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征论文(地名与文化 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2023-06-08 02:3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地名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征论文(地名与文化 以重庆主城区为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地名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征论文

引论

地名,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地名还是一种文化的镜像,其形式与结构的这种多样化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习俗信仰、价值观、道德观、美学理念的不同,烘托出了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地名,与文化共生、也与文化共变,是文化的载体、也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谢秋琳老师在今古文创中提到:“‘地名’是综合性、交叉性的文化范畴。它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实体位置和范围,具有普通词汇不具备的文化内涵。地名的命名都有其原因,或根据自然地理特征,或依据社会人文的特点。地名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信息载体,它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26个区、8个县、4个。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 (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 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从巴子立国到抗战陪都,从“仪城江州”到戴鼎筑城,从“湖广填川”到开埠建市,从大区首府到开放直辖,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这样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必然要反映到地名中来。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其旅游宣传语“行千里,致广大”很好地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特点。重庆为地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生动而又形象的研究样本。

1、 重庆地名与地名自身特点

“地名,首先是一种语言现象。作为专名学中的地名,与一般的语言现象相比,有其自身特点。第一,特指性。每一个地名都与具体的所指对象相联系,都是某个地域或地点的特定标志。如深圳,特指广东省南部与香港相邻的我国经济特区。第二,符号性。用于地名的语言材料与普通词汇不同,它们大都失去了其在语库中原有的含义,主要作为一种指别的符号。第三,变异性。地名还具有变异性的特点,这种变异性主要体现在功能上。”

结合重庆当地具体地名进行分析:

十八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1号,南临解放西路,北临中兴路,坐落于长江江畔,特指重庆渝中半岛的一条老街,象征着真正的山城老重庆,是该街道的特定标志,现在已经被改造完毕,为传承城市精神文化提供生动案例。十八梯的来历,大概是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本来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口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老街道周围居住着大量普通老百姓,街上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棒棒军,散布在各处,。十八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旧时的十八梯充分体现了山城的市井气息,该地名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为研究重庆人文提供重要研究样本。

石马河(重庆)。地处<%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江北区西部,东与渝北区<%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龙溪街道相连,南与<%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大石坝街道隔盘溪河相望;西与沙坪坝隔江相望,北与北部新区<%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大竹林街道接壤。该地地名充分体现了地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的“符号性”。石马河并不是有石马的河流。其地名由来已久:清初,石马河街道境内有座崇德庙,堂前有石马两匹。传说堂前左边石马,夜间过河偷食禾苗,被人打断一条腿,"石马活了"的传说广为流传;世人取"活"的谐音"河",名石马河。对该地地名的研究同时也将助力于重庆本土方言的研究,能够更好使重庆的文化为世人熟知,使其得到发扬与传承。

茶园。除了特指性和符号性,地名还具有变异性的特点。地名的功能是指别,一个地名特指一个具体区域。但是在重庆主城区出现了两个“茶园”,分别在江北区和南岸区。为突出地名的特指性,目前只保留了南岸这一个“茶园”,原江北茶园被并入鲤鱼池。这充分体现了地名的变异性。

四五六七八九公里。重庆作为抗战的陪都,留下大量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处南岸的四五六七八九公里便是。它们的的来历与抗战时期修建的中缅公路有关。它是以以前海棠溪车渡码头为0公里开始计算,因此四公里就是离海棠溪车渡码头4公里,沿着川黔路往贵州方向每增加1公里命名一个地名,所有有四、五、六、七、八公里。这个例子充分印证了地名对反映历史的作用。

2、 重庆地名与地理

重庆地名与自然地理关联十分密切。由于重庆依山傍水,其地名来源大致可分为与陆地相关和与河流水源相关。

第一、陆地方面。

由于重庆多山,建筑很不方便,由此产生了吊脚楼等独特建筑,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山间的平地的重视。在重庆的地名中,“坪”和“坝”意为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他们出现的概率很高。因此“坪”和“坝”也就成为了重庆地名的代表。典型代表:沙坪坝、李子坝、珊瑚坝、大坪、黄桷坪、刘家坪等。

作为典型的山城,重庆地区多坡、坎,当地人认为其日常出行方式可以用“爬坡上坎”来形容。“坡”本义为土地起伏处, 现一般指地势倾斜的地方。“坎”指地面低陷的地方,坡和坎并没有山的起伏那么大, 用来形容重庆的丘陵地形十分贴切。典型代表:九龙坡、石井坡、尖顶坡、小龙坎。

重庆独特的多山的环境和丘陵地形还催生出了“垭”这一独特地形。垭,意为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垭口则是指是连续<%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山梁的一块平坦上相对较低的位置。重庆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都能好好的生活。典型代表:电台岚垭、黄桷垭、枣子岚垭。

沟的本意是指比溪流稍小的水道,由于重庆雨水充沛,丘陵众多,沟壑纵横,形成了许多的水沟。所以重庆有很多地区以“沟”命名,用“沟”来命名也很有山城特色。典型代表:大溪沟、花石沟、肖家沟。

第三、与地理方位有关。

由于重庆独特的丘陵地形,十分不规整,多坡多坎,道路蜿蜒。因此重庆是一座方位概念很模糊的概念的城市。所以,当地人常常使用“上”“下”描述地理方位。典型代表:上新街、下浩。

3、 重庆地名与重庆文化

第1、 姓氏。重庆地区以姓氏命名的乡镇街主要有以下几个命名原因:一是外来人口聚集地,也是最多的一类,重庆是一座移民城市,“湖广填川”时期外来人口较多,原来的原住民和地名因战乱消失、弃用,便以重新占据该地的人的姓氏命名;二是因历史事件得名;是因历史人物得名。典型代表:谢家湾、冉家坝、吴家镇、唐家院子、童家院子。

第2、 江湖文化。江湖文化是一种世俗的文化,讲求的是力量、酣畅、耿直、热情、爽快,和一些精细的雅文化相比,它是是粗犷的。可以从重庆人的“尚龙精神”“码头文化”“袍哥文化”体会到。典型代表:化龙桥、小什字、望龙门、下浩。

第3、 城门文化。作为一座历史名城,重庆古时城门众多,渝中半岛有十七座,江北古城城门有十座,佛图关城门四座。如今我们提起重庆的老城门,一般说的是古时候环绕渝中半岛的十七座城墙门,九开八闭。目前,其他城门虽已消失,但渝中尚有很多地名仍以城门命名,如<%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朝天门、<%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千厮门、<%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临江门、<%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储奇门、<%a%a% href="" rel="nofollow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金紫门,还有与城门相关的地名如金汤街,凤凰台等,可见重庆的城门已然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总结

地名,与文化共生,与文化共变相互映照,还承载着文化。重庆,为地名文化研究提供了十分典型的案例。重庆的地名隐射出了重庆人淳朴直爽的社会文化性格。这些特色地名是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符号,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文化与灵魂。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