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提纲怎么写 如何写散文 以及散文的结构方法

2024-01-26 18:0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文提纲怎么写 如何写散文 以及散文的结构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提纲怎么写

其实,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就已经提到过散文写作的几个要点了。也就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我姑且顺着这本书的写作思维分析一下。在分析途中我可能会举一些非散文的例子,目的是借鉴和超越:

一、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性描写,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理性较强。但优秀的散文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如传记文通过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记事文通过对事件的生动描写揭示事理,寓言借故事喻意,山水游记通过描绘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葚至在阐述哲理和发表议论的文章中也有很多形象化的成分,包括语言的形象性、举例的形象性、情感的形象性,等等。

散文和诗歌虽然都具有形象性,但各有特点。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这个比喻对我们认识诗与文的差异具有启发性。诗歌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是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和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交代得那样着实具体,有许多跳跃和省略。如苏轼《赤壁赋》写月夜之中泛舟长江的情景,它是具体展开的,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而下面的歌“桂林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较之现实生活就升华得近于酿米为酒了。对比之下,差异显而易见。诗歌,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更远一些,而散文则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

谈散文免不了提诗。尽管散文骨子里是“说话”,诗骨子里是“唱歌”,但两者作为几乎“同源”的表达方式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修辞、立意、艺术手法、形象塑造,种种。无论是要写景记行(如《过小孤山大孤山》),还是说理议论(如《庖丁解牛》《逍遥游》),抑或塑造人物(如《项羽之死》《大铁椎传》《方山子传》,这时的散文除去真实性,甚至近于小说),所用的种种写作花招以及核心目的,大致相同。生动的、偏向文学性质的议论性散文多要“立靶子”进行论证,游记类散文更不必说,如果看完全文眼前仍很难呈现出作者去的是什么地方、见的是什么人,看的是什么景,倘若不用归因到咱们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就足以说明这篇散文的低劣。写人塑造人物,写物托物言志,写事绘声绘色,总而言之,形象塑造是散文的目的。甭管写的是人事物景理,只要能塑造一个足够给人深刻印象的“形”,就够厉害。

说理类散文,我不擅长。并且我认为你试图探究的写作方法也更偏向于抒情性散文的范畴。那么,我的见解是:抒情性散文中的形象几乎完全源于生活。自然,提升塑形能力的方法全在于观察生活。真是老生常谈了。到底咋观察?我的经验是:联想。看到漫山遍野的韭菜花,看到小时候嘴馋的家乡菜,看到朋友的泪无声无息一滴一滴下来,看到体育场草坪上空太阳优雅地划过弧线,看到父母在车上一边拌着嘴一边问你想去哪儿吃顿好的,自然而然感慨万千。感慨深了,就想起以前看过的文章做过的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想起以前听烦了的“思乡之情”“怅惘之情”“苦语次骨”,空洞苍白的描述一下就活络起来了。于是联想起那些作者在表达这类情感用过的方法,应用的实例,印象就深刻了。多读书,多感受,多下笔,自我诘问:什么事情让你这样想?什么事情让你给这个人“贴标签”?那你自然而然就能掌握不少“塑造形象”的方法——那些人那些事的影子全都烙在你骨子里了,哪里还有不深刻的道理!要是写不好没准你自己都跟自己过不去。

在“读书·感受·下笔”这套流程中,最重要的是感受。准确的说,是阅历。打个比方,没跟父母分过离,吵过架,为生活发过愁,连理解那些和父母天人两隔的心情都做不到,更不用提深入学习他们在表述时对文字的控制力,“形象塑造”就更是妄谈。许多艺术手法都来自联想与错位(比拟、通感、夸张、抑扬、以景结情……),熟悉联想,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成功塑造形象的案例:

《写给母亲》贾平凹

《小城三月》萧红(网上流传的阅读理解节选部分就不错)

《合欢树》史铁生

《葡萄月令》汪曾祺

《春天的步调》刘亮程

有能力的话不妨试试古代散文。庄子孟子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二十四史各类游记……都是大浪淘沙出来的佳作。

引用的部分,我只对一处地方有异议:

诗歌,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更远一些,而散文则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

对于诗歌和散文的总体比较,这话说的不错,但真要下笔写的时候,不必当真。散文是个筐,嘛都能往里装,只要观感好,谁会非要犟着脑袋说:“散文就是具体真实,诗歌就得想象丰富,两者泾渭分明”?诗歌可以想象,散文当然更可以想象,并且散文在形式上给创作者留下的发挥空间更丰富——毕竟散文既不像古体诗一样注重格式,也不像现代诗那样对种种意象要求严格。但这并不代表散文就不必在意结构章法。写白烂话、口水话。这就要谈到下一个部分了——

二、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本单元所选课文,风格各不相同、但从其内在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看,都是前后贯通的,体现了文学名篇艺术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散文的篇幅二般超过诗歌,容量较大,行文与结构的组织安排特别重要。为了能够让人读之有味,易于理解,要讲究章法的开合照应、衔接转换,行文的参差错落、起伏变化。散文除论说文外,多数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散”,因为过于整齐集中,会显得呆板,失去自然之趣,影响阅读时的从容自在。但“散”不是散漫杂乱。无论结构是整是散,语气是急是缓,都要有气脉贯注其间,形成全篇的有机联系。

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是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就不同类型的文章看,作者注人于作品中的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前者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写了南昌的历史人文、滕王阁上的景观与宴会,以及自己的行踪与遭遇,涉及多项内容,这些内容很难归结到某一方面,但全篇激荡着作者自负才华渴望有所作为的少年意气,而这种情感使前后统一起来,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这是侧重从情感领起全篇的那种。庄子的哎逍似乎很分散,但接下一句“此小大之辩也”。就把上述种种都连接统一到一起了。进而由各种物与人都有所待、有所局限,推向无所待的逍遥自得。可见庄子主要是以哲理性的思辨统领各种材料。当然这只是指各有侧重,而一般说来,多数文章都是情理兼用,互相渗透的。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说理文,阐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但同时又饱含以民为本、反对残酷压迫剥削的思想感情。

散文散文,提笔散架。文青们常常想写就写,写到啥算啥,糊里糊涂拿不准,感情夸大,细节深究,洋洋洒洒几千字,美其名曰“随笔”。想解决这个问题,说来也简单,先想好要写什么再动笔。

但对稍有经验的写手而言,痛苦的是有了中心思想,写出来的东西反而开始乏味。高中时话题作文的套路浮上心头,进而不免把主题“重章叠唱”,写家乡,就是这里一句“我的家乡变化真大”,那里一句“我的家乡真美丽”,最后“我爱我的家乡,这片土地养育了我……”;写老师,就非常熟练地塑造幽默风趣严肃活泼活力四射又苦难缠身的“复杂形象”,每段话开头总括,结尾呼应……想好要写什么了,气脉有是有了,就是感觉自己老跳不出那个圈子,嘴里说的老是别人的话。

结构固然重要。但没法也没必要刻意教。教了就容易千人一面。有时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写给母亲》),有时制造反差欲扬先抑(《阿长与山海经》),有时看似东拉西扯,实则定点打靶,气脉统一(王小波的杂文都喜欢来这一套),都是要为写作目的服务,而非搏得结构上的出彩,因为所有的叙事结构都不会脱离生活。散文贵在真实,而你对这个真实事物的认识历程,或者你试图向读者叙述的过程,就是你整篇散文的结构。这有什么好教的呢?直接写吧,就好像正对着什么人讲故事、讲道理一样,起因经过结果,观点证据结论,把事情说清楚,气脉就有了。想吸引别人听下去,自然就会学着卖关子,学着先说结果(出人意料的结论、事情的结尾等等)引发疑惑,就会试着多线进行,而这些叙述方式,都是高中老师给你明明白白讲过的,不过是缺乏实践罢了。

气脉不只是结构、情感倾向和音韵,你的语言风格、修辞使用之处、甚至叙述事物特征的顺序也属于气脉。诗词字字珠玑,散文何尝不能做到?而衡量文章气脉是否恰当的标准只有一个——你笔下的每一段文字,是否最完美地表达了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散文写作是要慢下来精上去的。什么是慢下来?一个作者,可能一年才能出一篇有深度、耐看的散文。越急素材越难找,越急感情越单薄。什么是精上去?一字不易是散文的理想境界——尽管大多数时候咱们达不到就是了。“精”并不代表华丽。表达才是精致的最终目的。精致而不华丽的,贾平凹、萧红、鲁迅……精致而华丽的,《进学解》林奕含、《滕王阁序》王勃、《长调如河》鲍尔吉·原野……可以华丽,可以朴实,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素材的叙述方式,找到写作目的的宣泄口,那才叫“气脉”。

三、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韵文与散文有韵、散之别。散文一般不受字数、句式、声韵、格律的限制。散文的文休,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从唐宋到元明清,愈往后发展,作家们愈是不受拘束而追求新变。因而可以说文无定格,只求其新颖生动,具有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古代散文有的篇幅较长,对生活场景、事件过程、人物经历有较完整的描写,也有的写得简短灵活,并不铺展开来,不追求全面完整。先秦诸子中的一些章节和段落,写的是生活片断和小故事,如《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写齐人骄其妻妾的行为和表现,《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在水边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对话等·都很有趣味,颇见人物情态。汉魏至宋元,许多记、序、跋、书信、随笔、杂文、短赋,更是多方面地深入现实人生,写出生活中的千姿百态。如《世说新语力中所写的魏晋士大夫的轶闻趣事;王羲之《兰亭集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等所写的文人聚会之乐;韩愈、欧阳修、苏轼等大如杂文短章,所写的日常生活和各种人物,在表现生活内容和情趣上,显然大大超过了先秦的作品。明清小品文发达,题材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山情水态、日常小事,乃至一花一草、一飞一动,都可以成为描写对象,以旧有光、袁宏道、张岱、袁枚等为代表的众多作家,在反映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方面比传统的古文更加不受拘束,也更能显露性情。这种从先秦诸子对生活片断的描写·到后世的各类杂文、小品、在古代散文中、构成了一个悠长的重要的系列。

很好理解。废材的散文千篇一律,好看的散文五花八门嘛。于是问题就变成了:“怎样才能写出鲜活的散文?”我的答案是:坚持从表达得当的角度措辞,把没想过的、没说过的、纯粹为了博眼球、博文采而加上去的段落通通删掉。我们在写作时是生活在回忆里的,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不要把自己美化,也没必要妄自菲薄,没必要拒绝使用修辞,也更没必要词藻泛滥。散文中的你或者其他人物、事件不真实,散文就没有触动人心的价值,至少你我在缺乏实际生活基础的条件下都很难虚构出能打动人的语句——倒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诚实,但所有人都讨厌矫糅作态。真诚,是最简单的鲜活。

另外,如陈建功所说,不仅写诗要打破思维定式,写散文也“要来点邪的”。这些“邪门”的散文长什么样呢?举个例子,《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记:

中学期中期末考试结束的下午,我们一群人总会去百货公司看电影。因为是工作日,整个电影院总只有我们。朋友中最大胆的总把鞋子脱了,脚丫高高跷上前排座位。我们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把鞋脱了,一个个脚跷上去。至顽劣不过如此。我永远记得散场之后搭电梯,马尾女孩的手疲惫而愉悦地撑在扶手上。无限地望进她的手,她的指甲形状像太阳公转的黄道,指节的皱纹像旋转的星系。我的手就在旁边,我的手是解题目的手,写文章的手,不是牵手的手。六层楼的时间,我完全忘记方才的电影,一个拳头的距离,因为一种幼稚的自尊,竟如此遥远,如此渺茫。

后来,长大了,我第二次自杀,吞了一百颗普拿疼,插鼻胃管,灌活性炭洗胃。活性炭像沥青一样。不能自已地排便,整个病床上都是吐物、屎尿。病床矮栅关起来,一路直推进加护病房,我的背可以感到医院的地板如此流利,像一首童诗。为了夹咬测血氧的管线,护理师姐姐替我卸指甲油,又像一种修辞法,一种相声,护理师的手好温暖,而去光水好冰凉。问护理师我会死吗,护理师反问怕死为什么自杀呢,我说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因为活性炭,粪便黑得像马路。我身上阡陌纵横,小小一张病床,一迷路就是八年。

如果她欲把手伸进我的手指之间。如果她欲喝我喝过的咖啡。如果她欲在钞票间藏一张我的小照。如果她欲送我早已不读的幼稚书本做礼物。如果她欲记住每一种我不吃的食物。如果她欲听我的名字而心悸。如果她欲吻。如果她欲相爱。如果可以回去。好,好,都好。我想跟她躺在凯蒂猫的床单上看极光,周围有母鹿生出覆着虹彩薄膜的小鹿,兔子在发情,长毛猫预知己身之死亡而走到了无迹之处。爬满青花的骨瓷杯子里,占卜的咖啡渣会告诉我们:谢谢你,虽然我早已永永远远地错过了这一切。自尊?自尊是什么?自尊不过是护理师把围帘拉起来,便盆塞到底下,我可以准确无误地拉在里面。

句式上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修辞上对整体氛围的微妙破坏、微妙强调,以及其中蕴含的剧烈而让人一时震慑的情感,就是这段后记中的邪门。这种“疯子”式的邪意在张爱玲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较为常见,但这并不是“邪门”的全部意义,只是一种体现。如果你读过史铁生、汪曾祺、林清玄等人的散文,你很容易就能明白“中国式邪门”——清净,洞见,纯真,这又和前者的美大相径庭。如果非要给“邪门”下个定义,就是独特。鲜活的散文往往是这些独特的叙述方式所致。如何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每个人接受的语言灌输是必然不同的,你的独特只有在不断的创作中自己发觉,而几乎不可能靠另一个作者告知你,启发你,尽管你们可能殊途同归

四、应用与提升的技巧(选择性听取,自己摸索出的技巧才最得心应手

塑造形象的方法,把握气脉的能力,叙述方式的创新,散文写作的提升大概就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最后,也简单说一说我认为较有用的相对比较通用的几个写作技巧,希望能有所帮助:

①克制

作者用了十分功力,读者才能体会到一分好。而遗憾的是,读者并不能在阅读的时时刻刻都保持最初的、最敏锐的共情能力。这时候总体克制,局部“溢出”的叙述利于替读者留住新意,有时甚至起到震撼的效果。比如《善于到来的人和善于离别的人》(选自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我妈是善于到来的人。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

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

一见面,顾不上别的,她先从所有包的绑架中拼命脱身。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我跟着她走到楼下,看到单元门外还有两倍之多的行李。

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

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根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比网球略粗,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有三米多长……

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了。

放进下面的行李舱?也不可能。放到坐椅中的过道里?更不可能。总之,这是千古之谜。

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我的阳台上方,然后……让我晾衣服……

她骄傲地说:“看!细吧?看!长吧?又长又细又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又长又细又直!……”——于是就给我带到阿勒泰了。

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

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

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

头一天,她在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被路过的老乡告之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

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的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事物。据他的经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

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

总之,她不辞辛苦地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它们又长又直又匀称,最难得的是,居然还那么细。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能晾衣服。

后来我搬家了。那两根木头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

又过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泰的话,记得一定把我的木头带回来。”……到那时,才突然间感到愧疚。

我告诉她早就没了。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你怎么舍得扔了!”

言语中,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

那是2003年前后,我在阿勒泰上班,同时照料不能自理的外婆。工资600元,200元交房租,200元存到冬天交暖气费,剩下200元是生活费。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的30瓦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15瓦的。

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面猛浇。黑压压的蟑螂爆炸一般四面逃窜,被沸水冲得满地都是。

接下来的行程内容是逛街。

难得进一次城,我妈列了长长的清单。然而,她什么都嫌贵,最后只买了些蔬菜和几株带根的花苗。

菜哪儿没卖的?但是阿勒泰的菜比富蕴县的便宜。

天寒地凍的,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

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待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每次她走,都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

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茵慷慨地分了我一株。

我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

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

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过。

而我,最擅长离别。迄今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

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

那时,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突然旧时的伤心与无奈涌上心头,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却无论如何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甚至微微尴尬。

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这时,车发动了。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

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

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因为高峰期堵车。

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我都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

但终于没有。

前面几乎没有对“我”的心理描写,是克制,最后这一句“但终于没有”,就是溢出。效果显而易见。

②有意识地超越“电影式”的叙述

想象给自己的散文拍纪录片或者电影。用时空变换等方法试图做到让电影镜头不知道该拍哪儿,构图不知道怎么安排,没法以旁白之外的方式表达主旨。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自为墓志铭》张岱

③诗歌、小说、绘画、音乐……哲学。

下如同上,上如同下,依此成全太一的奇迹。

——《翠玉录》

某些事物是相通的。而有意识地向“更高层”靠拢有利于任何一种艺术鉴赏与创造能力的精进。什么是“更高层”?打个比方,Gal游戏、RPG游戏等剧情向游戏的更高层是戏剧与小说,再高一层是哲学。如果你对更上一层的部分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门槛稍低一些的学科自然就比较得心应手。而大多数情况下,“对自己当前能力的不满意”与“领会美好事物的快乐”也是提升创作能力的重要部分。感受每种艺术形式的生活气息,感受其中的情趣,欣赏它们摆脱拘束的方式,保持兴趣,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