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的智慧观课随笔 读书笔记 以庄解老

2024-01-26 13:3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庄的智慧观课随笔 读书笔记 以庄解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庄的智慧观课随笔

最近读完了《老子的智慧》,林语堂先生用阅历与觉悟,“以庄解老”,确实对老庄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比之前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发现大师级的智者对经典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普通人领略经典之美、入经典之门。

一、孔子学说与老庄学说互为补充、相互依存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天下大乱之后,人心浮动,之前圣贤之士之学当下已然无法传承,所以各种学说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都自认自己才是真正的继承了古学之核心。大家各执己见,就像耳朵、眼睛、嘴各有功能,却不能相互替代一样,不同派别的学问也是各有所长,却不能普遍周全

而在本书的开篇,林语堂先生比较了孔子学说和老庄学说,孔子学说更像是“正义”的斗士,它太正确,使普通人成为对圣人的仰望,但太过的道德令人感到压抑的窒息,这是老庄哲学恰恰可以修复这种感觉,就像密闭的空间透入的那丝空气一样。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感情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如果说孔子学说是做人做事的引航塔、指向标、操作指南的话,帮助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那么道家的自然主义是镇痛剂、减压阀,在人生低谷时候,抚慰灵魂。

林语堂先生也提到,儒道两家的差别,在公元前136年之后,被明显地划分了出来:官吏尊孔,作家诗人则崇老庄。然而,一旦作家、诗人带上了官帽,却又走向公开激赏孔子,暗地研究老庄的途径。在读书人身上看到儒道的影子,这让想到了曾国藩,第一次出山时初出茅庐干劲十足,儒式方法建功无数,最后却闲赋在家;而在人生这段低谷期中,让曾氏悟出了儒道互补的学问上的道理,从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领会了阴阳和谐这一宇宙间最高最大的原则。他提出的“愚必明,柔必强”,即要想做愚公,必须先得事理明白;要想柔弱处世,必须具有强者的基础。既包含了儒学的正确性,又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方法。在儒家学派经典《中庸》中,关注的更是应做的这一面,而曾氏打通隔阂,考虑到与之对立的另一面,融合儒道,所以对处理事情有了更好的认识、以及更有效的方法。

二、老庄哲学:辩证与转换

彼此、有无、存在与虚无等等丰富的辩证洋溢在老庄哲学中,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写到:

阴阳四时按照自然的规律循序运行,像是存在,又像是不存在,没有形迹,却又有其妙用,万物受它化育,却不自知,这就是道的本根。

这便是道的本根,万物需要它,但又感觉不到它。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

道虽寄托在充盈和空虚中,但它并不充盈和空虚;虽寄托在衰退和腐败中,也不会衰退和腐败。道可说随时处于开始和终结的状态中,但不是开始和终结的本身,它也是物的积聚和消散,却又不是积聚和消散的本身。

大道蕴含在这万物之中,却又并非万物。道是“无有”,看似是无,其实是有,看似全知,实则不知。这一切都在大道中发生,这是道的规则。从道的观点看起来,万物本就无成也无毁,而是通达为一的,没有分别。

在这世界里,我们看到得失、生死,因这些牵动彼此的喜怒哀乐,但在道的世界里,万物没有穷尽,时间没有止期,得失没有一定,终始也无处可寻。循环往复、终始不过是一念之间。

《哲学的慰藉》提到一位很有钱的哲学家,他及时行乐,却不死守住财富,而是把它们当做身外之物,有之好好享受,失之也坦然接受。这是这份豁达,让他不必患得患失,更加怡然自得,才像真正的活着。我们偏爱活着,却又恐惧死亡,我们好像在活着,又好像时间在重复,我们常常在这之间徘徊而惆怅,而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生死”的表述,从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人既能以道为处所,自然也能和它共同长久;既能以道为依归,则虽死却能与道同存,这才是真正的长寿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他们怀着欣然接受的态度,以期重返自然。因为他们知道死亡本就是生存的开始

人死了譬如大醒,那时才知道人生也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唯有安于造物者的安排,忘却生死,顺着自然的变化,才能进去虚无的境界,与天合为一体

生死本为一体两面,均在道中,是结束,也是开始。无不体现了老庄哲学的辩证与转换。有了转换,意识到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彼此才有了分别,体会到“彼此”是相应又虚幻的,便已得到道的关键,那么也就没有绝对的“好坏”,也就没有绝对的“好恶”,那份执念就消失了,情绪也无法掀起,作为个体,就能更好地去感知和思考当下的此时此景。

而转换也是有方法可以练习的,白老师曾讲过思维训练的反转方法(二次反转法和四次反转法)非常适合来作为老庄哲学的实操练习使用。简单的说,就是多次调换到对立面角度去讨论同一个话题,能够让自己对这个话题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与理解,还可以有效缓解单一立场上释放的大量负面情绪。这个我要重温一下,生气的时候常常啥也想不起来,还是要经常使用才能把它写到大脑的系统一里面去。

老庄哲学饱含了很多中国式智慧,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在这里以很喜欢的一句话作为本次读书笔记的结尾:

看破生死,所以才能忘却年岁的长短;看透是非,所以能忘掉是非名义,由此方能遨游于无穷的空间,寄托心灵于无穷的境界。

生是死的结束,死是生的开始。我们要用这有限的、“借来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往白来一世梦一场。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