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诗歌的论文 中国古代诗歌的论文

2023-11-22 22:1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古代诗歌的论文 中国古代诗歌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古代诗歌的论文

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在浩浩荡荡的五千年中从未断流。到如今,又有几人不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谁又不知唐诗宋词元曲;谁又不晓李白杜”甫。也许诗歌并未占据中国文坛的每个时期的主宰地位,但不得不说它基本上占据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坛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古代,文人如果不会作诗都不能称当“才子”的名号。所以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偷”。中国古代诗歌描写的方面广阔,人、事、景都是描写的对象。诗歌不仅仅显示了文人的才华,更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同时还是他们扬名立万进入仕途的一种方式,甚至有时还是聊以谋生的方式。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不仅仅的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

关键字:

中国古代诗歌古代文坛文人

一、中国古代诗歌史简述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本文讨论的的是广义上的诗歌。

在历史上,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在中国的文学中,《诗经》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直至现在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这一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创造了“楚辞”(又称为“楚词”)这一种诗体。在汉代,被刘向编纂成集,其中不仅包括屈原的作品,还包括宋玉等人的作品。《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楚辞》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集合。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我们很熟悉的《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的代表作品。乐府诗《上邪》“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被琼瑶缩减成“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后更为人知了,同时也导致很多的人以为缩减后的是原句,造成了误解。

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出现了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歌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安风骨”。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汉语古诗在周边国家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诗经》、唐诗、宋词以及元曲这几种最广为人知的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

二、诗经

《诗经》又称为《诗三百》,是儒家经典之一。《诗经》之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并不是真的只有三百首作品,其实共有三百一十一首。据传,在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有三千多首,可是后来逐渐的失传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很多的特点。《诗经》有“六艺”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风”指的是国风,是地方民歌。“雅”有大雅和小雅之分,是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赋、比、兴”则是《诗经》通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也称为“起兴”,“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朱熹曾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在结构上多才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例如在《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结构让人觉得《诗经》

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在笔者的阅读经历中,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在后世用的就比较的少了。唐诗、宋词、元曲中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反而到了现代这种情况用的有多了起来。特别是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中经常运用这种手法。这也算的上是一种复古吧。

《诗经》采用的是四字结构,有时为了满足这种结构甚至会堆叠一些无意义的预期词来凑足数字。同时由于《诗经》非常的古老,很多的字词到现在都基本不用或者是早就已经改变了意义,再加上那些无意义的语气词,造成了《诗经》还是较难完全的理解。但是这些并不影响《诗经》的美。也许这种时代的古朴感更加的凸显了《诗经》的美感。

三、唐诗

唐诗泛指唐代的诗歌作品。说到唐诗就不得不说到唐朝。唐朝是我过封建历史发展的最高峰。这时候的经济、文化、政治都处于世界最发达的水平。这些条件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外来文化业为唐朝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唐朝时期也较为开放,没有后来时期那么严格封闭甚至可以说禁锢人思想的制度。文人拥有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在唐朝完善起来的科举制度也将作诗放到一个进入仕途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社会更加的重视作诗这一才能的培养。当然在魏晋时期诗歌的发展也为唐朝诗歌的繁荣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唐朝之前,我国的诗歌以《诗经》、《楚辞》为最早的高峰,但四言诗和辞赋在唐以前却已经衰落和僵化,一种新的诗体――近体诗在六朝时逐渐酝酿并得到发展。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它们的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些和古体诗有着很严格的区分。

说道唐诗就不得不提到那些著名的诗人了。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至今都广为流传。这些作品反映的的题材非常广泛,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下面笔者列举两位最为著名的诗人。

李白则是唐代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是被尊称为“诗仙”。他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月下独酌》等诗作都极力的显示了这一特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梦幻般的的仙境,也只有在仙境中才具有这般高耸入云的山川了。

杜甫则是唐代另一位最著名的诗人了,他和李白不同,他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笔者想,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也许不仅仅是因为他那犹如天人般的创作才华,也因为他那忧国忧民的广阔胸怀。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它们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应该也有对于这种局面的无能无力的挫败感吧。

四、宋词

宋词是中国文史上和唐诗并称为双绝的存在。宋词有很多的称谓,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都是它的别名。词,始于唐,兴于宋。它和唐诗一样有着严格的格式,讲究字数、句数、押韵等。

当唐诗经过唐朝的辉煌发展后,后来的时代已经无法再超越了。但是在北宋统一中国后,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所以,宋词就应运发展了起来。宋词也分为很多的派别,最著名的是豪放派很婉约派。也许是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文化重心也在南移。在笔者看来,宋词相比唐诗多了一些江南的味道,个更加的委婉,含蓄,具有更多的细腻的美。

说道宋词就不得不说李清照,毕竟想李清照这中国古代文坛上有着极其大影响的女性很少见。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了。由于李清照是一位女子,在那个年代受到的限制本身就比男性要大的的,所以她的词多是闺怨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达了李清照此时会留恋自己喜爱的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在表达闺中寂寞的同时也含有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婉约派的另一位代表是柳永。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一个官场失意情场得意却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柳永最具代表的作品应该是《雨霖铃》了“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些句子把柳永那种羁旅情怀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出来。那种舍不得却不得走的情谊,那种前途寂寞迷茫的心情。刻画的入骨三分。

苏轼则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他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的豪放词词风慷慨中又带有一点的悲凉。同时也有很大的旷达之感。他的词《定风波》就很好的表现了旷达这一点“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综述

中国古代的诗歌实在是太多太多,经典作品也是多如牛毛。笔者不在多加列举。笔者认为说的再多都不如自己真的去读一读。那些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的精髓的确是要切身体会才知其珍贵,也才知其中意味。听人说的再多在无法真真的了解其中三味。也许我们有时并读不出什么深刻的感觉:有时觉得似乎懂了些什么,但却是词不达意或者是根本无法表达:有时甚至还觉得这种事情都写下来,流传千年有点不合理。但是当我们真的仔细的阅读,不仅仅只是看那首诗,而是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个人情况,深入思考才知道诗人真真要表达的感情。也只有读了才知道它是真的能改变你的内涵和思想的。

所以,闲暇时间读本诗吧,甚至可以不求甚解,久了就知道他有多美妙。

参考文献:

1.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3.《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华侨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

4.王秀梅译注《诗经》,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一版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