样,也就造成了各地音乐有着相差很大的差异,譬如有的人喜欢流行音乐,有的人喜欢京剧,有的人喜欢歌剧,还有的人喜欢轻音乐等不同的品位,竹笛根据各地人民生活习惯不相同,所积累的文化观也有所不相同,笛子在几千年不断发展中逐渐发展到近代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
根据综上所诉,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不同于以前的世界,音乐有着无国界这样的说法,使我们中国民族器乐在外国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相比较中,他们在不断融合成长,是我们新一代民乐音乐者可以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不管和南北竹笛流派一样,还是和其他流派一样,“新派”竹笛演奏只有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才能不断汲取有利于自身流派发展的一种重要音乐素材,其中包括不管是外国音乐素材,还是国内的音乐民间艺术,都会以开放形式的姿态去接受对于自身发展有利的新生事物,这样我想,“新派”演奏流派的生命才会更好的延续下去,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值得高兴和欣慰的是,我们今天依然还能看到新派和南派北派等竹笛演奏家在舞台上依然充满激情爆满创作的身影,演奏家们以积极的姿态,以自己对的流派竹笛演奏艺术流派的感悟和责任,创作、演奏,许多大量带有明显新派竹笛演奏艺术流派的作品,而发展也进行着大胆的探索、进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