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的治学态度议论文 论建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的重要性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严谨的治学态度议论文 论建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的重要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华周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2019年2月12日
老子所著《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寥寥数言蕴涵了至简至深的道理,告诉人们若想成就一番事业,须从第一步开始,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至始至终秉持“如履薄冰,慎终如始”的态度;同时,这几句话也传达出如何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如果第一步迈的不妥或是方向不对,也会负面影响事业的发展。
自从博士毕业以来,我一直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一名学生如果想在学业或学术上取得成功,迈出的第一步何其重要。那么,在治学的道路上,这尤为重要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建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是这重要的第一步。所谓严谨,“严”字体现在严肃、严格、严密这几个方面,“谨”字则体现在谨慎上。具体而言,严谨的治学就要求我们要时刻以严肃、谨慎的态度,以严格、严密的标准对待治学。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述为什么建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是这重要的第一步。
· 首先,只有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治学,才可能做到坚守学术道德,以实事求是的的科学精神开展科研工作。
学术道德是一系列的科学共同体一致认可的从业准则和共识,所有科学研究事业的从业者必须时刻谨记和践行这些准则和共识。具体来说,学术道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科研工作者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和在科研过程中,要遵循科研伦理,敬畏生命,不能从事与人类文明发展大势背道而驰的科研工作。2018年,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教授宣布在其直接领导下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一时间,这一消息的公布在学术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具有学术良知的学者、科研管理机构纷纷表态对此做法强烈谴责,批评其行为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这一事件也成为了2018年全球最臭名昭著的学术丑闻之一。其次,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研工作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真实地记录实验和理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确保得到的实验和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并能够被其他同行重复出来。许多人害怕实验或理论尝试失败,殊不知“失败乃成功之母”。科研并不是总是一帆丰顺的,得到失败的结果是很正常的。失败的科研结果也可以是很有意义的,可以给同领域内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减少对科研资源的重复浪费。2018年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发生了一桩学术丑闻[1]。哈佛大学在10月14日发布公告称,前哈佛医学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教授的 31篇关于心脏干细胞的研究论文中存在对实验数据造假或篡改行为。此前此教授在这些论文中宣称在心脏里发现了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用来再生心肌,因此可用于心脏病的治疗。但是世界上其他课题组却未能重复出这项科研发现。这一学术丑闻被哈佛大学证实的消息发布后,立刻引起了医学界的哗然。哈佛大学经过调查后,认定了其学术造假的事实,已将其解聘。可以说,因为Piero Anversa教授在学术界的鼎鼎大名是建立在不真实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的,这个所谓的大名也是毫无意义的。再次,科研工作者在报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时,不能做过分的解读,要实事求是的报道科研成果,对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谨慎、负责,不抄袭别人的成果或者论述,按照各个作者的实际贡献确定论文署名的先后顺序,坚决杜绝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行为。2016-2018年发生的韩春雨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2016年5月2日,韩春雨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NgAgo-gDNA为导向的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宣称发明了一种生物技术可以用NgAgo蛋白质实现以DNA为先导的基因编辑。论文发表后,国内学术界一片喝彩之声,高度赞扬韩春雨经多年努力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几个学术管理部门也给与其重大项目资助或各种学术帽子。不料,论文发表后,多个实验室表达了对其实验结果可重复性的质疑,表示不能重复论文结果。终于,在2017年8月韩春雨主动要求论文从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撤稿。虽然河北科技大学给出的官方调查结果是韩春雨不存在主观造假情况,这个论文撤稿事件至少说明韩春雨治学不严谨,有过分夸大其所作贡献的行为。从上可见,正因为一个科研人员在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后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名誉和利益,才导致了依然有些科研人员冒天下之大不韪,盗名欺世,以身试法,其最终结果必然是身败名裂。可见,在当今社会这个大的名利场内,如何坚守学术道德这一话题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变得愈为重要。
· 其次,只有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有可能做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3],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作出优秀、有价值的贡献。
一个能践行严谨治学的研究员通常也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坐得住科研的冷板凳。对刚刚踏入科学研究领域的青年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一定要戒除急躁的心态,不要急于进入研究课题,先要把基础的,跟研究方向相关或不相关的专业课程重视起来,在上好这些课程的同时,多多阅读本领域的研究生教材和研究论文,拓宽自身知识面,在导师的指导下建立起良好的科研方法论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开展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就要努力践行好的科研方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做文献调研时,要调研充分,不漏掉重要的相关文献,找出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开展实验或理论研究时,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脚踏实地、 严谨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对于将要完成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的同学们来说,要仔细检查所获取的实验数据或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否存在问题,做到多方位求证,力求实现实验数据、理论模型和计算结果的零错误、零水分,再则切忌过分夸大自己取得科研成果的意义,慎重总结。在写作科研论文时,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每一张图,每一个表格,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进行反复检查和修改。我在近几年指导博士生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不太好的现象,有个别博士生急于发表论文,对论文数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归根结底,这些博士生没能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沽名钓誉的不良思想过早地侵蚀到了科学精神,这种不严谨的治学态度必将在他们今后的科研生涯中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于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药学家屠呦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青年科学家,我觉得应该不是光发表论文,就是说(研究)要深入一点,把这个科学性抓住,你要把它做出结果来。”其主旨就是告诫年轻一代的科研从业者们端正治学态度,以真正的解决科学问题为导向,发表高质量的科学论文,报导具有高科学价值的科研成果。屠呦呦本人就是践行严谨治学的典范。屠呦呦于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幼年时就曾经常翻阅与中草药和中医相关的古籍著作,从此便与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之所以能够在1972年发现青蒿素,与她多年来在中草药领域扎实的知识累积,在北京大学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培训以及长期以来践行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密不可分。在成功地提取出青蒿素之前,屠呦呦团队对200多种中药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的实验,才成功发现了青蒿素。这样巨大的科研成果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必然。值得一提的是,取得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屠呦呦团队仅发表了一篇中文文章对其进行报道,可见其对论文发表持有的高度认真负责、严肃谨慎的态度。而正是这一页纸题为“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脂—青蒿素”(科学通报,1977,22(3),142)的科研论文,因其率先报道了青蒿素的发现这一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对屠呦呦能够荣获2015年度的诺贝尔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再次,只有以严谨的态度来治学,才会在追求学术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细节,而惊人的科学发现往往隐藏在细微之处,或源自对细节的审视。
林肯曾经说过“魔鬼隐藏在细节中,永远不要忽视任何细节” 。关注细节也可以杜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情况的出现。德国科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的实验时,只因在暗室里切断电管电源后发现了荧光屏上的闪光而意外发现了X射线。可见如此巨大的科学发现看似偶然,实则是伦琴长期对实验细节高度关注的必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者、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院士为了制造出能够产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材料,对实验所用材料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材料纯度的这一细节的要求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4]。这种实验材料除了纯度要求高以外,还要同时满足纳米级厚度、真正绝缘自发长程铁磁性等几项严苛的要求,而实现每一项要求都意味着要对细节高度重视、严格把握。最终薛其坤团队经过四年的艰辛努力,2012年12月终于在全世界首次在实验室中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于2013年4月在《科学》杂志发表报道了这一重要发现。由于薛其坤多年一直以来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对细节的“偏执”追求,其实验结果也必然是可重复的、可信的。果然文章发表一年多后,世界上四个研究团队重复出了薛其坤团队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证明了这一发现是真实可靠的。 杨振宁教授曾毫不掩饰地夸赞薛其坤团队是“从中国的实验室里头,第一次做出并发表出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 最后,只有以严谨的态度来治学,才会在追求学术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学术研究的乐趣,达到以科学研究为乐,陶醉其中的境界 。
做到了严谨治学,才会做出真实可靠的学术成果,学术成果发表后也必然会自豪于自己所做出的无论大小的科学贡献。其实古人早就教导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达到较高的境界,肯定要有乐在其中的感觉才行。王国维曾说过,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学术研究,要想达到物我两忘,真正以追求科学真理为己任,也必然要经历这三个境界。上博士期间或者担任讲师时,总是要有很高的志向才行,要以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斗志开展科研工作。每天想的是如何找到新的科研方向,如何发表影响因子高的文章。做了几年研究以后,才发现评职称、发论文只是很虚无的追求而已,这时才体会到如果想在科研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得对科研产生兴趣才行。然后就夜思梦想如何做出一番大的科学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志向也会变得很脆弱,无法成为继续奋斗下去的理由,才慢慢放松了心情,产生了顺其自然的心态,然后就根据老子的道家学说行事。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心态去做科研。心情放松了,精神愉悦了,不再那么功利的去从事科研工作。然而就在这时候,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老天的眷顾,做出了很大的科学贡献。这就是古人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总而言之,要想在科研道路上做出一番成绩,乐在其中很关键。
综上所述,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应具备的基本治学态度,是保证科研之树长青的不二法宝。当然,科研道路也往往是荆棘密布的,科研工作者如果没有披荆斩棘的勇气,没有建功立业的志向,是很难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下来的。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凡是重大的科研发现、高级的学术成果,也必然是经历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过程。最后以司马迁的名言与大家共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5].
致谢
本文中提及的很多认识和观点的形成与两位导师杨道永教授和王瑞和教授对学生多年来的谆谆教导密不可分,在此向两位导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Johnson, C.Y. Harvard investigation finds fraudulent data in papers by heart researcher. The Washington Post, Oct 15, 2018.
[2] 王杨宗。韩春雨事件暴露的是我们的极端功利主义科学观. 科学网. 2018年9月2日。
[3] 话出苏轼的《稼说(送张琥)》一文。
[4] 宇舒。《超越欧姆定律-薛其坤和他的量子世界》。十月。2019年1月10日。
[5] 语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