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性论文(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6篇)

2024-04-12 10:0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研究性论文(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研究性论文

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观察学习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比较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从中探求出内在规律和本质,再有效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突破学习重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一、明确观察目标,推动观察学习的有效开展

目标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明确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在开展观察学习时,观察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学习的实际成效。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确保观察学习的有效进行,提高观察学习效果,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根据教学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和目标,合理安排观察时机和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时,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式图,并提出“太阳系的组成成员有哪些?”“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他们应如何排列?”等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

二、优选观察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观察热情

地理是一门观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观察内容丰富,观察形式多样,既有地图、景观图、插图、挂图等图片观察法,有现实世界中自然现象、人文环境等课外观察法,又有石膏、磁铁矿、金刚石等实物观察法,还有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动画演示的观察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灵活地选择观察学习法,借助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点燃学生的观察热情和探究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规律等一些抽象的自然现象规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总结规律,主动获取知识。

三、科学指引学生,强化观察学习的实效性

观察学习并非单纯地从表面观察对象后得出表面特征,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思考、分析和探讨观察对象,挖掘观察现象背后蕴藏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受知识、经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高中生在观察事物时容易停留在观察对象的表面现象和明显特征上,忽略了观察对象的内在本质,所以在开展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透过现象把握内在本质。

如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笔者一边让学生观察热力环流示意图,一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单圈环流是我们在: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这三个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倘若去掉地球不自转这个假设条件,那么大气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如果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注重课外观察,提升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

地理知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而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积极开展多种课外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实地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完有关《地形》《地貌》的内容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去所在城市的制高点,实地观察城市的地形、地貌和河流情况。

总而言之,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观察学习法,明确观察目标和任务,并注意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充分挖掘和把握观察现象隐藏的本质规律,同时积极开展课外观察,提升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增强观察学习的实际效果。

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自主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现实的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 自主学习法 应用

2001年新课标颁布后,倡导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由重教的教学方式逐渐向重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方式发生变革后,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定变革,原有的语言法等教学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探究法、合作法、自主学习法等新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索,从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后为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高中地理教材增加了图片、插图等素材。高中地理属于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只有学生的地理知识达到活学活用将来才会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自由翱翔。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开展自主学习,首当其冲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学习兴趣提升后,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才会加深,主动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由于高考制度的约束,侧重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识记,在课堂中地理教师为了提高学科分数,便采用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大破坏了地理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新课改后倡导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采用自主学习法。为改变地理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学校情况以及学生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历史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根据本地区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具体分析其成因及特点。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地理知识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二、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

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教师情感的改变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传统的高中教学条件下,由于语数外在高考中所占分数较大,语数外教师无论在评职称、发奖金还是地位上均高于地理教师。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相同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一部分被视为副科的学科教师很难接受被边缘化的现实,产生不良情感,并将这些不良情感宣泄到课堂中。在教学中采用高压政策,给学生以严师形象,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新课改后自主学习的实施首先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严师的形象,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提出自己疑惑的时间与空间,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良好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要传授的学科知识。为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教具情况设计出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探索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设计优秀的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教师同学生一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采用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激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和练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为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刚.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观之我见[J].才智,2010,(3).

[2]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4).

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当今社会,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工作群体,要想赢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依靠众多大小群体的创新能力,而群体的创新能力则来自于众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其中,培养探究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一般是指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正确运用探究式习学方法,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就大不一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教师不再大篇幅地讲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

首先,在地理新课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说明和补充;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准备简单的实验用具,教师提供一些专用器具,做好配角。如在讲地球自转方向时,新课程内容只用语言叙述了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没有给图像。学生往往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不要立即演示说明,上课前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小球,最好是小地球仪,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实验、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再作一下演示,把课本上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就会很清楚地认识到差异产生的原因,既解决了问题,又掌握了知识。再如在讲“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提供实验用具,教师简述实验步骤,学生动手去做,然后通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形成结论性的文字,最后教师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教师稍加指导便可让学生掌握。学生由于是亲身体验所得的直接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所以他们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根本不用死记硬背。

上复习课时,也可以对课堂形式进行创新。以前的复习课大多是教师先把知识一一罗列,然后再做几道习题了事,现在可以大胆抛弃以前传统的做法,尝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回忆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内容时,教师只给了一个主题:给你一个地球仪,你能用它来做哪些地理实验(允许添加一些必要的辅助器材)。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头进行探究的研究,研究后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想法,看看谁的想法最奇特新颖且合理可行。接着教师将他们所需要的器材发给他们(事先教师将学生有可能用到的器材准备好),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认真设计探究方案,并一起动手实践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作好探究报告,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提出方案有:

(1)拔动地球仪让它转动,从南极和北极分别观察得出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2)用较强的光透过一块红色玻璃照射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夜半球、昼夜交替以及东早西迟。

(3)晨昏线及其视运动以及其与经线夹角的变化。

(4)认识观察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5)拔动地球仪让它转动,用一束强光水平照射,观察直射点的移动,从而说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6)用较强的光透过一块红色玻璃照射地球仪,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转,得出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7)观察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范围和变化情况。

通过同学们这么多的探究实验,串联了地球运动的许多知识点,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样的课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了基础。

新课标安排的问题研究的学习更应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将学习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作业的形式交上来,教师简单地总结。如课本51页的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学习。学生通过读图,认识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通过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和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问题研究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把课本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探究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因此,探究式学习方法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出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塑造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创造科学的氛围。

(全椒县全椒中学)

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促进自身技能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学习,基于相关目的有效学习,促进自身研究能力的有效提升,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探究方法,促进开放式学习方式的有效形成。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书本中、社会中以及生活中获取知识,通过课堂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对其进行研究,保证分析的问题具备较大价值。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比如:研究资源短缺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当地的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利用学习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观察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在课内、课外完成。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对图进行观察,理解其中的内涵,保证在其中能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这种观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思想等都能被激发。因为地理学科存在直观性,其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等,能够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比如:引导学生对京九铁路地形图进行观察与研究,观察其中含有的城市、河流等,并根据该线路的原理,分析该线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能力,自愿参与到问题观察过程中。

二、实践能力

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是除了课堂以外的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学科知识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实践活动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学生养成合作精神。

在课外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研究课题进行选择与研究,保证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去,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因为研究性学习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养成动手动脑能力。基于教师的积极引导,根据某个问题进行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现象、产生的规律进行了解,获取正确的学习结果。

在地理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学会操作,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中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生活条件与社会现实,选择一些有意义、具备社会背景的相关材料,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与研讨,实现相互合作学习,保证在这期间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某个问题的存在,学生还能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提升。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在不同程度上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或者课外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需要引导学生自行对研究目标、话题等进行设计,每个学生在这期间都有发言的机会,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

四、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地理知识与人们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当前,社会存在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都影响着人们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所以,实现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促进研究方法的获取,保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充分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学习多元化的知识,借鉴先进经验,培养自身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科学技術在不断进步,学科知识也得到延伸,为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联合,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关注和认识。期间,学生也可以善于发现其中的观点和意见,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不仅能相互交流、互相沟通,还能对自身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

五、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提升地理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要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还要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才是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高中地理教学更是如此。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地转换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转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启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运用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地理课程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方面,老师应该重点关注知识本身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作为地理课程的主干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在保留原有知识体系和价值的基础上,从其他学科的教育成果中汲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体现出更强的学科教育特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

六、合作学习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交往和表达的频率,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活跃课堂形式,改善课堂氛围,而是应该强化和训练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略合作学习的最初目的。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合作学习的时间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如果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很可能使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起不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如果时间过长,又可能会使学习和讨论偏离教学主题。所以,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时间的控制,最理想的应用状态应该是,既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不至于偏离教学的主题,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高中地理教育方案,使每个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都能有所提升。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取更多渠道,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感知实践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优化完成。

参考文献:

[1]黄师刚.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2,(2).

[2]孟宪雷.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3]尹仕敏.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如何训练高中农村学生的识图能力[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9).

[4]林森.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2,(16).

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唯有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终身从学习中受益。与此同时,为了切实提升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效率,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千方百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自主学习地理学科的方法为“金钥匙”,学生就能够打开地理学科的知识宝库,领略地理知识的无穷魅力。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一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養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其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就好比拥有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相比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而言,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内容难度明显提升。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任务更为繁重。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学生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之动力

爱为学问知识。爱,即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丝毫兴趣,那么,他们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却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缺乏实践的“土壤”。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扣教材教学内容,深入了解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其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以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紧扣教材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教学情景。课件向学生展示了19世纪以前因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开发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的图片资料。这些形象逼真的图片当即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浓厚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以此来看,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正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之动力吗?

二、多彩的活动——自主学习之舞台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会始终如一地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还会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乐此不疲、富有成效地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

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本着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之目的,还要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目的。

“宇宙中的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物质;(2)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法表达。

由此可见,凭借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目标就能够顺利达成。与此同时,立足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逐步培养。

三、有效的评价——自主学习之指南

不可避免地,学生在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偏离既定的目标,甚至与既定的目标背道而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评价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评价能够及时拨正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

同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有时会偏离既定的“轨道”。如果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偏离“正轨”的行为视而不见的话,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益就会大幅下降。与此同时,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显著提升。为此,教师要对部分学生偏离“正轨”的学习现象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比如,在高中地理课堂讨论环节,学生通常会就自主学习的结果与其他同学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客观地评价。特别是对于一些“曲解”或“误解”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结果,教师不仅要及时指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偏差之处,还要通过评价指引这部分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点。。

教师有效的评价能够及时拨正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而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评价正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南。

正如李嘉诚所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就是生命。”具有了主观能动性、学会了自主学习的学生,就好比是一个从内打破的鸡蛋,必定会在学习过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必定会意气风发地行走在主动求知的康庄大道上,必定会成就一个更好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郑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J].学周刊,2016(14):98-99.

[2]陈永兴.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2016(47):92.

编辑 冯志强

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6篇

地理学科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应用较强的学科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先后六次颁布了六套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最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2实验)》的教育理念便是以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的发展观为基础,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地理技能和能力要求,倡导以技能和能力负载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帶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倡导探究式学习和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以及终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勇气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改变以往教学大纲过分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具体化。

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已迫在眉睫,针对我国教育现状,怎样开展活动?以什么形式、内容开展呢?我结合教学和组织活动的经验,认为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立足家乡,利用区域优势,开展“活动”。

把学生较为熟知的地理环境———家乡,引入“活动”中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促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按照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获得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应用相统一,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作为最基本的原则,根据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弹性化和兴趣至上的人文化的开展“活动”原则,把“活动”可分为三类:地理观察类:包括野外观测考察活动、气象观测、天文观测等;环保活动类;特殊或典型事例类;

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开展“活动”。起初阶段进行一些较简单开展且以自然基础的积累为主的“活动”,如野外观察层次较浅显的、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在高一上学期,针对信丰的土壤、地貌类型进行野外观察,利用本区的自然形成土壤剖面和开挖土壤剖面观测坑,并要求学生对土壤的层面、颜色、质地(颗粒大小)、结构、湿度、性质(p H值)等的观测和分析把结果分组并做好记录,制作两个土壤剖面标本。还进行了针对信丰县地貌的观察;针对本区处干深厚的红壤发育的地貌的观察和学习。让学生在野外通过亲自体会,运用触、视觉进行感观学习,在进行自由发言探讨以后,介绍不同地貌各个山体的特点,把岩石的形状、颜色、层面和地貌景观归纳,再做进一步的讲述和演示,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的同时掌握系统的知识。

有了这些“活动”基础以后,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桃江河环保纪行”活动。实践活动要注重自主能力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参与课题选择、制订计划、时间安排上进行协商,考察、观测、访问、参观、总结、宣传采取集体活动,而对收集资料、采样、化验、采取自主选择活动组,分散行动,各自完成任务。在活动中所遇到的难题一律要先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由指导教师或大家商榷研究解决,并且活动结束后开一个实践研讨会。每一位参与者都把自己活动中的体验、想法、日记、课题报告向大家汇报、交流,以相互促进为旨,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借助教学设施,开展“活动”。

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进行开展“活动”:利用天文台、气象园地等。如2004年3月底4月初天文奇观“五星连珠”的观测,进行分组观测、记录、讨论,并自主式地选择组别、时间、内容,由每个小组探讨并派代表陈述本组记录结果、观点。最后组织教师或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并鼓励和奖励积极、优秀小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与人沟通的能力,尤其是对新知的渴望、人生目标和志向的激励,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借助先进科技,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活动”。

如结合教学进度[学习完高一第一单元后]开展工作主题为“地球与生命”,要求在一周内准备。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和使用收集的材料或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客观现实。经过一周收集资料的过程、讨论、争论,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相当的了解,而且可以加深地球运动的理解、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和外星人出现的可能性等,深入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更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在活动中素质能力和修养得到提升。

开展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针对地理学科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活动的主题、形式一定依据学生的情况,取题精炼、要求切合实际,以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

2. 每一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细则、记录和总结分析。这样可以保证活动有效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注重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做必要的工作,观察指导要细致到位。

3. 正确指导。应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或教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在引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应简单做出对事物直接的判定结论,而是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注意把握好全局,不能让学生过于自由而形成“放羊”式的“活动”,“活动”要系统化、真实化,注重在过程中进行能力的提高;不能过于零乱,否则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认为地理知识太广太杂。

开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有利于全面协调发展学生的基础综合能力;有利于为地理教学构建一个优良的教育平台和良性循环,为我国教育事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青少年地理考察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0.

[3]高中地理.教材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4]何卫东.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3.9.

[5]王用钊.学习全日制普通高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3.12.

[6]臧凤平.学生自选地理作业的实践.地理教学, 2003.11.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