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教研室(市教研室对《江门历史》试验学校进行教学视导)

2023-04-21 13:5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江门市教研室(市教研室对《江门历史》试验学校进行教学视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门市教研室

根据市委市政府《2012年市政协“一号提案”办理工作方案》要求,市教育局负责将我市华侨历史、特点、文化、精神等内容编入《江门历史》乡土教材,通过文化教育途径传播我市华侨文化精神。

《江门历史》教材在江门市区(即市直、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进行试验。为检查《江门历史》课程在各学校的实验效果和帮助各学校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前段时间,市教研室组织《江门历史》编写人员和各实验区历史学科教研员,抽取了市直的景贤学校、蓬江区的江门市第八中学和江门市第九中学、江海区的江门市第十一中学和礼乐中学、新会区的葵城中学和会城创新初级中学,对《江门历史》的试验情况进行教学视导。视导组成员通过听课、召开历史教师座谈会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江门历史》课堂的真实情况,听取试验学校对《江门历史》试验工作的情况汇报。

本次抽查的实验学校都落实了《江门历史》试验方案的要求将其列为学校课程,参与教材实验的老师较好的贯彻了市教研室提出的“从以能力为导向到以价值观为导向,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授受到创新精神培养”地方课程理念,创设了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载体,上出有地方味道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去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培养了青少年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视导中,参与试验的老师精心设计课堂的学习内容、广泛收集丰富的历史文化影视、民谣、图片等资源和组织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上出了有地方味道的历史课,为江门市青少年了解和弘扬本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加强了学生对江门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感情,使学生受到了良好情感价值观教育。

1.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趣”在其中。

江门市第八中学李少婷老师讲第三课《漂洋过海》的时候,用了什么是“卖猪仔”?什么叫“唐人街”?什么叫“金山伯”?三个故事,生动的串讲了华侨“苦难史”“奋斗史”“交流史”。

新会区葵城中学张阐分老师讲授《商贸中心》时,用一连串的问题,如:打出《江门海关区图》,问学生:江门地理上有何优势?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和掌握,很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讲近代历任江门海关税务司长,问学生:为什么都是外国人而没有江门人?讲新宁铁路时,提问:新宁铁路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陈宜禧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后总结时,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看到历史上哪些人的身影?引人入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景贤中学的任雪莲老师在讲华侨出国一段历史时,老师和学生均讲述了亲人在国外的情况,利用身边故事来讲述江门五邑人漂洋过海历史,吸引了学生学习这一段历史的兴趣。

江海区礼乐中学的陈钊群老师把江门近代史放到中国、世界近代史的大背景下,联系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把《江门历史》作为初中历史课程的补充和扩展,有效的连接了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让地方历史课程的教学与国家课程的教学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广泛收集丰富的历史文化影视、民谣、图片等资源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知识,上出有地方味的历史课,使学生“亲”在其中。

江门第十一中学的邓志刚老师在《华侨印记》一课里开始使用了台山的民谣《返家乡》,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形式导入,整节课用了6个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过去华侨华人的苦难,了解华侨华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的认同和尊重,以及他们回馈家乡和祖国等情况,生动直观。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八年级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江门第二中学刘惠玲老师在讲《魅力江门》一课时用了大量的当代江门资料,如:讲课开头,打出了几张图片,有深茂铁路、港珠澳大桥等,展示现代江门交通的发达;后面讲到江门造纸厂,引用到今年江门造纸厂大烟囱的爆破;在讲到城市新面貌时,亲自去拍了“33圩街”的视频;讲到江门特产时提问:“我听说的……,你知道的……”,极富有现代感和地方味道。

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的彭小玲老师在讲《碉楼洋楼》一课时,剪辑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电影《让子弹飞》许多以碉楼洋楼为背景的片断导入教学,一下子使学生对课本的内容亲切起来。

景贤中学的任雪莲老师、外海中学的陈绍江老师和江门八中李少婷老师在讲华侨华人贡献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师生一起高唱《我的中国心》的方式结束这一课的学习,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怀。

3.通过组织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乐”在其中。

景贤中学的李咏梅老师在第二课《五邑先民》的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后回家开展调查,了解自己的祖先是不是移民?是从哪里迁徙过来的?这是一个简单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做,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使学生对家的观念有更深的体会。

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历史科组老师在上《江门历史》课程时,结合早已成为该校教学常态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小组为单元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专注力集中,表现很自信和大方得体,乐在其中。

江门第十一中学的邓志刚老师利用自己是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的身份,每星期带领几个学生与老师一起义务参与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讲解活动,既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爱国爱乡情感教育,又使学生获得社会活动经验,学生都乐于参与,有学生家长还在周末专门去当了一回游客,体验一下自己孩子的义务讲解。

江门市第八中学历史老师李少婷在上《“岭南一人”陈白沙》一课时,通过课本的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带领学生带着问题到附近的陈白沙故居纪念公园实地探究,分不同小组对陈白沙贡献和陈白沙故居的特色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分享考察成果,在快乐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新会区葵城中学历史科组老师在上《江门历史》课程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把课堂知识活学活用,比如第5课《五邑先烈》、第11课《名胜古迹》和第14课《艺术风华》分别通过“我们身边的先烈故事”故事会大赛、“小小导游带你游大江门”、“粤剧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乡土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受,自觉了解乡土乡史,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材试验和教学视导,编写人员和试验市区历史学科教研员、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分析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特点,研究课程开展所需要的条件,包括师资设备、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与各学校的教学实践更好的相结合,为改进教材提供依据,为教材在整个江门地区推广使用积累了经验。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