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毕业总结(护士本科毕业总结精选)

2024-02-20 02:5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护士的毕业总结(护士本科毕业总结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护士的毕业总结

第1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1.1对象

对2013~2014年30名新毕业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0.65)岁,大专学历12例,本科学历18例。

1.2方法

1.2.1培训方案:对2013~2014新毕业,按照性别、年龄、学历、工龄、实习经历作为配对条件,配成15对子,将对子内护士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名,30名护士分别在妇科、产科进行轮岗培训6个月,对照组在轮岗期间,参与院内培训讲座、科室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完成新毕业护士培训清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带教老师进行床边综合能力示范和讲解。

1.2.2调查工具:应用彭美慈等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aliforniaCriticalThinkingDispositionInventory,CTDI-CV),共7个维度70个条目,7个维度为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组织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该量表适用于华人,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系数为0.89,总问卷的信度Cronbach,sα值为0.90,各维度的Cronbach,sα值为0.55-0.77,具有颇高的内部一致性。

1.2.3培训前准备

1.2.3.1建立培训体系:护理部牵头,由院内主管护师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护士组成床边综合能力培训小组,查阅文献,确定培训程序和培训后效果评价标准。

1.2.3.2选取案例,统一用语,创设情景:选取妇科、产科常见疾病,培训小组集体备课编制标准化情景剧本,新毕业护士由培训小组成员专人带教。

1.2.4培训内容

1.2.4.1护理评估:系统、全面性采集病史,针对性收集资料,在评估过程中体现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体格检查得当,汇报病史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1.2.4.2护理问题:能够按照轻重缓急,首优、次优的原则列出3-5个护理问题,且具有明显的相关因素,体现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疾病的动态发展。

1.2.4.3护理计划与措施:根据护理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期目标明确、可行,符合病人的需求。

1.2.4.4健康教育: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适当,方法可行,效果鲜明,涉及护理操作时,遵守操作流程和规范,灵活处理突发事件,体现人文关怀。

1.2.4.5护理评价:贯穿整个护理过程,能够实时评价。

1.2.4.6理论知识:对优先的护理问题,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以上项目细化为25个子项目,每一项的分值为1~4分,总分25~100分。

1.2.5评价方法:新护士入科第4周,由带教老师提前3天确定病例,进行床边综合能力示范和讲解,日常轮岗工作中,将床边综合能力要求融入护理工作中,带教老师负责督导,每月1次;于入职3月、6月、12月接受受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于第12月通过CTDI-CV量表调查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倾向。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护士新入职时CTDl-CV得分基线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轮岗培训前后自身对照显示,CTDl-CV量表各个维度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床边综合能力培训后,两组间比较,分析能力、系统组织能力、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及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第2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1.前言

护理专业的发展依托于社会的需求。对护理专业教育总体规划性不足是目前各院校对护理专业教育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根据1998--2007年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得需求变化,进而分析我们国家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爱的原因,来寻求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1.1研究人群

结合2007--2008年对护理专业的抽样调查及政府的统计资料,向护理专业的专家寻求意见,向护理专业的各大院校寻求方法。

1.2调查内容

制作表格统计1998--2007年办学规模情况和教学结构毕业生从业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查阅1998--2007年和2006--2007年各地区的护理专业办学人员数量,进行统计。1998--2007年护理专业口总数,每一千人护理人员数量,参加胡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的人员情况,向护理专业有关专家和各大医疗机构寻求看法和见解,进而更好的指导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

以全国各层次各类型护理专业为整体,进行抽样调查,把全国各省分成8个经济区,每个经济区抽取2各省,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教学结构从业情况。

用文件查阅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对调查省份进行资料收集,将护理专业教育机构情况和医疗部门需求护理专业人员情况进行统计制作成表格,依据数据向中专 大专 本科以及医疗教育机构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可以通过开座谈会,个别访问,书面报告等方式。

2.1998--2007年十年间护理专业人数结构情况

毕业生就业情况,抽样调查中2001--2007年各层次各地区就业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九十的学校数量下降较大,各地区的下降率也不相同,有些地区学校竟然达百分之三十,可见不同地区护理专业就业人数存在较大差异,如新疆地区本科大专和中专护理专业就业人数的就业率没有较大的变化,然而除新疆地区外中专就业率人数普遍降低,上海最为突出。但是2007年就业率都有降低。

据卫生部相关数据统计,在2004年参加专业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人员数量都到了166.7万人。通过率百分子五十七,有95.2万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与护理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并,因而促使了护理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当然也随之增加。获得护理专业资格证人数在持续性增加。在2003年开始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通过人数与护士增长人数相差过大,数据显示2003--2008年通过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的人数为75.17万,而执业护士人数为增涨为29.65万因而还存在45.52万这一巨大差距。

3.讨论

在近年来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有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与社会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并不太适应,主要体现在护理专业人员数量体现在上升的过程,执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也在上升,进而与社会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3.1护理专业人员与医疗从业量分析

我国护理专业人员增长过快,各办学层次有关护理专业人员招生数量持续增长,在2007年总招生39.1万人,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人数19.4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11.7万人。这样快速的增长是否合理引发深思。

概括内医疗部门统计显示,医疗部门对护理专业人数有所增长,但是长期护理专业人数却增长缓慢。如2007年比上一年增长12万人,每千人专业护理人数上升1.7人,医生和护士比例数变为1:0.77呈现上升势头。又有专家预测在2015年护士人数达到232.3万人,千人护士比达到1.5这一现象与专业护理人数毕业量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从国际上看我国千人护士人数比1.5而加拿大 古巴 法国 日本 瑞士 德国 都要在7.24--10.75 要远高于我国,这一差距呢,仍在努力缩短中。床位与护士比也是衡量专业护理人员需求量的重要标准之一,2005年床位与护士比为1:0.33 2007年护士与床位比为1:0.38表明我国医疗机构对专业护理人员还是增加的。

以上各种论述都表明我国对护理专业人员依旧短缺,但每年专业护理毕业生仍在持续的增加远大于需求量,只是这矛盾的原因,仍存在很对原因,如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有大约百分之五十五的人没有通过,通过执业资格证的人数依然要多余长期护理职业人数,执业护士总人数75.17万人。职业人数人数为29.65万人。这也会预示着有45.52万人,需要等到裁员或者退休才能进上岗位。医疗机构床位与护士比数较低预示着一线护士工作压力大,正式签订合同护士人数减少,专业护理人员流失率加大。

3.2护理专业教育机构与社会医疗机构需求分析

本科大专专业护理人数需求量在增加,而中专专业护理人数需求量在减少,然而本科大专人数在持续的增长,却没有中专人数专业护理人员基数大。致使中专护理人数面临的挑战要大于本科大专教育机构的学生,专业护理人员就业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限制中专对专业护理人员招生数量,扩大本科大专护理人员招生数量,来应对市场这一需求。

从教学新式上对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化深入化的研究,如服务范围的扩大,从个人走向群体,从医院到社区,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护理专业,从人的生理 心理 文化 精神 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软实力,更还的为病人服务,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带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反作用于专业护理人员的就业情况。

从教学机构的人才培养上。本科专业护理人员教学内容更加趋近理论经验知识,和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大专和中专更加趋近与实践操作上,在文化基础中就将者分为两个层次,进而二级 三级医院对学历的要求较高,中专教育机构应把目标设定在基层 农村或者山区这样就业区域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4研究结果和建议

本次研究对我国专业护理人员资源短缺和专业护理人员就业难这一矛盾的问题进行研讨,首要方面护理专业教育规模巨大,护理专业人员短缺 这一原因不是有单方面的问题引起的,要改变这个以现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建议:控制中专护理专业招生人员,确立以本科大专为主体导向,提高护理专业人员自身文化基础,更好的服务于医疗机构,端正专业护理人员心态,正式正确对待国家所面临的整体形势,进而做出更好的选择进行就业。

第3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

2结果

2.1被调查的90所医院的一般情况在90所接受调查的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22所,三级乙等医院10所,二级甲等医院58所。西医医院81所,中医医院9所。接受调查者职务:护理部主任70人,副主任4人,护理部助理或干事16人。90所医院床位数和医院护士总数分布情况见表1。在被调查的医院中,77.78%医院认为重症医学科、70.00%医院认为急诊科、86.67%医院认为手术室可能更为需要男护士。

2.290所医院专科设置情况(见表2)。

2.3设置5个专科的医院对专科护士需求情况

2.4对专科护士最需具备的3种素质要求对专科护士最需具备的3种素质按从高到低分别是:专科知识水平(65人)、良好的思想及职业道德素质(50人)、沟通协调能力(32人)、护理学科的基础知识(20人)、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19人)、护理学科的基本技能(15人)、动手能力(14人)、评判性思维能力(14人)、开拓创新能力(14人)、观察能力(13人)、自学能力(3票)、自然学科知识(0人)、社会学科知识(0人)、人文学科知识(0人)。

3讨论

专科护士的概念源于美国,得到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认可。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定义为:在某专科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熟练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能独立解决该专科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专门从事该专业护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注册护士。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专科化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标志性方向之一。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11—2015)》中均对专科护理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颁布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提出了在我国针对临床护理技术性较强的5个专科[重症监护(ICU)、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开展专科护理培训工作。由于器官移植专科要求高,故本研究选择了康复科来进行调查。调查发现,90所医院均设有手术室,其中有3所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急诊科。

重症医学科和肿瘤科设置率也比较高,在80%{JP3以上。设置率最低的为康复科,仅40.00%,可能由于调查医院中二级医院比重较大有关。研究显示:各专科的护士人数配置不足,尤其是重症医学科,要求的配置比例为1∶(2.5~3),即每张床位至少需配置2.5名护士,而现有的护士配置比例小于1∶2。各级医院对专科护理人才需求潜力很大,未来3年每年每所医院各科需求1人或2人,其中以重症医学科需求人数最多,P75为10人,这与近年来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有关。在对护士的学历要求上,三级甲等医院更希望接受较高学历的护理毕业生,大多数可以接受护理学硕士毕业生,但对护理博士研究生的需求较少,仅2所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愿意接受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同样对于较低学历的中专毕业生,也仅有4所医院愿意接受。说明学历过高或学历过低的毕业生在就业上有一定的困难。而处于中间的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需求相对较多,就业范围广。对于医学院校培养的专科护士,大多数医院都能接受,仅仅少数医院不愿意接受院校培养的专科护士。说明医学院校在培养专科护士方面有一定的前景,可以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实施。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相应的人才需求必定增加,但由医院选出的有工作经历的护士进行全脱产式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培训人数有限。

因此,由医学院校培养的专科护士在就业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重症医学科,大多数医院从没有过该专科护士,自己无法培养,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当然欢迎。对院校培养的专科护士素质要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专科知识水平是最主要的,说明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各级医院的调查结果较一致。良好的思想及职业道德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分别位列第2位和第3位。由于目前的社会因素和医疗环境,沟通协调能力也成为专科护士最需具备的3种素质之一,也是一名普通护士所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4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1.培训的目的通过4周时间的实习,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手术室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一般规则,以及无菌技术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完成4周的实习内容。

2. 培训方法

(1) 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小讲课,内容从手术室的制度、环境及要求到各具体操作规范。

(2) 跟随带教老师担任巡回和洗手护士工作,熟悉环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

(3) 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中、小型手术的配合。

3. 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1) 理论考试由护士长拟定试卷进行无菌概念、消毒灭菌等手术室有关基本理论的考试。

(2) 考核洗手、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传递器械等基本技能。

(3) 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时间在实习的最后一周进行,并征求对带教老师的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新毕业护士的培训

1.岗位培训为一年;培训目的是使新护士在一年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边工作边学习理论。

2.培训内容一是理论学习,具体学习为业余时间;指定高年资护士为指导老师,负责业务技术全面带教。二是实践,主要参加手术配合担任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

3.护士长定期检查完成工作指标情况,如定期考核操作和理论,一年内不少于3次。定期抽查笔记、上台洗手和巡回手术配合次数,同时抽查每月护理工作总结中扣分情况,以此作为一年来工作表现和各项工作达标的总结,并上报护理部。

三、护士的培训

1.对护士的培训要求是毕业后1~5年,她们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应尽快创造条件使其达到晋升上一级职称的水平。

2.考试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由护士长制定标准和准备试卷。在晋升护师之前对各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要达标。

四、护师的培训

1.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并指导和帮助护士学习本科业务知识。

2.负责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指导。

3.高年资护师负责带教、指导实习护士的工作。

4.撰写学术论文,年底向科内写出专科总结。

五、主管护师的培训

1.担任指导老师或教学组长。

2.兼职质控护士工作。

第5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护理毕业生 社区护士 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已成为社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吸引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社区护理人才也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外的社区护理定位较高,社区护士的学历普遍为本科和硕士以上,而我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护士学历水平较低,主要由正在从业的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远不能达到卫生改革对人才的需求。怎样就高级护理学生毕业后能面向社会基层“下的去、留得住和用的上?”笔者通过对本校的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进行有关选择社区护士岗位就业意向的调查。以探讨我校护理专业各层次毕业生对社区护士工作的认识和就业意愿以及在日常的教学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我校护理专业2013届毕业生本科122人、专科112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34人,其中男16人,女218人。调查内容为“知道什么是社区护士吗?、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你认为现如今的社区护理工作如何?你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工资多少?何种情况下愿意从事社区护士工作?”结果有96.1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达98.36%,专科毕业生达93.75%)学生认为工资水平提高可以考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以及迫于就业压力也会暂时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社区护士工作有其特殊性,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加以强化社区护士的培养:

(1)增设社区护理专业,提高护士学历层次是解决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的长远之计。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是社区护理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与经济、社会观念、政府支持度等有关以外,还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社区护理教育并没有为社区护理的开展作好相应的铺垫工作,目前的医护比为1:0.78,提示社会对社区护士的需求量较大。近几年一些高校开始培养社区护理研究生,但将来主要从事社区护理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因而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护理教育布局,适当限制中专层次的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大专和本科护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并尽快构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在培养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时在知识结构和运用能力方面要加以区别,社区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疾病种类多种多样,且以慢性病为主,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所以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掌握全科护理知识,而且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在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建立实用型课程体系,突出社区护理工作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教育部提出护理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重视与社区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建立“医院一社区”联合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渐掌握个体及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护理及其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的增长点。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很少,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比例则较高。在美国,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而我国目前社区护士主要由临床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且学历较低,难以通过短期的培训达到社区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特殊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结构,社区护理工作落后,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求。而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表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比例仅为3.85%,这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是个严峻考验。提高社区护士的待遇,包括工资的提高和社会的认同度的提高,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社区护理难以吸引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性方面也注意政策引导,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社区护理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要一方面注意政策引导,使护理工作受到关注和敬重,也鼓励和促使有志之士献身于社区护理事业;另一方面,加强社区护士自身的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地发挥护理作用,让社区群众接受更好的服务。还要注意解决实际存在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等.社区护理需求和工作内容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

第6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新西兰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医学也是一个很发达的行业,因为新西兰人口仅300多万,国土面积却相当于英国和日本,致使在护理专业方面的人才紧缺,护士在新西兰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且薪水也很高,每年在4万至4.5万新币之间。

在新西兰,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很多该专业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雇佣。在其他专业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护理专业的就业形势则一直较为平稳,处于供方市场。

新西兰共有8所公立大学:奥克兰大学、奥塔哥大学、梅西大学、坎特伯雷大学、维多利亚大学、林肯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怀卡托大学。他们当中,奥克兰大学最著名,在过去的10年,奥克兰大学始终排名在世界的前30位。另外,最大的梅西大学,最古老的奥塔哥大学以及素有“南部哈佛”之称的怀卡托大学等,都是世界公认的著名大学。毕业于这些大学的学生根本不用担心其证书的含金量。

新西兰还有25所理工学院,提供学科广泛的专科及本科教育,其范围包括学校训练证书到专科证书与学位课程,而且提供大学类似的课程及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学位),每所学校都有附设的语言专业供留学生学习英语。这些理工学院由政府管理,其文凭与学位都由新西兰资历鉴定局所认可。理工学院的课程都是为工商业界提供其急需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其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

在这些大学和学院中有很多都设有护理学、保健学方面的专业,而以这类专业为强项的则要数奥塔哥大学和怀卡托理工学院了。

设有护理专业的新西兰高校的情况为:

1、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奥克兰大学始建于1883年,是新西兰拥有专业最多的专业设置最全大学。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奥克兰大学还是全球性的从事研究工作的大学组织Universitas 21的成员,同时也是太平洋周边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的会员,该协会由亚太地区主要的部级大学组成。学校在校生人数为27,000人,本科生20,000人,研究生7,000人,其中有960名留学生,来自世界63个国家。此外还有1,200名教职工。

学校设有护理学士、应用健康科学学士课程,护理学士的学制4年,应用健康科学学士的学制3年,学费均为15,500美元/年;完成护理硕士的课程需2年,学费为25,500美元/年。

2、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 )

梅西大学始建于1927年,是新西兰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在校的33,000学生中,有900名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70年来,这所国立大学一直得到世界的认可,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梅西大学的护理专业设学士与硕士学位,学制、学费与奥克兰大学相同。

3、联合理工学院(UNITE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联合理工学院是新西兰第二大高等理工学院,拥有17,000名学生,来自40多个不同国家。学校的教学方法是将大学学术上的标准和理论与高等理工学院的技术与职业优势结合。

相关课程设置为:健康学学士和护理学学士课程,学制均为3年,学费15,300新元/年,每年2月入学,入学要求为IELTS 6.5,TOEFL 575。

4、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及奥塔哥理工学院(Otago Polytechnic)

奥塔哥大学位于丹尼丁市,建于1860年,是新西兰最早成立的大学。目前在校生达13000名。大学拥有一所医学院,是新西兰仅有的两所医学院之一,还有一所全国唯一的牙医和药理学院。奥塔哥理工学院与奥塔哥大学共同讲授的科目有保健学、护理学、助产学、职业病治疗学、理疗学等,均授予学士学位。

5、怀卡托理工学院(Waika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怀卡托理工学院建于1968年, 是新西兰第五大理工学院,作为怀卡托地区教育联盟协会的会员,可跟其他院校资源共享。它位于新西兰北半岛的中心地带――汉密尔顿城。作为新西兰最大的理工学院之一,它拥有超过14,000名全日制和半日制学生。

在该校开设的150个学士课程中,助产术学科和护理学被列在其中。该校与新西兰国际交流中心合作,联合推出中国护士留学、就业、移民综合项目,为已有中国三年护理大专学历并持有中国护士注册证书者,经过在怀卡托理工学院完成一年的护理专业学习后,可获得该校学士学位和新西兰护理委员会颁发的注册证书。

6、中央理工学院(Cent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央理工学院(CIT)是新西兰第一所部级的理工院校。建校以来一直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而久负盛名。学校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证书、专科学习、毕业文凭及学位课程,包括商业学、工艺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该校设有卫生保健科学(护理学)及相关学士课程。

设有护理学本科课程的学校还有:

7、尼尔逊理工学院(Nels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成立于1904年的尼尔逊理工学院拥有3个校区,配套设施齐备,艺术氛围浓郁。自1972年起发展成为一所科目齐全的高等技术院校,所有课程享有新西兰资格认证委员会的认可。目前注册的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学生总数达9000人,平时在校生人数约有2000人。其中大约有400人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

除了3年制护理专业外,该校还设有1年制的幼儿教育与护理专业课程。

8、曼努考理工学院(Manuka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学院建立于1970年,是新西兰一流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学院有18,000名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广泛。学院有400多名留学生。他们来自35个不同的国家。

曼努考理工学院提供一个很灵活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任何学习阶段开始,也可以在任何学习阶段结束。学校设置不同阶段的文凭和学位课程以鼓励学生参加适合他们自己情况的课程并达到他学习的目的。

9、基督城理工学院(Christchurch Polytechnic)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基督城理工学院位于环境优美的基督城中心。学校为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课程。在校师生数超过18000人。

该校尤其注重实际经验与知识的应用能力,由当地的商贸和各行业组成的顾问小组与学校教员紧密配合,共同开发及改进课程。这样可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即富有创新精神又紧跟时代,使学生毕业时所学到的技能既有实用价值又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10、奥克兰理工大学(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奥克兰理工大学成立于1895年,原名为奥克兰理工学院,2000年经批准列为新西兰八所公立大学之列。该大学的在校学生有25000人,其中留学生有750人,分别来自世界52个国家。奥克兰理工大学根据学生的需求为不同学历背景的国际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是奥克兰理工大学的宗旨。

第7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对策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了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熟练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从2006年开始,我院对从学校走入工作岗位的新毕业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1年内的全院轮科培训。虽然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为此,笔者就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体系,提高新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 存在问题

1.1 对规范化培训认识不足

由于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和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新护士的轮科培训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的工作量,使得部分科室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足,新护士也在忙于协助完成各班护理工作,出现重使用,轻培训现象。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规范化培训,造成对培训者要求不严、考核不到位,对新护士是否达到培训要求,水平如何,没有客观真实的评价[2]。

1.2 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单一

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新护士培训内容一致,没有进行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影响新护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护士不能按照所接受的教育、能力、职称的不同分层次使用,客观上导致培训动力不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目标。培训形式较单一,主要采用上岗前的集中岗前教育和系统化的课程培训。

1.3 新护士存在的问题

1.3.1 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新护士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快,竞争意识强,但对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不够成熟;由于工作经历短,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差;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培养[3]。

1.3.2 缺乏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新护士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工作经历短,不能结合临床实际,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急救处理;技术操作水平与病人的需求有相当的差距。病人和家属常会担心新护士不能给予良好的治疗和护理而拒绝其临床操作,导致新护士自信心不足。

1.3.3 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

新护士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心理角色还未从学生转换为护士,遇事常会随心所欲、缺乏耐心、语言生硬,易造成医护沟通、护患沟通不足,给工作带来困扰[4]。

1.3.4 缺乏应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护士进入科室轮转,护士长一般安排新护士从事一些基础护理工作,出科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只是起到复习和巩固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的作用,不能调动护士判断、思考问题的能力。

2 管理对策

2.1 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组织落实是关键

护理部制定了护士培训登记手册,将在所轮转科室参加的培训内容详细记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全体护士和接受培训的新护士都应了解培训的内容和重要性,共同配合搞好这项工作。护士长更要有培育人的意识,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带领高年资护士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使他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5]。

2.2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系统化

新护士由护理部组织1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制度规范教育,学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等,希望通过给新护士讲解医院管理体制,特别是护理管理体制帮助新护士在短时间内对医院整体环境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强法律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教育,如护士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及行为准则规范,预防医院感染意识教育,急救与复苏技术和消毒隔离知识、护士礼仪等。开设系统化培训课程,1年为1周期,课程计划3年内(3周期)完成,每隔 2 周安排1次,选择在晚上,以减少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要求新护士3年内必须参加100%课程学习,并有考勤记录,每节课结束后即进行理论考试,了解学习掌握情况。系列课程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讲授,内容与临床结合。而且利用院内的信息平台,将所有课程的课件放在院内网上,方便护士学习。新护士通过课程培训,能够达到合格护士的基本工作能力要求。

2.3 全方位组织实施的全院轮科培训

新护士必须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进行轮科培训。由护理部制定轮科培训时间表,制定总的培训目标、学习内容及要求。各临床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培训内容。并在高年资护士的带领下执行操作项目、完成各班工作,使新护士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理论和操作结合,通过每日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形式选择不同的病例,采取“以问题为基础”训练方法,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分析、探讨,逐步培养新护士观察、综合分析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学历层次、工作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基础培训外,本科生应注意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

2.4 培训的考核评价制度

严格而又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是有效培训的保证,新护士在培训期间,各科室根据科室的特点对新护士制定具体过关操作考核项目,操作考核由新护士向所在科室的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主动提出,将所有考核成绩记录在“护士在职培训登记手册”,除科室考核外,护理部成立培训小组定期对科室培训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培训结束后对新护士进行转正综合考核,对综合考核不过关者,由负责培训的科室查找原因,检讨培训落实情况并重新考核。

3 小结

新护士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关系着护理专业人员的成长发展和整个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对于第1年新毕业的护士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训的重点,培训的目标实现需要对新护士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应重视培训过程的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建芳,黄治华,唐晓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6):47.

[2]蔡虻,姚莉,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

[3]吴欣娟,马丽莉.新护士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2(2):54.

第8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6-01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中国护理教育自1888年在福州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虽然历经坎坷曲折,但近2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面貌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现已发展为包括正规护理学校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较完整的立体型教育体系。

1 中国各级护理教育现状

1.1 中专护理教育:自1888年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建立起中等护理教育已有悠久历史,1949年以前全国有护士学校l83所,国家注册护士有32,800余人。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中等护理教育事业。中央直辖市的各个区及各省自治区的各个市县都相继开办了自己的中等护士学校,其教育机构主要有:独立的护士学校、中等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医院附设护士学校等三种形式;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少数高中毕业生,有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学制三年,护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各省市严格的统一考试,合格才发给毕业证书,得到政府认可。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满一年者,可取得正式“护士”职称。

1.2 高等护理教育: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21年至l951年,北京协和医院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五年制高等护理教育机构――中国协和医院护士专修科,学生毕业时均授予“学士”学位。第二阶段,1961年至l966年北京第二医学院再度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第三阶段,1980年南京部队总医院率先试办了“高级护理班”,招收在职学员,学习3~4年为专科教育,毕业后为护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地缩小同发达国家护理教育水平的差距,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护理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的体系基本形成,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正在建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逐渐成熟.[1]全国各地医学院校陆续开办全日制正规和在职大专、本科护理教育,成立了护理系,正式招生,生源为高中毕业生,通过国家统一高考录取,学制五年,毕业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学士”学位,并晋升为“护师”职称。

1.3 研究生教育: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首先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4个研究生点,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另外1994年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我国与泰国清迈大学合办护理硕士研究生班,现已有l6名首届硕士生走向8所高校改善护理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2003年硕士点20余个,2007年增至60余个,2004年第二军医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博士点,中国开始培养博士护理研究生。[2]

1.4 继续教育:目前全国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的护理继续教育,如夜大、电视大学、函授、专升本等。而目前继续护理教育存在着护理教育属性不明确、认识不深刻、管理不完善,继续护理教育方式指令性强,多为组织安排,缺少普遍性,缺乏主动性等问题。[3]

1.5 自学考试:1983年全国建立起世界上独具风格的高等护理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其内涵是在岗中专护士或极少数高中毕业生,在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自学课程,学校分年段安排必修课,由国家统一命题,自考委统一组织考试,严格标准评卷,及格者为单科结业,待全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考试通过后,学生可获得大专毕业或本科毕业文凭。

2 21世纪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世界护理教育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有别于医疗的新模式。面对国情如何发展我国护理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我国护理教育要逐渐实现四个转变:

2.1 从“学校型”教育向“社会型”教育转化:过去的护理教育都是依附于医学专业的。以“学校型”教育为特点,根据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要使护理教育面向社会化建立起即充分显示护理专业特点,又综合自然、杜会、人文科学内涵的独立的教育体系,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机构、场所、进程的选择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唯一准则,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护理人才紧缺的矛盾,需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多维护理教育活动。今后要以专科护理教育为重点,发展护理本科教育,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为主线,辅以成人护理教育。

2.2 向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教育模式转变:过去的护理教育模式都是从古老的生物医学模式派生出来的,但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深入研究,确定了现代的护理教育模式,我们在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要围绕这一转变而进行。

第9篇:护士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精神科;新毕业护士;临床体验

2001年WHO报告显示:全球有4.5亿精神疾病和脑部疾病患者,在部分发达国家已有20%的人被诊断出心理疾病,50%的患者一生曾存在心理问题,精神卫生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1-2]。目前,全球护士短缺的现象日趋严重,精神科护理劳动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3]。精神科新毕业护士(PNGN)具有精神卫生知识欠缺、技能不熟练、缺少心理支持等特点,过去研究多集中在毕业前护生临床实践的准备,护理教育者忽略PNGN从学校到临床转变时期中其情感体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4]。目前,研究已关注到PNGN经历,强调在护士毕业后1年时间内,需接受转变时期的教育支持项目来完成临床实践的准备[5]。尽管医院实施教育支持项目,但PNGN仍存在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仍存在高离职风险[5-6]。因此,我们需要探究PNGN第1年的临床实践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完成新毕业护士(NGN)到精神科护士的转变。现综述如下。

1国内外新毕业精神科护士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精神科很难招募和留住NGN,Stuart[7]研究提到美国只有不到1%的护士选择精神科护理。护士短缺既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又阻碍了新成员的加入,形成恶性循环。Karlowicz等[8]调查发现,美国对该机构的精神卫生投入70000美元/年,用于招收护士来填补职位空缺,但该机构注册护士(RNS)人事变动率为54%,新员工6个月离职率达75%。Hayes等[9]认为如何保留NGN是卫生服务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高级护理人员流失率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及护理队伍和经济发展。在精神卫生服务领域中人口老龄化是尤为突出的问题,Dent等[10]调查发现,澳大利亚精神科护士平均年龄是47岁,相比于其他科室护士,精神科护士更新速度慢。Wilkins等[11]调查发现,加拿大的注册护士平均年龄为44岁,30%护士年龄超过50岁,接近退休年龄。

1.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精神科护士人员短缺,平均每3名精神科护士为10万人提供护理服务,PNGN是以中专和大专学生为主体,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12-13]。李瑞雪[14]研究发现,医院精神科护士1~2年离职率高达15%。朱转娥等[15]研究发现,精神医院护士工作第1年流失率高于综合医院,因此,应做好精神医院的风险防范,提高医院护士的福利待遇,稳定临床护理队伍。国内学者大多偏向于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和压力源的研究,张丽等[16]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总体压力水平为中度压力,主要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和“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徐国彬等[17]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专科护士工作倦怠中人格解体检出率为33.9%,其相关系数最高条目分别为患者带来压力、同事间关系、新技术的要求、长辈的照顾和精力不足。国内文献针对PNGN研究较少,仅局限于PNGN对精神科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如何提高沟通技巧,未深入了解精神科NGN临床体验[15-18]。

2新毕业精神科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

基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短缺的现实和对未来精神科护理的预测,相关组织必须设法留住PNGN。NGN首次承担精神卫生领域的工作,PNGN处于迷茫阶段即不确定其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胜任工作。在国外,Michelle等[19]提出过渡计划,强调在说教式和体验式学习活动中临床的监督和支持作用,PNGN表示在工作第1年满意度提高,愿意继续从事精神科工作。Robinson等[20]研究发现临床监督和支持情况与新员工的决定(是否愿意继续第一份工作)密切相关。Mccloughen等[21]表示培训部分优秀的精神科护士使其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导师,这样可以满足导师监管需求,促进新老员工间合作,有助于招聘新员工和保留现有员工。在国内,PNGN在进入临床时会有岗前培训项目,帮助NGN完成角色转变。李放等[18]研究显示,对PNGN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提高精神科专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专业护士。赵春海等[22]提出PNGN实践分期,包括无知恐惧期、盲目乐观期、焦虑恐慌期、紧张敏感期、平稳成熟期,并提出对PNGN实施分期培养,取得效果优于一般培养方式。孙爱芹等[23]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进行情景设计和模拟训练,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影响精神科新毕业护士临床体验因素

3.1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是指对给定角色的期望或规定缺乏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对角色行为规范不清楚,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仅存在于NGN,在职护士也遇到同样的问题[24]。Rungapadiachy等[25]对注册前和注册时间超过6个月的PNGN质性访谈,发现参与者注册前后均存在角色模糊的问题,角色模糊对PNGN产生消极的影响。Alexander等[26]研究发现,精神科护士感知到工作满意度是决定继续或辞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角色清晰是决定RNS是否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临床实践中角色不确定性、对突如其来的责任毫无准备和能力被质疑等一系列问题,角色模糊对NGN影响更大[5]。吴惠娟等[27]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如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感知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密切,并提出提高护士的角色认知能力是预防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

3.2团队支持

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发挥团队成员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个体不能实现的整体功能。不同的人对团队内涵有着不同理解。部分NGN认为团队等同于庇护所,个人可免于承担责任;部分学者认为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团队是科室文化的象征[28];团队能为NGN提供一种归属感,是工作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有研究指出,精神科护理同伴的支持不足会消极地影响PNGN学习积极性和临床实践安全性。相反,支持性团队可促进NGN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被访问者提到“我身边就有优秀的团队,(我)总是觉得生活充满活力和动力”,肯定优秀团队的重要性。老同事可为新同事提供建议,促进新同事的社会化、学习和发展。对NGN而言,团队合作是是构成NGN个人、专业和临床学习的支持基础;在复杂临床情况下,发展同事间亲密关系;提供同事间沟通和交流机会;有助于新手、患者和单位之间建立整体人际安全网。

3.3护士自身能力不足

3.3.1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包括护患间和谐相处、倾听、换位思考和观察等方面,这些技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有研究显示,低年资护士存在护患沟通的问题,低年资护士必须先意识到沟通问题,并在临床中不断实践,提炼和总结沟通经验以应对特定的患者、不同的工作场所和事件。Cleary等[28]提到精神科护士应具备常规的沟通技能如和患者相处、了解患者需要、巧妙的沟通方式和较复杂的沟通技巧,常规沟通技能是在护士的个人经验、领悟和自信基础上形成的,较复杂的沟通技巧需要护士在倾听和移情理解患者基础上逐步形成。

3.3.2专业知识贮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有研究提示,由于PNGN知识、经验和能力缺乏,其往往感觉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产生弱势感和孤独感。高学历的PNGN会出现知识储备有限和能力不足问题。PNGN在进入职业生涯前应解决这些问题,否则会造成临床护士人员流失。PNGN应逐渐形成适合非正常人的思维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研究者发现,精神科专科医院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不足,教学区护士具备更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说明工作环境对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3.4精神科暴力事件

精神科服务对象缺乏自知力,精神和行为异常不能有效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甚至随时会出现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等状况,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使精神科护士长期处于自身安全随时受到威胁的状态。有研究称,离职护士均受到患者不同程度的侮辱、攻击或伤害,精神病专科护士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PNGN要适应精神科工作,学会与复杂患者交流,在工作过程中除解决患者健康问题外,还需保证自己人身安全,这是与其他科室不同之处。3.5公众对精神科的污名化护士无论是否有其他科室临床工作经验,在从事精神科护理期间都可能会经历一段消极的磨合期。有研究显示,PNGN可能受公众对精神疾病和精神护理的污名化影响,使自我认可度下降和情感被孤立。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难以根本治愈,精神病患者会受到社会及家庭不同程度的歧视,精神科护士会受到社会歧视和家人的不理解,护士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护士精神压力增大和个人成就感低。

4建议

精神科护士流失是全球性问题,有效地挽留员工的最佳做法是提高精神科护士满意度,积极的临床感知会促使PNGN尽快融入精神卫生服务行业,提出建议如下:根据精神科护士工作特质来招聘新员工,会增加了招聘成功和留住人才的机会;在新员工成为正式员工前,新员工需和经验丰富老员工工作1天,其可以帮助应聘者确定新员工处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为老员工提供和未来新员工接触的机会;NGN护士必须接受预防性压力消解对策的教育。首先,NGN应提前普及精神卫生护理的相关知识,了解该职业的性质和意义。其次,NGN应接受精神科的技能培训,了解精神科医疗护理全过程,掌握必要的临床技能,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后,为新毕业护士讲解精神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前告知工作中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做好心理准备;精神科应拥护和支持导师制如新旧员工配对工作、护理员工的继续教育项目如终身教育、团队构建如护理人员需了解精神科其他专业的作用,彼此间相互尊重和支持和职业激励政策如报销高级教育学费;医院和护理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或教师在本医院实习或研究,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开阔临床护理人员的视野;领导者应努力提高护士待遇,如建立更合理的工资增长策略、薪酬和贡献时间相匹配及将涨工资或奖金视为工作成就标志,有助于培养员工忠诚度;护理领导者或人力资源部门需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正式面谈,以了解其离职原因。

参考文献

[1]张玲.精神科新聘用护士职业心态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5(4):967-968.

[2]李瑞雪.精神科护士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46-247.

[3]朱转娥,龚爱清.惠州地区综合医院与精神病医院护士流失情况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12):121-122.

[4]张丽,刘俊.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现状的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3):86-88.

[5]徐国彬,汤晓红,钱瑞莲,等.精神神经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中人格解体及相关压力源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597-2600.

[6]李放,陈爱民,翟瑜,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科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多元化培训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46-3048.

[7]赵春海,李娟,张丽伟,等.精神病科护士的分期培养[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6):424-426.

[8]孙爱芹,张淑爱,李风玲.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处理情景模拟训练的设计及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09,7(30):2738-2739.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