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024-03-21 16:0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浅析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的高效教学策略

3、多媒体拼音教学点滴谈

4、浅谈小学语文游戏教学

5、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6、浅议如何建设小学一年级语文高效课堂

7、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8、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9、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10、微视频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1、探索小学语文情景化识字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

12、情境为链 游戏为珠 五措并举 助力教学

13、彰显教材内涵 夯实阅读教学

14、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15、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研究

16、儿歌开启童心 憧憬美好未来

17、互动,让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18、优化汉字教学与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9、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浅谈小学语文之“趣”

21、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有效性策略

2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识字能力培养初探

23、浅谈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

24、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

25、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

26、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思考和策略

27、课堂的“脸”在悄悄地变化

28、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趣味识字教学的策略

29、一年级语文教师的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30、试论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3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音乐选择

32、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策略刍论

33、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问题思考与对策

34、浅谈低年级语文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35、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

36、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37、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38、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部编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39、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40、科学识字写字 扎实语文素养

41、农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在“双减”下的教法探讨

42、新教材的拼音和识字教学的反思和探讨

43、试论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44、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梳理和思考

45、自学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预习设计

4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

47、统编本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策略研究

48、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学应把握三个“关键词”

49、巧用多媒体优化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例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字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讲故事,赏作品激趣。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家,如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史上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老师给学生讲一些大师们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并出示书法家的作品,适时对部分作品进行说明,引导学生欣赏、品评,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

2.游戏激趣。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教学时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如教学部首时,把各个笔画与我们生活事物联系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将做好的笔画头饰发给学生,让学生扮演,加上教师讲解,加深对笔画书写的掌握,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加强指导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练字先练姿”。可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小学生写好字的首要条件。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教育他们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安、臀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课桌一拳。其次,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反复讲解执笔方法,进行大量的个别示范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要手把手地教,反复提醒并随时纠正学生中错误的执笔方法,使之逐渐养成正确的执笔习惯,让同桌互相督促,在平时写字中起到督促作用。与家长形成齐抓执笔姿势的共识,请他们在平时家庭作业时一起随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教师示范讲解

(1)指导写笔画。写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在启蒙阶段,我们要重视笔画的教学。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八种,每当出现一种新笔画时,我们要给学生详细讲解它的运笔方法,并且边讲解边示范,对于个别学生,我们要手把手地教,使学生尽量做到“横要平、竖要直、撇像刀、捺像扫把”。对于变化的笔画,我们重点讲清楚它的变化之处,并进行比较,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便于掌握。比如教了平横后,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它还有两个小弟弟,引起学生的注意,随之示范写左尖横、右尖横,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讨论怎么写,老师只要适当地点拨,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写法。

(2)指导写偏旁。大部分的汉字都是合体字,由偏旁和其他部分组成。学生掌握了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遇到新的偏旁,我们给学生讲清写法,比如四点底,两边点大一些,中间的点小一点,最左边的点往左稍斜,最右边的点往右边稍斜,四点分开,托住上面;双人旁第一笔撇长只有第二笔撇长的一半,并且两撇的起笔要在一条垂线上……并在黑板的最上面写上这些偏旁,下面写上含有偏旁的字,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对于同一种偏旁在字的不同位置,我们要提醒学生写法也不一样,比如木字旁,作为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偏旁,可以写得伸展一些(例如李),作为下面的偏旁,撇捺则可以写成点(例如架),作为左右结构的字的左边的偏旁,横要缩短,捺要写成点(如村)。

(3)利用田字格,指导掌握字的结构。只有恰当安排字的各部分比例,写出来的字才美观,可是一年级的学生很难把握住这个比例,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田字格帮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然后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比如写水字,老师一边告诉学生竖钩、横撇、撇、捺各从田字格的哪里开始写,直到哪里结束,一边示范,再让学生照着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合体字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各种不同结构的字的各部分应在田字格的哪里,占多少位置。虽然是较难掌握的结构,但学生有了田字格这把尺子,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三、强化训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必然会让他们感到枯燥,甚至厌恶,因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训练。1.学写。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示范的字,学生照着写,有利于他们及时掌握,看着自己写的字,他们一定会有成就感。2.比赛写。在学生中间开展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好胜的心理可以激起他们写字的兴趣。3.比较写。将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4.临摹。一年级的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他们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因此让他们临摹,慢慢地就能找到手感。

四、评价激励

爱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充分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每次批改作业,我们都把学生写得好的字画圆圈,最漂亮的,进步大的在本子上画小红花,五朵小红花换一个笑脸,五个笑脸换一个小奖品,并把作业在班上及时展览。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的过程。为此,教师一定要从点滴抓起,要抓住小学一年级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单元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1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知识等。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用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的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二是根据情境图的信息,按知识板块有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三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 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是重点。

2、 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是难点。 学与教建议

1、 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2、 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 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课时分配:6课时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4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我都学会了吗?————————————1课时

第1课时

雪山乐园(整理复习)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课本第120页-121页 教学目标

1、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看,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你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这幅图画中包含了我们已经学过的所有知识,可以根据图画提出好多数学问题。怎么样,有兴趣吗?

二、整理复习“数的认识”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很多同学,这幅图分成了5部分)

2、由中心板块引入。

同学们,我们先看中心板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多,雪山乐园里有很多数学知识,我们来解决一下吧!”

左上角的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天上有小鸟;树上也有小鸟;有很长的台阶;有大树;一个小女孩在数小鸟;一个小男孩在台阶上走„„ (很好,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谁能完整的把刚才的信息说一遍。(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带数字的话说)

小鸟:天空飞着4只小鸟,树上有9只小鸟; 大树:有5棵树,左边有2棵,右边有3棵;

台阶:长的一段有10级台阶,另外两段都是5级台阶,(小男孩走到第10级台阶了)

„„数的真准确,你们是怎么数的?

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的,即:

1、

2、

3、

4、„„ 我是2个2个的数的,即:

2、

4、„„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看来这学期真的成长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3、一起来看一下有关小鸟的信息

天空飞着4只小鸟,树上有9只小鸟

在练习本上一起写出“4”和“9”,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汇报:

我发现天上飞的小鸟比树上的少,树上的小鸟比天上的多, (4<9,9>4);

我发现天上的小鸟和树上的合起来一共有13只;„„ 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还帮小女孩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鸟?”的问题。

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我们是用加法算的:9+4=13(只) 4+9=13(只) 你们真聪明,老师都没想到。

我一起来写出数字“13”,看一下13 是几位数?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3吗?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3?

4、 男孩走台阶

一起观察小男孩在干什么?(登山,走台阶) 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有10级台阶,小男孩走到第10级了。 观察的真仔细,眼睛真闪亮。

一起找到第7级台阶,下面的7级台阶;第5级台阶,下面的5级台阶;第15级台阶,下面的14级台阶„„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哪些知识?你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四、限时作业

学生先数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颜色时先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找出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这是一道“我说得数,你们摆算式”的小组活动(目的是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活动前先说明活动规则和要求,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第2 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1页 教学目标

1、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雪山乐园好玩吗?(好玩)想不想继续去玩?(想) 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我们一起看一下雪山乐园的左下角,有什么重要信息?

二、 整理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来吗?

大树:左边有8棵,右边有6棵

小朋友:来了11个同学滑雪,看见了6个。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一共有几棵树?

(2) 王飞的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 大家提出的问题真好,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先看“一共有几棵树?”

思考:要求“一共有几棵树?”需要哪些有用的信息?用什么算式?

结果是多少?

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要求“一共有几棵树?”就是把左边的8棵树和右边的6棵树合起来,用加法算式:8+6=或6+8=来计算。

用凑10法解决:

8 + 6 = 14 6 + 8 = 14 2 4 4 4

10 10 真棒,想的太仔细了。

(3) 解决“王飞的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 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滑雪小朋友的情况?

今天一共来了11位小朋友滑雪,王飞是第6. 请11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大家看看谁是第6个。(**是第6个) 讨论:要求出“王飞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需要怎样想? 学生汇报:需要从今天来滑雪的总人数11里面去掉我们从图上看到的(或王飞和前面的5人)6人,算式是:11-6 很好,真聪明。我们一起来算一下结果是多少?

11-6=5(人)

方法:凑10法;想加算减„„

三、 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又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感觉自己掌握的怎么样?

四、 限时作业

通过第一幅图提出“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球场上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学生完成练习后,要强调交流。

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谁涂的漂亮,以达到启发兴趣的意图。

五、 课后活动

先给学生讲明活动规则和要求,注意要求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以及对数位的认识,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进行活动。(灵活运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排序、大小的比较等方面的巩固练习。)

第3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7页 教学目标

1、 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 “认识图形”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大家喜欢冬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因为冬天有很美的雪花。还可以堆雪人。大家想不想堆雪人?(想) 雪山乐园里也能堆雪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二、 整理回顾

大家仔细观察右上角,你都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告诉大家吗?

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在堆雪人。他们堆的雪人好漂亮啊!

观察的真仔细,老师也发现小朋友们堆的雪人漂亮,而且还发现这幅图里包含很多不同的形状。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底座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水桶是圆柱体的。 真是优秀的小小解说员。

三、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呢?你喜欢什么?用橡皮泥捏一捏。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又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感觉自己掌握的怎么样?

五、限时作业 、数一数 填一填

2、找朋友。(连线)

3、请你说一说。 你能说

状1

第4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7页 教学目标

1、 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 “分类、比较、位置”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冰吗?(见过)知道冰能做成雕像吗?(知道;没见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雪山乐园里的冰雕好吗?

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二、 复习“分类、比较”

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我发现有很多好看的动物冰雕:有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小鹿;我发现有4只小兔子的冰雕,3只小猴子的冰雕,小兔子比小猴子多;我发现冰雕园里小鹿比小松鼠高;„

小结: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比较”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学会了比较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你能用这些知识再比较一下图中的事物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 复习“位置”

1、 再仔细观察一下,图中除了冰雕还有什么?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小组活动)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发现冰雕后面还有小房子;房子的烟囱往上冒出白烟;房子的后面还有大雪山;冰雕右边有棵大树;大树上面有只小鸟;小鸟前面有只松鼠;松鼠下面有只小兔子。

大家一起看小兔子在干什么? (在吃前面的胡萝卜。) 太美了,老师闭着眼睛就能想象出你们描述的景色。

小结:刚才大家介绍的时候不自觉的用到了我们刚学过的“形与位置”的知识“前、后、左、右”

2、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3、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前、后、左、右”啊?说给你的同桌听。

四、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感觉关于“分类、比较、位置”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回家说给你的家长听。

五、限时作业

1、帮妈妈整理一下

练习时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整理,然后按照统计表中的要求进行整理填写结果,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

2、圈一圈

练习是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里的情境图,想象出是前、后、侧哪一面照的?然后圈出来,练习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相应的例子,进行充分的练习。

3、说一说,比一比

练习时,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并引导用“谁比谁”表达比较的结果。

第5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7页 教学目标

1、 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这幅海底世界的图,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海豚、各种颜色的鱼、海螺、贝壳、水母„) 请你把发现的信息用一句完整的话说给大家听:

水母:有3只水母鱼:有9只海豚:有8只

,有5只

贝壳:有7只虾:有3只

,2只

,5只,

水草:左边有7根;右边有6根, 珊瑚:2只黄色的,2只绿色的,2只红色的。

二、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集体解决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黄鱼和绿鱼一共有多少条?

2、原来有8只海豚,游走了5只,还剩几只?

3、一共有几根海草?

4、一共有几个贝壳?

5、比一比那种颜色的珊瑚大?海豚和鱼谁重?那种颜色的贝壳大?

6、说出图中事物都在什么位置?

7、把我们观察到的事物画成统计表。

三、小组讨论,集体解决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有的同学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第6课时

课题:我都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第一册126-12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出示情景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学期要学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了,你们学的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二、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分组说说自己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自己数数,然后填在( ),同桌互相交流结果)

3、 第3题把每行种不同类的全出来 先观察,在动手圈,集体订正

3、出示第5题。

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先独立出算式,再交流,仔细看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捡了13个贝壳,你捡了5个贝壳,谁捡的贝壳多,我送你4个以后,怎样呢?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

4、出示126页第10题。学生先观察气球的颜色,找出规律,再涂色,最后讨论: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三、丰收园。

1、同学们,全册知识我们都学完,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收获。

3、交流结果(我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喜欢数学,数学很有意思;我在数学课上发言很积极;我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认真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我口算速度还要再提高。)

4、我们还要作生活的有心人,处处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老师看得出大部分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争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李会芳 2015年1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寻冬梅 2015年1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 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六单元“加与减

(三)” 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 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及时进行学习水平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进度安排

1 2.13—2.18 加与减

(一)(4/9) 5 2月12日报道 2月13日正式上课

2 2.20—2.25 加与减

(一)(5/9) 5

3 3.37—3.4 测试一(3/3)、观察物体(2/2) 5

4 3.6—3.11 测试二(2/2)、生活中的数(3/7) 5

5 3.13—3.18 生活中的数(4/7)、测试三(1/3) 5

6 3.21—3.25 测试三(2/3)、有趣的图形(3/4) 5

7 3.27—4.1 有趣的图形(1/4)、测试四(3/3)、整理与复习一(1/3)

8 4.3—4.8 整理与复习一(2/3) 4 4月5-7日清明

9 4.10—4.15 加与减

(二)(2/9) 5

10 4.17—4.22 加与减

(二)(5/9)

11 4.24—4.29 加与减

(二)(2/9)、反馈五(2/3)

12 5.1—5.5 反馈五(1/3) 2 5月1-3日劳动节 13 5.8—5.12 数学好玩(1) 5

14 5.15—5.19 加与减三(4/10) 5

15 5.22—5.26 加与减三(5/10) 5

16 5.29—6.2 反馈六(3/3)、 4 5.31-6.2端午节 17 6.5—6.9 总复习(2/5)

18 6.12—6.16 总复习(3/5)、反馈七(3/3)、统计(2/2) 19 6.19—6.23 反馈八(3/3) 5

20 6.26—6.30 整理与复习二(2/3)

21 7.3-7.7 总复习 5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单元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1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知识等。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用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的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二是根据情境图的信息,按知识板块有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三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 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是重点。

2、 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是难点。 学与教建议

1、 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2、 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 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课时分配:6课时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4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我都学会了吗?————————————1课时

第1课时

雪山乐园(整理复习)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课本第120页-121页 教学目标

1、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看,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你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这幅图画中包含了我们已经学过的所有知识,可以根据图画提出好多数学问题。怎么样,有兴趣吗?

二、整理复习“数的认识”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很多同学,这幅图分成了5部分)

2、由中心板块引入。

同学们,我们先看中心板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多,雪山乐园里有很多数学知识,我们来解决一下吧!”

左上角的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天上有小鸟;树上也有小鸟;有很长的台阶;有大树;一个小女孩在数小鸟;一个小男孩在台阶上走„„ (很好,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谁能完整的把刚才的信息说一遍。(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带数字的话说)

小鸟:天空飞着4只小鸟,树上有9只小鸟; 大树:有5棵树,左边有2棵,右边有3棵;

台阶:长的一段有10级台阶,另外两段都是5级台阶,(小男孩走到第10级台阶了)

„„数的真准确,你们是怎么数的?

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的,即:

1、

2、

3、

4、„„ 我是2个2个的数的,即:

2、

4、„„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看来这学期真的成长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3、一起来看一下有关小鸟的信息

天空飞着4只小鸟,树上有9只小鸟

在练习本上一起写出“4”和“9”,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汇报:

我发现天上飞的小鸟比树上的少,树上的小鸟比天上的多, (4<9,9>4);

我发现天上的小鸟和树上的合起来一共有13只;„„ 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还帮小女孩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鸟?”的问题。

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我们是用加法算的:9+4=13(只) 4+9=13(只) 你们真聪明,老师都没想到。

我一起来写出数字“13”,看一下13 是几位数?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3吗?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3?

4、 男孩走台阶

一起观察小男孩在干什么?(登山,走台阶) 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有10级台阶,小男孩走到第10级了。 观察的真仔细,眼睛真闪亮。

一起找到第7级台阶,下面的7级台阶;第5级台阶,下面的5级台阶;第15级台阶,下面的14级台阶„„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哪些知识?你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四、限时作业

学生先数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颜色时先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找出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这是一道“我说得数,你们摆算式”的小组活动(目的是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活动前先说明活动规则和要求,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第2 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1页 教学目标

1、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雪山乐园好玩吗?(好玩)想不想继续去玩?(想) 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我们一起看一下雪山乐园的左下角,有什么重要信息?

二、 整理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来吗?

大树:左边有8棵,右边有6棵

小朋友:来了11个同学滑雪,看见了6个。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一共有几棵树?

(2) 王飞的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 大家提出的问题真好,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先看“一共有几棵树?”

思考:要求“一共有几棵树?”需要哪些有用的信息?用什么算式?

结果是多少?

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要求“一共有几棵树?”就是把左边的8棵树和右边的6棵树合起来,用加法算式:8+6=或6+8=来计算。

用凑10法解决:

8 + 6 = 14 6 + 8 = 14 2 4 4 4

10 10 真棒,想的太仔细了。

(3) 解决“王飞的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 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滑雪小朋友的情况?

今天一共来了11位小朋友滑雪,王飞是第6. 请11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大家看看谁是第6个。(**是第6个) 讨论:要求出“王飞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需要怎样想? 学生汇报:需要从今天来滑雪的总人数11里面去掉我们从图上看到的(或王飞和前面的5人)6人,算式是:11-6 很好,真聪明。我们一起来算一下结果是多少?

11-6=5(人)

方法:凑10法;想加算减„„

三、 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又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感觉自己掌握的怎么样?

四、 限时作业

通过第一幅图提出“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球场上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学生完成练习后,要强调交流。

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谁涂的漂亮,以达到启发兴趣的意图。

五、 课后活动

先给学生讲明活动规则和要求,注意要求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以及对数位的认识,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进行活动。(灵活运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排序、大小的比较等方面的巩固练习。)

第3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7页 教学目标

1、 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 “认识图形”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大家喜欢冬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因为冬天有很美的雪花。还可以堆雪人。大家想不想堆雪人?(想) 雪山乐园里也能堆雪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二、 整理回顾

大家仔细观察右上角,你都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告诉大家吗?

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在堆雪人。他们堆的雪人好漂亮啊!

观察的真仔细,老师也发现小朋友们堆的雪人漂亮,而且还发现这幅图里包含很多不同的形状。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底座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水桶是圆柱体的。 真是优秀的小小解说员。

三、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呢?你喜欢什么?用橡皮泥捏一捏。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又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感觉自己掌握的怎么样?

五、限时作业 、数一数 填一填

2、找朋友。(连线)

3、请你说一说。 你能说

状1

第4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0-127页 教学目标

1、 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 “分类、比较、位置”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冰吗?(见过)知道冰能做成雕像吗?(知道;没见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雪山乐园里的冰雕好吗?

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

二、 复习“分类、比较”

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我发现有很多好看的动物冰雕:有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小鹿;我发现有4只小兔子的冰雕,3只小猴子的冰雕,小兔子比小猴子多;我发现冰雕园里小鹿比小松鼠高;„

小结: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比较”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学会了比较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你能用这些知识再比较一下图中的事物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 复习“位置”

1、 再仔细观察一下,图中除了冰雕还有什么?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小组活动)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发现冰雕后面还有小房子;房子的烟囱往上冒出白烟;房子的后面还有大雪山;冰雕右边有棵大树;大树上面有只小鸟;小鸟前面有只松鼠;松鼠下面有只小兔子。

大家一起看小兔子在干什么? (在吃前面的胡萝卜。) 太美了,老师闭着眼睛就能想象出你们描述的景色。

小结:刚才大家介绍的时候不自觉的用到了我们刚学过的“形与位置”的知识“前、后、左、右”

2、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3、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前、后、左、右”啊?说给你的同桌听。

四、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感觉关于“分类、比较、位置”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回家说给你的家长听。

五、限时作业

1、帮妈妈整理一下

练习时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整理,然后按照统计表中的要求进行整理填写结果,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

2、圈一圈

练习是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里的情境图,想象出是前、后、侧哪一面照的?然后圈出来,练习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相应的例子,进行充分的练习。

3、说一说,比一比

练习时,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并引导用“谁比谁”表达比较的结果。

第5课时

课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27页 教学目标

1、 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然后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回顾整理所涉及的知识,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这幅海底世界的图,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海豚、各种颜色的鱼、海螺、贝壳、水母„) 请你把发现的信息用一句完整的话说给大家听:

水母:有3只水母鱼:有9只海豚:有8只

,有5只

贝壳:有7只虾:有3只

,2只

,5只,

水草:左边有7根;右边有6根, 珊瑚:2只黄色的,2只绿色的,2只红色的。

二、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集体解决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黄鱼和绿鱼一共有多少条?

2、原来有8只海豚,游走了5只,还剩几只?

3、一共有几根海草?

4、一共有几个贝壳?

5、比一比那种颜色的珊瑚大?海豚和鱼谁重?那种颜色的贝壳大?

6、说出图中事物都在什么位置?

7、把我们观察到的事物画成统计表。

三、小组讨论,集体解决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有的同学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第6课时

课题:我都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第一册126-12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出示情景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投影仪、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学期要学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了,你们学的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二、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分组说说自己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自己数数,然后填在( ),同桌互相交流结果)

3、 第3题把每行种不同类的全出来 先观察,在动手圈,集体订正

3、出示第5题。

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先独立出算式,再交流,仔细看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捡了13个贝壳,你捡了5个贝壳,谁捡的贝壳多,我送你4个以后,怎样呢?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

4、出示126页第10题。学生先观察气球的颜色,找出规律,再涂色,最后讨论: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三、丰收园。

1、同学们,全册知识我们都学完,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收获。

3、交流结果(我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喜欢数学,数学很有意思;我在数学课上发言很积极;我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认真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我口算速度还要再提高。)

4、我们还要作生活的有心人,处处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老师看得出大部分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争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李会芳 2015年1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寻冬梅 2015年1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 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