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6篇

2024-02-10 21:07: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

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1篇

2、高职护理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和实践路径研究

3、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探讨

4、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5、护理人文关怀发展现状研究

6、浅析护理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7、SWOT分析广西某中医院校在读本科护生科研素养

8、浅谈影响男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

9、自贡市老年护理预防服务模式的构建①

10、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11、高职护生护理领导力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2、护理专业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探索

13、“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质量提升

14、广西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15、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16、家庭环境、人格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

17、当代护理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及解决措施

18、“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19、心理护理干预对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研究

20、提高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体会

21、日语护理人才就业趋向分析

22、1258例苏南大学生青春期青春痘的治疗和护理调查

23、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探讨

24、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25、关于大学生的心理护理策略

26、新媒体时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 调查与分析

27、现代大学生患者护理体会

28、护理专业专科大学生对护士职业认可度的调查

29、38例大学生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分析

30、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干预研究

31、新进护士出现护理差错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32、中职《内科护理学》知识模块价值分级

33、澍青医专护理专业女大学生针对原发性痛经的非药物性措施研究

34、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比较

35、临床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心理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36、护理干预对减少大学生体检时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价值探究

37、对大学生水痘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38、浅析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39、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民办高校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40、当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医德浅析

41、以护理技能大赛促进护理专业护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42、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研究

43、“3+4”中职—本科护理专业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44、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5、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

46、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现状

47、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研究

48、大学生门诊注射晕厥原因与护理方法

49、高职护生心理护理能力提升模式探索

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1上好绪论课,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青年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人和事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绪论课起就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护基课的愿望和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有重大意义。以详实的资料图片讲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国内外护理专业地位不断提升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护理人才需求预测,说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好,且世界性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严重,学生毕业后出国就业机会较多。让学生充满希望与信心。

1.2多渠道开阔视野

为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通过见习课或集中教学实践课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医院参观,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感受工作氛围;不定期邀请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开展学习讨论会;所有新生均需进行护士仪表、行为规范的训练与考核;观看卫生部录制的有关护理专业的教育宣传片。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2、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1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在授课前坚持集体备课和学习,讨论护理理论及操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方法,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要变“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教师应轮流定期到临床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以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提高实践技能;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以使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跟上时代步伐,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2.2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教学应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中的各种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这种教学观就是针对不同的智力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承认学生掌握领会知识是艰苦的脑力活动,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护基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焕发生命力的神圣殿堂。

3、教学方法的改进

3.1多媒体教学组合,丰富教学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特点是职业性明确,应用性较强。因此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网上资料、多媒体课件、电视、幻灯、录像、投影、模型等)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既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想象,使课堂更生动、直观、精彩;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和熟悉,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在教学当中进行示范性教学,师生分别做操作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

3.2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

更新《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避免各章节内容出现交叉重叠现象,准确、及时、充分地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和临床护理发展动态。为了让学生实习及毕业后能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在教学中,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有关伦理道德、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如、医疗护理文件书写的有关新要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进展、压疮治疗的新方法、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等,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3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

教学中注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对有些内容设置情景,角色扮演。

3.4抓好技能训练,加强考核力度

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最根本的特色,力求用最先进的设备、教学设施和手段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我们按照广西区卫生厅印发的技能训练标准,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规范而有系统的职业训练,包括从最简单的基本功训练到学会操作使用现代化设备等,力争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学到一门从业技能。这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在每学期期中与期末均选择临床常用操作项目作为必考内容。按照学校要求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考核,改为理论课与操作课都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记录成绩。操作考核时,让学生随机抽签选择考试内容,考核标准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用物准备的针对性及对患者的关爱及健康教育。另外还在每年“12国际护士节”举行大规模技能操作比赛,这既规范了技能操作,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竞争的意识、心理素质及集体荣誉感。

由于课时、实训场地不足,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另外,由于地域的差异,可能会存在技能操作上习惯性手法不同,给学生适应当地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需要学校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习工作交流。

毕业生的优势应该是综合能力强,并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见长。上述的能力的形成,必须根植于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我们抓住护理学的特点,突出教学环节,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作为最终目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施教,以人为本,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为宗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3篇

摘 要:以《基础护理学》课程带动护理相关专业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实施PDCA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消除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使学生扎实掌握更多的护理操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PDCA;基础护理学;护理;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掌握度

基金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基于PDCA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项目编号(QZYZ17014)。

PDCA循环护理理念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PDCA主要由四个单词缩写组成: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单词刚好对应了护理的四个流程,PDCA循环护理理念属于全面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操作为:先制定工作目标或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接着制定相应的措施,执行措施[1]。在执行过程中通过评估实施的效果,总结经验,转入下一个循环。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级约100名2016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基于PDCA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效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間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级约100名2016级学生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样本中的所有学生均为女性,年龄在18-22岁,平均年龄(19.3±2.3)岁。纳入标准:所有学生均知晓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配合研究工作。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有一定可对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学生进行基础的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包括理论知识讲解、护理操作演示、临床护理培训、护理实践、护理质量评估等内容。实验组学生以具体的护理操作为载体,结合临床实际和医学前沿,采用PDCA质量教学法,开展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从教学医院搜集临床护理真实病例,整理制作基础护理操作的相关案例。①计划(P)了解学生的来源[2],学习层次等基本特点,了解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是否差异很大。教师要尽可能协助学校,在学生的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不断发展。②实施(D)要求学生了解实习要求,明确学习的根本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施行恰当的教学方法,拟定具体的计划,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定下自己的学习目标,遇到困难或意外随时与带教老师沟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学习。通过举一反三的反馈式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③检查(C)通过提问、课堂反馈、课后交流及撰写反思日记,让学生自己了解专科知识掌握程度。授课老师对学生进行日总结,对学生每项基础护理及专科操作和工作计划性进行总结[3]。④总结处理(A) 从学生反馈意见中,及时找到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结课评分和教学满意度得出结果。

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带教护士对学生的整体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将学生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分为优、良、中、差四个指标,护理知识掌握率即是优良率。

结课评分: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代表实习学生的教学质量管理效果越好。

教学满意度:向所有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太满意三个具体的指标,教学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学生人数/总学生人数×100%。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大二学生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大二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学生的结课评分对比

由表2可见,实验组大二学生的结课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二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对比

由表3可见,实验组大二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二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基础护理学》处于核心地位,而且实训教学在护理指导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近年来,在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虽然《基础护理学》在理论上做出了与实践发展相适应的调整,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训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示教和现场巡回指导作为主要内容,较少应用到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原理[4]。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关学业任务较为繁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较大缺陷,护理教师资源在质量、数量上不能充分满足实训、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进入被动状态。从而达不到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测正是通过反馈的方式来完成的[5]。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级约100名2016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PDCA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管理具体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经过基于PDCA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管理后,结课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学生更高,且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诉,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带教中具有一定实践性、科学性、有效性,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心,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值得临床带教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斌.探讨基于PDCA循环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动态管理[J].建设监理,2019,(11):64-66.

[2]周开权.基于PDCA循环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研究[J].科教导刊,2019,(27):149-150.

[3]齐春微.基于PDCA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及运行研究[J].对外经贸,2019,(6):119-121,127.

[4]谭茹,包丹丹.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实习生分层技能培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7):194-195,198.

[5]李金霞,陈丹,于亚英, 等.基于PDCA循环的中医护理对乳腺癌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7):153-155.

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我国信息化教学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外部环境,各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被逐渐颠覆。中职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由于其课程内容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一些传统的单向讲解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要求,因此,中职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需要及时地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综合实际情况,融合各类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模式    中职    互联网    教育    生理学基础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关于信息化教学,也就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造一个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运用,并在其中融入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全方位优化中职医学生对于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水平。

一、信息化教学基于中职生理学基础课程的意义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都是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够良好,学习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相对来说较为缺乏,在学习上的态度以及求知欲都不够完善的学生。因此对于一些先进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工具,掌握程度也不够扎实,对于后续的医学学习来说将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学内容以及知识概念本身就很难理解,例如血型分析依据这类知识点,具备非常强的抽象性特征,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但是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创建出和教学内容互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到整个课堂氛围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讲述血液中血型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当面临急性大出血患者时,应该要怎样对他们进行输血和处理,同时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规定程序来选取血型。创建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本内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需要转变自身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有效地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学习难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中的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展开自主性的探索,全方位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也能够使得课堂趣味性被全面增强,对于进一步培养优秀的学生来说能够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生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化教学的重视不够

中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组成要素,对于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人力资源供给能够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中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够完整、各种多媒体设备过于滞后、无法建立“智慧教室”的问题。国家在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上相对来说不足,各种政策以及社会投资的扶持力度也比较小,因此很多中职院校在一些现代化信息软件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购置上完全不够重视,只是表面化的建设一些实用性不够强的智慧教室,使用在公共课的教学以及对外招生的宣传工作中。综合考量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需要讲解和背诵的内容非常多,同时课程安排也较为紧凑,想要申请智慧教室也比较困难,大多數的课程教学都是在一些基础的教室和实验室来进行教学的,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对信息化教学的适应性与认知态度有偏差

很多学生都将信息化教学当作是在校学习期间的休闲娱乐时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成果和教学大纲设计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职院校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在他们的印象中都是影视、视频以及各种娱乐项目,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用在教学上,例如微课以及慕课等线上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种创新型教学方式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阶段,适应性不够强,对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学习态度在课堂上也不够端正,较为随意化,甚至个别学生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当作在课堂上进行娱乐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关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所能够展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和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最终导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成果和原本的教学大纲设计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也无法真正地提升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生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 整合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本质就在于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各类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整合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平台,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进行创新性的优化,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完整,优化整个生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中职生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平台,紧紧地围绕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课堂上需要讲解的理论知识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和直观的模式展现到学生面前,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完善,另外一方面也能够站在实践的角度下,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方位提升。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于中职学生的医学生涯学习来说,是打下基础的重要课程,但是在这门课程的入门学习期间,很多学生都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感觉到难以理解,甚至是无从下手学习,尤其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地了解到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运用。

举例来说,在教师讲解到心脏的射血过程这个内容时,会将其分为两个时期:收缩期以及舒张期。而收缩期和舒张期又分为多个时期,整个心脏的射血过程知识点需要学生对其完整掌握,但是教师如果单纯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能够通过大脑想象来对各种知识点进行背诵,对学生后续的动手实践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但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在其中,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和直观地了解到心脏射血流程,使得学生的记忆力被全方位提升。

(二)改变实验教学 实现科学数据分析与建模

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并不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递以及课堂简单教学就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例如在生理学基础课程中的细胞以及组织的形态变化,包括心率的转变等,都是无法通过大脑想象和肉眼进行直接观看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的。因此通过大量且丰富多样的生理学实验才是展开生理学教学改革,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以及各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来对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于整体教学水平的优化能够展现出非常重要的价值,再加上各类现场实验数据和计算机数据库的有效比对,科学合理地对各种实验数据展开分析,并建立出实验结果的模型,使得整体的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实验课逐渐地实现科学化以及信息化。

(三)使用微课展开教学 创新教学模式

微课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将建构主义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由一些时长较短的视频和PPT等教学资源来构成的一类全新教学模式,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微视频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要求教学视频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具备一定的知识碎片化特点,也能够让学生实现自主化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来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展开随时随地的学习。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地学校开始通过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来实施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在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教学主题,在每一个系统的学习中,又能够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细节主题,教师可以根据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标准,将每个主题制作成微课的模式来展开教学。

(四)教学评价信息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生理学基础测试环节,都是从总体上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很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和小组合作中的能力考评。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对于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制定较为丰富多样的测试体系,依托于微信群、QQ群以及钉钉群这类先进的社交沟通平台,将一些课前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及需要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的病例和课后需要复习以及拓展知识的内容,展开量化的考核。在最终的考核分数中,这些内容需要占据一定的比例,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知识拓展等多個学习环节中,将被动性的听课逐渐转变为自主性的知识探索,能够以更加多维度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评,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全方位优化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了解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将信息化技术和各类软件平台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抓住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综合实际的教学现状以及中职院校的育人目标,通过互联网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欲望,使得中职院校的生理学基础课程逐渐实现信息化的改革,以帮助中职院校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医学生。

作者单位:严华蓉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

参  考  文  献

[1]赵仙.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生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之路, 2017,(01):123-124.

[2]刘博.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生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20, (34):166-167.

[3]孙静静.中职生理学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 2021,(10):241-242.

[4]周斌.中职护理生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 2019,(10):146-147.

[5]任崇慧.中职生理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J].职业, 2018,(07):66-67.

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5篇

摘要:对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300例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加强了基础护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这300例患者在实施前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基础护理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8.33%,好于实施前的88.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关键词:基础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

基础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临床治疗的前提,同患者的预后及康复密切相关,是评价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指标之一[1]。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深入到护理工作之中,提高服务质量是体现该原则的重要措施,也是医院追求的目标。2010年全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中的根本要求是要加强基础护理,面对当前的形式和局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来提高服务质量势在必行[2]。护理本身就比较繁琐,基础护理这些基本的项目很容易被患者和护理人员所遗漏,因此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是保证优质护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我科2011年5月起对300例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加强了基础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和方法。2011年5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300例患者,男性患者186例,女性患者114例,年龄在24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43.86±4.38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等均无显著差异。对300例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接待、基础护理服务技能、医护合作、护理态度、生活护理等多方面,对加强基础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2 基础护理的难点。

1.2.1 患者拒绝。大多患者认为基础护理没有必要,一些患者比较害羞,男性患者居多,部分患者担心费用问题拒绝护理,报道中指出该项比例约占75%左右[2]。

1.2.2 护理决策。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时面临各种决策问题,例如给患者翻身导致其血压下降、病情加重引起医疗纠纷;为患者擦洗导致其感冒,许多年轻护理人员害怕纠纷对基础护理避而远之。

1.2.3 护理管理。护理人数不足,职责分配不清,基础护理质量监控过程缺乏主动性,管理体系不健全。

1.3 基础护理。

1.3.1 完善基础护理管理体系。医院下发护理文件,科室主任支持,护理人员负责三位一体,成立基础护理管理委员会,成立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基础护理管理委员会对基础护理质量考核和标准进行指定并总结,基础护理质控小组要定时的进行培训考核。

1.3.2 强化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意识。实行岗位责任制[3],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对所管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护理人员要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服务态度,树立服务意识,关爱患者的健康,要对患者的心理、文化背景等进行了解,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1.3.3 提高基础护理水平。要夯实护理理论基础,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建立相应的奖励惩罚机制以促进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以更好的服务患者。

1.3.4 其他的基础护理。晨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整理床单、翻身等,保证其舒适感,协助洗漱、进食等;日间定期帮患者擦身、洗头,与患者交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晚间根据患者情况,保持床位整洁,保证患者舒适卧位、协助洗漱等。

2 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加强基础护理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8.33%,好于实施前的88.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基础护理常见问题。研究表明在基础护理上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主要问题有服务态度、医护配合、基本技能、健康宣教等,本次调查证实了传统的护理服务确实存在着上述问题。服务态度问题,实施前调查问卷中显示对护理态度不满的占1.33%,护理人员的态度冷淡,表现出敷衍、消极、懒散等;基本技能问题,对护理人员基本技能不满的占1.67%,由于操作熟练度低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这和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不扎实相关,对患者满意度影响较大;健康宣教问题,调查问卷显示健康宣教水平不高,无法让患者较好的了解自身疾病的详细情况,造成患者一定的心理压力,对患者院后的指导工作欠佳;医护配合问题也是引起患者不满的因素。

3.2 护理体会。护理服务的实质是要珍视人的生命健康,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4]。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基础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及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管理,符合2010年卫生部提出的根本要求,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我科开展近一年的优质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符合现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护理人员在进行基础护理时面临多种问题,熟练的技能和经验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年轻护理人员大多缺乏经验,因此要注重护理培训工作,使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在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打好基础[5]。

3.3 小结。加强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加强基础护理的做法与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4):422-423

[2] 高秀芳,田丹丹,辛俊颖,等.基础护理周程化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2):3180-3181

[3] 王宝珠,付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基础护理内涵[J].护理研究,2010,24(10):2614-2615

[4] 文香兰,李慧敏,张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基础护理落实的护理管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36-37

[5] 代后珍.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1—152

基础护理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6篇

摘 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74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9.2%的被调查者参与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但52.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社区专项培训;89.7%的被调查者参与培训积极性较高。结论: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有助于人员素质的提升,但要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必须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制度与社区护理人员执业准入制度相结合,为社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制定统一标准;强化社区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激发社区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岗位培训;执业能力;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性和连续性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系统的护理知识不足等问题[1]。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而制订合适的培训课程和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对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十分重要的。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科医学的转岗培训和各类专项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分别对宝安区西乡街道、观澜街道、石岩街道、沙井街道和龙华街道、新安街道的301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回收问卷274份,有效问卷率为91.0%。其中本科及以上17人,专科150人,中专107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49人,护师93人,护士129人;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者127人,5~10年者111人,10年以上者36人。

1.2 方法 本研究根据《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制定了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表,涵盖了社区护理人员对培训的认知、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其中,培训现状包括对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当前的培训方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培训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5项内容;培训需求主要包含了培训内容和时间需求,以及各项培训内容适合的培训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采用Epi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录入,并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培训必要性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有40.1%的人认为培训非常有必要,有57.7%的人认为培训有必要,有1.1%的人不确定,说明大部分人都认可培训的必要性。

2.2 培训现状

2.2.1 培训开展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99.2%的社区护理人员均参加过岗前培训,但有52.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社区专项培训,有41.6%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参加过脱产、短期培训和自学等形式的专项培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员工参与积极性方面,有89.7%的护理人员表示参与积极性高,有9.2%的人表示参与积极性一般,仅有1.1% 的员工表示积极性不高。工作年限不同的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方面存在差异(P=0.023),表现为工作年限越少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越高。

2.2.2社区护理人员对14项知识掌握程度 见表1。

2.2.3 培训手段使用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总结了七类常见的培训手段,要求被调查者选择最多使用的三种。结果显示,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式有授课与讲座(37.2%)、实践(33.0%)和会议研讨(24.7%),采用最少的方式为辩论(1.2%)和电影录像(3.0%)。

2.2.4 当前培训结果 在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方面,有62%的员工表示满意,28%的员工表示满意度一般。在培训是否满足工作需要方面,有80.4%的人认为培训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但仍有7.9%的人认为无法满足需要。

2.3 宝安区社区护理培训需求

2.3.1 培训内容需求 根据统计结果,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最需要培训的是中医护理(45.6%)、精神障碍者护理(占被调查者的(43.4%)和健康教育技术(31.6%),其次还有老年人护理(23.2%)和健康评估及方案制定(19.19%)。

2.3.2 培训手段需求 被调查者针对每项培训内容,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三种培训方式。结果显示,授课讲座与实践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大部分培训内容。对健康评估和方案制定,可以增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对社区特殊人群和慢性患者的保健护理可以增加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对与社区精神障碍者的护理、家庭访视和临终关怀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健康教育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可以采用理论讲授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2.3.3 培训形式及时间需求 在被调查的社区护理人员中,有61.0%的人希望采用半脱产和在职培训的形式,有24.0%的人希望可以参加全脱产培训,有7.8%的人希望采用自学的方式。其中,有68.2%的人希望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下;有22.0%的人希望培训时间在3~6个月。

3 对策

3.1 根据社区护理人员需求改进培训 培训的目的在于完善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强化其操作技能。当前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层次较高,普遍为本科、硕士及以上,在高等教育期间接受了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2],但目前宝安区的社区护理人员初始学历主要为中专及大专,且绝大部分护士从临床转岗,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不全面,这就需要加大培训力度,针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短缺和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在调查中可以看到,社区护理人员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短缺,对掌握程度较差的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培训需求,对实际工作中需求迫切的健康评估和老年人护理需求也较多。在未来的培训中,可将健康评估和老年人护理纳入社区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范畴,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有一定工作年限且基础扎实的护理人员可以加大精神卫生、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在培训手段上,社区护理人员希望根据培训内容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3.2 渐进推动培训内容的完善 对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服务的社区护理人员来说,社区护理中的任何一项知识技能对其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轻重缓急之分。由于宝安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得相对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培训方案的制订应有所侧重。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好的街道,可以增加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护理、临终关怀及沟通技能的培训,使社区护理工作满足“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六位一体”工作的需要。

3.3 参考社区居民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 根据护理人员需求制订培训方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不符合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训方案的制订要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需要社区护理人员提高慢性病干预能力和健康知识宣教能力,制定健康评估及干预方案,重点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具体参考意见的提供还有赖于社区居民护理需求调查。

3.4 根据社区护理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培训 根据访谈发现,工作、家务繁忙及培训影响收入等因素会影响到社区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且对一些形式灵活的在职短期培训有较大需求,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短期的专项培训,使用学分制等将其纳入护士阶段考核,既可以避免在职培训的随意性,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培训人员的时间需求。加强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有助于人员素质的提升,但要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必须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制度与社区护理人员执业准入制度相结合,为社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制定统一标准;为强化社区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将培训的参与度、培训效果与相应的晋升渠道和物质激励相联系,激发社区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先进的社区护理理念及方法。而在社区卫生以政府举办为主体的宝安区,社区护理能力及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政府投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周璇.建立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想[J].医学信息,2007,20(7):1151.

[2] 杨立群,刘红敏,许伟岚,等.国内外社区护理教育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3):642.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1-02-03收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