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景观 浅谈中国佛教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2023-03-16 20:5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佛教建筑景观 浅谈中国佛教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联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佛教建筑景观

[摘要]   1 佛教景观综述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建筑遗产的文明大国,包括佛教建筑在内的古建筑,是中国的文脉之根、发展之源。当前,中国内陆

1 佛教景观综述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建筑遗产的文明大国,包括佛教建筑在内的古建筑,是中国的文脉之根、发展之源。当前,中国内陆大多数地区的佛教建筑实际上都是汉传佛教建筑。佛教建筑景观是以佛教思想为指导来进行设计与规划的。

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平等待人、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在其建筑形式上也能有所体现:圆润,其色调温和,毫不张扬,色彩明亮鲜艳。汉传佛教重视修道与习静修行,主张远离红尘、与世无染。当然,也有一部分佛寺会选择人口密度较大的全国性政治中心,这类地方因为人口众多,所以影响面广,更有利于弘扬传播佛教。

2 中国佛教建筑景观的特点及应用

佛教建筑主要的用途是供奉佛像。中国佛教寺庙除了从事主要佛事活动的殿堂外,另在后部或侧面设塔和塔院。另外还有禅房、僧舍、客堂和学院、印经处等一些附属用房,相互组合成各种形式的佛寺。佛教的选址讲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有“自古名山僧占多”的民谚,的确如此,中国的多数寺庙大都远离于繁华喧闹的都市,隐匿在灵秀的乡间。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通常有很多烟火鼎盛的大佛寺,但是大多数的庙宇、石窟和寺塔则隐藏在山谷之中或高原与江湖的沿岸,这些都是中国佛教文化在地理分布上的特色。

在中国较为出名的佛教名山,有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谱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这四座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中国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尤为有名。由此也产生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中国化佛教体系。

2.1 建筑选址及应用

在中国,自古代起佛教寺院的选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佛教建筑在选址时主要受自身教义、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求达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宗教需求的和谐统一,努力构造佛教的良好氛围。佛教建筑选址往往多与自然环境融合。藏传佛寺多数依山而建,汉传佛教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山势的险峻无形中塑造出了寺院的威严,浓密的林木营造出了远离尘嚣、神秘宁静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更便于僧侣潜心修法。当然也有一部佛教分寺院选址在城市中,地形多为平原。

在景观设计中,地形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满足景观功能要求,二是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三是解决排水问题。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不尽相同,有盆地、平原,也有丘陵、山地等。优秀的城市景观规划必定在设计时紧密结合该地区具体的地形地貌,使其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例如,苏州园林就是将景观建设与其城市自身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相结合,成为享誉中外的特色建筑。

2.2 道路设计及应用

在佛教建筑景观中,道路是主要联系各殿堂、亭台楼阁等的连接方式。道路铺面时多采用自然石板,或合成材料和砾石等。由于佛教建筑多数建于山林中,机动车和人流通行相对较少,道路交通结构总体较为简单。

在景观设计中,道路属于景观要素中的一部分。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换。道路是城市景观的联系框架和筋络,是景观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城市道路赋予整个城市生命的更替、交换的力量,犹如城市流动的血液,使城市不同地点的人们可以通过街道、道路相互联系、分流、汇聚,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城市中的道路设计一定要考虑人们出行的需要,道路的设计布局要方便、简单,并且利于排水等。

由于道路在佛教建筑景观中与城市景观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佛教景观中的道路设计主要在于营造出宗教的庄严气和神圣气势。而城市中的道路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利于市民出行。

2.3 水景设计及应用

在佛学的理论中,地、水、火、风四物相呼应构成了世间万物。佛教建筑中水景的选取主要受佛教选址中的“风水”影响。

水按照水体的流动性可分为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静态水体主要包括湖、池、潭等形式,多以平静的表面呈现出周围的倒影,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动态水体是通过水位的高差而形成的流动的水体,主要展现水体的动态美。动态水体落差小,水流缓慢,如溪流、跌水等;动态水体落差大,如瀑布、喷泉等。在狭义的景观设计中多以人工水体模仿自然动态水体,以充分体现自然美。

其实在佛教建筑景观中,水景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宗教思想的影响和生活的需要。而城市中水景的选取,主要是为了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小气候及商业因素。

2.4 植物造景及应用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建筑中植物景观的设计遵循了以下传统:一是符合佛教建筑景观的宗教氛围;二是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要求来配置;三是符合景观的功能性质要求。例如,当植物与建筑搭配时,要充分利用植物衬托、软化建筑生硬的轮廓,虽然植物的变化和树体的变化会产生活力,但建筑依然是主体景观,配置植物尽可能不喧宾夺主,把握好度,利用其物种的多样性与共生性营造出层次多变的景观效果。

2.5 色彩设计及应用

佛教建筑景观色彩的选取主要是受宗教因素的影响,为寺院营造庄严、肃宁的氛围,其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一定的宗教意义。北传、藏传和南传佛教色彩有着不同的色彩选取方式:藏传佛教根据教义的规定,寺中的主要建筑要使用黄、红、深棕色。

色彩较单调的山林式佛教建筑和色彩搭配较多的都市型佛教建筑,是汉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基本色彩。在山林式佛寺建筑中红色是主要颜色,通常还配有金色,都市型佛教建筑色彩以红、黄、绿色为主色调;黄色、棕色为南传佛教主要采用的色彩,建筑物的墙壁和寺院的围墙主要以黄色为主,而屋顶则采用红棕色,一般配有蓝色的装饰,有的还配有金色的佛塔。

城市景观中色彩的选取主要是为了增加城市景观环境的表现力,从而对整个城市的景观气氛起到烘托和强化的作用。

3 小结与展望

佛寺建筑不但是佛教意识外化的实体,更是佛教信仰的最直接的产物。汉传佛教建筑形式多显圆润,毫不张扬;藏传佛教的建筑结构呈现出的气势强硬,其整体建筑与建筑构件的柔和度不够,线条给人刚硬的感觉;南传佛寺的建筑风格在各地也不完全相同,其在建筑的规模上通常都比较小,种类较少。

纵观佛教建筑的广场和道路,不论是选材还是工艺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因为这些细节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建筑的美学特征,更是佛教寺庙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空间。中国的佛教建筑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保持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这对于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启发。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