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管理论文(我国国家公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2023-09-23 02:3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家公园管理论文(我国国家公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家公园管理论文

我国正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体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已成为新一轮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将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实践和理论初探阶段(1956—1995年)、地方实践和理论借鉴阶段(1996—2012年)以及国家推进和理论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并对每一个阶段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展开综述,更科学地揭示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并为未来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Abstract:

China is building a nature reserve system with national parks as the main body. As a breakthrough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new round of national strate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park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divides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park construction into three stages: The early stage of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1956—1995), the stage of local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1996—2012), the stage of national promotion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from 2013 to the present).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of each stage were carried out, to reveal its internal evolution law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arks in the future.

图  1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脉络

Figure  1.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park construction in China

[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LY/T 3189—2020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0.

[2] 刘红纯. 世界主要国家国家公园立法和管理启示[J]. 中国园林, 2015, 31(11): 73−77.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15.11.016

[3] 唐芳林, 王梦君, 李云, 等. 中国国家公园研究进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3): 17−27.

[4] 丛丽.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中国国家公园研究综述[J]. 风景园林, 2018, 25(11): 106−111.

[5] 杨阳, 唐晓岚, 唐芳林, 等.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国家公园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现代城市研究, 2019, 34(6): 69−77. doi:  10.3969/j.issn.1009-6000.2019.06.010

[6] 钟士恩, 钟静. 将国家公园的进步置于地方[J]. 旅游学刊, 2015, 30(5): 7−10.

[7] 束晨阳. 论中国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J]. 中国园林, 2016, 32(7): 19−24.

[8] 田世政, 杨桂华.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路径选择: 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1(12): 6−14.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11.12.002

[9] 卢琦, 赖政华, 李向东. 世界国家公园的回顾与展望[J]. 世界林业研究, 1995, 8(1): 34−40.

[10] 谢凝高. 世界国家公园的发展和对我国风景区的思考[J]. 城乡建设, 1995(8): 24−26.

[11] 严旬. 关于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考[J]. 世界林业研究, 1991, 4(2): 86−89.

[12] 李经龙, 张小林, 郑淑婧. 中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2): 109−112. doi:  10.3969/j.issn.1672-0504.2007.02.025

[13] 杨芳. 云南的国家公园探索与实践[J]. 云南林业, 2016, 37(1): 14−16.

[14] 李庆雷.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创新研究[J]. 旅游研究, 2010, 2(4): 80−85. doi:  10.3969/j.issn.1674-5841.2010.04.015

[15] 田世政, 杨桂华. 国家公园旅游管理制度变迁实证研究——以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4): 52−57.

[16] 张一群, 孙俊明, 唐跃军, 等. 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生态补偿调查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12, 32(4): 301−307,332. doi:  10.3969/j.issn.1005-9709.2012.04.004

[17] 袁花. 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6(1): 121−124. doi:  10.3969/j.issn.1009-4490.2012.01.026

[18] 郭辉军. 云南国家公园建设试点调研报告[J]. 云南林业, 2009, 30(2): 24−25.

[19] 唐芳林. 国家公园试点效果对比分析——以普达措和轿子山为例[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1(1): 39−44. doi:  10.3969/j.issn.1003-7179.2011.01.009

[20] 李景奇, 秦小平. 中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比较研究[J]. 科技导报, 1998, 16(12): 55−58,5.

[21] 李景奇, 秦小平.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与中国风景名胜区比较研究[J]. 中国园林, 1999, 15(3): 70−73.

[22] 孟宪民.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经验——兼谈对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1): 75−79. doi:  10.3969/j.issn.1001-4241.2007.01.014

[23] 赵吉芳, 李洪波, 黄安民.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对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启示[J]. 太原大学学报, 2008, 9(2): 14−19. doi:  10.3969/j.issn.1671-5977.2008.02.003

[24] 唐芳林, 孙鸿雁.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探讨[J]. 林业建设, 2009(3): 8−13. doi:  10.3969/j.issn.1006-6918.2009.03.002

[25] 柳尚华. 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及其管理[J]. 中国园林, 1999, 15(1): 48−49.

[26] 陈鑫峰.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及其资源标准和评审程序[J]. 世界林业研究, 2002, 15(5): 49−55. doi:  10.3969/j.issn.1001-4241.2002.05.008

[27] 申世广, 姚亦锋. 探析加拿大国家公园确认与管理政策[J]. 中国园林, 2001, 17(4): 91−93.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01.04.034

[28] 杨锐. 美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执法[J]. 中国园林, 2003, 19(5): 63−66.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03.05.019

[29] 费宝仓.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研究[J]. 经济经纬, 2003, 20(4): 121−123. doi:  10.3969/j.issn.1006-1096.2003.04.037

[30] 李如生. 美国国家公园的法律基础[J]. 中国园林, 2002, 18(5): 6−12.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02.05.002

[31] 杨锐. 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评述[J]. 中国园林, 2003, 19(1): 44−47.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03.01.012

[32] 余俊, 解小冬. 从美国国家公园制度看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目的定位[J]. 生态经济, 2011, 27(3): 172−175.

[33] 张海霞, 汪宇明. 旅游发展价值取向与制度变革: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启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8): 738−744. doi:  10.3969/j.issn.1004-8227.2009.08.008

[34] 李如生, 李振鹏. 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概述[J]. 风景园林, 2005(2): 50−57.

[35] 贾建中. 新时期风景区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 中国园林, 2001, 17(4): 26−28.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01.04.008

[36] 杨桂华, 牛红卫, 蒙睿, 等. 新西兰国家公园绿色管理经验及对云南的启迪[J]. 林业资源管理, 2007(6): 96−104. doi:  10.3969/j.issn.1002-6622.2007.06.024

[37] 黄远水, 宋子千. 借鉴美国经验, 搞好我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开发[J]. 林业经济问题, 1997, 17(5): 28−33.

[38] 马有明, 马雁, 陈娟. 国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比较研究−美国黄石、新西兰峡湾及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为例[J]. 昆明大学学报, 2008, 19(2): 46−49.

[39] 程绍文, 徐菲菲, 张捷. 中英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规划管治模式比较——以中国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英国New Forest(NF)国家公园为例[J]. 中国园林, 2009, 25(7): 43−48.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09.07.010

[40] 黄献明. 生态·旅游·度假村——澳大利亚摩尔顿岛国家公园、唐格鲁玛野生海豚度假村考察报告[J]. 建筑学报, 2004(3): 26−28. doi:  10.3969/j.issn.0529-1399.2004.03.012

[41] 官卫华, 姚士谋. 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实践创新的启示[J]. 江苏城市规划, 2007, 147(2): 27−30,43.

[42] 张延. 日本国家公园生态规划管窥[J]. 人民论坛, 2010(36): 118−119.

[43] 王丹彤, 明庆忠, 李庆雷. 世界国家公园运动对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J]. 林业调查规划, 2010, 35(5): 103−108.

[44] 唐小平, 蒋亚芳, 刘增力, 等.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J]. 林业资源管理, 2019(3): 1−7.

[45] 臧振华, 张多, 王楠, 等. 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经验与成效、问题与建议[J]. 生态学报, 2020, 40(24): 8839−8850.

[46] 张希武, 唐芳林. 中国国家公园的探索与实践[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4.

[47] 唐芳林. 国家公园属性分析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路径初探[J]. 林业建设, 2014, 177(3): 1−8.

[48] 钟林生, 邓羽, 陈田, 等. 新地域空间——国家公园体制构建方案讨论[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1): 126−133.

[49] 黄宝荣, 马永欢, 黄凯, 等. 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12): 1342−1351.

[50] 唐小平.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发展思路探析[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4): 427−431.

[51] 杨锐. 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三大理念[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10): 1040−1041.

[52] 魏民. 试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构逻辑[J]. 中国园林, 2014, 30(8): 17−20.

[53] 沈员萍, 兰思仁, 戴永务.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与体系建设浅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296(1): 28−33.

[54] 庞春雨, 王俐人.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路径分析[J]. 生态经济, 2017, 33(12): 10−13.

[55] 唐芳林, 孙鸿雁, 王梦君, 等. 关于中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有关问题的设想[J]. 林业建设, 2013, 174(6): 8−16.

[56] 张晓.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保护自然文化遗产资源[J]. 中国国情国力, 2014, 259(8): 38−40. doi:  10.3969/j.issn.1004-2008.2014.08.012

[57] 王毅, 黄宝荣.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 回顾与前瞻[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2): 117−122. doi:  10.17520/biods.2019061

[58] 张海霞, 钟林生.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的制度逻辑与模式选择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 39(1): 11−19.

[59] 秦天宝. 论我国国家公园立法的几个维度[J]. 环境保护, 2018, 46(1): 41−44.

[60] 周武忠, 徐媛媛, 周之澄.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模式[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 48(8): 1205−1212.

[61] 赵继敏, 王洁.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 2014, 27(5): 44−49.

[62] 徐媛媛, 周之澄, 周武忠.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综述[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6, 50(6): 980−986.

[63] 石健, 黄颖利. 国家公园管理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9, 32(2): 40−44.

[64] 唐芳林, 王梦君. 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启示[J]. 环境保护, 2015, 43(14): 45−50.

[65] 李博炎, 李俊生, 蔚东英, 等. 国际经验对我国国家公园立法的启示[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 42(5): 20−23. doi:  10.3969/j.issn.1673-288X.2017.05.004

[66] 戴秀丽, 周晗隽. 我国国家公园法律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改进[J]. 环境保护, 2015, 43(14): 41−44.

[67] 周光迅, 庞惠鸿. 建立完善国家公园体制的若干思考[J]. 浙江社会科学, 2014, 214(6): 93−97,158.

[68] 朱春全. 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思考[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4): 418−421.

[69] 王毅. 中国国家公园顶层制度设计的实践与创新[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10): 1037−1039.

[70] 徐瑾, 黄金玲, 李希琳, 等. 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策略回顾与探讨[J]. 世界林业研究, 2017, 30(4): 58−62.

[71] 唐芳林, 王梦君, 黎国强. 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探讨[J]. 林业建设, 2017(6): 1−7.

[72] 刘某承, 王佳然, 刘伟玮, 等.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及其关键技术[J]. 生态学报, 2019, 39(4): 1330−1337.

[73] 杨攀科, 刘军. 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 245(8): 166−167.

[74] 李想, 郑文娟. 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J]. 三明学院学报, 2018, 35(3): 77−82.

[75] 赵鹏飞.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补偿调研现状及对策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8, 453(12): 44−45.

[76] 赵淼峰, 黄德林. 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主体的建构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 26(1): 26−34,41.

[77] 罗丹丹.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8, 5(4): 50−56. doi:  10.3969/j.issn.2095-7300.2018.04.009

[78] 吴帅帅, 刘锦. 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5(7): 44−48. doi:  10.3969/j.issn.1674-344X.2018.07.010

[79] 宋峰, 代莹, 史艳慧, 等. 国家保护地体系建设: 西方标准反思与中国路径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9): 1807−1819.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