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计专业(物流毕业论文范文1)

2024-01-27 21:2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物流设计专业(物流毕业论文范文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流设计专业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1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于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民办院校来说,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实践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应基于现代物流业的核心理论和关键业务流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遵循物流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发挥物流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1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部分以培养应用型为目标的院校开始重视实验教学,但培养的学生仍与社会对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从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来看,以传统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方式为主;从教学手段来看,以演示、案例、软件模拟、撰写报告等方式为主,从教学条件来看,各院校实验室功能单一,多数实验室只能用来观摩。从实验考核方式看,考核目标没有针对性,考核措施不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力度。

2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加大了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从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看,主要侧重于企业的采购、仓储、配送、运输、规划等相关的工作内容。从这一方面来看,物流管理工作系统性强、环节多、流程复杂、科技含量高。要培育出物流市场需求的人才,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原因的限制,学生不具备到真实环境中进行物流实践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合理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便于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理的实验课程设计,搭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平台,培养学生从事现代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力,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3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在设计时,要结合物流活动的特点,协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问题,解决实验教学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矛盾的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学时,让学生在课堂能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知物流新动态。设计实验教学时根据培养目标,围绕当今大学生学习的特色,设置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到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课程体系,并配备完善的`评价体系。

3.1以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为目标设置实验教学体系

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以能力为中心,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以上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才是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即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能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针对根源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并能在实践运用的综合性人才。明确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首要因素。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是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驾同行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2围绕当今大学生特色设置实验教学体系

当今大学生强调自主、思想独立、缺乏耐心,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的接受度不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效果对当今大学生来说并不合适,当今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知识,因此要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必须紧密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特色来安排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实验内容。从传统的教师为核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当代大学生的特色,形成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3.3以能力分层培养设计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

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应介于学术型和操作型人才之间,如图1所示。应用型物流人才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技能,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际问题的成因、发展演变趋势准确把握,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需具备认知能力、操控能力、设计能力、协同能力、创新能力,这五方面能力之间具有层级关系,各层级关系及能力需求如图2所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能力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应有目的性地设计不同的能力层级的实验内容,认知能力层级培养可开设《专业导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技术与装备》等专业课程,该类型的实验课程以现场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操控能力的课程开设《配送中心》、《采购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实验课时占总学时的1/3以上,开设各类实务课程的独立实验。设计能力课程开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该类课程即设置课内实验,辅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样设置综合性课程设计,将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串联成综合性实验项目,进一步加强设计应用能力。协同能力课程开设全实验类课程,以项目制的形式开展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团队合意识和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通过学生各项竞赛和兴趣小组来培养。

3.4设置良好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

实验课程的考核一直是实验教学中严重忽略的部分,一般只会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不将考核成绩单独记录到学生的课程成绩表中。因此,无法得到学生和老师的足够重视,使得实验教学最终形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为了形成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除了设置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新颖、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必须配套形成有效的实验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实验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构建合理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专业核心能力的考核体系。同时根据学生个人特色,给予个性化评价,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及对自身能力的培养,达到实验教学的良好效果。

4总结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明确培养目标,从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出发,把从单纯的验证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转向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当今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培养有用人才。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2

物流最主要的问题直接来自工商企业的经营,企业物流是物流研究和实践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以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企业物流经营就是企业为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务、不断创造物流价值、谋求良好经济效益而理顺各种关系的活动过程。

一、企业物流经营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由于深受“重商流”、“轻物流”思想的影响,经营者对物流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没有将物流看成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被动地接受生产、销售服务。

按照英国的研究表明,各种物流费用平均占货价总额的14.8%;而美国的研究表明,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而最高可达32%;而中国的研究表明,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50%~60%以上,水果、食品等商品的流通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60%~70%,玻璃、陶瓷的运输破损率高达2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的90%。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gdp的10%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在15%~30%之间。

二、企业物流经营模式选择

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物流经营模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其二是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据此,设计出三种决策方案:物流自营方案、物流外包方案、物流联盟方案。

1.物流自营方案

物流自营是指生产企业借助于自身的物质条件自行组织的物流活动。在物流自营方式中,企业也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但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而且是临时性、纯市场交易的服务,物流公司并不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程序提供独特的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据调查,在国内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分别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共同承担的比例分别为24.1%和59.8%;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物流自营比例之所以较高,是因为物流自营有利于企业掌握对顾客的控制权,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确保企业能获取长期稳定的利润;物流自营是现有体制下企业的现实选择,如实行物流职能外包,必将使得已经自营物流的企业现有的物流设施闲置或转让,现有的物流人员换岗甚至下岗,肯定要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无疑要冒很大的改革风险;企业的产权状况决定了企业自营物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决定了自营物流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如货主企业在接受物流服务时,常常遭受时间延宕、货物受损等对方违约的困扰。

一般说来,如果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很大,且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很强,企业采用物流自营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自营经营方式有:

①将分散在不同组织部门的物流活动整合为一个部门加以运作管理,实现跨业务单位的内部物流管理一体化。

②开发内部的水平物流组织或跨职能物流组织,该组织按照业务过程或工作流进行,而不按照任务或职能划分,以实现跨任务协作、以顾客为中心。

③建立物流服务部,内部的物流服务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并向内部的服务对象索取费用,且内部顾客不再享有免费或低价服务,物流部门可为外部顾客提供服务,内部顾客也可以任选外部供应商提供服务。

④成立物流子公司,代理企业专司物流业务管理,对物流业务统一指挥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多余的物流能力可参与社会经营,避免物流能力闲置和浪费。

2.物流外包方案

物流外包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外包的形式或战略联盟、合作的形式交由外部组织承担。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曾预言:"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的活动、业务也应该采用外包形式”。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3

1、1选题背景

1、1、1中国速递物流行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速递物流行业迅猛发展,正逐步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增长,速递物流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快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加入WTO后,外国快递公司进入中国快递市场。FedEx,DHI?TNT,UPS四大国际快递巨头,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以及专业的人才,加上灵活的运营机制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争夺中国快递市场份额,其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国内民航快递、中铁快运、中外运等国有公司,以他们自身交通运输优势不断完善网络,抢占快递市场份额。民营快递则依靠其灵活的经营模式,行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日渐增大,近年来,每年都以120%-200%的速度递增。而邮政速递物流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97%降到如今的不足30%。

1、1、2山东省速递物流的发展状况

2010年,山东GDP已超越江苏,排名全国第二。山东作为沿海开放大省,2011年国民经济尤其是进出口贸易仍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速递物流业务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呈线性正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速递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1年一季度,山东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4053、4万件,同比增长90、1%}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9、7个百分点;业务收入完成75164、0万元,同比增长38、1%,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1、9个百分点,进入发展快车道。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上销售额和商户几乎每年翻一番,为国内民营快递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13山东省邮政速递物流的发展

山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前身为山东省邮政集团公司速递局,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拥有国内知名的EMS特快专递和CNPL中邮物流两大品牌的国有大型企业,主要经营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和一体化合同物流业务,是山东速递服务最早供应商,也是目前省内快递行业最大运营商。公司除提供国内、国际特快专递服务外,还相继推出省内当日递,省内、国内次晨达,国际承诺服务等高端服务,同时提供代收货款、电子商务速递、收件人付费、节日礼仪速递等增值服务。

2010年,山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全年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08亿元,增长18、47%;实现利润1、29亿元。其中速递业务收入8、39亿元,物流业务收入突破亿元,分别增长16、38%和77、09%;国际包裹收入2883万元,增长5、24%;快递包裹收入3839万元。全省自营收入完成7、64亿元,增长30、53%0

当前是山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实现“第二步”改革战略目标,正式独立实施公司化运营的关键时期。面对快递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众多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出现,作为山东速递市场的先入者和领先者的山东邮政速递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当前的'运营状况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速递物流业高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国有物流公司、民营快递公司纷纷抢占快递市场份额,制定邮政速递应采取何种合适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山东邮政速递必须顺应速递市场的发展趋势,从社会服务的需求和自身生存的需要出发,深化改革,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和便利条件,创造竞争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山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作为山东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其一举一动都倍受业界关注,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压力下,邮政速递物流将以什么战略展开竞争?它怎样继续保住老大的位置?这对山东快递行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木文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内外快递业的现状,将目光聚集到山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探寻解决之道。论文能够为山东邮政速递物流在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希望能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1、3研究思路和框架

论文共分6部分,其中,第1章绪论,第2章为理论综述及应用状况,第3章为经营环境分析,第4章为山东省邮政速递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第5章为山东省邮政速递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第6章为结论语。

自第3章开始到第5章为止,这3个章节内容为论文正文,也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见图1-1论文结构框架图。

1、4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行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的各种工具和方法,结合作者在山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工作实践,对公司的竞争战略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1、4、1调研法

在论文写作期间,作者利用工作机会进行调研,掌握山东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管理、操作层面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先后实地到济南、青岛、威海等7地市调研学习:多次到枣庄6个区(市)指导业务发展;实地调研了申通、圆通、韵达等竞争对手基层网点,以及顺风公司等分拣车间情况;调研走访了枣庄学院、中国银行枣庄支行等合作企业。

1、4、2文献研究法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多次运用到文献研究法。如在进行企业行业环境分析时,作者查阅了近一年的《山东省快递业经济运行情况月分析报告》:在进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时,作者查阅了自2009年91月9以来省公司领导讲话、经营分析、文件、规章制度等相关资料。收集各种速递行业资料,整理相关材料,为确定竞争战略提供支撑。

1、4、3访谈法

为全面客观地掌握全省速递物流业务的发展情况,作者在论文写作期间,定期与各市分公司经理交流,按月召集营业部(营销中心)经理、经理助理召开座谈会,按季度召开专职营销人员座谈会,综合听取来自企业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与大客户、民营快递经理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接触。

1、4、4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在对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分析时,作者就运用了该方法,分析了邮政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优劣势情况。

1、5论文的创新点

论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制定什么样的战略能够促进山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行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的各种工具和方法,结合作者在山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工作实践,对公司的竞争战略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运用价值链模型,对山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山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在价值链基本活动的主要环节上具备了竞争优势,也就是在价值链基本活动上具备了竞争优势;同时为加强这一优势,速递物流业务还应当注重对运输和投递两个环节上弱点进行弥补。尽管山东邮政速递业务在价值链基本活动上具备优势,但在辅助活动上的弱点却非常明显。在论文中,创新性的提出邮政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以网路和营销为中心等观念。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4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4.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8.2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5.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9倍、3.4倍和12.3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

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99.1%,2006年是99.5%,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99.4%,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98.3%,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98.5%,今年到现在为止是99.4%,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

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

2007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物流业增加值完成7503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7.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9541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比2006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还较小,而且高度分散,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

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上各个货运巨头的目光,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物流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物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给了投资者一个发挥的空间。

未来物流需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体物流需求约为2760亿元人民币。第三方物流市场在增长中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整合,第三方物流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第三方物流将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5

第一章绪论

1、1配送中心的概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配送中心被定义为:从事配送业务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辐射范围小;

(4)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

(5)主要为末端客户提供配送服务。

从物流应用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物流配送中心视为: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从供应链的角度,我们可以将配送中心视为:在典型的物流系统中,离开生产线的产成品首先会暂时存放于某一地点,最后被运送到离市场较近的某处,这里就是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作为开展商品配送及相关业务的场所,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对商品的采购、进货、储存、分拣、加工和配送等业务过程进行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整个商品运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减少损失,节省费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配送中心选址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物流业的发展给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乃至政府的职能以及社会的法律制度等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被形象地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我国企业的现代物流意识在日益增强,正积极采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同时,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我国也将努力创造条件,使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给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特别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现代物流作为“第三个利润源泉”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入世五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外开放更加扩大的背景下,中国物流进入加速发展期,多种所有制、多种运作模式和多种服务方式的专业物流在中国快速成长,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物流发展,都在极力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物流是其生产的前提保证,所以要使一个企业能够得到快速运转,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通过合理配置,使企业最终以最少的生产投入获得利润最大化。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工程,是个多目标、多约束综合优化问题,要想对其实现多目标优化,关键在于各种问题的建模方法和实现优化的算法研究。

实践证明,配送是多年来物流业创造财富的一种较好的服务形式,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配送作为实现物流系统功能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顾客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物流服务,对实现整个物流系统功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配送系统的效率是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重要环节。

但从整体上看,对于大部分物流系统来说,都存在着商流和物流相互脱节的现象。例如在商流活动中,没有一个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系统对商品的流通提供低成本、适时、适量的服务。解决上述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质量,最终使物流的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必然有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

鉴于以上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针对配送系统的发展与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不能相适应的问题,应首先解决在一定范围内的物流系统良好运行问题,做好基础性的工作,例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向更大范围推进。

1、3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意义

国外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表明,在我国适度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势在必行。首先是国内的现代化物流网络尚未形成,流通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社会运力和交通能力未能合理、充分利用,物流设施和物流专业人才的效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目前的这种发展状况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形势下,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方式之一。同时,物流配送中心也凭借其先进的管理、技能和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有效地联结生产和消费,使整个物流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到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可以看出,适度兴建物流配送中心是目前的大势所趋。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

一方面,选址决策直接关系到日后物流配送中心自身的运营成本和服务水平:物流配送中心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处于枢纽位置,一般规模庞大,地处要道,因此在选址过程中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商品储存安全的要求,适应商品的合理流向,交通便利,并具有良好的运输条件、区域环境和地形、地质条件,且具备给排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由于选址决策属于物流系统的长期规划项目,在进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决策时通常要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使得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一般都非常复杂,难以解决。就单个企业而言,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属于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决策问题,选址决定了整个物流系统及其它层次的结构,也就是说物流配送中心地址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环节效率的优劣;反过来,物流系统的其它层次的规划也会影响选址决策。对整个供应链而言,物流配送中心是整个供应链的连接点,影响产品在供应链中流通方向和流通速度,对供应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起关键作用,因此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决策对整个物流系统的系统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工商领域中,采购、制造、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彼此分割,一方面造成企业资金积压、库存过大,另一方面运输、仓储货源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因此如何站在系统的高度,大力推进现代化物流发展,把彼此分割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建立配送中心优化整个社会物流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1、4本文要做的工作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南京凌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进行选址。

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文章叙述了企业配送中心的选址的重要意义,简单介绍了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

2、分析了影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介绍了进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选址方法分类和建立配送中心需要考虑的因素。

3、分析凌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目标客户以及南京高校演出市场状况,并给出选址目标。

4、本文应用欧几里德模型进行了区域选址,然后运用了因素评分法对凌亚文化发展

有限公司提供的备选地址进行评估,根据该公司配送中心选址要求确定权重以及打分,最终确定配送中心地点。

5、运用最小成本法比较自备车运输和临时包车进行运输,选定运输方式。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6

介绍了我国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就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物流管理,建议

建筑企业物流管理包括了建筑物资采购、运输、仓储、搬运等全过程,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以来,施工单位对施工物资通常进行分散管理,就近采购,统一供应等等。因而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由此,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物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企业内部物资管理体制不适应物流管理业的发展。

尽管一些施工企业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本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物资管理体制不完善、不科学,没有真正地应用物流管理的基本规则,没有在认真研究物流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往往这些施工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仅仅完成了供应物资的职责,没有发挥本部门优势,把传统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

2、管理过程粗放、管理手段落后。

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施工企业没有与供应商建立起稳定的关系。

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短期性的、不固定的,随着一次采购结束跟供应商的关系也就中断了。等到下次需要采购的时候,又必须重新选择供应商,从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4、物资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化物流正在逐步向物流信息化阶段过渡。物流信息化是在系统化物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与硬件应用的支持,使得大量物流信息的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充分利用成为可能。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的物流信息化使物流系统反应更敏捷,提高效率,整体效益明显,真正成为建筑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仓库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不健全,材料库存信息反馈系统时效性较差,库存调控能力相对薄弱。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统一对上,分级负责;通用集中,专用到厂的物资管理办法。

2、采用ABC分类法,明确管理重点

施工企业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 消耗量差别很大。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科学划分物资, 意义重大。采用ABC分类法,明确管理重点,能使库存合理率上升,资金周转时间缩短,次数增加。

根据物资的重要程度、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资金占用将物资分成类别,A类物资严格控制储备量,降低资金占用量。一般采用经济批量定期订货,按下限储备,并要认真查看月份库存结构。B类物资实行一般控制、定点订货、定期检查。C类物资占用资金少、品种繁多,采取简便的管理办法,可以根据需要加大进货量,减少订货次数,延长订货间隔期,使管理人员集中精力,加强对A、B类物资的管理。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筑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经常变换供应商,建立全球供应商资格认定系统,全方位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使得这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更值得信赖。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4、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施工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必须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这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答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xx(2).

3、汝宜红等.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xx(7).

4、唐爱华.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xx(11).

5、张志鹏.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的构建[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xx(2).

6、韩同银等.施工企业物资的精细化管理[J].铁道工程学报.20xx(2).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7

“产学研用”模式是一种将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四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合作模式。要求学校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充分与企业、科研单位、用人单位等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各机构的资源进行人才培养。这种模式促使学校打开校门,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室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陈旧模式,将学校教育、产业发展、企业经营、科学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满足我国物流行业(企业)对于复合型、综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紧缺人才之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按每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来计算,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总量为600余万,缺口达60余万。其中大专以上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为4-5万人,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仅在7000-8000人左右。

物流人才仍远远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且供不应求。20xx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费用9835.27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为5174.11亿元,增长8.4%;保管费用3647.71元,增长10.4%;管理费用1013.45亿元,增长8.3%。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52.6%、37.1%和10.3%。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平稳趋好。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目前物流企业的服务项目、方式和经营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物流需求多样化的发展。面对这种挑战和需求,物流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在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和设施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独立处理业务的工作能力。据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现有从业人员存在“两低一差”现象,即学历低,专业对口率低,综合能力较差。基于这种现状,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是巨大的,物流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1构建“三维一体”产学研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的思路

以培养物流业应用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打造基于“岗位维度”、“知识维度”、“能力维度”三维一体的培养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科研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入合作等措施,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①“岗位维度”即以企业中物流相关岗位的设置为出发点,将具体职业管理活动与物流专业教学相结合,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发挥企业在物流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推动作用。

使得物流专业人才能够较好适应行业发展和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使其具备获取物流专业岗位、履行工作职责和完成工作过程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②“知识维度”即围绕物流业务流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符合物流业务规则的物流专业课程,完善学生学习能力的物流专业教学计划,利用情境教学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方法以及社会化的教学资源配置模式等等,实现物流人才教学的项目化、情境化和职业化。③“能力维度”即凸显物流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应该既可以服务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港口(口岸)、国际物流及运输企业等,也可以从事物流市场开发、客户服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物流信息搜集、加工、整理,配送中心管理和统计核算、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报关等工作,而同时具备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建立“三维一体”的产学研用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

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基于“三维一体”的产学研用合作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不仅要用来满足学生的实践、实习需要,而且要把它建成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实施、学生“预就业”的综合性平台。实践基地在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合作企业专家的智力资源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本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开发性研究水平。

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的特色之所在。它不仅是高等教育中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落实产学研教育对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教育环境与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举措。正如高等教育专家所指出的那样,产学研结合是高等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是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等方而的结合,“其实现途径是学校和社会两个教育资源的合理重组和教育环境的充分利用”。

可以说,它是从科学研究到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由模拟到现实可能的最为重要的实验过程。所以,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等院校,都会非常重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科研和技术资源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提高教师自身的技术转化与技术开发能力。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积极建设物流实验实训平台,积极推进实验、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自觉承担校内各种能够开展的项目研究。如编写实验、实训教材、开展课题研究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3建立基于“三维一体”的产学研用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导师团队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实践性、交叉性、成长性的特点,应用型高校要想培养出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主要实现途径在于强化实践性教学,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导师团队建设要有新突破。“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更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充分吸收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等拥有的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成为兼职教师,同时努力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在产学研用合作基础上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体而言,根据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要重视校外教师的培养。可以以聘请客座教授、校外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等多种方式,引进一些高素质、强能力的校外人士充实高校的教师队伍。

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以及专题讲座可以聘请合作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专家兼职授课,同时将本校骨干教师派往产学研用合作基地或科研机构中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依托合作企业或科研机构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合作研究与攻关等手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取得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各类资格证,提高个人的业务应用水平。促使本校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人才转变,最终形成高水平多元化导师队伍。总之,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来看,加强“三维一体”的产学研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研究是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必要前提,需要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更进一步地深入探索。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8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方法

1.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由于学生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更加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对于当前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的自信心、职业生涯中的合作精神、纪律性和组织性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专门的模块来实现,也贯穿干整个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既可以通过具体的`课程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校园氛围来感染。手段上必须抓住学生的特点,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切实收到教育之实效。

1.2改革专业课教育.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1)进行课程改革、突出技能培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范围广泛、课程众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的实际需要,部分课程以及内容应该进行调整。《数字电路》和《模拟电子电路》是过去的必修课,课时量大,学生学习难度大但一般来说,和应用类课程关系不是很大。这类课程内容可以精简,或作为拓展型课程来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突出实践教学。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得要细,概念要求精确。在突出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概念的掌握能够满足职业需要即可,这也适合于现状。事实上,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

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如:学生几乎都见过网页,少数人仔细观察过结构和功能,但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如何做到的)先创设情境,既而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如:制作一个网页),并着力去解决。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另外,开展嵌入式课程和社会结合,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增加学生阅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除了教授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让他们亲自去了解市场的需求,了解社会上对计算机行业人才的看法和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让他们知道自己和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到底相差多少、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个人能力能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自己以后该怎么去学习、怎样去增强个人修养。同时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利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充分结合既有的实践条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成就,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二、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体系基本就是笔试,注重记忆和概念,对学生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有利。除笔试外,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

(1)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2)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实践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社会和岗位评价:实践能力也可结合嵌入式课程或职业认证考试来实现。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测验,这对教师对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