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2024-03-20 11:5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改论文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

1、默读和“速读”习惯;

2、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置疑和发问习惯;

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

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

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

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

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

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一决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学、否定接受学习。第二不论是对教师和是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时代是班里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面对“就近入学”的群体,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从未体验和感受到的,“没有相同的经历,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难有相互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地研究学生,必须站到学生的立场设计、实施教学工作。否则,欲速则不达。

初中语文复习课论文 篇二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为它一反传统知识传授的注入式、平面式,而改为启发式、主体式,思维完全置于开放有序的系列之中。

采用多维教学法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的新鲜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思维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辨。在组织争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辨,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

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辨,要引导求“常”。

4、对疑窦较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暗示的方法有多种:①“边缘”暗示。即围绕疑难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的“边缘”问题作设问启发,逐步导入并接近问题的核心。②“原型”触发。即拎出一般人头脑里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问题、新现象的特定场合下加以审视,就容易发现思原型维的缺漏的荒缪。③设疑暗示。即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难,打开通的真理的闸门。

三、善于抓住时机,点拨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常见的点拨有:

1、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与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

2、情境性点拨。即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新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去探求解决问题。

3、联想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就象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菌突然死亡而发明青霉素那样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迁移式点拨。这是启发学生从已知问题去思考与之相关的新问题的一种方式,却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经常引导学生求同或求异。

5、诵读式点拨。即在朗读中对学生指导,以此增强记忆,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三

对于“逆境”话题,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但是要写出感动点,选择材料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就成了行文的关键。

首先,选择材料一定要新颖。别具一格,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材料才能够实现最大的冲击力。

其次,就是在立意上的创新。在逆境中成长,这是最基本的立意,但是,如何来体现这个主题,如何把这个主题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揭示出来,这是本文的'关键。

像《丑小鸭》、《送东阳马生序》等课文就是“逆境”话题的题材。如:我们可以巧用《丑小鸭》中的实例,发挥想象,合理构思。丑小鸭对生活不断的追求和渴望,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丑小鸭正是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和逆境,最终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但是建议指导学生最好写成记叙文。因为记叙文最容易写,也最容易出彩,最容易成功。只要能选定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写清楚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在故事中是如何勇敢的面对逆境,做到行文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尤其是在最后如果能画龙点睛写主人公走出了逆境,这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记叙文。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论文 篇四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五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好几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呢?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如何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与教师的作用。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体现“生生互动”的精神,那么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的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优等生2人,中等生4人,学困生2人),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调整。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我将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每个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等各一名,组内每位组员都是发言人,每位组员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采取组长负责制,记录员负责记录每节课本组的意见和组员的学习情况,记录每节课每位组员的表现及发言情况。在每周五下午周会时,由各组组长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时表现好的组员,班长汇总每周的优秀小组(前两名),学校每周出光荣榜进行表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学习小组的基础与教师的点拨

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个人自学,自己去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小组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与教师的监控

在预习新知识之后,开展小组讨论,讨论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然后由各组成员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长把组员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后让其他组员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时,教师对小组学习讨论的内容要有明确要求,并进行方法的指导,防止学生不知道怎样讨论,借机闲聊、干别的事情,完不成学习任务。

4、合作学习小组的交流与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达到活动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及时更换自己的角色,(导演、听众、演员)以适应学习小组的变化。 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要进行交流,也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的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本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本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本课时的目标,突出关键问题、重点、难点,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并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5、合作学习小组练习与教师的评价

课内反馈检测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用预先在学案上设计好的练习题,从习题的难易层次,从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再板书出自己的答案,生生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解的形式,通过生生互讲,师生互讲等手段来解决。

二、合作学习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追求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组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究知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从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练习等方面加强和充实了各种类型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知识的迁移,提高解题能力、在学会使用某个知识点后,可以练习一些拓展、变式题。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及时理解,使认识范围更广,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加强团结互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由于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组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组员的共同努力,由此在学生中要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这也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习质量。

初中语文复习课论文 篇五

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学生既储备了知识去“应试”,又能提高其他应运能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这是每位教师都需面对的一个课题。语文复习课当然也不列外。如何进行语文阶段性复习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升华,以利于学生在阶段性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呢?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综合复习课是前提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过,所谓控制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根据反馈原理,要实现复习过程的最优化,就必须对复习信息实现目标控制、结构控制和质量控制,即定向、定序、定质。

教师备课这一环节就是一种定向控制。所谓定向控制,就是指每一阶段的教学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授课前先设计好教学目标。在45分钟内完成这三维目标,要以知识目标为中心,并要在此基础上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宜少而精,因为在45分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能力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绝不是简单机械的知识再现,而是要利用这一节课真正实现掌握重点知识,形成能力的这一目标。我们认为,阶段性考试前每一单元只需要一节课复习就够了,而不是用时间去磨练,去夯实。例如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可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字词目标,可筛选第一单元中重点掌握的字词,投影出示,让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识记。(2)仿句。

情感目标:对《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生命的意义》、《童趣》的主旨把握,要求用完整的话回答每篇文章的主旨,并出示主旨样板,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印象。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这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学会感情投入与作品产生共鸣,自觉提高思想素质。(2)语言表达,学会仿句。

这种三维目标设计的课,我们称之为综合复习课,考试前有几单元的范围就要有几节这样的复习课。将仿句练习作为课本文字迁移,运用到生活中的一项必备练习,贯穿在每一节综合复习课之中。

二、教师巧妙导演好每一节综合复习课是关键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开拍”之前,导演的工作是设计好一堂课的整个流程。在设计好教学目标后,安排好前后过程,可称之为定序控制。所谓定序控制,就是指对进入流动过程的信息在程序上进行科学组合,它是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重要手段。一节课的综合复习按先后可以从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不惜时,打好字词基础,减轻学生课下复习负担。综合复习课的三维目标以知识目标为中心,知识目标的时间要充足,知识内容要丰富。例如:字词复习,要预先出示要掌握的字词。这一阶段,不需要情感教育,只培养学生静静地去默念、静记的学习品质。这一阶段设计20-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但不急于测试,课下让学生再写两遍,下节课利用5分钟时间小测。这样可以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词,最可贵的是让学困生跟上了复习的步伐。

第二阶段:陈述一单元课文的内容、主旨,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这一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5分钟左右即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了25分钟左右的识记过程已有些疲倦。而这一阶段的开展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静思2分钟,然后才去抢答或以抽签的形式,让学生陈述课文内容及思想主旨,回答完毕后,教师要及时出示语言样板给学生补充、示范。根据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传输的要求,教师都要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收获。我们的看法是,不需要教学生怎样概括,只要多给他们形象化的语言,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模仿,久而久之就会水到渠成。

第三阶段:仿句联系常抓不懈,提高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仿句在语文教学中属于语言运用题,它不仅可锻炼思维能力,而且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能。安排在第三阶段,时间为15分钟左右,可设计两个仿句,锻炼学生迅速组织语言的能力。仿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常抓不懈,每一节综合复习课都应留15分钟左右的复习时间做这样的练习。

三、上好三个专题复习课,让学生信息倍增

阶段性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成绩提高,还要安排三个专题复习课,可称之为定质控制,所谓定质控制,指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深度,提高复习质量。

1.病句修改课。预先选取不同类型的病句,逐一归类,制成投影卡片或多媒体课件,以便节省时间,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病因。然后,留更多的时间进行联系修改。

2.阅读理解课。尽量选一篇完整文章进行阅读训练,保证学习阅读时间,在45分钟内完成阅读、讨论、回答、质疑、解决问题等全过程,并教给学生解决方法。

3.作文课。复习时讲评不宜太多,让学生课上阅读报纸、杂志、作文书等优秀文章,感受语言魅力,情感的表现及作文的形式等,可弥补学生课下一味做作业,没有时间阅读的缺陷。

四、学生学会复习是目的

对学生来说,复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老师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少给学生灌输一些死知识,多教学生一些方法,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上好一节复习课,无疑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开箱的钥匙,交给他们一点复习的方法。按照综合复习课的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两个单元,学生就会自动把握下一个单元将要做什么,怎样做,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学会复习是目的。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六

我省明年即将全面推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本学期教研组多次组织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发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过去那种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所以,一当学生放开了思维,而又没有很好地控制好时间,教学进度较为缓慢的时候,这种“积习”就不免抬起头来。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我认为老用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们常说: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等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再向学生提出。如果学生已经提到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老师(《教参》)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反动。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更何况对于中国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平等地(不是居高临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接触语文材料”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背多了语感就有了,书面语言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也就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写出的文字就能像韩愈说的那样“文从字顺各识职”了。现在许多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内,他们一谈起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无不回想起当年孩提时代读书背书的经历来。总之,要使得学生像会说那样会写,就要让他们多读书,多背书,多写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正道。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方式之一。”按照新课标精神,既要符合新课标课标精神,又要切实可行。下面我谈谈几种具体的做法。

一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方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采取开卷的做法,试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迁移。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二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情况

(包括课内外听说读写等方面)作一个基本评价,等第分“A、B、C、D”四级。互评是让学生做“考官”,通过公布条件、自报申请、考查通过等程序确定“考官”人选和资格。然后授予他们以职权,对学生的背诵、朗读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考试”。内容采取临时抽签办法确定。

三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平时的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情况,要记载下来,作为同学的学习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在期末评价当中要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由具体描述。

四结合:描述和成绩相结合。

以前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单一的考试成绩,现在,我们要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过程等情况作出描述,同考试成绩一道,记入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

五结合:学校与家长相结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和表现应该是有所了解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