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阴阳是什么含义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易经的阴阳是什么含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
孔子在《易经·系辞传》中是这样描述阴阳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
庄子在《庄子·天下》中对易经是这样描述的:
易以道阴阳
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对易经是这样描述的:
易以道化
从古圣先贤之言,我们可以看出:《易》以道阴阳变化,简单的说《易经》就是一本讲阴阳变化规律的书。
要学《易经》那就必须得懂「阴阳」。在《易经》书中没有提及「五行」,但和「阴阳」的关系莫大,我们也放在一起做一个梳理。
阴阳五行概述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对我们这个复杂而有序的世界,最早的科学认知。他们发现各种事物从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都遵从着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其中蕴藏者自然法则的最高机密,是自然界、是人类、是所有的这一切变化的原动力。
古人根据生活实践、生产劳动和对自然天象的长期观察。
逐步把「天、太阳、光明、热、男、强大等带有向上的、高能的、热情的、运动的、积极、肯定的、善意的属性归为阳」。
把「地、月亮、黑暗、冷、女、弱小等带有下沉的、低能量、冷淡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属性归为阴」。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古人经过长期的归纳总结,建立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用以阐述世间万事万物的产生到消亡。它可以应用到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本身的生老病死,于是就有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还有「古老的中医理论」。
「阴阳」源于中国上古的哲学思想,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对立的两面,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阴阳的对立和统一,阴阳的互生和消长,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阴阳不合则衰草枯杨,阴阳相合则万物生长。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作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常见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 为蓝本,抽象出世间万物的五种特性,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学说」认为由于这五种特性的存在,万物才能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
这个「行」,不是行为,也不是走路,代表的是运动、运行规律。这里的木、火、土、金、水 它们自然也都不是实物,是五种特性的抽象。
木的特性是:春风吹又生,乃生发之性;
火的特性是:炎热而奔放;
土的特性是:化万物而生万物;
金的特性是:坚而不摧,有坚固收敛之义
水的特性是:寒凉,润下,闭藏。
五行说把大千世界划分为五大类。在天上有五星:木、火、土、金、水 五大行星;在地上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古代人认为,这五类能量磁场在天地之间相互联系,五行是说五类能量磁场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注:在一般情况下,五行相生,前者对后者有促进的作用。
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注:在一般情况下,五行相克,前者对后者有抑制的作用。
「五行学说」的产生和「五行观念」的形成,对古代哲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前面对阴阳五行,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在了解阴阳五行之后,来看看阴阳五行是怎么来的。
「阴阳」这个词渊源极深,从伏羲画卦开始,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将「阴阳」这个词进行长篇论述的最早是在《道德经》里面。后来是孔子把阴阳这个词正式带进了《易经》,在孔子之前的《易经》只里有「阴阳」的概念,但没有「阴阳」这个词,在开篇我们即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根据孔子的理解:阴阳乃道所化。
既然提到了道,我们就永远绕不开《道德经》,我们看一下,道和阴阳在道德经里面是怎么描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就是阳,二就是阴,那么这句话整理解就是:道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这里的道也就是孔子在易经里所描述的太极,随便提一句「太极」这个词也是孔子带到《易经》里去的,并阐述了:阴阳乃太极所生。
“太极”它有一个特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和道的性质是相符的。如果把道和太极理解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阴阳就是构成这个整体的两部分,缺一不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是这么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万物皆由阴阳组成,且阴阳有着对立性,而且阴阳是成对出现的,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除此之外还有“阴阳互生”、“阴阳消长”。
阴阳对立(阴阳相克):阴与阳是相对存在的,就像善与恶、高与低、冷与热等等。
阴阳互存:没有恶亦没有善,没有低亦没有高,没有冷亦没有热,男、女亦如此。
阴阳互生:冰水化为气,此乃阴化阳,云气聚而成雨,此乃阳化阴。
阴阳消长:昼夜明暗交替,四季寒暑易节,这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万物皆符合上诉这些条件,所以万物皆可化阴阳。
万物有阴阳消长,有阴阳互生,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必定会出现介于阴阳的状态,这个是怎么描述的呢?
阴消阳长的中点,我们称为少阳;阳消阴长的中点,我们称为少阴,为了便于区分还有纯阳和纯阴的状态我们称为太阳和太阴。
四季为喻:冬天为太阴、春天为少阳、夏天为太阳、秋天为少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之理,毫不怀疑。那么春天的的少阳有着生发的性质,夏天的太阳有着发散的性质,秋天的少阴有着收敛的性质,冬天的太阴有着闭藏的性质。
怎么感觉不对啊,这和五行有什么关系?
不急往下看,要是我们总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叫着太不方便了也不形象,于是它们重新有了一个新名字:“少阳:木”、“太阳:火”、“少阴:金”、“太阴:水”。
可这样五行还差一个啊?
老子在《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的下一句是“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相互交融,但回不到太极的状态或者称之为道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土”,所以“土”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冲气以为和而化来的。
土不仅能生金,在一定的条件还可以生水、生木、生火,生万物,为什么土生万物,因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就代表了万物。为什么我们常说土生金呢,因为代表着一种常态,代表着万物循环中不可断缺的节点。下面答主画一幅从无极到五行的演变图:
少阳->木:生发
太阳->火:外散
冲气以为和:土:孕化
太阴->金:收敛
老阴->水:寒凉、滋润
五行简单说就是阴阳的解释版本,更好的来描述这个世界,
在阴阳的世界里:阴生阳、阳生阴,阴克阳、阳克阴,形成一个闭环;
而五行的世界里就变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才形成了闭环。
阴阳五行生克图
阴阳五行都意在描述这个有序而复杂的世界,他们都是在对这个世界做归纳总结,化繁为简。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前者着重关注阴阳矛盾,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后者则偏重于木、火、土、金、水五种能量磁场的相生相克,以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