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的毕业设计(播音机构:毕业论文怎么写)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播音的毕业设计(播音机构:毕业论文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来,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如期开题。之于播音系学子,在论文写作中常有两大忧虑:一为“先天不足”。人所共识,艺术体系较为侧重形象思维的训练,譬如“情景再现”寄望播者能将内心所感知的形象外化于语言,而论文写作则是逻辑思维的能力体现,它以推理为表征,极不同于想象、联想;二是“后天贫瘠”,不少本科生在开题前尚未看过论文,何谈写作?广而见之,这一行发声的多过看书的、处世故的多过做学问的,重实践、轻理论的惯习使得行业研究日益匮乏。
勿庸讳言,中国播音学的理论建构已然处在变革的关键节点。私以为,本学科未来发展之道,无外乎一是深化本体研究,如播音史料、播音发声、有声语言创作等,二是借鉴于其他学科,从语言学、传播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等汲取养分。实现美好愿景仰仗于高屋建瓴的学者,也有赖于求知若渴的年轻人。一入论文深似海,开做科研无绝期。结合播音系特质,笔者作此拙作,期望能为即将开题的诸位提供些许洞见。
一、播音机构——秉承原则
1.规范的原创。“天下文章一大抄”实乃不正之风。各高校对于查重率都有显然的要求,这易于辨析。之前有本科生过了15%这一大关便如释重负,后拿给我看以示原创,我只是苦笑一声: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率为0%。尽管当时成果十分稚嫩,但这表明了一种态度,这态度还可延展到排版合格、字体规范等,像这类琐事老师本应无需强调,学生却仍然频频出错。
2.有价值的创新。原创的更高层级要求是创新,但若是东拼西凑,把别人的观点变成了自己的话再说一遍,则是另一种重复建设。至于在答辩时,老师们最常问的问题,也无外乎“你的这篇论文,创新性在哪里”。新观点、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材料、新论证,但凡七个“新”中有一个,便站得住脚,当然,多多益善,新者越多,越能体现此间学问之意义。
二、播音机构——选题方向
(一)感兴趣。科研工作耗时且劳心,时常令人有所动摇。在神志迷离的瞬间,能够予以研究者支撑的唯有初心,初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个人对所研究选题的兴趣。若从一开始便未选准方向,觉得只是随意写写,就如同播音前对待稿件缺失了一份天然的播讲愿望,效果自然也可见一斑。不妨认真思虑你最关注专业的哪个部分?播音或是主持?新闻或是文艺?音频或是视频?人物或是业务?教学或是实践?选题之前,认清兴趣所在,这十分重要。
(二)拿得起。倘若一个本科生上来就谈“播音主持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融合研究”,实在是难以为继。入门者的选题一定是越小越好,具体具体再具体,直至把研究对象化于一个核心。譬如要研究“主持人影响力”,可先界定时代,为“互联网时代下主持人影响力”;再细化对象,为“互联网时代下电台主持人影响力”;后选定范畴,“互联网时代下电台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最后在不断修正中成形,“互联网时代下电台主持人文化影响力提升路径探析”。
(三)落得实。选题的价值一般分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必须包括适当的学术贡献,为中国播音学注入了哪些理论新力量,即为学术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它如何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当代选题理应回应当下的社会关切,脱离现实来谈研究对策就真是纸上谈兵了,也总是不太受到欢迎。言而总之,脱离实际的空洞论述只能是花花架子。
(四)问题意识。类似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套路常见于艺考生的即兴评述,也有人将这三问用到论文的脉络当中,看起来似乎像回事儿,但不得不说,这一模式较为初级,学术研究应有更敏锐的触角,如研究对象的概念、特征、分类、内涵、外延、应用等,而这一切,是基于你在研究假设中的发问。好的研究往往从一个问题开始,加之不断深化与拓展,但论述过程中始终不偏离原始问题。
2.发生争议的话题,前提是个人观点充分,如“荡漾在规范与模化之间:理解‘播音腔’”。
3.对比性的话题,可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如“汉语新闻播音与粤语新闻播音的对比性研究”属于横向,“不同历史时期汉语新闻播音的发展特征研究”属于纵向。
4.从其他学科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如“符号现象学视域下的主持人素养辨析”。
5.有新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如“微信社群中的朗诵艺术传播研究”。
6.本专业涌现出的新问题,如“智媒时代下机器主持人对于主持传播的再定义”。
三、播音机构——题目类型
前文所述,研究对象应具而化之,但这并非意味着题目越长越好。题目尽量在20字以内,字数太多说明研究者或缺乏概括的能力。论文题目大致可作如下分法:
(一)问题型。如“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二)思考型。如“有关综艺节目主持人掌握表演能力的思考”。
(三)关联型。如“论‘把关人理论’与主持人角色的逻辑关联”。
(四)启示型。“记者与主播:美国新闻主播成长路径的启示”。
(五)背景型。如“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台主持人的转型思考”。
(六)视野型。如“融合文化理论下的口语传播特质解读”。
(七)举例型。如“播音主持艺术美学浅析——以《朗读者》为例”。
以上七类并不泾渭分明,彼此间可互相借鉴。选用类型要从研究对象出发,方使形式与内容相一致。
四、播音机构——摘要
由于摘要居于论文要件前列,不少同学在写正文前先写好了摘要,结果往往如下所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步入了全媒体的时代。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这种背景下,如今的播音主持行业发展面临着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发展播音主持成为了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发展进行相关阐述”。
事实上这种类似于“节目导语”的摘要是认识的错位,摘要的目的是让别人在看此全文前对作者观点产生大致判断,继而决定是否接着阅读。换言之,摘要是对观点的陈述,是正文搁笔后的再创作,不妨把它理解为“内容梗概”。正例有“传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活动置身于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多维传播语境中,其基本功能在巩固中发展,特别是其深度加工、公众分享、置换智慧的拓展功能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基于播音主持功能拓展的理念与方式,加强传播力、公信力、引导力成为其功能拓展的重要路径”。如上,作者观点由提纲挈领的摘要便可得知。
五、播音机构——关键词
为何要写关键词?一是方便读者检索,读者能在CNKI网上通过关键词迅速锁定相关论文;二是便于作者在学术体系中明晰个人科研方向。一般来讲,关键词是名词、动名词和名词化的词组,如“新闻播音”、“媒介融合”、“电竞主播”。冠词、介词、连词、助动词、某些形容词不能用为关键词,如“在”、“热烈的”、“转型中”。关键词即论文的核心概念。
六、播音机构——文献综述
社科类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确立研究方法及理论”→“设计框架”→“实际写作”→“后期修正”。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所收集到资料的整理分析。一看文献综述,便知作者花了多少工夫。若要做某位播音员的人物志研究,理论上应尽可能把该人节目阅听完毕、把其背景资料了解透彻,再带着问题去访问这位播音员及相关人士,同时在线上的知网、万方、维普及线下的资料馆、图书室中找到前人所述,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若要做某种主持传播现象的解读,也要极尽能事地去获取信息,做50个问卷调查自然没有做500个所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锁定好的研究命题也要有高质量的资料。“一篇文献综述绝不是知网关键词搜索后的论文摘要的排列,而是要在广泛阅读文献后找到这个领域中的关键作者和代表性论文,并因此可以勾勒出这一领域的知识树并且了解本领域的空白所在”。
阅读文献的意义:
(一)避免“旧瓶新酒”
若某时你灵光一闪,忽觉想到新的理念,再看资料,发现这一现象别人早已提出,难免会有挫败感,但这也是好事情,不必再花多余的功夫。
(二)避免“空中楼阁”
缺乏理论支撑的论文是空洞的,不知所云,一击即破。中国播音学、传播学、心理学中的经典范式都是可以引用的范畴。所思所想加以理论阐释不好吗?为何一定要空谈呢?
(三)避免“井底之蛙”
20岁的年轻人难以对生活有着较深的理解,但书籍是捷径,没有相当的阅读量,论文只能是局限和浅显的产物,文献综述让人明白自己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发力。
(四)避免“自以为是”
不少同学总是在写论文之前就预设观点,先入为主地确立了某种观念,真正的学术应该是让广博的资料告诉你事实,而不是你带着某种成见拿着资料来论证成见。
(五)温故可以知新
在某研讨会上,一位学者说她一直在看古籍,这事给我一惊:在如今人人追求国际化步伐的背景下,她将眼光投注到了传统文化。是的,古人先贤的智慧同样可以点亮今天的生活,这不代表我们一定要从古文中汲取灵感,而是意味着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必定因为他们有着经典的、时光难以磨灭的成果,多看有益。
七、播音机构——研究方法
论文并非是个体经验的描述,而是论者提出问题或者理论假设后,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依笔者所见,播音界太多的论文都陷于感性主义的漫谈之中,并不符合学术章法,这种“自说自话”式的论文与研究方法的缺失紧密关联。
如专家所言:“科学研究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思辨研究,目的是获得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结论;另一类是实证研究,目的是获得事物属性的认识。实证研究又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方式。定性研究以观察、访谈为主,通过归纳分析、从资料中发现、体验式访谈和观察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定量研究通过人工控制的环境,以假设演绎的题目,代表性的统计和实验,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如果选题属于实证性质,一般最好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
关于研究方法,一般需要一个学期的课程才能讲解清楚,学生亦须经受训练才能掌握其中奥秘,难于短文中铺陈开来,在此推荐陈阳老师的《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八、播音机构——逻辑结构
在动笔前,论文大体框架已要在脑海中生成。按此大纲,认真构想:每个章节下设计多少段落,每个段落各自表达何意。切忌同一个段落的表述自我矛盾,或一个意思出现在不同段落中,段落彼此间一定成逻辑关系,或并列,或递进,总之不能想哪儿写哪儿式地跳着谈。
结构表明论文逻辑,章节设置是否合理表示作者是否想清楚了研究命题。如写“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打造”一文,先要解释“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概念,再来论述文化类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与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的异同,说明特征、指出核心,再提出具体的培育机制,之后进行总结,是一般的论证规范。
在“特征”中出现“培育机制”的内容,在“内涵”中论述了“外延”,皆为“乱点鸳鸯谱”。
九、播音机构——实际写作
“功夫在诗外”,前期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实际写起论文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用对已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然后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即可。
(一)论点
文章最令人感到索然无味的就是作者缺少自己的见解,且不能自圆其说。自圆其说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不论何类论文,都要有能够自圆其说的见解。若论文一再重复十年前的观点,则是鹦鹉学舌,毫无创新性可言。科研,是科学与研究,学术,是学而有术。
(二)论证方法
作者应紧紧围绕命题,调动过往所学,通过正论、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手法来论证观点,以正面论证为主要方式,其他兼而有之。比如在论证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话语表达范式具有多样性时,将各种范式分门别类,并一一列举,即为正论。
(三)论证语言
1.准确通畅
尽量杜绝文法错误:病句是低级错误,不当的标点符号是最低级错误,错别字是最最低级错误。别让专业指导老师充当你的语文老师。写完之后,逐字逐句地审看主谓宾是否清楚、遣词是否达意、造句是否合理。
2.切记开展抒情
“每到午夜时分,这档广播节目里便会有一个磁性的男中音传入我的耳际,这个声音随着音乐娓娓道来,美好的氛围便弥漫开来,这就是这档节目的动人之处”。以上为例,些许论文的数处语气像是节目推介,一味追求语言优美和文笔生动,事实上这与论文的主旨恰恰背道而驰,文学修辞多为了创见浪漫的想象、模糊的情境及不确定的隐喻,而论文是论证性文体,正是为了消除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来证明一个作者确定的核心议题。假如出现主观性色彩较浓的语言,则是外行的表现。论文的语言以平实、严谨为风格原则。
(四)论据
每个层次的第一句一般是中心句,即提炼出的核心观点。观点在前,论据要紧随其后,每一个分论点下都得有些支撑性材料。论据太单薄则无法全面说明立论。论据种类各式各样,如事例、数据、调查问卷、新闻报道等。
(五)理论引用
有两种极端情况需要指摘:一是“无本之木”。由于播音主持实践性极强,不少学生都选择从实习经历入手来写论文,有了实践之后来做理论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写成工作总结式样的说明文就有失偏颇了。实践丰富者要告诫自己,应丰富理论维度,适时地从实践中抽离出来,以研究者的角度切入,而不是在台里工作的实习生身份。二是“枝叶庞杂”。整篇文章都在引用别人的理论,则无法看到研究者自己的影子。
将与论题稍微有些关联的理论不明就里地套用在文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同时论文也被繁杂的理论肢解开来,无法浑然一体。“一篇论文只需要一个能够有力阐释研究问题的主导性理论就已足够,前提是作者充分理解了这种理论的系谱和适用范围”。
十、播音机构——引证与致谢
曾听一教师言:他看学生论文,先看注释,因为注释可以较好地表明作者是否下了功夫,他写一篇6000字的论文,采用了20多个注释。注释是把别人的话有机地用在了自己的文中,后加以注明。注释的重要来源是读书笔记,笔记的前提是读书。
参考文献的质量反映出本文的层次,如果参考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报杂文,想必得出的文章结论也在同一水准中。
至于其他格式问题,按各自学校要求来吧,做好反复修改的心理准备。
十一、播音机构——书目及作家推荐
(一)看播音学,如张颂、吴郁。
(二)看文学,如老舍,沈从文、张爱玲。
(三)看美学,如朱光潜、李泽厚、宗白华。
(四)看传播学,如麦克卢汉、喻国明。
(五)看电视学,如胡智锋、曾祥敏。
(六)看逻辑学,如黑格尔的《小逻辑》。
(七)看社会学,如福柯、戈夫曼。
(八)看新媒体,如谢新洲、彭兰。
十二、播音机构——其他
(一)多看:输出的前提是输入,写作的前提是读书。若您看到此处仍对论文写作一知半解,也不必讶异。只看方法论是断然不行的,只有看了足够多的论文范例,才会拥有充足的认识。
(二)多写:胸中有真意,脑海有观点,但要落在纸面上。
(三)多问:学生都有论文指导教师,这是最为合情的询问对象。此外,还可在征得指导老师的同意下,对选题涉及的领域中学有所成的专家进行有计划地访问,访问要有周密的计划,要带着问题前去。
(四)多找:万千不要觉得把知网的十几页论文看遍就完成了内容检索,资料不仅存在于知网,信息丰富的其他网站、尚待开掘的一手资料及追踪前沿的学术论坛都应见到研究者的身影。
(五)要虚心向学。费尽心力写出来的文章,被老师批评地体无完肤也纯属正常,此时定要稳住,保持客观,勿天然地认为自己即正确,老师是在为难自己。事实上老师作为过来人,都有着对于学术的坚守和专业的眼光,他们的批注弥足珍贵。若确实认为自己有理,应摒弃个人情绪,温和地与老师商榷。人都是在反思、妥协与磨练中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