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浪费粮食论文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

2024-03-20 11:2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浪费粮食论文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浪费粮食论文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五篇)

从粮食安全保障来看,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篇1

据了解,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方针不动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一是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从总量方面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加强提高耕地质量力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逐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开展科研大协作、大联合,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

三是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基础上,通过生物技术、装备技术、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集成融合,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最大程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最大限度保障粮食、油料、生猪、蔬菜等农产品稳定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多元化需求。

四是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坚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安排,推进经营权有序流转,形成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基础,使种粮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有规模收益。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通过提供托管、半托管等生产性服务,降低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节约生产费用,提高种粮收益。灵活运用价格、补贴、金融、保险等多种政策工具,帮助种粮农民防范和规避生产风险,增加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五是切实抓好党政同责制度落实。看粮食问题不能仅从经济上看,要从政治的高度、社会的关注度来对待粮食安全问题。今年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第一年,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责任,不断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务必使制度安排发挥作用、见到效果。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篇2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依靠自身力量彻底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有力地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我国着力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库存充裕,今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比去年的474公斤增加了9公斤,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装满了中国粮。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国都有能力有信心保障“米袋子”安全,而且饭碗越端越稳,吃得也越来越好。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当前我国粮食供需形势总体较好,粮食供应有保障,但这并不等于说不存在问题,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粮食不安全事件仍有可能发生。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粮食安全还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硬约束、种粮效益比较低、区域性供给不均衡及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深层次问题。因此,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保持粮食安全战略的定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个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基石。在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再次把粮食生产目标确定为年产1.3万亿斤以上。只有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才能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弥补结构性失衡问题。针对粮食生产效益偏低的问题,要加强政策供给,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抓粮积极性,激发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持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挖掘粮食供给潜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型,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人均口粮消费需求下降,而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消费需求上升。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有限的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向耕地要粮食,也要向草原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些食物供给增加不仅能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而且能直接或间接替代传统主粮,为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从经济角度看,粮食种植效益低,有的地方抓粮食生产、保粮食安全的积极性不高。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更好地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肉盘子”“奶罐子”。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篇3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大食物观,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基础上,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关键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实到位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实到位。耕地重点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

——数量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中央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

——质量上,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用途上,严格落实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特别是高标准农田“非粮化”。

——科技上,重点是突破关键瓶颈,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分区域分品种补上农机装备短板弱项,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

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

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

要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抓粮责任,分解下达年度粮食生产目标,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扩种大豆和油料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行党政同责,推动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

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能保本、经营促增效,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篇4

摘要:本文作者针对目前出现的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简要分析了粮食安全的概念,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现状。进一步提出面对目前的世界粮食安全状况,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关键字:粮价上涨粮食安全

引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近年来全球粮价飙升,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世界银行相关报告显示截止今年二月底,过去三年里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上涨83%。仅20_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目前新的粮食危机正在形成已达成共识,面对粮食危机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的物质资料,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1996年11月,《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中重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事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可以看出粮食安全包括:(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食品;(2)最大限度地稳定食品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都能获得食品。

二、世界粮食问题的现状

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_年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自20_年3月27日,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其B级大米出口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每吨760美元,,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米价暴涨了30%,随后4月17日,泰国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吨的天价。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国际粮价上涨将使贫穷国家的1亿人口更加贫困,而就在粮价节节上升的同时,全球粮食储备降低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的全球粮食最多还能维持53天。

三、粮食危机产生原因分析

引发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从需求供给角度来分析,这一轮全球粮价上涨的实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条:

一是全球粮食总产量因严重自然灾害而降低。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灾害严重。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给世界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近年来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减产量更多。二是全球粮食消费量因经济复苏而增加。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人口增加,各国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从而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

三是燃料乙醇异军突起消耗大批粮食资源。出于应对“石油价格暴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备受青睐。燃料乙醇是生物清洁能源的一大品种,一些国家利用大量玉米等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导致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世界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四是生物柴油迅猛发展消耗了大量植物油资源。生物柴油是生物清洁能源的另一大品种。欧盟是利用菜子油、大豆油等作原料生产和消费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区。由于欧盟各成员国对生物柴油生产的投资迅速增加,因而生产能力迅猛扩大。这自然会导致植物油料供应紧张。

五是全球粮食储备量猛降。一方面,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粮食消费量增长。两种相反的作用必然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迄今,全球粮食储备量已减少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给世界粮食安全笼罩上阴影。

四、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世界性质的粮食危机,中国在开放市场条件下,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一)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努力扩大优势产区发展粮食生产。根据我国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各地比较优势,加大对粮食优势产区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这些地区良种引育、农技、农机、信息等服务体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增产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

(二)主攻单产,稳定增加粮食总产。在稳定基本粮田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努大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大力调整粮食生产结构,积极推进粮食向优质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粮食质量。

(三)加大优良品种和种粮技术的推广,建立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是今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把科技因素作为增产粮食的重中之重,努力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建立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最终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好中国的粮食问题。

(四)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加大对连接田间地头的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五)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关键是建立起耕地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长效机制,把耕地减少控制在最低限度,协调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矛盾,不断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为提高粮食产出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六)建立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粮食生产面临着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建立粮食生产抗风险的机制,提高种粮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风险规避和损失补偿机制。健全粮食期货市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作用。

大学生如何保护粮食安全论文篇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_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这就更要让我们居安思危的紧迫感.

居安思危,唤起人们增强粮食安全的意识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80%的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仅为210公斤。在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组织粮食合理分配和流通。到1984年,扭转了长期粮食短缺局面,人均粮食达到390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大丰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的粮食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由数量上的满足,向品种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发展,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56.7%和67.7%,下降到20_年的37.7%和46.2%,基本达到了小康要求。

立足国内,是由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特殊性决定的。依靠大量进口粮食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更不可靠。具体地说:其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二,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每年只有2.3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挤占其他粮食进口国家的份额,势必带动粮价上涨,影响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其三,依靠进口粮食必然受制于人,造成政治经济上的被动。其四,增产粮食,是主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限制国内粮食生产,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这个问题历史教训很深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积极开发“无形粮田”

节约粮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这些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以及粮食的比价不合理,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日渐淡薄,不爱惜粮食和浪费粮食现象处处可见。据有关专家调查测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粮食几百亿公斤,令人触目惊心。据原内贸部对22个省574个县1400多处的调查,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18.1%,约826亿公斤,其中有些是难以避免的,有些则可以减少或挽回一部分。如果能从浪费的粮食中挽回20%,一年即可增收165亿公斤,相当于全国一年增产的粮食,是不动一锄一镰的大丰收。为此,建议实施“节粮工程”,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减少粮食收获、运输、储存、收购、销售和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并形成节粮惜粮的社会风气。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